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王「暖心」賣糧記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長春3月5日電(記者徐子恆)吉林省松原市哈拉毛都鎮農民王英吉一大早把卡車裝滿玉米,駛到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賣糧,經車輛消殺、扦樣檢測、地秤稱重等一系列簡易程序後,便等待糧款到帳。「我今天又拉來200多噸糧食出售,在家預約好時間,也不用排大隊。疫情期間多虧直屬庫主動收糧,我拿到充足資金準備春耕。」王英吉3日賣糧時說。

  疫情期間,為避免農民「賣糧難」,加大市場糧源供應保障,中儲糧吉林分公司在保證防疫安全前提下,主動復工復產開秤收購。

  「把車往後再倒一倒。」扦樣師通過話筒引導司機精準停靠,轉動指揮棒、摁下開關,「嗖嗖」聲響後,玉米顆粒被扦取出等待檢驗。「以前得人工扦取樣品,費時費力,現在全是智能化操作。」王英吉說。

  村屯道路暢通後,像王英吉一樣的種糧大戶陸續出售糧食。從2月16日至今,中儲糧吉林省內各直屬庫全面開秤累計收購輪換玉米8.2萬噸,同時為平衡市場供需,累計投放儲備輪換玉米40餘萬噸。

  「目前收購進度逐漸趨緩,省內待收餘糧還剩30%左右,整體看農民售糧壓力不大。」中儲糧吉林分公司購銷計劃處副處長於永彬說。

  王英吉說,之前不少村民在自家院裡存放的「地趴糧」面臨受潮發黴危險,村民也急需售糧以獲得足夠資金備春耕,眼下糧食快速售出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平均每天迎來17輛車,800噸左右的糧食。只要是符合質量標準,在我們這就不限收、不拒收,讓壞糧風險大大降低。」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永亮說,滿足農民售糧需求的同時,為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中儲糧吉林分公司還向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定向銷售糧食。

  順利賣糧讓王英吉和鄉親們感到安心。今年更讓王英吉格外「暖心」的是,通過使用科技輔助的售糧手段,消除了之前他們對於扎堆賣糧加大疫情風險的擔憂。

  他一邊說一邊打開「惠三農預約售糧」手機軟體,「往年賣糧人多,有時排隊一等就是一天,一個車挨著一個車,這次賣糧全辦完才用了半個小時。」

  通過賣糧軟體,王英吉可預約距離他家最近的收糧點,還能預約時間、售糧數量,避免集中排隊等待。春節以來,中儲糧集團公司已通過手機預約方式在吉林各地收糧超過12.9萬噸,幫助農民便捷賣糧。

  看著眼前剛卸完玉米的空車,王英吉舒了一口氣:「家裡還有一些糧,這幾天陸續都會拉過來。錢打到卡上後,我還要再購買一些種子和肥料,今年爭取多種點,我對春耕生產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農民自己賣糧為何困難重重?6大問題農民很難克服
    我們農民種植最多的就是糧食作物,現在國家提倡農民進入市場,在政策上對於農民自己售賣農產品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問題來了,農民自己賣成品糧利潤要比賣稻子和小麥賺錢,為什麼農民不自己銷售糧食呢?我們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說說農民自己賣糧的6大難題,大家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 晚上「不打烊」 農民賣糧忙——直擊黑龍江北安市秋糧收購現場
    幾位農民在黑龍江北安市的北安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大廳內等待結算(11月4日攝)。晚上7時,夜幕完全降臨。北安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院內燈火通明,賣糧車排著隊,扦樣、過磅、卸糧、結算……一片繁忙景象,這裡24小時「不打烊」,讓農民賣糧無憂。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 富家鎮——防控不誤春耕 破解農民賣糧難
    3月6日早上6時,天剛蒙蒙亮,記者在富家鎮荒地村就看到,玉米脫粒設備機聲隆隆不停運轉,一堆堆金燦燦的玉米正在裝車,農民正在不停的忙碌著......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富家鎮荒地村農戶家的玉米還沒有出售,近期由於天氣逐步回暖,氣溫逐漸上升,可能導致農戶潮糧堆積時間過長發熱變黴,賣玉米成了農民的「頭疼事」。
  • 農民賣糧總說電子秤、磅秤不安全,到底有什麼貓膩?全憑良心
    糧食收穫過後,農民就開始張羅著賣糧食了,不少糧販都是到鄉下去收糧食的,農民在賣糧食的時候,遇到過不少這樣的問題,零食的重量感覺少了,比如一千斤的糧食會少個一二百斤,有些相差較少,有些相差比較大,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秤」的問題。
  • 以糧易物:左權農民網購可用糧食給付
    (原標題:以糧易物:左權農民網購可用糧食給付) 新華社晉中3月9日專電記者近日在山西省左權縣看到一種電商模式
  • 以糧易物:山西左權部分農民網購給付糧食
    新華社太原3月9日專電(記者許雄、魏飈)記者近日在山西省左權縣看到一種電商模式:農民賣糧不出村,網上購物可以用糧食給付,甚至可以「貨到付糧」,7天無條件退貨等消費者保障照常享受。農民說,這解決了賣糧和網購「兩件事」。
  • 老王坡有好糧 釀造「醉美」醬意濃香老基酒
    5月底,在連續多日高溫熱風天氣下,西平縣老王坡農場迎來了小麥豐收季。5月24日,在豫坡集團邀請下,來自省豫酒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駐馬店市政府、西平縣委縣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南省食品科研所的嘉賓和專家及省內媒體的記者,在這裡參加了萬畝釀酒原糧基地觀摩活動。觀摩中,豫坡集團2萬畝釀酒專用小麥首次進入公眾視野,並在專家介紹下揭開了豫坡「好糧釀好酒」的背後秘密。
  • 玉米價格持續降價,農民現在賣糧划算不?玉米價格還會漲嗎?
    不利的天氣讓玉米收割成本加大,倒伏玉米收穫之後,相當於每斤增加成本4到8分錢,上漲的玉米價格,反而調動了農民的種植玉米積極性。在這種大勢下,用糧企業開始大量收購玉米,貿易商見有利可圖,存糧意願很強烈,價格越漲反而存糧越多,市面上新玉米因為都留作存糧,外銷量受影響。
  • 種糧農民注意:今年開始農民糧補迎2大「變化」,糧食補貼有變?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生存的根本,而農村想要發展又離不開農民,因此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以前農民種地其實是很辛苦的,所有費用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承擔,有的時候遇到天氣情況不好,糧食無法豐收,不僅賣不出好價錢,自己一年到頭可能還要「虧本」。
  • 水稻上市價格上漲,賣到1.45元一斤,農民後悔種少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前在農村地區,技術發展比較落後,一畝地收入不會超過1000元,甚至還會更低,就有很多的農民外出打工,才能滿足一家人的消費需求。在老家辛苦種植糧食作物,到頭來賣糧的錢還不夠蓋房。
  • 賣糧時,真有幹擾器可以控制斤數?若是真的,該怎麼避免?
    目前,夏糧已陸續開鐮,農民朋友忙完收割後,就開始忙忙碌碌攤曬,為的就是抓緊曬乾,趕上個好收購價,因此每當這個時候,農民最盼望有個好價格!近些年,公安部門查獲多起此類案例,不法糧販將微型遙控器藏匿於衣袖、衣兜內遙控小型電子秤的現象屢見不鮮,但農戶多不知情。
  • 農民的福音!土地確權後,2020年農民糧補「升級」,補貼數上漲?
    而且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國家對於糧食的儲備可能會看得更重,這裡面扮演著比較核心作用的就是-農民。目前我們國家大概有5億多農村戶口,顯然農民的數量也是上億的,所以農民的價值是很高的,他們的基礎工作還是很重要的。
  • 它是地下的「金果」,曾是農民救命糧,天天挖著吃,如今1斤13元
    它是地下的「金果」,曾是農民救命糧,天天挖著吃,如今1斤13元!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都是知道,農村的山野間有很多的野菜,野果,這些東西都是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在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東西也都是人們經常會吃到的,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好,有些野菜和野果也都是被人們開發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會吃到,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種野果子,農村可以說到處都是,它也曾是農民救命,天天挖著吃,現如今一斤也是賣到13元
  • 按公斤收糧給錢時卻照市斤算,漯河民警查車尋人為農民追糧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張慶偉「這是我們農民一季的售糧款,感謝民警為我們追回!」6月8日上午,漯河市舞陽縣太尉鎮老劉莊村委會和群眾關某,一路敲鑼打鼓地趕到舞陽縣公安局太尉派出所,為民警送上了一面「執法為民、破案神速」的錦旗。
  • 10月16號是世界糧食日,疫情當下,別嘲笑農民囤糧,更應愛惜糧食
    還有的農民以前經常把糧食拿出來賣,今年則大多選擇儲存起來。 糧食價格現在的確便宜,很多人都在嘲笑農民囤糧的行為有些好笑和無知。 愛糧節糧,反對浪費糧食,依舊是我們所倡導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本土」小村糧「事」
    「有了糧食經紀人,心裡踏實多了,玉米是存是賣都不愁。」近日,大沁他拉鎮海拉蘇嘎查的村民席樁,把近50畝的玉米託管給本村的糧食經紀人成國軍,並賣出了一個滿意的價格。走進席樁家,一臺大型玉米脫粒機正在轟轟作業中,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奔湧」而出,席樁和老伴兒看到這熱火朝天的收購景象,想著馬上就能賣個好價錢,笑得合不攏嘴。過去都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現在恰恰相反,糧食缺乏晾曬和儲存場所,家中缺少年輕勞動力等問題都制約著農民把糧食賣上好價錢。糧食經紀人的出現,讓農民賣糧更實惠。
  • 【本土】小村糧「事」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了糧食經紀人,心裡踏實多了,玉米是存是賣都不愁。」過去都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現在恰恰相反,糧食缺乏晾曬和儲存場所,家中缺少年輕勞動力等問題都制約著農民把糧食賣上好價錢。糧食經紀人的出現,讓農民賣糧更實惠。於是,年近古稀的席樁和老伴兒撥通了糧食經紀人成國軍的電話。
  • 湖北老人自扇耳光,6000多元賣糧款被偷
    據悉,圖中的這位老人就是當事人了,9月9日,湖北襄陽,這名老人6000多元的賣糧款被偷小偷著實可恨,這是農民辛辛苦苦種莊稼得來的錢啊,這種錢也偷,喪盡天良!目前,警方已經立案調查,希望警方能儘快破案,讓老人順利拿回自己的血汗錢啊。
  • 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2020-08-01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小農戶抱團致富——記鄞州創寧糧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正高
    讓小農戶抱團致富——記鄞州創寧糧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正高 中國農機化導報2019-01-21 09:18:22 閱讀(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