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2021-01-19 澎湃新聞
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2020-08-01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種了一輩子地,旦增怎麼也想不到,青稞能「變」出青稞米、青稞面等多種產品。更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地裡種的青稞能在家門口高價售出。

  75歲的旦增一直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龍桑村。這裡平均海拔3847米,廣袤土地上大面積地種植青稞。千百年來,這種世界麥類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主食。

圖為桑珠孜區江當鄉龍桑村群眾種植的青稞 攝影:王媛媛

圖為桑珠孜區江當鄉龍桑村村民旦增 攝影:王媛媛

圖為顆粒歸倉的青稞 攝影:王媛媛

  「我們以前只是將青稞炒制碾磨成糌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青稞能有這麼多產品。」從「生命糧」變「致富糧」,得追溯至2016年——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成立。

  這家位於桑珠孜區江當鄉境內的公司,以打造青稞精深加工產品,發展青稞產業為目標。通過加強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將青稞轉化為粗糧類、保健食品類、精加工成分提取類、休閒食品類4大高附加值產品。

  2019年,隨著青稞精米、青稞掛麵、青稞餅乾等一系列青稞大健康產品的上市,公司對青稞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旦增也開始在家門口賣糧。

  「去年,種了40畝青稞。按照1斤2.4元的價格,賣了7萬斤給德琴公司,收入近17萬元。」也是因為賣糧,旦增第一次嘗到了青稞面產品。

  「在家門口賣糧很方便,價格也比外面其它地方給的高。」旦增說,三四年前要想賣掉家裡富足的青稞,得自己租車去日喀則市仲巴縣、薩嘎縣等地。「車子一趟只能裝2萬多斤青稞,好的話能賣4萬元左右。有時候,還是以物易物,用青稞換當地的羊毛,變不了現。」

  在旦增家的糧倉,青稞、豌豆等糧食裝在塑膠袋裡,整齊碼放。他打算今年繼續賣糧。為了確保青稞品質,每到地裡灌溉、拔草,旦增總要去看著。那片滿載著增收夢的青稞地,眼下青稞穗已漸漸飽滿,壓彎了枝頭,只待收穫。

圖為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的糧食儲備庫 攝影:王媛媛

圖為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攝影:王媛媛

  

圖為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生產的青稞產品 攝影:王媛媛

  在相距不遠的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忙碌,陣陣香味溢出廠房。公司的青稞精釀啤酒生產線已在安裝,即將投產。全面投產後,預計年青稞加工量達10萬噸,將更好地帶動農牧民群眾通過銷售青稞、就近務工、產業分紅等增收致富。

  接下來,他們還將通過科技賦能,讓粒粒青稞以更多元、精細、高質優品的方式呈現在終端消費者面前,成為農民群眾致富的幫手。(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淮南有糧界酒,純糧釀造重新定義白酒
    近年來,由安徽糧界酒業銷售有限公司主打的糧界白酒佔據酒飲新賽道,市場口碑及反響出色,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因其長年侵染在濃鬱的安徽淮南文化,以純糧釀造的特色與其他白酒形成差異化競爭,成為當下白酒行業的一匹黑馬。
  • 北崗鄉永德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糧換糧巧手種出致富米
    永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元平:咱們以前用的肥料是腐熟的羊糞,用了幾年,因為大家都追求品質,我們感覺這種方法品質提高的不算大,我們這些年便研究出這種「以糧換糧」的措施,把熟豆餅施到稻田中。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用化肥殘留的重金屬鎘,把米質提上來,讓老百姓都吃上最優質的大米。
  • 誠食善糧寶寶米:自然耕種寶寶食物的開拓者
    蘊藏生命能量的胚芽米大道無形無名,化育天地,長養萬物。一粒臻選的種子,經過自然之道的洗禮,長成一株成熟的稻穗,收割後去皮去殼,保留胚芽部分,其所蘊含的生命能量,就是「道」賦予它的「自然之力」。這粒胚芽米,聚集了植物從無到有吸收的全部能量,是整株作物的精華本源。胚芽米水土營養的集合,是生命能量的凝結。
  • 「中糧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榮獲健康食品和低GI食品雙認證
    「中糧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成為國內首款同時獲得健康食品和低GI食品雙認證的產品。       基於此,中糧糧谷對「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的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研發技術團隊對各種雜糧進行了比對,最終確定了低GI值穀物青稞;與此同時,為切實滿足產品屬性需求,先後又對30多個地區的青稞品種進行了篩選,最終選定了平均海拔高度3900m,年平均氣溫5.8℃,年平均日照長達3000小時以上,無霜期長達108天的西藏隆子黑青稞。
  • 白玉甘孜,高原繪就萬裡生態圖,康北糧倉飄起青稞香
    植物的種類從300多種增加到1022種,整個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恢復變好,保護區的生態價值也體現出來了,年度生態價值達到80多億。」 甘孜縣 建設高原綠色糧倉 「康北中心」——甘孜縣,是四川連接西藏、青海的重要戰略通道,是康北文化旅遊、商貿物流重要集散地。
  • 愛糧節糧,同學們在行動
    「愛糧節糧,我們在行動!」昨天(1)上午,「愛糧節糧 我們在行動」重慶市人民小學 新學期開學典禮暨「童年成長營」開營儀式舉行,孩子們演繹情景劇、齊誦《憫農》、宣讀節約宣言,讓全校師生自覺形成愛糧節糧、傳承勤儉美德的良好風尚。
  • 【班會課】愛糧節糧,傳承美德
    活動一:小小米粒有多少設計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數一數一碗米的數量(每個小組 2000 粒飽滿的米,剔除半粒及以下的米)。教師巡視觀察,隨機撿拾學生不小心掉落的米粒。學生談一談對浪費一粒米的看法;學生說完,教師把米粒「獎給」發言者,讓「米粒歸碗」。最後根據各小組最終的米粒存量,評選「節糧示範小組」。教師問題引導:.
  • 田園文,穿越成五歲小妞,一貧如洗沒有隔夜糧,她種田致富奔小康
    導讀:田園文,穿越成五歲小妞,一貧如洗沒有隔夜糧,她種田致富奔小康首先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一個榮幸,本期內容概括:一朝穿越一介女特工居然成了五歲的農家小妞,父親上了戰場渺無音訊,家裡一貧如洗沒有隔夜糧
  • 愛糧節糧,我們在行動——旌陽區實驗幼兒園開展「愛糧節糧」系列主題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肖瑩)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教育孩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品質,結合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旌陽區實驗幼兒園幼兒園於10月12日至16日開展了「愛糧節糧」系列主題活動。
  • 草地無糧,紅小鬼果腹都用啥「神器」
    草地無糧,紅軍將士填飽肚子都用的是啥「神器」呢?「神器」一:青稞面、青稞粒紅軍是從川西藏南地域進入草地的,籌集到的乾糧也就以當地產的青稞為主。用青稞粒曬乾炒熟磨成的青稞面,是紅軍的主食。青稞面需要用水和著吃,草地缺乏飲用水,官兵們往往只能幹嚼。
  • 探秘藏藥NO.25 提起西藏就會想到它,青稞——青藏高原的保護神
    西藏很大,大到容得下萬畝花海;西藏很美,美得讓人心馳神往;那裡有草原、有戈壁、有高山,有蒼茫天地,有成群犛牛,還有數不盡的西藏青稞。西藏青稞,世代居住於海拔3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遠離塵世的汙染,飽經強烈的輻射,承受極大的溫差,歷經高寒缺氧等嚴苛的自然條件的摧殘,卻迸發出強大的生長繁衍能力,貢獻出世界最有營養的糧食。苦難磨礪的成長成就了西藏青稞「三高兩低」(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糖、低脂肪)的營養特性,其β-葡聚糖含量更是豐富。
  • 愛糧惜糧從娃娃抓起
    要讓反對浪費、愛糧惜糧成為新時尚,需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不僅會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還要真正理解其內涵並珍惜來之不易的每一粒糧食。勤儉節約歷來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便把勤儉節約的好傳統丟棄了,好像不弄得滿桌子剩飯剩菜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排場和闊氣。
  • 剝玉米粒比賽、辨識穀物 愛糧、惜糧、節糧 從娃娃抓起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揚州大學附屬西郡幼兒園開展「愛糧節糧 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剝玉米粒比賽、辨識穀物、誦讀糧食主題古詩詞等形式,從小樹立愛糧、惜糧、節糧意識。
  • 中糧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獲健康食品和低GI食品雙認證
    當知道要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產品除了要滿足安全、營養、健康的核心要求外,對產品的加工、質量管控體系、品質的持續穩定都有嚴格的要求。為了讓產品能完全滿足健康食品的認證要求,中糧的科研人員對「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提出了更高的研發目標。
  • 中糧福臨門70% 黑青稞掛麵獲健康食品和低GI食品雙認證
    當知道要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產品除了要滿足安全、營養、健康的核心要求外,對產品的加工、質量管控體系、品質的持續穩定都有嚴格的要求。為了讓產品能完全滿足健康食品的認證要求,中糧的科研人員對「福臨門70%+黑青稞掛麵」提出了更高的研發目標。
  • 世界糧食日——愛糧節糧,從娃娃抓起
    今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本周是第40個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二、節約糧食教育要從「實」入手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實地參觀糧食的生產、加工過程,鼓勵孩子下地給農作物施肥、除草,通過實踐感受種糧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對愛糧節糧形成直觀全面的認識
  • 「陳糧頂新糧」無異於謀財害命
    曝中儲糧部分糧庫陳糧頂新糧,每噸賺700元差價。近日,據糧商實名舉報,記者調查發現,遼寧吉林等地一些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每噸達700元,若買2萬噸,差價可達千萬!從業10年的糧商透露,陳糧變新糧在業界已不是秘密。散發黴味、質量難保的陳糧就這樣走向了百姓餐桌。
  • 西藏拉薩各學校上好愛糧節約這一課
    2020-09-13 15:49:04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拉薩9月13日電 題:吃多少打多少——西藏拉薩各學校上好「愛糧節約」這一課新華社記者唐弢、侯捷「阿姨,米飯少打一些,我吃不了那麼多。」在西藏大學食堂出菜口打飯的一位學生說。
  • 中國叫停糧食乙醇燃料 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在「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記者從一政府官員處獲悉,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項目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在不得佔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 離石:成立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
    ,基地的成立將為離石區的中小學生提供一個免費的愛糧節糧教育場所。,這也是我市首家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基地內設立了五穀知識圖文展區、農具展示區和農耕文化展區等,既可以加深人們對五穀的認識,又可以體驗我國的傳統農耕文化,探索農業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