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 IaaS+PaaS 魔力象限:AWS、谷歌、微軟領導者;阿里、甲骨文...

2020-12-18 TechWeb

AWS在雲計算市場相比名列第二的微軟和名列第三的谷歌仍是「明顯的」領導者;不過面向「特定領域」的提供商Oracle和阿里雲表現不俗。這是Gartner公司近日發布的的最新報告《雲基礎架構和平臺服務魔力象限》報告得出的結論。

與阿里雲和Oracle同屬特定領域者這個類別的還有IBM和騰訊雲,「挑戰者」和「有遠見者」這兩個象限空空如也,任何類別沒有新進入者。這份報告首次將基本的IaaS產品(比如計算和存儲)與PaaS產品(比如按需提供的雲資料庫和「Serverless」計算服務)併入到了整個雲市場。

總體而言,該報告的合著者之一、Gartner分析師Raj Bala表示,AWS仍是明顯的領導者,尤其在市場份額方面。不過隨著谷歌、Oracle和阿里雲都在加快推出產品功能,這個市場變得競爭更激烈。他說:「在功能方面,Oracle、谷歌雲和阿里雲在過去這一年確實加大了力度。」

這份報告由Bala與另外幾位分析師Bob Gill、Dennis Smith、David Wright和Kevin Ji共同撰寫。

Gartner列出了每家提供商的三個優勢和三點注意事項。

值得注意、可能最令人驚訝的是Gartner為微軟的Azure雲列出的幾點注意事項,Azure雲已贏得了多份備受矚目的大單。其中包括與美國國防部籤署的價值100億美元的聯合企業防禦基礎架構(JEDI)合同,目前已確定該項目微軟中標,AWS的質疑無效。

Gartner表示,舉例說,Azure的可用區與總體區域的比率是該魔力象限中所有提供商中最低的,並提供一套「有限」的服務以支持那些可用區。

報告寫道:「因此,儘管微軟在過去這一年做了注重加強彈性的技術工作,並改進了服務可用性方面的度量指標,Gartner仍對Azure的總體架構和實施心存擔憂。」

Bala補充道:「在這個領域,一些提供商之間的差異很大。」他特別指出,微軟採用一種老套的方法,即將兩個本地站點配對以確保災難恢復,而不是採用可用區的「現代」方法。 「微軟正慢慢地朝可用區這種模式邁進,不過步伐緩慢。」

另一點注意事項是,微軟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容量,這導致歐洲幾個地區出現了與新冠疫情有關的容量不足,這意味著一些客戶無法配置原本預留的已支付了費用的雲實例或容量。

第三,Gartner表示,微軟的支持可能「非常昂貴」,對於以前沒有支持服務的客戶來說尤其如此。

話雖如此,Gartner還是稱讚了Azure「與一系列廣泛的工作負載和應用程式有關的一整套端到端解決方案」、為軟體開發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做出的「協調一致的」努力,以及為已經在使用微軟產品的企業帶來的優勢。

AWS的優勢不足為奇:在IaaS和資料庫PaaS這兩個領域在市場份額和產品功能方面「明顯」處於領導地位,能夠設計從晶片到完整軟體堆棧的一切產品,以及這個事實:雲業務「極好地運作」,創造的利潤為整個亞馬遜帶來了重大貢獻,這是其他雲提供商的雲業務仍無法比及的。

話雖如此,AWS也受到了一些批評,大多數批評是家喻戶曉的。Gartner表示,舉例說,AWS的規模和覆蓋範圍使一些客戶和合作夥伴感到擔心,可能疏遠軟體開發人員,尤其是由於Gartner特別指出,AWS從開源軟體撈到的好處多過其回饋。

此外,Gartner提到了AWS在一大批服務方面「缺乏凝聚力」,包括產品之間缺乏一致性,而且往往要求企業有「應用程式構建者的思維模式」,這對企業來說「困難重重」。

最後,Gartner表示AWS經常誇耀的降價並不是全面性的,尤其是對於其計算服務而言。

谷歌雲同樣在領導者象限,因其在Kubernetes和TensorFlow等開源項目方面的貢獻、不斷增長的市場份額、相比Azure不斷增強的功能,以及在大數據、數據科學、混合雲及多雲(比如Anthos)等方面的功能而受到讚譽。他說:「從產品執行這個角度來看,谷歌雲沒有問題。」

不過谷歌也被列有重要的注意事項。首先,Gartner表示,谷歌自己的一些客戶仍然不確定該公司對企業客戶所作的承諾,另外「執行一些備受吹捧的合作夥伴關係方面動作緩慢」。

Bala說:「谷歌在企業界仍存在一些難題,很難被認為是企業IT的正規供應商。」他特別指出,應用軟體巨頭SAP SE選擇了Azure作為其默認提供商,谷歌仍不支持Oracle。

此外,雲收入仍然只佔收入的一小部分,以至於雲對整體業務的重要性「不如競爭對手那麼明顯。」最後,儘管谷歌吹噓其基礎架構多強大,但過去這一年來谷歌雲已出現了多次故障,「給客戶造成了嚴重影響。」

雖然其餘提供商也有一些優勢,但劣勢將它們推到了特定領域者這個類別。Gartner表示,Oracle最近在更多地區推出了服務,夯實了其全球勢力,Cloud@Customer本地產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Gartner補充道, 不過考慮到其在資料庫軟體領域舉足輕重,其很低的份額市場(尤其是在雲資料庫PaaS領域)令人擔憂;市場對其雲功能仍然存在一些負面看法,但一些看法並非始終屬實。

至於IBM,Gartner表示,其XaaS模式的Power Services系列計算機有一些優勢,服務部門提供一條現成的銷售渠道。不過Gartner特別指出,由於多次收購和「不平衡」的產品開發,其平臺很複雜。IBM在應用程式PaaS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範圍內可忽略不計。

Gartner特別指出,阿里雲仍然主要紮根中國市場,其國際產品沒有達到其餘競爭者的水平。與此同時,據Gartner的研究顯示,騰訊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沒多少影響力,創新能力也很有限。

 

相關焦點

  • Gartner:2019年全球 IaaS 魔力象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因此,該魔力象限涵蓋公共雲和私有雲IaaS產品。企業採用雲IaaS常常始於現代工作負載,強調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業務靈活性。但企業在為傳統IT購買越來越多的IaaS,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IaaS用於傳統IT時,基礎設施及運維(I&O)領導者通常負責採購。
  • 阿里、甲骨文和華為演繹的「功守道」
    以Gartner發布的《2018年資料庫魔力象限》作為參考,一覽資料庫市場全局。領領導者象限的五家公司為微軟、甲骨文、亞馬遜、SAP、IBM;遠見者為谷歌、阿里巴巴;挑戰者包括MongoDB、Marklogic、InTERsystems三家公司;利基玩家(細分市場領先)包括EnterpriseDB、DataStax、MapR、Actian四家公司。
  • Microsoft Teams活躍戶數破1.15億 獲Gartner魔力象限評為領導者
    ▲微軟Microsoft Teams活躍戶數已突破1.15億,且獲Gartner魔力象限領導者。防疫期間非接觸聯絡需求持續增長,微軟一站式生產力聯絡平臺Microsoft Teams每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15億,日前榮獲Gartner魔力象限報告評比為會議解決方案(Meeting Solutions)與整合通訊即服務(Unified Communications as a Service)領導者地位肯定。
  • AWS調侃甲骨文市場份額低:我眼裡只有阿里雲和微軟……
    前兩天的亞馬遜re:Invent開發者大會上,AWS CEO Andy Jassy在演講時亮出一張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圖,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慘遭調侃:甲骨文市場份額太低。與此相對的,是亞馬遜列出的十分重視的市場競爭對手,微軟、阿里巴巴和谷歌。這其中,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阿里雲,顯然來勢更兇猛。
  • Gartner2020企業低代碼應用程式平臺的魔力象限:關鍵要點
    在此「魔力象限」中,Gartner評估了其認為最重要的18家提供商的優勢和劣勢,並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基於供應商執行能力和願景完整性的圖表(魔力象限)。圖表被分為四個象限: 利基者、挑戰者、遠見者、領導者。我們閱讀了該報告並摘錄了一些關鍵要點。
  • 今年Gartner超融合軟體魔力象限有點「魔性」啊
    近日,全球權威IT研究與顧問諮詢機構Gartner發布了2020年超融合基礎設施(HCI)軟體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這是有史以來Gartner推出的首個HCI軟體魔力象限。
  • Infor再次被評為Gartner「倉庫管理系統」魔力象限「領導者」
    Infor的前瞻性和執行能力得到認可中國北京,2020年6月9日 — 為特定行業提供商業雲軟體的領先提供商Infor宣布, 因其出色的前瞻性和執行能力,Gartner Inc.再次將Infor列入「倉庫管理系統魔力象限」的「領導者」象限。
  • 萬字長文看懂阿里、微軟和谷歌的接班人系統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公司,限於篇幅和討論維度我們在本文中沒有提及(畢竟微信公眾號文章的文字上限是20000字)我們希望未來在公司的不同發展象限上也能有更多與大家的討論。讓一個組織強大,且符合自身發展的需求和規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的方案來自於每個創始人的不斷摸索,特別不容易。
  • 一張魔力象限圖引發的血案
    新格局筆者注意到,在這張Wave象限圖中,有5家處於領導者象限的公司,他們分別是阿里雲、微軟Azure、AWS、華為雲和騰訊雲,而傳統上被認為在公有雲領域較有競爭力的UCloud僅僅處於第三級別——Contenders競爭者象限。本次報告的發布,實際上聚焦於企業級公有雲平臺而非全平臺。
  • 思愛普(SAP)連續七年位列Gartner銷售績效管理魔力象限領導者!
    SAP 連續第七年榮居 Gartner 銷售績效管理魔力象限領導者位置!日前,SAP 客戶體驗套件 SAP C/4HANA 中的 SAP 銷售績效管理(SAP Sal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以下簡稱:「SAP SPM」)因其出色的「產品靈活性」和「複雜薪酬處理能力」,在 Gartner 發布的「2020年銷售績效管理魔力象限」研究報告中,再度位列2020 Gartner 魔力象限領導者,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SAP 連續第七年獲此殊榮
  • 中國資料庫首次進入Gartner全球領導者象限
    11月24日,國際知名行業研究機構 Gartner 公布 2020 年度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估結果,作為中國科技公司代表,阿里雲首次挺進全球資料庫第一陣營——領導者(LEADERS)象限,這也是中國資料庫40年來首次進入全球頂級資料庫行列。
  • Gartner最新報告:阿里雲進入全球資料庫領導者象限
    11月24日,國際知名行業研究機構 Gartner 公布 2020 年度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估結果,阿里雲首次挺進全球資料庫第一陣營——領導者(LEADERS)象限。數據分析方面,阿里雲MaxCompute和E-MapReduce提供了安全、穩定、高性能的計算平臺,並融合生態,提供流批一體、機器學習、數據洞察等多種分析引擎與工具Gartner分析師評價道:阿里雲在產品上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其資料庫PolarDB已全面應用於零售、電信、物流、金融等多個行業。
  • 谷歌封殺阿里雲是殺雞駭猴 意在阻擊微軟
    阿里雲隨後供出了事件的第三者——谷歌,聲稱正是迫於該公司的壓力,才導致本次發布會流產,而谷歌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接下來數日內,雙方都發布了數份聲明,展開交鋒。  整個事件看起來正在演變為一場技術爭論。但明理人也都知道,商業機構之間衝突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利益。考慮到這一層面,谷歌有「更大的雞要殺」,阿里雲把自己視做谷歌的對手,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 使用IaaS、FaaS、PaaS和CaaS 的時機
    如果您是才接觸雲計算,您可能會因為遇到大量的首字母縮略詞而躊躇不前。現如今,幾乎所有產品(甚至是運輸)都是作為服務(aaS) 出售的。為了弄清楚一些可用產品,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些 aaS 首字母縮寫詞,即: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平臺即服務 (PaaS)、容器即服務 (Caas) 和無伺服器(也稱為功能即服務 (FaaS))。 在嘗試確定哪一種產品最適合您時,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確定。
  • iBPMS的「奧斯卡」」 Gartner 2017 iBPMS魔力象限報告解讀
    相比去年,今年的魔力象限在收入和市場份額方面增加了一些較小的供應商,說明它們已經擴大了市場份額,足以滿足納入標準,這或許意味著iBPMS市場有實力的玩家出現了增長。它強調以下兩點:1.對實時人力協同的支持,包括與社交媒體的集成、社交和雲流程應用2.高級分析、實時活動監控和決策管理,流程參與者互動的智能協調和管理魔力象限的X軸代表廠商的前瞻性,Y軸代表廠商的執行能力,按照象限劃分為領導者、挑戰者、有遠見者和特定領域者。
  • 甲骨文裁員與阿里巴巴往事
    編者按:曾經,阿里巴巴是甲骨文在亞太區最大,也是其最為看重的客戶;而現在,阿里巴巴卻成為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結合近期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的消息,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與跨國科技巨頭從仰望到平視,這大概是這些年科技領域最有趣的事情。
  • 2018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回答你
    同樣在11月發布的2018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其中華為存儲的提升,恐怕又會讓外界再次感嘆「又是華為」,只是在這一聲感嘆背後應該會多一份答案。全球權威的諮詢分析機構Gartner發布的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代表了該領域市場上最頂尖企業的對照情況。
  • 阿里健康棄甲骨文投阿里雲的背後
    阿里健康前身為中信21世紀,2006年,中信21世紀與甲骨文籤約1100萬美元,用後者的資料庫服務;但在中間合作的過程中雙方產生間隙。於是在2013年,中信21世紀將數據服務遷入阿里雲,決定和甲骨文分手,這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如果要探究兩者分手的原因,恐怕不得不從阿里的去「IOE」談起。
  • Pure Storage蟬聯Gartner「主存儲陣列魔力象限」領導地位
    2020年12月9日,中國——致力於在多雲環境內提供存儲服務的全球IT先鋒Pure Storage (NYSE; PSTG) 宣布在Gartner 2020年「主存儲陣列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Primary Storage Arrays) 報告中榮登領導者象限。
  • 為了趕超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谷歌可能花費2500億美元收購Sales...
    2018年11月,託馬斯·庫裡安(Thomas Kurian)成為谷歌雲執行長。2019 年底,Kuri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谷歌不僅希望在2023年之前鞏固市場地位,還要在雲服務上打敗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