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套路留不住,總是真情得人心。
文 | 闌夕
當下最火的科技概念,恐怕非5G莫屬了。
許多媒體和手機廠商都斷言,5G時代的到來對手機市場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5G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將會使得智慧型手機演進到智慧手機的新階段。
隨著它的節節部署,媒體報導此起彼伏,5G手機也走入消費者視野。本著「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想法,5G網絡套餐的預定人數也超過了800萬。
然而,真的回歸到市場數據來看,5G還是暫時沒有引來全民換機的浪潮。2019年1月至10月,中國市場5G手機出貨量328萬臺,總體滲透量較低。京東雙十一的手機銷售榜上,TOP10也僅出現了一款5G手機。消費者實際購買與關注熱情間出現了明顯差距。
實際上可以說今年僅僅是5G手機廠商的初步試水,但在2020年將迎來全面爆發。知名市場分析機構IHS Markit發布了《智能互融:藉助5G、人工智慧和雲技術,釋放機遇》白皮書,其中顯示,中國一直在為5G商用化進行準備,並在11月中國三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600050,股吧)推出了商用5G服務,這比原本的計劃提前了幾個月。今年年底,這三家公司將部署約10萬個5G基站,2020年將增至100萬個,並在50個城市鋪開。
但如何在明年拿下5G市場,讓消費者體驗門檻降低,依舊是所有5G手機必須跨越的第一關。
「負重」的5G手機
迫於技術本身的特點,5G技術想商用到手機終端,原本就面臨著比4G更大的難度,天線、續航、散熱等等,都為消費者體驗提出了難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天線布局難度。
早在5G技術開發的前幾年,媒體就曾因天線布局難度,否認過5G手機的上市預期。當時普遍認為5G制式及天線問題將把手機帶回大哥大時代。
我們都知道5G通信的特點是頻率高、易衰減,這導致了5G基站數量布局、單個5G基站天線數量都要提升,這點在手機終端上也是一樣。比如,5G主要通信技術的MIMO技術,就和天線數量明顯相關。例如8×8 MIMO就是有8個發射端天線,8根手機端天線。而如今真正用在手機上天線數量,更遠多於此。
天線數量的增加,讓原本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更加緊張。但在需要考慮蜂窩式的通信,考慮5G、4G、3G的兼容外,同時還要考慮與wifi和GPS等器件的共組性問題。也就是說除了單器件的設備問題,在系統架構性方面需要考慮更多的前端架構是怎樣實現,例如需要幾根天線,做什麼樣的天線分工,這對手機廠商在手機工藝設計上如何達到輕薄和不厚重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更關鍵的是,5G創業公司Movindi的研發人員曾表示,手指、人臉在5G毫米波天線前會產生「臨近效應」。這不僅會導致信號下降,甚至可能會直接屏蔽信號,死亡之握的概率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5G手機的耗能也不容忽視。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說過「5G手機晶片的耗電量是4G手機晶片的2.5倍左右」,為此5G手機不得不配備大電池,而大電池又反過來增加了手機空間設計的難度。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從今年上市的5G手機上可以看到,相比於成為大哥大的擔憂,手機廠商都給了我們亮眼的表現,以全面屏形態實現了5G能力。
不過受制於5G技術的根源問題,目前市面上的5G手機依舊難以避免厚重、耗能高、發熱等等諸多問題。比如,三星note10+ 5G、華為Mate30 5G、小米9 PRO 5G重量在198g、196g、196g,而中興AXON 10 Pro、iQOO Pro 5G等重量都超過了200g。而耗能與發熱問題,更常常被消費者吐槽。
還有錢包與雙模二選一,也難住了不少消費者。
工信部已明確表態SA組網將是我國5G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換句話說,目前NSA僅是初期過渡組網方式。中國移動方面曾明確表示:網絡升級後,僅支持NSA的單模手機,在僅有SA網絡地點將無法連接5G網絡。
儘管,華為在Mate系列上已經用上了雙模晶片,但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小米9Pro 5G、iQOO Pro 5G等價位3000+的機型卻是採用NSA組網方式。這意味著,雖然今年下半年發布的單模5G手機一定程度上降低5G手機價格門檻,但想十全十美依舊很難。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基站、應用環境本就不成熟的背景下,還要以更多1000元的價格承擔更負累的體驗,這實在得不償失,也難怪消費者會忠誠地選擇換一款功能更高級地4G手機。
但從長期來看,尤其在離正式商用的2020年不足一個月的當下,這些體驗短板都急需被解決。
為消費者「減負」,才能獲得鍾愛
瑞典心理學家薩穆埃爾·韋斯特(Samuel West)博士創立了一所「失敗博物館」,該展覽收錄了蘋果、柯達、可口可樂等多個知名品牌多種創新產品,涵蓋了數碼、交通、食品、娛樂等多個領域,十餘個展區,超過60個品牌、100餘件的展品。
博物館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說明一件事:「創新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得更好地學習和研究失敗,而非刻意忽視它們,然後假裝什麼都沒發生。
在失敗博物館中,有太多的產品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新的科技、新的體驗想成功,不是給消費者提供了什麼增值項,而是讓消費者享受產品時候,他們不必付出太大的體驗成本。而能做到這點,讓「重科技」變「輕鬆」,才是廠商值得尊敬,最終被消費者認可的原因。
回到通信行業,諾基亞在2G時代的勝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至今仍對諾基亞的念念不忘的,依舊是他簡潔的機身、強大的信號質量、以及手機續航上的絕佳表現,正是這些看似不出彩、但實在影響每次用戶體驗的基礎項,為諾基亞贏得了消費者的鐘愛。
這在3G時代也很明顯,同樣推廣觸控螢幕,蘋果的理念是化「繁」為「簡」。而比iphone還早一些用上觸控螢幕的微軟Pocket PC 2000,卻與之相反,讓消費者先手持一個智能筆,以智能筆來控制屏幕,在操作流程上也更加複雜——想操作什麼,甚至還得先點屏幕左上角的開始菜單——這使得一個新的體驗,反而成為消費者的負擔。
殊不知你給消費者增加的每一個「負累」,都可以成為他不選擇你的原因。
想想國內的3G手機換代,就可知道它的影響有多大。在3G時代中國移動和電信選了諾基亞和HTC等手機將終端與技術捆綁,聯通則幸運地找到了蘋果。但很明顯,當時採用塞班和windows mobile的諾基亞、HTC手機,作業系統已經無法應對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的複雜使用功能了,不止手機整體較為厚重,使用起來還需要用戶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前學習,都造成了用戶基礎體驗不佳的情況。而藉助iPhone輕薄的機身、更流暢的用戶體驗,國內消費者開始關注到3G觸控螢幕手機能帶來的好體驗,這讓聯通在3G時代迅速發展。
可以說,「新技術」與「好體驗」在消費者看來應該是因果的關係,而新技術所帶來的技術落地難度,本來就應該由廠商來承擔,消費者只管用腳投票,因此,廠商必須要在技術與體驗的「雙達標」上,下更多功夫。
如今5G時代又來了,5G手機終端方必須尊重消費者體驗,尤其是第一波消費者的體驗。因為消費者很可能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在2020年,5G手機不能再追噱頭了,不完善的體驗搞不成噱頭反被其所累。也就是說,未來5G手機也將全面角逐進入拼實力階段。
5G手機廠商「承重」,技術面臨升檔
要想消費者變「輕鬆」,還得是廠商來「承重」,由廠商來下更多功夫、做更多努力。值得肯定的是,在年關將至時,我們已經能看到一些5G手機廠商的努力與能力。
從最新曝光出來的信息顯示,在解決消費者5G體驗痛點上,OPPO可能給會開一個好頭。
比如天線布局,昨日媒體曝光,其即將於12月26日發布的reno3系列,將採用360度環繞式天線,可以根據用戶使用場景不同的握持姿勢,智能切換最適合的天線組合方式。即便是主天線被遮擋,手機也會自動切換到其他信號更好的天線工作,360度無死角的覆蓋。
再比如續航。這裡OPPO有一個有趣的技術Smart 5G,這個剛剛在高通論壇上發布的針對性技術,會根據用戶的實際場景,在不影響用戶可感知網速的條件下自動調整駐網策略,對帶寬和電量進行更智能化地分配,在保障信號和需求的同時,提升了整機續航。據測試,Reno3 系列打開Smart 5G功能後,手機整體續航時長可以提升30%以上,基本達到4G的續航水平。
而這一功能也與4025mAh大電池、OPPO一直著力的閃充能力一起,構建了OPPO在續航上用戶「減負」的三大能力。
據OPPO副總裁沈義人爆料,這次OPPO在Reno3系列上用的是VOOC 4.0閃充技術,它可以在二十分鐘就將充滿4000mAh大電池的一半,著實解決了消費者的電量恐慌;而此前Reno Ace上的SuperVOOC 2.0技術已經可以三十分鐘內充滿一整塊這樣的大電池了,如果布局在明年OPPO新5G手機上將更是消費者的福音。
散熱方面,據@數碼閒聊站 爆料稱,OPPO Reno3 Pro使用了新的立體液冷散熱技術。這也成為OPPO控制機身厚度的重要技術支撐。
結合以上方面,OPPO以技術破解的思路,讓5G手機Reno3在消費者「上手體驗」上有了巨大的提升: OPPO Reno3 Pro將重量控制在了171g,這甚至輕於了絕大多數4G旗艦手機的重量。
從OPPO Reno3系列預約頁面可以看到,視頻中的Reno3系列採用雙3D曲面玻璃機身,側面機身非常薄,頁面顯示Reno3 Pro厚度控制在了7.7mm(不含攝像頭)、Reno3在7.96mm。
可以說,技術疊加所導致的厚度、重量「直升」趨勢,終於回歸理性。曾經iPhone4s、iphone6系列就曾以最輕巧獲得蘋果手機史上最高銷量,而在OPPO Find與R9s也同樣獲得過此類桂冠。這次Reno3的逆勢發布,不止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體驗,也有望在手機行業中帶來新的纖薄浪潮。
當然這種纖薄不是憑空而起。OPPO在手機行業中「至美」標籤本來就來源於對於持握手感的要求,這為OPPO積累了內部空間設計能力上很大的優勢。而早在2015年5G標準建立之初,OPPO就成立了專門的5G研發團隊,經過數年的積極研發與投入,解決了信號、網絡制式、功率、續航、天線設計等一系列的問題,為帶給用戶完善的5G手機體驗奠定了基礎。
當然,高通驍龍雙模SoC的發布也很關鍵。驍龍765系列是高通首款5G集成式SOC,集成了高通第二代5G基帶驍龍X52以及配套的射頻系統,5G下峰值下載、上傳速率最高分別可達3.7Gbps、1.6 Gbps(驍龍865+驍龍X55下載最快7.5Gbps)。它也是驍龍7系列發布至今最大幅度的一次升級,採用了頂尖的7nm EUV製作工藝,GPU性能大幅提升40%,AI算力提升100%。正因它的出現,追求成熟體驗的OPPO也終於落定了reno3系列的發布時間,而消費者在單模、SoC上的顧慮也被解除。
對於2020年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價格門檻有希望繼續降低。近期已經有許多手機廠商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在2020年全線5G。價格的制約作用在2020年也將得到緩解。據中國移動預計,一季度各廠商將推出高價位產品;6月至7月間,2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5G手機推出;四季度5G手機價格下降至1000元至1500元,後續有望推出更便宜產品。
當然,隨著5G布局和萬物互聯的進化,手機承擔的職責一定是越來越重的,人們對於手機的技術要求一定會越來越高。比如拍照從美顏到高清不斷進化,攝像頭模組越來越厚、越來越重,而從目前5G先火的應用來說,視頻有可能會接棒承擔這個爬坡。
技術與體驗的平衡,將永遠貫穿於手機廠商的設計取捨中去。如果不想取捨,那麼就要長期積累,以技術上的投入來解決這個矛盾。比如OPPO也宣布將在一年100億之上,又將研發預算增加至3年500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廠商必然要下更多的苦功。
本文參考了OPPO等信息來源,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cover":"https://img.36krcdn.com/20191225/v2_7c3621059d964d54a87503ee785b3431_img_png","source_type":"original","source_urls":"","related_post_ids":"","extraction_tags":"","extra":null,"user_id":1895115459,"published_at":"2019-12-25 14:38:32","created_at":"2019-12-25 14:28:35","updated_at":"2019-12-25 14:38:32","counters":{"view_count":0,"pv":0,"pv_mobile":0,"pv_app":0,"favorite":0,"comment":0,"like":0},"related_company_counters":null,"related_posts":null,"is_free":0,"has_rights_goods":true,"is_tovc":0,"image_source":"","company_info":null,"company_contact_info":null,"company_fund_info":null,"title_mobile":null,"cover_mobile":null,"audios":[],"db_counters":[],"user":{"id":1895115459,"name":"36氪品牌","avatar_url":"https://pic.36krcnd.com/avatar/201808/09085013/gjaqf39d7tru2bsy">
年末的聖誕節,早已成為節日營銷中眾多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肯德基邀請李佳琦上演「在主播界聖誕也是賽場,我就是那款拼命紅」;星巴克又毫無意外地推出了聖誕杯子;可口可樂推出了「拉花瓶」……話不多說,先得怒刷一波存在感。
在所有的營銷套路中,最深得人心的還是「情感營銷」策略。憑藉聖誕節背後的文化背景以及突出的情感內核,提升用戶的認同感同時也能有情感的融合與延伸,引發共鳴。用戶選擇購買或使用某種產品,不再僅僅局限在物質層面上的消費,還有對於在購買與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情感上的滿足。
節日營銷作為產品推廣的主陣地,科技公司們也從來都不會缺席。而聖誕節更是各大公司年底衝KPI的最後時機。
谷歌 :連續十六年追蹤聖誕老人
每年聖誕節,Google都會推出聖誕老人追蹤活動,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實時追蹤聖誕老人前往北極的行蹤。在這一段旅程中他將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帶去聖誕節禮物,據悉,Google提供聖誕老人追蹤功能至今已經十六年了。
圖片來源:searchenginejournal
Google的聖誕老人追蹤器應用程式具有一個實時地圖,其中顯示了聖誕老人的位置以及Google本地嚮導計劃成員拍攝的每個位置的照片。聖誕老人總共將拜訪500多個地點。當他旅行時,實時地圖將顯示聖誕老人距用戶當前位置的距離。
圖片來源:searchenginejournal
Google的Santa Tracker包含許多額外功能,用戶可以在家中(或其他任何地方)查看的全新AR聖誕老人。Google還通過這項全新的搜索功能增強了其技術能力。只需搜索「聖誕老人搜索」,然後點擊「 3D視圖」按鈕即可。然後,聖誕老人會在用戶的相機取景器中出現。
蘋果:為顧客提供兩小時免費「閃送」服務+「App Store神秘驚喜」
隨著聖誕節來臨,蘋果公司推出一項特別活動,為美國用戶提供兩小時到達的免費「閃送」服務。
在節日期間,任何住在提供快遞服務範圍內的用戶,都可以免費享受兩個小時內將iPad、iPhone或Mac電腦送貨上門的服務。但這項免費送貨服務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用戶要在這個時間內收貨,必須訂購現貨Apple Watch、iPad、iPhone或Mac。第二,用戶還需要住在參加活動的地域範圍裡,蘋果向買家保證,這此活動包括「絕大多數大城市」。
但並不是所有商品均參與此次活動。AirPods和AirPods Pro不能單獨購買,但可以作為促銷活動的一部分與其他商品一起遞送。蘋果配件,如手機殼、智能鍵盤和Apple Pencil,也可以在兩小時內送達,前提是它們附帶符合條件的物品。
圖片來源:EZONE
除此之外,12月24日到12月29日,蘋果公司每天都會在App Store上提供「驚喜」,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信息,外媒猜測可能會免費贈送一些原本需要付費購買的應用程式和遊戲。
微軟:魔法廣告+聖誕促銷
微軟今年聖誕節推出一支充滿想像力的視頻廣告《Holiday Magic: Lucy & the Reindeer》,通過講述一位女孩藉助微軟翻譯器和馴鹿對話的故事,既渲染了聖誕節魔幻的節日氣氛,同時也將產品借勢推出,微軟翻譯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順利化解了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所產生的語言障礙。並借節日之際,用六十種語言為用戶送來祝福。
圖片來源:微軟廣告截圖
同時微軟官方商城也推出了一系列聖誕優惠活動,例如surface星品、surface官方翻譯機等等,通過較大力度的折扣來吸引用戶。
華為:StorySign像聖誕老人一樣陪伴失聰兒童
華為今年並沒有推出特別的活動。但是在去年聖誕節,華為也同樣推出了一個廣告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由於失聰在熱鬧的聖誕節街頭十分孤獨,聖誕老人發現了她並為她帶去了一款神奇的手機應用StorySign,通過圖像識別可以將文字翻譯成手語。這款應用就是華為旗下一款「可將兒童讀物轉化為手語」。
圖片來源:華為廣告截圖
通過聚焦聾啞兒童,體現出公司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注,在聖誕節宣傳中備受好評,也使得公司的人文關懷得到更加具體而深刻的體現。
百度:邀請好友抽獎贏iPhoneX
百度APP推出了「聖誕驚喜周」活動,登陸app參與聖誕答題可以參與抽獎,邀請好友還有機會贏得iPhoneX。但相比較上述幾家公司,這就只是市面上營銷促活活動中普通的一個,顯得平平無奇。
圖片來源:百度app截圖
頭圖來源:searchenginejournal
(責任編輯:王榮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