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5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醫療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有記者提問,在這次救治的工作當中有個重要舉措,就是把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醫院,然後由高水平的醫療隊進行集中救治,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堂介紹,我們援鄂醫療隊共有三批150人馳援武漢。第一批在除夕夜出發的,第三批131人是在2月8日進駐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
他說,那時候的重症患者非常多,在協和西院開區不到24小時就來了30名重症患者,有些缺氧嚴重,有些已經休克。這類患者需要送至ICU,但是當時ICU床位比較緊張,這些患者有可能就失去了搶救的機會。
「我們考慮到排出的醫療隊裡面有18個專科,40%的隊員是長期在ICU工作,90%的隊員有ICU工作的經驗,所以我們就提出,要在普通病區裡面增設高端的設備,建設具有ICU功能的生命支持單元。」
他表示,此前我們醫院從後方已經調撥了一批像ECMO、呼吸機、超聲、血液透析等設備到了武漢。當得知我們要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以後,醫院非常重視,馬上拍板說,前線需要什麼樣的設備和物資,都可以從後方調運。武漢協和西院也想方設法給我們增配了有創呼吸機、超聲、監護儀等。後來我們醫院也把一臺CT調到了協和西院。包括一些設備的供應商也很給力,當時我們有一臺監護儀,需要增配一個高端模塊,但是在武漢缺貨,遠在千裡之外的深圳生產商克服了很多困難,專門給我們送來了這個關鍵模塊。高級生命支持單元建成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展一些先進的救治技術,為我們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包括後面收治的很多有多種基礎病、併發症的這些老年病人,都能夠救回來。
他說,其實在協和西院,很多接管了普通病區的醫療隊也是充分利用資源,建設具有ICU功能的重症病房,把具有ICU工作經驗的醫護人員集中起來,去救治這些危重患者。這一舉措幫助緩解了ICU床位不足的問題,有效地降低了病亡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