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人都非常關心指數(俗稱大盤)。今天大盤怎麼樣,大盤會不會漲或者跌,是每個投資人非常關心的重點。今天我為大家普及一下指數相關的知識,以及一些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多角度理解指數。
上證指數: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範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氏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這裡就不展開了講了)
簡單來說,就是把所有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加權平均得出的一個指數。指數在投資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問題在於,指數是計算所有股票權重(包括非流通股),也就是說,大市值公司上漲,會帶著指數上漲,小股票就算全部跌停,指數依然是上漲,也就是說,上證指數更具備大環境分析參考。當然這個不絕對。
為了解決指數單一這個問題,交易所編輯了其他指數用於區分(幫助投資人更清晰的看清楚市場情況),這裡比較常見的是,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還有其他眾多指數,投資可以用這些指數交叉分析。從名字上就可以理解,上證50指數,就是提取了50家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上證180也是同一個道理,差別只在於提取數量。這裡要注意一個問題,50也好180也罷,裡邊的股票,每半年會根據公司經營情況調整。效益不好的公司會被踢出去,當然變動不會超過10%的總比例。這裡說個知識點,當你買的股票被踢出細分指數的時候,說明公司經營情況在下降,或者是被其他公司超越(這個知識點只是參考,不絕對)。因為上證包含總股本,所以大市值股票哪怕下跌很小,對於指數的影響非常大,但市場並不是指數反映的最終結果。投資者在考慮技術分析的情況下,這些要值得注意。
深圳成分股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是一種成份股指數,從深圳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包括AB股)深成指與上證有一定區別,上海是把總股本也納入,而深成指確只計算流通股。深圳指數理論上活躍度要比上證強,再說一個知識點,深圳如果暴跌,說明市場流動性銳減。因指數隻計算流通股,側面反映了市場情緒。所以在參考兩個指數的時候,除去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要多注意計算導致的市場變化因素。
滬深300:滬深300指數是從深圳和上海的證券市場選擇300股a股編制的成份股指數。這個指數也屬於成份股函數,剔除不上市交易的股數。這個指數整體反映了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因為是兩個市場的股票,所以更能反映整體情況。滬深300還在期貨市場裡交易,衍生品市場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影響很大,所以喜歡短線交易的投資者,多關心期貨市場十分必要。滬深300股指期貨開盤較股票市場早15分鐘,收盤較股票市場晚15分鐘。這一設計更有利於期貨市場反映股票市場信息,便於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管理風險。理論上期貨是對衝用的,在開收盤時間設計上,或許能輔助短線投資者。比如期貨開盤暴跌(暴漲),等股票開盤的時候,投資者考慮這個因素直接開盤競價買入或賣出。當然這個也不絕對,只是時間周期上的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