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為何燕京大學停辦而輔仁存續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一因天主教和基督教不同。羅馬教皇梵蒂岡在義大利,義大利是軸心國,是日本同盟國;二因輔仁這時已由羅馬教皇派美、德兩國的聖言會接管;三因輔仁校長中國人陳垣先生,而教務長卻是德國人雷冕。

淪陷之初,日本侵略軍進城,北大、清華、平大、師大等校舍均被日軍佔據。各中、小學因在假期,各校也無學生,只留校工、職員暑假看門值班的人。而在各個家中度假期的學生們,自然也都惶惶不可終日,不知如何是好。

我所住的是一個高級大雜院,房東有好幾房,只有大房因先生在福建涵江工作,帶孩子們離京南下了,其他有法國夫人、日本夫人的都留著暫時未走。院子裡的學生,有剛進大學的,有高中的,也有初中小學的,我們這些初一、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還都是些孩子,每天圍在大學、高中的學生身邊,聽他們講說時事,各種消息聽了半信半疑。

《鄧雲鄉集·文化古城舊事》中華書局2015年6月版

當時大學生們,都在自裝礦石收音機,套上耳機,收聽中國電臺廣播,聽到某地中國軍隊打了勝仗,自然感到無比高興。同時也盼望戰爭快點結束,或者談判成功,日本早點撤退,或者中國軍隊很快打回……自然,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很多的,還一時未想到開學、上學的事。

日偽學校與日籍教授

國立大學,最沒有受到影響的是北平大學醫學院,因為這是湯爾和一手創辦的,雖然他已不是院長,但學校還是聽他的。他後來參加王克敏的臨時政府,出長偽教育部;南京汪精衛的偽政權成立之後,王克敏的臨時政府改稱政務委員會,各部改稱「總署」,偽教育部改稱「教育總署」,部長改稱「督辦」,次長改叫「署長」。

湯爾和的臨時政府教育部長改稱「教育總署督辦」,兩個次長,原中國大學教務長方宗鰲和原西南李宗仁部屬張心沛做署長,後來一些偽政權下的「國立」大學的恢復設立,都是在他們的主持下辦理的。繼醫學院之後,祖家街工學院也開學了。隨後新華街師範大學也招新生開學了,李閣老胡同原平大辦公處舊址,女子文理學院的舊人開辦了女師大,似乎銜接的都是北洋政府的舊傳統。

湯爾和(1878年-1940年)

淪陷後二三年中,馬神廟原北大理學院、嵩祝寺夾道蓋了一座新灰樓,原沙灘紅樓日本憲兵還佔據著,在這新蓋的灰樓中,對付著成立了北大文學院,後來又在朝陽大學舊址上成立了農學院,在中法大學舊址上成立了法學院,在偽教育總署的主持下,原平大的農、工、醫三學院和北大文、理、法合併了,成立了偽北京大學,校長錢稻孫。女師大合併入男師大,成為一校,校長黎世蘅。偽北大文學院、偽師大文學院,都設立了日文系。

另外各學院中都聘了不少日本教授,這些日籍教授中,有一部分是監視中國人,教書為名,特務是實。但也有一些為謀生而到北京的,也有不少著名學者,如藤村作教授,日本投降之後,還一直住在北京,過了好多年才回國。工學院、醫學院也有不少日本教授。

我高中時生皮膚病,經同院醫學院內科教授魏大夫親自帶我到皮膚科,交給皮膚科主任柏林大學醫學博士林子揚教授和另一位日本教授給我看,兩位教授輪流值班看門診。我這個特殊病人,不但免費治療,而且每天下午我放學後,才到背陰胡同附屬醫院去看病,他們其中一人總等著給我看完病才下班,而交給日本護士松崎和中國護士楊小姐給我換藥,初冬時節,換完藥天已很黑了,她們才下班。看病之認真,換藥之耐心,態度之和藹,是我記憶中最好的醫生和護士。

日本人也辦了幾所專門為他們侵略服務的學校。在順城街原參、眾議院即平大法學院舊址,辦起了新民學院,普通班招高中畢業生、特別班招大學畢業生,這是漢奸官吏養成所。在北河沿原北大三院舊址中,辦起了偽警官學校,齊燮元辦了偽清河軍校,後來在頤和園外面辦了偽土木工程學校,在交道口東大街辦了偽外國語學校,在中南海萬善殿辦了偽新聞學院。院長管翼賢,教務長日人佐佐木。

在東裱褙胡同承接舊國立藝專,辦了藝術專科學校,一度黃公渚任校長,張鳴琦任教務長,蔣兆和就在這裡教書,解放初期以《考考媽媽》一畫出名,後來同鄭西諦先生一同出訪蘇聯,因飛機空難而死的姜燕女畫家,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在先農壇有一所醫士學校。在新街口辦過一所電影學校,人數很少,時間也很短。

姜燕的紙本工筆重彩畫《考考媽媽》(114×65cm,1953年)

淪陷初期,教會大學得以維持

淪陷初期,因燕京大學是有名的教會大學,美國人司徒雷登做教務長,實際是主要負責人,還同重慶教育部聯繫,一時優秀高中畢業生,都考了燕京,在一九三八到一九四一年之間,學生並未減少多少。另外輔仁大學在城裡,天主教的學校,學生也未減少。這兩所大學的院系都齊全,名教授很多,「七七事變」之後,少數離開古城,到了內地,而大多數都還留在學校教課,另外還有著名的協和醫學院、醫院,教授名醫都在北京,照常上課、看病。

除去教會大學,私立大學中,中法大學是特殊的,是庚款辦的,與法國合辦。似公似私,似教會非教會,維持了一年多,在一九三八年秋宣布停辦。朝陽大學、民國大學都停辦了。中國大學因換何其鞏做校長,其教務長方宗鰲又擔任了偽教育部(後改總署)署長,夫人方政英又是日本人,中國大學日文教授,何其鞏是舊西北軍的人,做過北平市長,雙十二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囚時,他曾聯合韓復榘發表過「馬電」,反過蔣。同日本人也有聯繫,所以中國大學在淪陷後能夠存在的住。

總之淪陷初期,除北大、清華、平大、師大、交大鐵道管理、私立朝陽、民國等大學不存在外,其他各教會大學、中國大學等還照常開學上課,加以偽北大、偽師大、偽藝專等校陸續開辦,一時大學還是不少的。

至於各中學、小學,短時期內學生比較少,經過一年多,學生又多了起來。各中學除去本市學生外,外地學生也還佔相當比例。自然南方學生沒有了,而河北各縣,冀東、冀中、東北、山東煙臺、青島、山西晉北大同、張家口、宣化一帶,家中有力培養子弟讀書的,在戰火過去之後,又都來北京上學,各校學生人數,一般也只減少三至五成,各著名學校,國立、市立、公立師大附小、男女附中、河北十七中、市立一、二、三、四中,教會育英、匯文、崇德、崇慈、輔仁附中,私立志成、四存、北方、弘達、春明等中學,一所也不少。

司徒雷登(左二)在燕京大學

為何燕京大學停辦而輔仁能夠存在下去?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又是一個大轉折,日本大本營東條英機於午夜零時宣讀宣戰宣言,同時發動珍珠港事件,偷襲美軍基地,一夜之間,就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打了個落花流水。也就在同時,南北各地凡是日本侵略軍佔領的地方,都對英、美勢力所經營的工廠、商店、學校、醫院、教堂……全面佔領,所有僑民包括神父、牧師等全部關入集中營。

這年我已讀高三,記憶很深刻,早上七時多騎車上學,出了靈境胡同,轉彎往南,不遠路東一個救世軍小教堂,這時門口已停了一部日本憲兵摩託車,門已經貼上封條了。一會兒,我到了學校,各條路上來的同學們已紛紛講述各人見到的一切。下午到北溝沿同學家去,順溝沿走,遇到不少燕京學生,僱大車拉著行李、箱子等,男女同學一夥一夥的跟在後面走著,一派兵荒馬亂年月逃荒的景象……這時人們都知道日本同英美宣戰了。

教會學校中,純粹由英美人主持校政的全部停辦了,如燕京大學,這時是美國人司徒雷登做了校長;又如協和醫學院、醫院,其負責人是美國人胡恆德;以及中學中的崇德中學等,這些完全美國勢力的學校,全部封門停辦了。司徒雷登等人都送進了日軍集中營。

燕大封門之後,一時學生、教授、工作人員等無處可去,失學失業,交通阻隔,又不能一下子全撤退到後方,即使有能力走,也不能一下子走,要秘密離開北京,輾轉過封鎖線,還要有人帶路,才能到達後方,而且當時南北到後方去,或走河南,或走安徽,或走浙江西面,或走水路溫州……都要找到關係才能走,因而後來燕大的人雖有一部分到了成都又辦起燕大,但另一部分還留在北京,一些學生分別進了其他偽大學,或輔仁,或中大,教授中有些到了南方,有的去了後方,有的去解放區,有的到中國大學教書,如政治系張東蓀、新聞系劉豁軒等人,都到了中大;也有到偽北大任教的,如容庚先生。

在這期間,好多教授還被日本侵略軍逮捕關過監獄。據侯仁之教授《燕京大學被封前後的片斷回憶》一文記載:除前述張、劉二位教授外,尚有洪煨蓮、鄧之誠、陸志韋、羅其田、趙紫宸、趙承信、林嘉通、蔡一諤等教授,還有侯仁之教授本人。

人們的主觀想像常是天真的,太平洋戰爭之後,人們想日本對英、美宣戰,這恐怕是「雞蛋碰石頭」,不久就要失敗,但卻未盡如人願,日本侵略軍在南洋所到之處,英、美軍隊節節敗退,不久,香港、新加坡、關島、爪哇等地方,都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了,人們主觀的願望又遇到打擊,真不知前途如何了。

燕京大學被封門了,同樣是教會學校、美國天主教本篤會辦的輔仁大學卻能夠存在下去。這大概一因天主教和基督教不同。羅馬教皇梵蒂岡在義大利,義大利是軸心國,是日本的同盟國;二因輔仁這時已由羅馬教皇派美、德兩國的聖言會接管;三因輔仁校長中國人陳垣先生,而教務長卻是德國人雷冕。當時一個希特勒主政的法西斯德國籍的教務長,對付日本侵略者,那還是比較便利的。

1941年9月8日,陳垣(前排左三)與輔仁大學同仁合影

這時因燕大被封,輔仁聚集了不少名教授,據孫金銘《堅持對日鬥爭的陳垣校長》一文記載:當時張子高、薩本棟、薩本鐵、諸聖麟、袁翰青、曾昭掄、沈兼士、高步瀛、餘嘉錫、羅常培等多人都曾一度在輔仁任教,後來才輾轉到了後方,如曾昭掄、羅常培等位,後來到了昆明西南聯大;沈兼士一九四二年底去了重慶,勝利後又擔任教育部特派員回到北京來接收。

這樣在太平洋戰爭後,北京的大學,教會辦的,就剩下輔仁,私立的剩下中國大學。偽組織辦的是偽北大,文、理、法、農、工、醫六個學院都齊全。偽師範大學文、理、教育三個學院:國文、英文、日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教育、體育、音樂、工藝十三個學系齊備,另外還有前面說到的一些土木專科、藝專等學校。

當時大家都知道:上學最好不要上日偽辦的學校,即拋開熱愛祖國、仇視日本侵略者及日偽漢奸政權的思想感情不談,即為自身未來計,也考慮到日偽學校的資格,將來是否能得到承認。因而不少學生,第一想輾轉到後方去考大學,上西南聯大、重慶中央大學等國立大學;第二在北京讀輔仁大學……

(文/鄧雲鄉,本文摘自《鄧雲鄉集·文化古城舊事》中華書局2015年6月版。標題及小標題為原編者所擬,有刪節。)

相關焦點

  • 鄧雲鄉:抗戰期間為何燕京大學停辦而輔仁能夠存在下去
    另外輔仁大學在城裡,天主教的學校,學生也未減少。這兩所大學的院系都齊全,名教授很多,「七七事變」之後,少數離開古城,到了內地,而大多數都還留在學校教課,另外還有著名的協和醫學院、醫院,教授名醫都在北京,照常上課、看病。除去教會大學,私立大學中,中法大學是特殊的,是庚款辦的,與法國合辦。似公似私,似教會非教會,維持了一年多,在一九三八年秋宣布停辦。
  • 消失的大學(三)| 群星閃耀的輔仁大學
    當時,在北平出現了4所頂級水平的大學,被稱為「北平四大名校」。其中有耳熟能詳的北大、清華,還有設施先進的燕京大學,及輔仁大學。1933年美、德兩國的聖言會接管輔仁。由於德國與日本的特殊關係,唯有輔仁大學繼續開辦,並一直到抗戰勝利。由於輔仁大學是北方淪陷區唯一一所不掛日本國旗、不用日本教材的學校,也是唯一一所為國民政府所承認的高等學府。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
    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
  • 臺灣網友:為何我們的輔仁大學在大陸名氣很大?提問引人深思
    所以,當臺灣很多青年人納悶輔仁為什麼在大陸這麼知名時,很多大陸網友竟無從作答。輔仁二字取自《論語》中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學校始建於1913年,1927年正式更名為輔仁大學,是當時著名的私立教會大學。劉少奇之妻王光美,曾求學並任教於輔仁大學。大陸輔仁大學辦學終止於1952年。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消失了被消失了
    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這些大學雖然集體的人間蒸發了,但老校友們卻每年堅持組織大小不等的聚會,顯然這樣聚會每次剩下的人越來越少了。
  • 【北京故事】 探尋貝勒府——輔仁大學舊址
    很多人認為「輔仁」一詞含義與教會有關,其實不然,輔仁取自《論語·顏淵》篇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意。1917年冬天,輔仁社停辦。    輔仁大學創校伊始,就選址在晚清貝勒載濤府邸,這位濤貝勒是光緒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在清朝時,他的府邸算不上很大,佔地約60畝。輔仁大學建校時以16萬美元的價錢永久租用了這座府邸。
  • 北京輔仁大學:天主教大學的「精神性抗日」
    北京淪陷期間,陳垣曾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學生、也是輔仁大學的教師啟功說:『一個民族的消亡,從民族文化開始。沒聽說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的。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保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把它繼承下去。你我要堅守教書陣地,只管備好課,教書也是抗戰!』當時,被日偽接管的北京其他高校都被強迫實行奴化教育,把日語作為必修課,改用日文課本,校門懸掛日本國旗。
  • 北京輔仁大學,曾與20世紀初的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
    在後海邊不遠的地方有著一處非常醒目的建築群,這裡古色古香,這裡會讓人情不自禁的駐足留戀,這裡就是輔仁大學舊址,現在已經是北京師範大學某學院的所在地,是北師大最漂亮的校區之一。私立北京輔仁大學是民國時期高校,這所學校曾經是教會學校,創始人之一同為震旦大學、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創辦於1927年的輔仁大學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羅馬公教創辦的天主教大學,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校址原為濤貝勒府,以府邸為校舍。後在府邸花園南部和馬圈舊址建造輔仁大學新樓,漢白玉拱門、綠琉璃屋頂、灰磚石外立面,中西合璧式風格。
  • 中國1952年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九所世界級大學:燕京、輔仁、齊魯、東吳、聖約翰…(5k字)
    鼎盛時號稱「華北第一學府」,與燕京大學齊名,有「南齊北燕」之稱。大陸許多知名學者如老舍先生、歷史學家顧頡剛、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等紛紛到此執教。中國1952年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九所世界級大學:燕京、輔仁、齊魯、東吳、聖約翰…(5k字)知識簡化導讀:中國1952年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九所世界級大學:燕京、輔仁、齊魯、東吳、聖約翰…。關鍵詞:交流形態、認知、認同、意見、語文表達、面對面交流、網絡聊天、在線交流、人際交流、網絡交流。回復「九所世界級大學」下載本PDF資料。
  • 【微閱讀】教會的公辦大學——輔仁大學
    1925年羅馬教廷委派美國本篤會在北京創辦公教大學,以16萬元永久租下李廣橋西街的前清濤貝勒府作為校址。在大學正式招生之前,先辦兩年預科,沿襲輔仁社之名,全稱「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英斂之擔任社長。1927年大學正式開辦,更名為「私立北京輔仁大學」,後來隨著北京改名北平而改稱「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但是英文校名始終保持為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
  • 中國天主教3所大學之一——輔仁大學
    次年,英斂之創設於北京西郊香山靜宜園,他以《論語·顏淵》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說為學校定名「輔仁社」———輔仁大學前身。招收青年教友,授以經史百家之學。1918年,因經濟困難及英斂之離任之故,輔仁社停辦。大學微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教廷派本篤第三會會士美國司鐸奧圖爾來華視察。英斂之重提建立天主教大學事,建議被教廷批准。之後,教宗親自捐款意幣10萬元。
  • 在北京有所大學叫輔仁,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
    原輔仁大學,創辦於1927年的輔仁大學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原輔仁大學正門,現在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輔仁大學的校園,古色古香,是北京城內最美校園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數學樓,爬滿了綠植。
  • 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大學,到底啥關係?
    如果去過北京大學,認真觀察的話,會發現北京大學標誌性大門有兩個牌匾:前面是北京大學,後面是燕京大學。不過不是北京大學改名燕京大學,而是曾經有一個大學叫北京大學,也有一個大學叫燕京大學,後來北京大學不要了自己老家,當了燕京大學上門女婿,順便鳩佔鵲巢,把燕京大學校園佔為己有,所以北大校園叫:燕園。
  • 北京民國時期名氣很大的中西合璧三大建築群之一~輔仁大學
    1929年,呈請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更名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並將預科停辦,改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附屬中學」,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兼任附中校長。「輔仁」二字即取自《論語·顏回》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意思是要同學學友、朋友同道,相互切磋,相互學習,輔助成己之仁,培養仁德。
  •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簡稱輔大,早年英斂之創立輔仁社、後英斂之與馬相伯二人在北京創立了北京公教大學。1925年北京公教大學得以順利開辦。
  •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裡拍攝,尋訪「輔仁大學」
    這座建築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輔仁大學!       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輔仁大學早期的歷史沿革         1912年清帝退位民國成立,中國的教育體制也在這一年迎來了巨大的變革。「輔仁」一詞取自《論語 顏淵》篇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意。        1918年輔仁社因經費拮据而停辦。輔仁社雖然停辦,但英斂之先生卻一直關注教會在華的教育活動。        1923年2月教宗庇護十一世鼓勵本篤會會士來華建校。       1924年5月本篤會派遣會士科白克(Rev.
  • 臺北市政府被指停辦七七活動 鬱慕明率新黨紀念抗戰
    臺海網7月7日訊 今天是七七事變78周年,今年也是對日抗戰勝利70周年。據中評社報導,在臺北市政府停辦七七紀念特展傳統活動同時,新黨主席鬱慕明今天上午9時將率新黨成員到臺北市中山堂前的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獻花、鞠躬,表達對先賢先烈的敬意。
  • 抗戰期間的燕京大學:從「世界外的世界」到「孤島」
    在時人的眼裡,燕京大學的翩翩少年和娉婷仕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首先就是他們講究的穿著了,這身衣裝不是把他們裝扮成現代公民,卻是世界外的一個世界中的仕女王孫。▲燕京大學的校園中,西裝、旗袍和長衫並存 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 混進了輔仁大學(圖)
    (原標題:混進了輔仁大學(圖))   在國文專修班的那一年裡,我最受益的是旁聽了楊振聲的
  • 葉嘉瑩先生所讀的北京輔仁大學,到底是怎樣的一所大學?
    北京輔仁大學舊址 與南開大學一起受到大家關注的是一所叫做北京輔仁大學的高校,對於這所高校,相信很多人並不知曉,但是對年長一輩的人來說,可能是比較熟悉的一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