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鎮——防控不誤春耕 破解農民賣糧難

2020-12-25 騰訊網

3月6日早上6時,天剛蒙蒙亮,記者在富家鎮荒地村就看到,玉米脫粒設備機聲隆隆不停運轉,一堆堆金燦燦的玉米正在裝車,農民正在不停的忙碌著......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富家鎮荒地村農戶家的玉米還沒有出售,近期由於天氣逐步回暖,氣溫逐漸上升,可能導致農戶潮糧堆積時間過長發熱變黴,賣玉米成了農民的「頭疼事」。了解到這一困難,鎮、村幹部深入村組,了解農民當前糧食囤積數量,廣泛宣傳儲糧知識;主動協調糧食收儲企業積極騰倉納糧,幫助聯繫糧食脫粒設備車輛和運載車輛並嚴格檢測和登記;嚴把玉米收購質量關,對於符合入庫要求的玉米,隨到隨收,並現場結算售糧款,讓農民手中的糧食售得出、糧款拿得到,幫助農民解決「賣糧難」問題。

同時,該村結合「網格化」管理機制,同步抓好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宣傳發動,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了解農民在種植方面所需物資和產業發展需求,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的貧困戶的發展需求,科學謀劃、理性引導,提前做好春耕物資儲備和疫情防控下春耕生產的注意事項等基礎性工作,讓農民能夠放心生產、安全生產。

編輯:丁宇 張洪源

審核:朱嬌

相關焦點

  • 農民老王「暖心」賣糧記
    新華社長春3月5日電(記者徐子恆)吉林省松原市哈拉毛都鎮農民王英吉一大早把卡車裝滿玉米,駛到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賣糧,經車輛消殺、扦樣檢測、地秤稱重等一系列簡易程序後,便等待糧款到帳。「我今天又拉來200多噸糧食出售,在家預約好時間,也不用排大隊。疫情期間多虧直屬庫主動收糧,我拿到充足資金準備春耕。」王英吉3日賣糧時說。
  • 鄖西縣三官林區: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鄖西在線訊三官洞林區 報導:「春耕復產忙,農時不等人」。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最為吃勁之時,也是春耕生產的黃金時節,三官洞林區在堅決落實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穩定農業生產為抓手,及早謀劃、搶抓農時、及早復工、及早復耕,為實現春季農業生產「開門紅」打好基礎。
  • 江華碼市鎮:春耕備耕正當時 防疫生產兩不誤
    紅網時刻永州2月19日訊(通訊員 陳潔)眼下,天氣逐漸回暖,江華碼市鎮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陸續開始春耕備耕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為全年農業豐收打好堅實基礎。在江華縣碼市鎮鄉村的田地間,不少農戶已在「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氛圍中陸續開展春耕備耕工作。一張張圖景、一幕幕畫面、勾勒出一幅幅「防疫生產兩不誤」的春耕美麗畫卷。2月18日,碼市鎮輦江村的農民們正在黃金壩邊上的農田裡翻耕土地、播種、施肥、蓋地膜……一道道程序,在農民們手裡駕輕就熟。農民們正在施肥。
  • 米易縣疫情防控期間農村春耕生產情況調查報告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農時意識,加強組織領導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相關部門要強化農時意識,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調查研究,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科學有序組織春耕備耕工作。加大對規模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切實幫助其解決問題和困難。協調指導農資企業對接貨源、備足庫存、保障供應。
  • 瀏陽官渡鎮:戰「疫」不誤「鬧」春耕
    瀏陽官渡鎮:戰「疫」不誤「鬧」春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6日訊(通訊員 王思思 陳達倩)「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當前,瀏陽市官渡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守護好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鏡頭一】「大疫當前農心聚,現在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搞蔬菜播種移栽。」雄豐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湯良球說。
  • 春耕不違農時!增城有序組織開展春耕備耕工作
    小樓鎮:機械化種植無人機撒藥 確保防疫春耕兩不誤在小樓鎮西境村,村民正在田地間忙著犁田鬆土、施肥覆膜、播種育苗。同時,協調統籌好春耕期間化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並安排專人對農戶春耕期間用工情況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有問題第一時間及時介入,及時解決。「我們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對農戶進行體溫監測,並且要求他們分散勞作,確保疫情防控、春耕備耕兩不誤。」小樓鎮農業辦主任張猛表示,今年小樓鎮預計種植早稻等糧食作物1.5萬畝,春種蔬菜6000畝。
  • 趕農時 保春耕——順昌春耕備耕見聞
    東南網訊 春日暖陽照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2月17日,位於順昌縣大曆鎮田後村的順昌縣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千畝蔬菜基地裡,30多位戴著口罩的農民正在挖檳榔芋種,進行移種,幾百米外的另外一片田地上,10多位農民正忙著覆蓋地膜,種植檳榔芋,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 江蘇海安:搶抓農時不負春 志願者讓農民防疫增收兩不誤
    」三大雲端平臺,持續放大基層終端站點教育、宣傳、服務功能,全面保障基層黨組織疫情防控與春耕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為幫助農民解決疫情期間農業生產實際問題,海安依託「海陵先鋒」網開展「全民戰『疫』,遠教先行」黨建宣傳行動,開闢「科學防疫」「復工復」兩個專題專欄,設置「春耕」系列、「春風」系列、「春苗」系列和「春蠶」系列網絡課程,利用網絡培訓的方式,為黨員群眾提供雲端授課。
  • 駐村幹部送化肥 群眾春耕不誤農時
    這是龍潭鎮銅巖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科毅來給他家送春耕物資來了。近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銅巖村部分貧困人員無法外出務工,造成部分家庭經濟受損,為幫助他們不耽誤春耕生產,銅巖村扶貧駐村工作隊統籌使用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第一書記」工作經費共計6000餘元,為全村「四類」人員、困難群體免費發放綠色複合肥料。「開始春耕了,不能因疫情誤農時、誤生產」。
  • 各地春耕備耕現場:戴口罩下地、微信訂化肥、農資點對點配送
    15日,山東德州富益民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德東組織開了一場視頻會,和「老把式」們一起商量春耕備耕安排。在田頭的白雪覆蓋下,青青麥苗蓄勢待發。魏德東得過「山東省玉米糧王」和「德州市小麥糧王」稱號,不僅是種田好手,還懂經營善管理。他盤算著組成幾個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每組3到4名專業人員,實行統一機械化作業、打藥,後續化肥農資也將以村為單位進行錯峰配送,避免人員聚集購買。
  • 防疫生產兩不誤 搶抓農時忙春耕
    本報訊 近日,縣委常委、縣政協黨組副書記、縣委統戰部部長張愛芳到轉水鎮蛇塘村調研春耕備種工作,並召開推進會。 會上,張愛芳認真聽取了蛇塘村春耕備種生產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匯報、相關單位提出的意見建議。據悉,蛇塘村共有水田面積約2700畝,已耕作1500畝;因水利設施老化、青壯勞動力缺等原因,約1200畝水田丟耕撂荒。
  • 白城洮南:多項措施幫助農民做好備春耕生產
    審核:金可紅 近段時間,洮南市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各地各部門黨員幹部「各顯神通」,探索多種模式幫助農民不誤農時,抓好備春耕工作。
  • 種糧農民注意:今年開始農民糧補迎2大「變化」,糧食補貼有變?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生存的根本,而農村想要發展又離不開農民,因此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以前農民種地其實是很辛苦的,所有費用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承擔,有的時候遇到天氣情況不好,糧食無法豐收,不僅賣不出好價錢,自己一年到頭可能還要「虧本」。
  • 人民日報記者探訪湖北農業生產:防控不鬆懈 春耕正當時
    眼下,春耕備耕已從南到北陸續展開。疫情最重的湖北省,春耕情況怎麼樣?記者一行驅車來到「鄂西門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東縣實地探訪。西坪村種植經濟作物1500畝,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棚內一位叫龍祈兵的農民,正拿鋤頭彎腰幹活:「這是在拌料,把它們拌勻發酵,裝入育苗盒中,再撒進種子。」他家就在附近,已在大棚幹了兩三天。「現在是育苗關鍵時期。你們來的路上兩邊那些翻新的地,都要種經濟作物。」聞訊而來的村黨支部書記龍祈臣介紹:到了5月份就可以移苗栽種了。地為啥那麼平整?
  • 開遠市中和營鎮:黨旗飄揚在基層 抗疫春耕兩不誤
    「家裡勞力少,15畝冬馬鈴薯要進行中期管理,一時忙不過來,我正心急時,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宋武帶著黨員先鋒隊,幫我把地裡的草除完,還都澆灌了一遍水。」2月25日,家住開遠市中和營鎮響水村委會箐腳村的王吉對記者說。防疫春耕兩不誤,田間地頭農事忙。
  • 晚上「不打烊」 農民賣糧忙——直擊黑龍江北安市秋糧收購現場
    幾位農民在黑龍江北安市的北安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大廳內等待結算(11月4日攝)。晚上7時,夜幕完全降臨。北安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院內燈火通明,賣糧車排著隊,扦樣、過磅、卸糧、結算……一片繁忙景象,這裡24小時「不打烊」,讓農民賣糧無憂。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 武隆區鳳山街道:防疫春耕兩不誤
    在育苗現場,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分散做工,裝盤、壓穴、播種、擺盤,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    據悉,為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保證春耕備耕,鳳山街道制定了嚴格的疫情防範措施,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監督和技術指導,參與育苗的人員全程必須佩戴好口罩,上崗前後都要進行體溫測量,並分期、分批來進行農事操作,減少人員聚集,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 不誤農時不負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生以科技助力春耕復產
    開春以來,以農為「本」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揮農林水專業特色,專家團隊不僅深入春耕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還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雲端遠程科技服務。就連放假居家的「農學子」們也學以致用,積極服務家鄉春耕復產。針對全國小麥病蟲草害尤其是小麥條銹病呈快速蔓延的趨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率團隊專家深入寶雞眉縣常興鎮實施麥田調查。
  • 農民自己賣糧為何困難重重?6大問題農民很難克服
    我們農民種植最多的就是糧食作物,現在國家提倡農民進入市場,在政策上對於農民自己售賣農產品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問題來了,農民自己賣成品糧利潤要比賣稻子和小麥賺錢,為什麼農民不自己銷售糧食呢?我們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說說農民自己賣糧的6大難題,大家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 以田野為課堂 山西農大三萬師生「防控疫情、服務春耕」雙管齊下助...
    央廣網太原3月10日消息(記者嶽旭輝 山西臺記者杜維剛)正值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山西農業大學三萬名師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發揮農科專業優勢,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多種方式,把田野當做課堂,把論文寫在田野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助力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