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肥胖人群一定會患糖尿病嗎?

2020-12-18 騰訊網

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甚至令人困惑。總的來說,肥胖有很多弊端,特別是在糖尿病方面,擁有更多的脂肪組織會增加胰島素抵抗。肥胖的人會發生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不正常,葡萄糖不能充分被利用,因此很容易得糖尿病。

當我們人體肥胖時,脂肪組織就會增加,因此所消耗的能量就會越來越多。那麼能量的來源究竟在哪裡?其實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當機體需要比正常攝取更多的葡萄糖,那麼機體就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這是糖尿病患者最初的一個過程,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加以重視起來,很大可能會逆轉早期糖尿病。

如果此時繼續發展下去,那肯定會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體內分泌的胰島素水平無法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導致血糖急劇飆升。

肥胖或許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致病因素而已,但絕對不是肥胖就一定有糖尿病。經過查閱大 文獻資料,發現至少8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肥胖。從這方面來說,肥胖會引發糖尿病絕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總結起來,儘管兩者沒有太多的直接聯繫,但是卻又息息相關。肥胖有很大概率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
    肥胖與糖尿病我們也很熟悉,肥胖就現在而言中國每4個人中就有1人超重或者肥胖。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現已成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它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我國糖尿病人逐年上升,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但是對於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卻並不清楚。其實肥胖與糖尿病之間有一種"相愛相殺"的"姐妹情深",他們被稱為"姐妹病"。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1型糖尿病嗎?但這裡要了解的是,使用胰島素並不意味著2型糖尿病轉為了1型糖尿病,因為2型糖尿病發病除了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外,跟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比如肥胖或者超重,飲食不健康以及久坐不運動,所以預防2型糖尿病也主要通過這幾種方法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 肥胖一定會出現糖尿病嗎?不一定,但是一定不健康
    肥胖會導致糖尿病,可是有些人發現武漢小夥在疫情期間體重狂漲200多斤,可是醫院的檢查也沒有發現他患有糖尿病。這讓很多人非常不解,我體重還沒有他高呢,為什麼會患上糖尿病?肥胖人群就一定出現糖尿病嗎?其實並不一定。體重很重的人,不一定不健康,比如姚明,身高2.26,體重140.6公斤,體重是很重了,可是他高啊,身高2.26的他,體重指數27.5.當然屬於超重標準,但是肥胖的標準不僅僅有體重指數,還有體脂,腰臀圍比等等。
  •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死亡四重奏」罪魁禍首,肥胖不僅毀顏值更毀...
    肥胖不僅毀顏值,更毀健康。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正式將肥胖症確定為一種疾病。肥胖不僅是一個病的事,實際上是多個病的事。醫學界把肥胖症、高血壓、血脂代謝紊亂和糖尿病稱為「死亡四重奏」,而肥胖症恰恰是這組疾病的源頭。肥胖與後面這三種病關係密切,尤其對糖尿病影響巨大。
  • 長年肥胖會引來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為了健康一定要控制體重
    肥胖註定是我們一生都甩不掉的包袱,因為現在肥胖的人太多了,而且越來越年輕化,據數據統計,一個人常年肥胖,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脂肪肝的發病率,基本80%以上的慢性疾病多少都與肥胖藕斷絲連,因此控制體重是健康的重要前提,給大家看2個案例:
  • 糖尿病+肥胖=糖胖症,怎麼做才能遠離糖胖症?
    目前社會面臨的最大健康危機就是合併糖尿病與肥胖的問題。糖尿病的英文是Diabetes,肥胖的英文是Obesity,兩者合併後成為一個新的字:Diabesity,中文可說是糖胖症,意指因肥胖而患上了糖尿病。說到這裡,一下子糖尿病,一下子肥胖,還有個新名稱糖胖症,有些人可能越看越生氣:「胖一點不好嗎?
  • Science:深入剖析引發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原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全球範圍內,社會和經濟因素會直接導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發病率的直接上升研究者Paul Franks說道,環境因素能夠幹擾細胞和生理學過程,並且對個體易於患某種疾病有著一定的效應,比如2型糖尿病,而且這些環境因素很有可能通過對基因組功能的調節來發揮作用,當然在這個概念背後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原理,但目前研究人員卻並不是很清楚這些過程發揮作用的分子機制。
  • 吃糖太多的危害 及吃糖與肥胖糖尿病的關係
    我們常說的糖,主要是指帶有甜味的單糖和雙糖。添加糖類的過多攝入非常容易導致飲食總熱量超標,引起肥胖,肥胖本身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並且添加糖類除了熱量,基本不含其他營養物質。雙糖  由兩個單糖分子聚合而成,常見的雙糖有蔗糖、麥芽糖、乳糖等。在消化道被分解成單糖後吸收。
  • 科羅拉多大學:研究發現空氣汙染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空氣汙染會嚴重損害人體腸道細菌,增加肥胖、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坦尼婭·奧爾德雷特(Tanya Alderite)教授說「我們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空氣汙染物會對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新研究將分析空氣汙染與2型糖尿病、體重增加和炎症性腸病之間的關係。」
  • 孩子得糖尿病,是肥胖引起的嗎?應該如何預防?
    咱們同胞中,糖尿病的患病比率不斷上升,已經超過11.6%,總人數達1.2億。同時,青少年的糖尿病發病率,也呈現增長態勢。孩子們得糖尿病,是吃得太好,造成肥胖所引起的嗎?應該如何預防呢?咱們現在來解析。青少年糖尿病,過往被分為2類,1型糖尿病被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體內的胰島素絕對缺乏,造成糖代謝紊亂,對這類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被認為是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者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造成代謝紊亂,引起血糖升高。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5%的2型青少年糖尿病,都伴有超重或肥胖。
  • 兩成美國娃處於糖尿病前期 超重和肥胖是重要因素
    疾病呈現出低齡化趨勢美國紐奧良兒童內分泌學醫生佩內洛普·波利撰文解釋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原因和症狀。波利醫生寫道:「以前,一提到糖尿病,人們總是把它與成年人聯繫在一起。如果有兒童患糖尿病,我們也會認為他一定得的是1型糖尿病。可是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得了2型糖尿病,在確診發病前,就是糖尿病前期。
  • 陳根:用水對抗肥胖激素,帶來預防糖尿病的可能
    文/陳根血管升壓素(VP),也稱抗利尿激素,也是一種與糖尿病和肥胖症有關的激素。在許多研究中,肥胖的受試者往往表現出高血管升壓素水平。現在,一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的研究人員的新研究稱,與糖尿病和肥胖症有關的血管升壓素(vasopressin)可能會被水抑制,這意味著,血管升壓素有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工具。在其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果糖能刺激這種激素,而水能抑制它——至少在實驗室的齧齒動物中是這樣。
  • 糖尿病,肥胖人群不能吃月餅?營養師教您吃月餅的正確打開方式
    糖尿病患者,高糖的月餅如何糖尿病患者食用過多會引起血糖驟升,誘發心腦血管、腎臟等器官的併發症,即使是「無糖月餅」要少量食用。 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長期大量糖和油脂的攝入,會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升高,血液變得更加黏稠,從而增加心絞痛、心梗的風險等。
  • 胖女人都有哪些好處,你喜歡第幾個|紅棗|癌症|肥胖|糖尿病|脂肪肝|...
    娶了這樣的女人,一定事業家庭順風順水。2、善解人意都說,胖人之所以胖,是因為心寬才會體胖。所以,胖一點女人,更善解人意。她們不僅懂得理解丈夫,婆媳關係也能處理的非常好。男人在外面工作,幾乎沒有後顧之憂。
  • 10個糖友6個胖糖尿病+肥胖危害大
    科學合理地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之內,血糖、血壓、血脂才有希望得到更好控制 N海都記者 林寶珍 肥胖被稱為「萬病之源」,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肥胖更是雪上加霜,於是有了「糖尿病+肥胖=糖胖病」一說。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人們,2型糖尿病並不僅僅是高血糖的問題,而是伴隨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綜合症。
  • 患上糖尿病,4種食物應該忌口,4句「降糖話」,真後悔現在才看到
    ,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勸你早點改掉。 由此可見,北方人肥胖的人群比南方人多出了將近一倍。中醫講肥胖是萬惡之源,肥胖也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禍根。 高脂肪食物 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如果貪吃的話,不但會誘發肥胖,而且也會大大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 吃太多雞蛋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注意這6點,才是預防的關鍵
    結果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關聯,發現每天吃一個以上雞蛋的成年人,面臨的糖尿病風險增加了60%。看到這裡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什麼都不能吃!吃了就有風險!」,對於雞蛋能不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我們先放到一邊,以下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卻是有科學依據的。糖尿病的患病因素有哪些?1、年齡因素。
  • 為什麼很多肥胖人的皮膚會很黑呢?
    很多人會還以為是沒有洗乾淨,原來這是病啊!針對肥胖人群關節褶皺容易發黑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公布一下答案!為什麼胖人的皮膚褶皺部位容易發黑?肥胖人群中有不少人都會出現脖子、腋下等有皮膚褶皺的地方出現硬化、發黑的情況,還經常會被父母朋友誤認為是洗不乾淨,其實這是黑色棘皮症的表現。
  • 世界肥胖日,帶你了解肥胖危害有多大
    導語:肥胖是一種病,你知道嗎?今天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據了解,肥胖可導致多種疾病,「腰帶長,壽命短」並非危言聳聽。體重超重或肥胖又使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增加,超重和肥胖者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2—3倍。為了消除身高對體重的影響,健康體重用國際通用的指數(BMI)來衡量,由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來。中國人健康體重指數範圍為18.5—23.9公斤/㎡,體重指數在24-27.9公斤/㎡者為超重,大於等於28公斤/㎡者為肥胖。
  • 兒童也會患有糖尿病!怎樣預防兒童得糖尿病?這四點一定要牢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威脅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慢性病之一, 嚴重加重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那兒童糖尿病是怎麼得的?怎樣預防兒童得糖尿病?一起來看看吧。兒童糖尿病是怎麼得的?兒童泛指15周歲以下的人群,15周歲以下的兒童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缺乏引起代謝紊亂。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遺傳因素和多種複雜的後天因素相互作用。在現實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非常多,群體基因庫受到了嚴重影響,兒童糖尿病的患者也因此增多。另外,亞洲人相比其他地區的人群更易產生熱量,而飲食習慣改變會直接促使熱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