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過一個文化又健康的端午節

2020-12-25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今年的端午節來得有些特別。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今年成都境內的端午龍舟會取消了,聚集性的文化活動也少了。少了些許熱鬧和喧囂,但不能少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過一個傳統端午更有價值。

端午節是傳統意味濃烈的節日。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端午習俗已有兩千餘年。任何時候,即便像今年少了些節會活動的情形下,端午節也不應該只是「萬水千山粽是情」,否則就失去了傳統節日的意義。

每一個傳統節日,指向的都是我們民族的來路。忘掉來路,終究會迷失歸路。傳承傳統文化,延續民族精神根脈,這才是我們過傳統節日的意義。

千百年來,為何頌揚屈子的詩文如山?那是因為即使時代不同,文人士大夫與屈原精神相通,身上流淌的是同一腔愛國熱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何划龍舟能火遍大江南北,甚至火到國外?那是因為划龍舟「寓道於樂」,「錦標贏得千人笑,畫鼓敲殘一半春」,有讓人喜聞樂見的群眾基礎。堅守傳統節日文化和價值,要讓人們在參與和觀摩中,得到身心的愉悅和文化的傳承。這個端午節,該有的過節儀式感還得有,門前懸艾掛蒲,為小孩湯藥洗沐,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做美食,這將成為十分美好的記憶。

過一個健康端午更有必要。

全球仍在發展的疫情似乎在提醒我們:別忘了端午可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日」,這是端午原生文化含義之一。

稱其為「衛生防疫日」,是具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端午正值仲夏,蚊蠅和病菌滋生,容易傳播疾病。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人們在端午這一天打掃庭院,用艾草驅蟲除瘴、雄黃解毒殺菌,確保一家人健康度夏。這些習俗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蘇軾描寫的「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正是千百年來端午防疫驅毒的民俗文化寫照。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這一點人們今年感受猶深。熟悉的防疫三字經「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中,衛生習慣就佔了兩條。日本的疫情防控效果較好,一度程度上也與民眾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關。在這個小長假,仍要繼續念好防疫「三字經」,過一個健康的端午節。並且希望人人都能將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終身。

過一個文化端午有豐富選擇。

關於節日旅行,無論是目的地還是出行榜,成都一如既往是熱門。攜程最新發布的《端午小長假旅遊市場展望報告》顯示,小長假期間的酒店、機票、度假產品等的預訂,環比5月有小幅增長。成都與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南京、西安等地,在最熱出發地與最熱目的地中皆名列前茅。成都既貢獻高質量的遊客,也已做足功課,準備迎接八方遊客。

若不想遠行,就參加戶外吧。到天府綠道上去玩耍、騎遊,到五岔子大橋、江家藝苑等一眾網紅景點打卡,體驗公園城市的生態文化。

自駕前往東部新區,登上龍泉山「成都之眼」觀景臺,俯看三岔湖,遠眺18號線地鐵工地和奧體公園地標,感受成都營城的創造文化。

走上成都街頭,駐足聆聽街頭藝人低吟淺唱,品味成都的休閒感和文藝範;漫步錦江之濱,體驗「夜遊錦江」新消費場景;逛下東門市井,感受李劼人筆下的老成都市井生活場景……

到博物館觀展,到小劇場看劇;走進商場、書店、餐館等場所,消費券用起來,用「買買買」兌現消費福利,順便為拉動消費做一份貢獻。

在這個小長假裡,盡情感受傳統成都和現代成都交融的活力,體驗文化成都和宜居成都編織的魅力。每一個你我,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

端午小長假,是今年跋涉中的一次小憩,是為了再出發的一次蓄能。然後,抖擻精神,為美好的生活和熱愛的城市繼續打拼。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出海" 看看外國人怎麼過端午節
    各國端午怎麼過——外國人的端午節    圖片來源:網易     歷經千百年融合和演變,中國的端午節逐漸融入韓國文化,在韓國逐漸形成了「端午祭」這一特別的祭祀活動。江陵端午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江陵是韓國嶺東地區(江原道江陵市、束草市等地區)的中心,擁有典型的背山臨水的地理位置,因此自古對山神、城隍、龍神等的崇拜成為了當地主要的民俗信仰,並逐漸形成了地區性的大規模巫術祭禮。這就是「端午祭」的由來。
  • 徐州市民以豐富的內容詮釋端午節文化內涵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鬆懈的情況下,徐州各景區有序疏導遊人、提升旅遊服務,公共文化場館組織了多場端午民俗活動,飲食行業使用公筷蔚然成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人們的日常。琴書茶會、非遺體驗、經典頌讀……端午小長假裡一系列主題活動,以豐富的內容詮釋了端午節「驅邪避害」「嚮往美好」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傳統節日的現代價值。
  • 端午節裡的中醫文化
    兩千多年來,源遠流長的端午節一直是我國一個全民的採集藥草、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民俗大節日。繼承端午節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傳統,使古老的全民健身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進入現代生活。    採百草驅逐毒邪    端午節採集藥草,是最古老的節俗之一。
  • 北方過端午節的4種食物,茶葉蛋是必吃的,孩子喜歡吃最後一種
    還有一些則是為了紀念有些特殊的人,比如剛過去的清明節就是紀念先祖的,而不久之後就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那各位北方朋友都知道端午節,你們應該吃什麼嗎?下面就讓小編為了大家介紹4種端午節的食物吧!茶葉蛋是必吃的,孩子喜歡吃最後一種。
  • 端午祝福語2020最新 鼠年端午節祝福簡短優美20字 端午節問候語
    2、端午節來臨,祝福所有的朋友健康快樂!  3、端午已至,特送粽子一個,淡淡的粽葉香包著關心米、健康豆、甜蜜棗,最後用幸福繩紮緊。祝您端午節快樂!  4、端午節,為你"端"來一生的幸福,為你"端"來一世的甜蜜,為你"端"來一年的平安,為你"端"來一季的健康,為你"端"來一天的吉祥,祝你端午節安康。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北京:端午節原則上不組織線下活動,突出健康主題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傑群介紹,今年端午節原則上不組織線下文化活動,採取線上方式「雲」過端午。今年端午節推出「雲彩朵朵」線上八項主打活動,包括「千帆競渡 共奔小康」線上龍舟賽、「粽享端午」包粽子PK、「最是人間好時節」端午朗誦會、「網絡中國節」、「百年老字號 旺鋪雲逛街」、「雲覽天下 雲觀瑰寶」、「戲裡戲外話端午」、「京味楚風 亨嘉之會」;還將組織開展「雲遊端午」「雲賞端午」「雲樂端午」「雲話端午」「雲演端午」「雲購端午」等線上六大品類、七十多項重點文化活動
  • 「端午節」風俗歷久彌新,文化傳承當遵謹
    今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重午節,對於端午節,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個歷久彌新,承載了兩千多年各民族風俗文化的節日。傳統粽子的主料為糯米和粽葉,糯米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有健脾養胃的作用,而粽葉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功能,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健脾開胃,清熱除煩的效果。現在,有各種餡各種形狀的粽子,儼然成了人們日常小吃。而它也早已脫離了祭屈原、飼蛟龍的傳統文化束縛,成為當代廣泛流行於世的傳統食品。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這似乎是古代中國的一項傳統,一個具備某種美德的人,即便生前並不幸福,死後亦可作為神靈享受人們永遠的紀念。曹娥便是因她的孝心,使無數後人為之感動。也有人認為,端午節便是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端午節的習俗,不僅是吃粽子這麼簡單。我國各地,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
  •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端午將至,舉國過節,但是你知道其它國家的人們怎麼過端午節嗎?他們的風俗習慣又是怎樣的呢?跟著本期專題一起來解密吧~越南農曆五月初五越南和中國一樣,也要吃粽子。日本屬於男孩子的節日和中國吃粽子喝雄黃酒不同,日本人在端午習慣吃「柏葉餅」、喝菖蒲酒。同時,為了讓男孩們茁壯、健康成長,將來事業有成,人們在家門口豎起鯉魚旗,擺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戰帽,有望子成龍的意思。韓國無粽無舟多祭祀韓國端午並不吃粽子,更沒有龍舟比賽。過節期間,韓國家庭會吃艾葉糕等點心。
  • 端午節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一位小朋友剛剛用針線縫製了一個艾草香囊,希望以後就不會被蚊子咬了。 江蘇臺記者呂瑩瑩:端午節吃粽子、掛香囊,其實除了大家熟悉的這些習俗以外,在古代,人們會通過一些古禮儀式來祈求健康順遂,其中一些儀式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上演。 淨手焚香、誦讀祭文、祈福祭拜……現場不少市民帶著家人和孩子,共同祈願。
  • "走進端午,傳承文化"鵝坡武校開展端午節主題活動
    五月五迎端午,時光荏苒,端午已至。鵝坡武校開展了一系列端午節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在濃濃的中國傳統節日裡,用心去體驗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及意義。系彩繩一大早,生活老師就拿出早早準備好的五彩繩,細心地為同學們帶上,祝福同學們避災除病,平安健康成長。同學們帶著老師親手系的五彩繩,臉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幹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但是,現在「歪果仁」們在端午節玩得不亦樂乎呢…韓國人端午忙洗頭「小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們用菖蒲水洗頭,然後再洗澡,據說這樣一年可以非常健康。韓國到現在很多人到了端午節這一天,還保持著用菖蒲水來洗澡、洗頭的風俗習慣。」一位旅居中國的韓國女士這樣回憶。在韓國,全國性的端午習俗已日漸淡化,只有江陵地區的「江陵端午祭」保留下來。
  • 端午去哪玩?去這裡過陝西最全的端午節!
    又是一年五月五期待有這麼一個地方把人帶回童年的時光去過一個原汁原味的端午節... ...一站過端午,就來永興坊端午期間讓你一站過端午 一站賞端午一站購端午讓你過陝西最全的端午嘗端午粽吃陝西最全的粽子喝端午酒喝了摔碗酒,健康跟你走在端午節,每家每戶會掛艾枝,懸菖蒲,可殺菌驅病,稱為浴蘭湯。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之端午節主題活動
    端午節有很多其他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關於端午節的起源,長期以來有很多。其中,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說法是將端午節作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相傳屈原看到楚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端午節便具有了愛國主義的色彩。
  • 湖北省舉行2016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新聞發布會
    一、「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基本情況簡介  端午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行於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起於上古三代,迄今傳承已逾3000年;千百年來,屈原故裡民眾將紀念屈原與端午習俗結合起來,賦予了端午節愛國、求索的價值內涵和慷慨悲歌的詩意色彩,從而使端午節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符號
  •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中華文化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名錄,其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化民族傳統文化。
  • ...甘泉縣第一小學(延安甘泉紅軍小學)端午節文化活動及放假安排
    「粽葉飄香 濃情端午」甘泉縣第一小學(延安甘泉紅軍小學)端午節文化活動及放假安排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歲月匆匆,春去夏來,青山呈黛,滿眼翠綠,「端午節」飄然而至,又聞粽葉飄香時。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午節在我國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強同學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蘇軾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外婆會掛艾葉,大表姐會給我侄兒曬一大盆水,說是洗了端午節曬太陽的水,這一年都沒病沒痛。今年又到端午,特意選了3首我喜歡的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多種才藝於一身的蘇軾的詩詞,管中窺豹,看看蘇軾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第一首是《浣溪沙.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