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件事發生在君臣之間,爭論了十五年,那就是國本之爭,簡而言之,就是立太子之爭。神宗皇帝不喜歡宮女中的朱常洛,反而更加寵愛鄭貴妃,並有意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立為太子。但被大臣和太后集體反對,爭鬥了十五年,皇帝心灰意冷,貴妃鬱鬱寡歡,整個帝國無法安寧。
無可奈何之下,還是將朱常洛立為太子,由鄭貴妃所生的福王,也只好離開京城去做藩王。可是這個受到萬千寵愛、險些被封為太子的福王,下場卻出人意料。帝國即將滅亡時,皇族很難有好下場,特別是那些還在做壞事的皇族。福王大帝很不巧兩人都佔了上風,他便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煮成湯的皇族,這位福王大帝名叫朱常洵。
萬曆三子朱常洵,生於萬曆十四年,母親是鄭貴妃最寵愛的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不得不處理皇儲之爭,十五年國本之爭也即將落幕。第一子朱常洛為太子,第二子朱洵為福王,到洛陽進貢。儘管是藩王,萬曆還是照舊寵愛他,各種賞賜層出不窮。比如結婚的花費高達三十萬金,在洛陽修建的王府,其花銷是普通王府的十倍。
賜予的錢財多達數億,甚至神宗還一次就賜給了福王四萬頃田地,後來的天啟、崇禎也都給了福王三分禮敬。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的朱常洵,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好人,整天只知道喝花酒。到王府裡去尋歡作樂,和他的美女們玩,體重竟有三百斤。而且它的封地河南原是富庶之鄉,卻連年遭受旱蝗,饑民相食。
福王不問,照舊收稅,惹得洛陽天怒人怨。那時的洛陽人說:王府富麗堂皇,神宗耗盡了天下的財寶,卻讓我們吃飽了肚子。明朝兵部尚書呂維祺在家中多次勸朱常洵救濟災民,可他不聽,這也決定了他悲慘的命運。明十四年(1641年)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向洛陽發起進攻,朱常洵恍然醒悟。
於是開始組隊抵抗,無奈自己平時不受歡迎,守城的士兵竟反叛而獻城投降。洛陽城就這樣陷落了,王胤昌指揮失利,逃亡(後來被崇禎殺死)。福王和女眷躲到郊外的迎恩寺,世子朱由崧逃到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權。在朱常洵被捕後,同樣被捕的呂維祺也對他說:名義甚重,王爺切勿自辱!
後言罷,便坦然赴死,但福王卻連這位只享受朝廷數十年俸祿的大臣也不如,一見李自成便急忙跪下求饒。李自成帶著農民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怎麼能放過他呢?看到這位大喊大叫的大胖子王爺,李自成十分反感,想出了一個「妙招」。把他叫人把他扒光洗淨,又從王府後花園弄來幾隻梅花鹿,同朱常洵一起放在大鍋裡共煮。
也不是直接煮,而是經過一番處理,洗淨後拔毛,拔指甲。再次用藥水排出糞便,裡裡外外都洗乾淨了,然後笑著看他在白湯佐料上下鍋。儘管說福王朱常洵該死,但是將活人煮成湯,這樣的死法實在令人震驚。值得注意的是,朱常洵被李自成殺害是事實,但是關於他的死卻有不同的說法。另一種說法來自《明史》,說李自成不吃人,讓福王的太監將他下葬。
可朱常洵被煮這件事是明代遺老所著的《明季北略》中記載的,鑑於明史的可信度不足,到底是哪一篇尚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