交換律教學設計
城北區教研室 青海省教學能手 翟麗萍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7、24頁例1、例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乘法交換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乘法交換律,初步感知加法、乘法交換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經歷交換律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以及應用符號解決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經歷「舉例、概括和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乘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
會用個性化的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乘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一、 課前遊戲:
師:請這位小朋友向前走2步,再向前走1步,和起初的位置相比,結果怎樣?
生:一共向前走了3步。
師:現在回到原處,如果把這兩個口令交換一下順序,先是---
生:先向前走1步,再向前走2步。
師:結果---
生:還是向前走了3步,位置沒有改變。
師:再來兩個口令。第一個口令是「向前走3步」,第二個口令是「向後轉」。然後改變口令的先後順序再走一次,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這兩個口令的交換順序後最後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交換之後,結果有的不會發生變化,有的會改變。數學中也有這種現象。
二、 探尋定律
(一) 加法交換律。
出示:3+4=、8+9=、4+3=、18+7=,學生逐一回答。
師:這四道加法算式題很簡單,但是在簡單中往往孕育著豐富的內涵。在這四道加法算式題中,你覺得哪兩道之間似乎有點聯繫?有什麼聯繫?
生:第一道和第三道。它們的加數都是3和4,而且得數都是7。
生: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
師:既然得數相等,我們就可以將它們用「=」連接,寫成3+4=4+3。在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中,你還能找到具有這樣特徵的等式嗎?
生:5+6=6+5
師:這位同學的書寫過程和老師的書寫過程有什麼不同?
生:老師先寫兩個算式再寫等號,而它是先寫一個算式再寫一個等號,接著再寫一個算式。
師:哪一種寫法較合理?
生:老師寫的合理,因為先算一下,相等了才能畫=。
師:不是因為老師寫的就是好,而是數學就應該這樣嚴謹。那你們還能找到具有這種特徵的等式嗎?請寫下來,能寫出多少道就寫出多少道。
生:我已經寫出了很多了,不想寫了,沒完沒了。
生:這樣的等式有無數道。
師:認著觀察大家寫的這些等式,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是什麼呢?
生:把相加的數交換之後,它們的結果相等。
師:再加法計算中結果可以說成「和」,誰再來說一下?
生: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師:說的真好。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具有這樣規律的等式我們這輩子都無法寫完,那怎麼辦?
生:用省略號表示。
師:是個不錯的辦法。雖然可以表示出符合這一規律的等式有無數道,卻看出是什麼規律。有更好的辦法嗎?先自己想一想,再商量商量。
(學生思考後討論)
生:我用a+b=b+a表示。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用a表示一個加數,b也表示一個加數,交換之後還是結果相等。
師:如此好的辦法,真不簡單。這位同學是用字母來表示的,還有其它辦法嗎?
生:三角+正方形=正方形+三角,三角和正方形各表示一個加數,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真的,還可以用圖形來表示,不管哪種方法都概括了這一規律。你們更欣賞哪種辦法?
生:a+b=b+a。因為簡潔,容易記住。
師:學過數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在數學上就是用a+b=b+a這個等式表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個規律有一個名字:加法交換律。(板書)在加法交換律中,你覺得變化的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
(學生回答:變化的是兩個加數的位置,不變的是和。兩個加數的大小也不變。)
師:其實,數學中有許多的不變都蘊含在變化之中,我們學數學時就要善於從千變萬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正如克卜勒所說:數學就是研究千變萬化中不變的關係。我們從許多例子中發現了加法交換律,(板書:例子、結論)由此你能想到什麼?
生:我還能想到乘法交換律。
師:如果有乘法交換律,請你用字母表示形式把它表示出來。
生:a×b=b×a。
師:還可以聯想到
生:除法交換律a÷b=b÷a。
生:減法交換律a-b=b-a。
師:由加法交換律我們引出了三大猜想,(板書:猜想)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思考。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在這三個猜想中,你能看出哪個猜想可能是不成立的?
生:除法交換律。
生:舉例說明了…….
生: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個例子都不符合這個規律。
師:我們都做過判斷題。要想說明一個結論是不成立的,只要找幾個不符合的例子就行了?
生:只要找一個例子就行了。
師:由此我們擦掉哪個猜想?
生:除法交換律。
師:還想擦掉哪個猜想?
生:減法交換律。
生:舉例說明……..
生:6-6=6-6,又證明這個猜想是正確的。
生:我們找的是被減數和減數是相同的,而我們找的是不同的。這僅僅是一個特例。
師:沒錯,被減數和減數相同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規律的存在是需要全部符合的。現在要把減法交換律擦掉。只剩下乘法交換律這個猜想了。這個猜想成立嗎?
生:成立!
師:有理不在聲高,面對猜想,我們需要
生:驗證。舉例來驗證。
生:舉例…….
師:我們在驗證時需要舉幾個例子?
生:很多,無數個。
師:的卻如此。雖然我們無法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全班同學一起參與,舉出很多成立的例子,再找找有沒有不成立的例子,就可以驗證了。
生:我找到很多成立的例子,沒有找到不成立的例子。
師:看來,這個猜想能成立嗎?
生:能。
師:我們給這個猜想取個名字,叫
生:叫「乘法交換律」。
師:乘法交換律概括的是一個怎樣的規律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師:乘法交換律中你能找到什麼是變化了的,什麼是不變的嗎?
生:乘數的大小不變,積也不變,變化的是乘數的位置。
三、 提煉方法
師:對照板書,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探尋加法交換律和探尋乘法交換律的過程有什麼不一樣嗎?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回顧討論)
生:探尋加法交換律時舉了許多例子。
生:從寫不完的例子中找到了規律,然後表示出這個規律。
師:從許多實例中概括歸納出結論。那探尋乘法交換律呢?
生:探尋乘法交換律是通過提出猜想,然後經過驗證得到的。
師: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都是我們研究數學的一般方法。我們學的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都是運算定律中的一種——交換律。
四、 貫通知識
師:其實,交換律是我們的老朋友了,看一看,什麼時候有它的影子?(課件呈現圖1、圖2、圖3)圖1:一年級的加法交換律;圖2一句口訣兩個乘法算式;圖3,筆算加法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驗算。
生:看一幅圖寫兩個加法算式。
生:這裡有加法交換律。
生:一句乘法口訣可以用於計算兩個乘法算式,這是乘法交換律。
生:加法驗算時用過加法交換律。
師:有什麼感想?
生:數學知識是聯繫的。
生:加法可以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來驗算,乘法也可以。
五、 應用推廣
師:下面我們運用今天所學的內容來做一些練習。
1、 下面的等式運用交換律了嗎?請說明理由。
(1)82+0=0+82 (2)75×8=8×75
(3)16×4=8×8 (4)48+73=37+84
師:這裡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數,那是0,看來0也是適合於交換律的。由此大家還能聯想到我們所學過的一些數嗎?
生:小數和分數。
師:這些數是否也適合交換律,大家課後可以研究。
2、 分組計算比賽。
(1)60+58+40 (2)60+40+58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