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之女,半生顛簸的魯元公主
時間的沉澱證明了並非孩子的心性一定與父母相似,反之一般情況下強勢的父母所出子女,多為心性懦弱膽小,善良可欺之人。他們一生可能都在父母的管制之中度過,也許心思才幹與之相似,卻行事作風大不相同。
呂后與劉邦有子劉盈,有女魯元。兒子便是個惟命是從的性格,雖是明君,但前半生是父親的威武掩蓋,後半生是母親的殘忍驚嚇,只能讓這麼一位君王被父母的行事作風所埋葬。更何況又是女兒身的魯元公主呢,幾乎是一生未停的顛沛流離,不情不願。
身為長女,在劉邦未成其大業之時,便與母親於鄉下田間做著粗實活計養家餬口。身為女子當然也不受劉邦這種脾性之人的重視,又因常年徵戰,起居用度只能靠母女自行解決,這時的魯元從未感受過一個公主應有的待遇。母親隨後又誕下弟弟,這家庭諸多繁重差事,都落到魯元一人肩膀。她心性善良,隨了母親聰明果敢,孝順又是天然而成,事事以父母弟弟為先。
可誰料父親一朝得勢竟鞠躬自大忘了分寸,這邊項羽對他背信棄義憤憤而來,打的父親措手不及,倉皇而逃。逃亡中劉邦與子女同一馬車,身邊還有將士保護,可劉邦覺其車負重難行,反手就把劉盈,魯元姐弟推下馬車,幸得將士功夫了得又是仁義之士,以身家性命擔保會護主上一家性命,魯元姐弟才倖免落難。在發生此事時魯元沒有任何抱怨與膽怯,可以說她有公主該有的氣度,也因為這樣魯元才早早認清了自己的命運,所以不做掙扎吧,不知看清世態炎涼的魯元自己是怎樣定位自己父親的呢?
嫁與張傲時魯元的態度和母親一樣,也是用心輔佐愛戴丈夫,成為趙國王妃,一心逃離這沒有感情的宮廷,雖是成功到了這一步,卻不想禍事不期而至。丈夫無端捲入謀逆,雖因母親力勸父親使得丈夫免受禍患,只是降職,但魯元已是心灰意冷,再不想靠近朝事半步。
皇家的權益鬥爭總之不會間斷,以為遠離是非之地便可安穩的魯元誕下一女,長至成年竟已花容月貌。不想掌權的母親心性大變,招了魯元的女兒去做弟弟的妃嬪。這顛沛的半生,這混亂的身世,加之丈夫的離去,使得本就少言寡語的魯元更加鬱鬱寡歡,不過三十身染症疾便香消玉殞了。
魯元可憐可嘆的一生又有誰願為她掌一盞明燈,指引前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