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轉折最初的、最為重要的變動是發生在國際間的,但是其最終的表現落地在中國的商業發展中。而這種表現的最為典型的現象便是兩個人:阿里巴巴的馬雲、華為的任正非。
兩個在商業史中必然被大書特書一番的人物,現在卻面臨著不同的社會態度與評判,而這正是他們本身各自不同的格局與境界所決定的。
馬雲:執迷於自己商業創新的迷途者
自2003年以來,馬雲已成為中國近二十年以來發展最快的商業集團阿里巴巴的掌舵者,客觀上也是沒有馬雲就沒有阿里巴巴的成型與發展。馬雲雖然不懂技術,但正是這種不懂技術的背景卻讓馬雲有更足的精力、更大的格局帶領阿里完成了一次次的飛躍和轉型、同時也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然而,近期的馬雲行為表現卻充分暴露了其作為一個企業家的根本缺陷。在這之前,人們尤其是商業界的諸多人士將馬雲頂禮膜拜為「大格局者」、「化腐朽為神奇者」,但是,現在我們才發現,馬雲只不過是阿里巴巴這個企業的大格局者、代言人,而遠非社會格局的明晰者和推動者。
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馬雲帶領的阿里巴巴領風氣之先,這確實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阿里巴巴的創新行為最大的受益者還是阿里巴巴本身。馬雲每每提及甚至吹噓自己的創新模式創造了「多少多少」就業崗位、支持了「多少多少」中小商戶時,其實他沒有告訴社會,阿里巴巴和淘寶賣了多少假貨、砸了多少人的飯碗!
馬雲的老鄉——宗慶後老先生說馬雲就是一個大忽悠,話不好聽,但卻有一大部分是事實。演講才能確實是馬雲這位當過老師的人的個性與特長,即便是在老師的隊伍裡,馬雲也是一個優秀者。不過他所有的表達都是建立在阿里巴巴發展基礎上的創新,而且要求社會適應他。所以說,馬雲是阿里巴巴的推銷者和代言人才是事實和本質,其他的一切都是錢在作怪。
任正非:超越華為的科技推動者、哲學家
和馬雲一樣,任正非承認自己創業的目的不是為科技獻身,更不是為國家貢獻什麼,而是為了自己能夠吃飽飯。這確實是一個豁達的企業家心態、也是一個成功者敢於面對自己窘態的體現。
然而,任正非的經歷更加艱難,艱難的核心在於華為是在與國際上的大型跨國公司進行進行競爭,以致出現了任正非在2013年幾乎要完全出售自己一手建立的華為公司。而更為艱難的是最近兩年,這兩年是華為「渡劫」的階段。5G業務被嚴重約束,手機業務被兩頭打壓,面對技術雄心萬丈的華為,在不可抗力的壓迫下還能夠繼續前行,如果說沒有任正非這個掌舵人的格局與信心,恐怕早就失去了方向。
其實,任正非早已經將自己置身於華為之外或者說華為之上,這樣就可以脫離華為的細枝末節問題,而能夠從更高的層面來看世界、看行業、看華為。例如,在送別榮耀時,任正非給再不持一股的榮耀提出了一個基本目標:打敗華為。有人認為這是任正非的表面文章,但我認為這卻是任正非的真實心裡話。
任正非與馬雲:不是年紀的差距而是格局的高低
著名經濟學家、一向特立獨行的張五常跨行業稱讚任正非是二十一世紀的「哈代」,還說這是他「悟出」來的,可謂讚賞之高。哈代是誰?哈代是二十世紀專注於數學分析、開闢新數學學派卻又超脫數學的一代大家,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稱為哲學家。
也就是說,任正非已經脫離了技術行業本身,站在全球技術發展和世界社會發展的角度,帶領華為成為了世界科技行業的重要引領者和貢獻者。來自於斯又脫離於斯,這是每一位覺悟者的必經之路,外有張五常推崇的「哈代」,古有禪宗六祖慧能。佛教禪宗的六祖慧能半生砍柴不識一字,卻能夠開宗立派成就禪宗六祖的原因也在於此。你說,任正非的境界如何?這種境界下的任正非,沒有抱怨惡劣的外部環境,只有督促、激勵華為的同事們努力衝破束縛、尋找出路。
反觀馬雲先生,在外部尤其是管理者不斷容忍其不斷具有「違||法」情節的所謂「技術創新」的情況下,還不滿足,仍利用各種場合推銷他那為阿里巴巴業務發展確立的價值觀。創新本身並不應該受約束,但是創新社會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卻必須受到監管和控制。
當馬云為了螞蟻小貸業務而吶喊的時候,他卻忘了上百倍借貸槓桿給社會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或者說他選擇性地忽視了這個不需要螞蟻承擔的社會風險。這才是馬雲格局問題的關鍵所在:馬雲的任何「名言」、「忽悠」的背後都隱含著一個隱晦但又明顯的動力:阿里的利益或者螞蟻的利益。
所以,我們說,馬雲的格局遇到了天花板,就是公司利益的天花板。當然討論馬雲的格局也許偏了,有著熟練英語能力的馬雲根本就是一個演說家、推銷家,推銷阿里、推銷螞蟻;而任正非呢?任正非的格局早已經超越了那個所謂的天花板,站在了人類的大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