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題庫: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完整電子書下載:http://learning.100xuexi.com/EBook/158303.html
本書特別適用於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考研參考書目為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學習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的師生參考。
劉海龍著的《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21世紀大眾傳播理論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是我國高校廣泛採用的大眾傳播理論權威教材之一,也被眾多高校(包括科研機構)指定為「大眾傳播理論」考研考博專業課參考書目。
為了幫助考生複習該教材,我們根據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題的命題規律精心編寫了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的輔導用書(提供免費下載,免費升級)。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整理名校筆記,濃縮內容精華。本書每章的複習筆記均對該章的重難點進行了整理,並參考了國內名校名師講授該教材的課堂筆記。因此,本書的內容幾乎濃縮了該教材的所有知識精華。
(2)解析課後習題,補充典型題。本書參考大量大眾傳播理論相關輔導資料,對該教材的課(章)後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
(3)精選考研真題,鞏固重難點知識。為了強化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本書精選了部分名校近年的大眾傳播理論考研(博)真題和相關典型習題,這些學校均以該教材作為考研(博)參考教材。所選考研(博)真題基本涵蓋了每章的考點和難點,特別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凸顯當前熱點。
(4)最新考研真題和答案,可免費升級獲得。本書每年都會進行修訂完善,補充最新的考研真題和答案。最新補充的內容,均可免費升級獲得。
第一章 傳播的六種話語
1.1 複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話語研究
1.傳播的本質主義的定義方式
(1)傳播的本質主義定義
大多數學者的定義都採用了「傳播是……」這樣的判斷句,他們試圖透過傳播現象的迷霧,揭示出傳播的本質。
(2)採用本質主義定義的原因
①一些學者認為,他採取的某種定義要比其他定義更「正確」;這種思維方式來自然科學。
②在社會研究中,不論是在數據的觀察與獲取上,還是結果的判斷上,都存在人言人殊的局面,既然客觀上存在分歧,那麼就承認它們,為了使用的方便,形成一種個人化的研究策略。
2.話語的定義
話語是指圍繞著特定語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傳播實踐和社會實踐。
3.話語研究
(1)話語研究不再關注事物的本質,而是把關注點放在了對事物本質所做出的種種話語的可能性上。
(2)話語研究不是研究一個事物是什麼,而是研究為什麼人們用某種方式對該事物進行表述,什麼社會條件導致了這種話語,這種表述是否能夠自我證明,它導致了什麼後果。
(3)話語研究的目標:不是去爭論傳播到底是什麼,而是去研究人們對傳播持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它產生的社會語境和知識風尚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接受這種關於傳播的看法。
(4)話語研究的認識論基礎:圍繞著某個關於傳播的看法,人們形成了什麼樣的社會實踐,這些社會實踐反過來又如何影響人們對傳播的認識。
4.對傳播採用話語研究的原因
(1)傳播是一個社會現象,人們對它的定義與理解在不斷地變化。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確定傳播客觀上是什麼,而是人們如何對它做出界定,規定它的功能。
(2)傳播是一個歷史現象,在人類社會實踐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們會賦予傳播不同的功能。
(3)傳播現象的複雜性決定了在某個時期,任何一種對傳播的界定都無法概括所有的傳播實踐。
5.傳播分類
把大眾傳播問題上關於「傳播是什麼」的話語分成六類,它們分別是:(1)傳播是傳遞;(2)傳播是控制;(3)傳播是遊戲;(4)傳播是權力;(5)傳播是撒播;(6)傳播是共享和互動。
二、傳播是傳遞
1.信息與交通運輸的隱喻
(1)拉斯韋爾的5W模式
①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傳播是:誰通過什麼渠道向誰傳遞了什麼內容,取得了什麼效果,即傳播的5W模式。在該定義中,傳播是訊息從傳者向受者的位移。
②該定義還把訊息看做是一個包含了某種意向的膠囊,受者不只獲得了訊息,同時還獲得了某種行動意向,產生了某個效果。
(2)隱喻的本質與意義
①傳播就像物質的位移,有一個東西從傳者那裡轉移到了受者那裡。在傳播過程中發生位移是信息。信息是不確定性的消除。
②交通成為人們頭腦中解釋信息傳遞的最直觀的模型。
③意義與不足:
a.「傳播是信息的傳遞」,這是一個隱喻,把信息理解為物質使人們對事物做出形象的理解,同時也限制了人們對被比喻物的想像。
b.強調了信息客觀性的一面,卻忽視了信息的編碼與解碼的複雜性,忽視了傳播的社會意義。
2.意義和語言的困境
(1)意義的困境
①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工程師申農和韋弗提出數字模式(見圖1-1),該模式認為,意義的傳遞,必須要經過一個編碼與解碼的過程。首先將意義編碼成語言符號或者非語言符號,然後傳遞給受者,後者再將這些符號按照自己理解的規則解釋成意義。
圖1-1 傳播的數學模式
②人們能否準確地把自己的意圖通過傳播傳遞給受者,受者又能否確定自己準確地獲得了傳者心目中的意義。
(2)語言困境
①一些自然語句(如涉及價值判斷的語句)沒有辦法確定意義。
②考慮到語境和文化的影響,語言也僅僅是人類傳播的一種方式。其他非語言傳播方式(表情、手勢、音樂、繪畫等)傳遞意義的確定性無法保障。
3.傳播的理想與唯我論
(1)傳播理想
蘇格拉底認為,傳播的理想境界是心靈之間的交流。「傳播是傳遞」的話語,表達的傳播的目的這種傳受雙方的完全一致。
(2)唯我論
①唯我論是指傳者希望受者能與自己取得相同的認識。
②傳播過程中,「我」成為中心,「我」是否能被真正地理解,是傳播成功與否的標誌。
三、傳播是控制
1.控制論視角下的傳播
在線題庫: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完整電子書下載:http://learning.100xuexi.com/EBook/15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