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由於「退出家長群」和「家長批改作業」的事件持續在網上發酵,老師和家長的矛盾顯得尤其尖銳。以至於央視和人民日報評論都不得不出來給這件事定個基調。
相關的教育部門也緊急出臺了相關措施,來舒緩這一矛盾。比如說各省紛紛出臺的禁止家長批改作業的通知。
在一次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就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措辭不可謂不嚴厲,處罰不可謂不嚴格。
與此同時,許多學校紛紛出臺了課後延時服務。如果說上一條禁令是防微杜漸的話,後一項服務,可真的算是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了。
何謂課後延時服務,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生放學後,學校和老師提供託管服務,這樣一來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接送孩子難的問題,而且,孩子還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來寫作業,等到回家,即使作業沒有全部完成,家長的負擔和壓力也大大減輕了。
但是,我們做家長的,也別急著歡呼,因為許多學校在提到這項服務的時候,還強調了兩個字:有償。這就意味著這項服務可不是免費的。不僅如此,有的學校在看護老師的選擇上也「耐人尋味」,提供課後延時服務的老師,不是副科老師,就是別的班的老師。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只負責看管,不負責學生的作業輔導和批改。
肯定有家長會說,即使如此,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畢竟這項收費要比課外班、託管班的收費要便宜多了。再者說,老師也是人,憑什麼要他們無償加班,付出了勞動,獲得額外的報酬(雖然很少),這不是應該的嗎?
話雖如此,可從長遠來看,這項服務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不比曾經的三點半放學要小。
為什麼這麼說呢?
支出合理化
短期的收費無可厚非,就怕這項收費被「扶正」。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原本,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大都是免費的,可是因為有了這項支出,一個學期或者說一年下來,要比學費多上好幾倍了。
而且,隨著這項服務的推廣,勢必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即所有的學校都提供了這項服務,如果照著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恐怕將來所有的學生每年都要交這項費用了。
自願不情願
還有人肯定會說,這項服務是自願的,你不想交錢,有時間輔導,完全可以把孩子帶回家去。這種話,相信真正有孩子還在上學的家長,都會苦笑,想想看,有多少的「家長自願」,是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的呢?
就好比某些學校推廣學生平板,看似自願,但如果老師只在平板上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就由不得你不交。
課後服務也是如此,如果老師區別對待,你要是回家,就享受不到某些「額外的服務」,那你為了孩子,就不得不把他留在學校,交給老師。
八小時之外
這還不是更恐怖的。照學校現在的說法,這項服務,提供的是「(小學)6小時」「(中學)8小時」之外的服務。如果下午這一兩個小時,名正言順地收費了,那其他時間呢?
比如說早讀時間,比如說中學的晚自習,還有一些學校的周末時間,是不是都應該解禁,收取「合理的費用」呢?
如果這麼做,只會產生一個結果,那就是學校會想盡辦法、巧立名目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這樣一來,學校增加了收入,學生長時間學習還保證了成績,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口子開不得
有網友就評論說,「不能交錢,開了這個口,直接威脅學生交錢的話,這比校外更可怕」。想想看,真的是這樣呢!而且我們還沒有提到另外一點,那就是目前的課外延時服務,大部分只提供看管。
如果學校和老師為了吸引學生或者讓多收費更合理,提供更多的服務呢?比如說批改作業,課後輔導?是不是也可以收取額外的費用?
反對課後延時的,一是社會輔導機構,二是老師的補習班輔導班助學所!
話是這麼說,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對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和託管班肯定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但這跟我們家長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我們學生家長來說,無非是把原本應該交給社會輔導機構的錢,轉手交給學校和老師罷了。
如果是社會機構,我們還可以選擇不交,或者選擇用腳投票,可是如果是學校來收取這些費用,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可怕的不是「課後延時服務」,真正可怕的是教育產業化,如果學校變成了盈利場所,那家長和學生的苦難,可就「綿綿無絕期」了。
對此你怎麼看,你們學校的課後延時服務,是怎麼收費的呢?歡迎留言來說說你的看法。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