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因為疫情的原因,跨度尤其的長,直到5月下旬才最終公布了擬錄取名單,我也用這篇文章紀念一下這場橫跨一年多的考研歷程。
背景
首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211本科,跨考,408的專業課大學裡只學過數據結構。初試385,複試177,最後綜合總排名16名上岸交大cs專碩。
總體概述
準備的時間大概是從2019年4月到2019年12月,總共準備了270多天。4月到6月底是大三的最後一個學期,一個星期大概還有十幾個學分的課,只有沒課的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這個時候大概一天複習5到7小時不等。
然後7月到9月暑假這段時間,本來應該是複習考研的黃金時間,但是因為暑假圖書館關門的早,在學校沒有什麼合適的學習的地方,其實整個暑假效率並不高,平均下來一天8小時左右。中間還因為回了一趟家,大概有十來天沒怎麼學習。反正總結下來,暑假的複習是挺失敗的。
然後9月開學以後,因為我已經提交前把大四的課修完了,所以從9月到12月我都是專心準備考研的狀態。9月份到10月份,平均一天學習10個小時左右。11,12最後衝刺兩個月,每天的時間大概11個小時左右。後面各科詳細的準備方法,我想以時間進度的形式進行介紹,也算是豐富一下經驗貼的類型吧。
具體時間規劃
數學
4.1--4.30 張宇概率論9講(這時候大部分時間在專看業課上,數學大概一天1.5小時)
5.1—7.15 李正元複習全書高數部分+李永樂複習全書高數部分(邊複習知識點,邊做題,每天3小時左右,核心公式儘量自己推導一遍,加深理解)
7.15—7.30 李永樂線性代數輔導講義(邊複習知識點,邊做題,核心公式推導一遍)
8.1—8.15 李林108題,沒有全做完,重點做了前面全面複習時的薄弱章節(ps:暑假回了一段時間家,這段時間效率較低)
8.15—9.15 李永樂660(裡面有些題概念考的很細,不會做不要緊,用來查漏補缺就行,660如果正確率在80%以上,說明前面第一輪複習的比較不錯,可以進真題了。如果有比較多的題不會做的話,可以考慮返回去二刷一下全書裡的薄弱章節)
9.15—10.10 數學33年真題,前面比較簡單的年份可以考慮一天刷兩套(如果時間比較緊,可以從2005年刷起)
10.10—10.20 做完了李林108
10.20—12.20 一周大概4—5套模擬卷,剩下的時間穿插二刷全書,660,108錯題,穿插二刷真題(李永樂的真題全解包含有數二數三的真題,一刷刷卷子,二刷可以刷這本)
刷的模擬卷包括李林4,6(李林19,20分別壓中了數3,數2各一道大題),超越模擬卷15套、李永樂模擬卷、張宇模擬卷、李正元模擬卷。
ps:模擬卷有的時候會很難,但儘可能要3小時限時做。近幾年的考研題難度明顯上升,20年考研真題的難度,已經不比模擬題難度低了。
408
專業課的主要複習用書為王道的408四本輔導書,其他參考書目為天勤的408輔導書,4門專業課的教材,還有網上推薦的經典的黑皮書(黑皮書比較貴,但平時看的機會也不會太多,可以考慮去圖書館借,包括前面專業課的教材,學校的圖書館基本都有)。
基礎是修過學校的數據結構,其餘三門專業課純自學。
4.1—4.20 結合教材,大話數據結構,天勤數據結構複習全書,複習數據結構。(一天4小時左右)
4.20—5.05 做完王道計算機網絡上選擇題,大題第一遍做的時候可以不做,複習主要看王道輔導書前面的知識點,有不懂的再參考教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視頻,如果學習能力較強的話,可以直接看書,比看視頻節省很多時間)
ps:王道前面整理的知識點真的很好,我一個完全沒基礎的小白,就靠直接看王道書前面的知識點,基本408入門完全足夠了。
5.05—6.05 做完王道作業系統和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王道複習書,複習過程同計算機網絡,只做選擇題,大概15天一本(一天4.5小時左右)
經過第一輪複習,對4門專業課的知識點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會有很多不理解的知識點,留到第二輪複習再解決。接下來二刷的時候如果還是有很多知識點遺忘,不要緊,這是正常現象。
6.05—6.20 全面複習數據結構知識點,及第一輪複習遺留下來的難點。寫完王道數據結構輔導書,選擇題和大題。
6.20—8.25 依照類似的步驟,完成計網,作業系統,計組的王道複習全書的二刷
8.25—9.25 對照天勤408複習全書整理的知識點和教材,進行對4門課的知識點進行第三輪複習,查漏補缺。
9.25—10.15 做完408計算機綜合11年真題,可以不按照卷子刷,但真題裡的每道題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搞懂,尤其是大題。408的大題比較難,但是有套路,摸清套路以後,就會發現每年的大題是很類似的。(第一次做的時候,找不到套路很正常,後面還會做很多遍真題,慢慢就會有感覺的)
10.15—11.15 第四遍複習專業課,把王道書上的錯題重刷,複習鞏固知識點
11.15—12.20 做王道8套模擬題,和天勤8套模擬題,中間穿插真題的二刷,和專業課第5輪複習(其實王道的複習書上就會有真題,408的真題最後來來回回,起碼會做到4,5遍)
英語
我的基礎還不錯,4,6級600+,之前想出國也準備過託福。英語我每天大概花半個小時,最後85+。
這裡分享一個背託福單詞的方法,我覺得很好用,大家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背考研單詞。單詞儘量每天都背背,我的方法是第一遍的時候一天背100個,不用複習,用最快的速度把單詞過一遍。後面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每天背100個,複習150個,滾動複習,直到考前。
單詞是根本,單詞熟了以後就是精做考研真題,英二英一儘量都做。英一做05年以後的就行。不用多,一天一篇就行,大概做到考前全部的真題可以做2遍。比較難的閱讀可以考慮做3遍,仔細分析出題套路。
如果覺得量不夠大的話,可以考慮一周做兩到三篇託福閱讀,對提升閱讀硬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對於翻譯,大小作文之類的主觀題給分差距比較小,可以考慮等到考前一個月左右再準備模板。英語基本還是客觀題決定最後的分數。
政治
政治複習資料,肖秀榮全家桶就行~
9.15—10.15 肖秀榮1000題刷一遍,結合風中勁草的知識點,和肖秀榮知識點整理的小冊子,一天1小時。精講精練可以不買,太厚了,我買了以後一頁都沒看過。
10.15—10.30 肖秀榮1000馬原,史綱,思修二刷。毛中特的內容和本年度時事結合的很緊,1000題中的題有些過時。
11.1—12.05 把市面上能買到的政治模擬卷全買回來做,只做選擇題,同時在肖秀榮知識點小冊子上做標記。
12.05—12.20 背肖四大題,同時複習肖秀榮小冊子上被標記次數多的知識點。
ps:政治不用太早複習,複習的太早也會忘記,9月開始綽綽有餘。並且政治也很難拉開分,儘量把時間放在數學和專業課上。
複試
關於複試,我想說一句在最前面。或許網上有很多謠言說交大有黑幕,但我體驗下來的感覺的是,交大的複試真的很公平!
我一個211還是跨考,在一眾大佬中,複試之後排名還能提升,就很能說明問題了。與其擔心是否會被歧視,不如沉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軟硬條件,本科學校可能會是複試打分的一個標準,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那個標準。
因為我們今年是特殊情況,採用了線上複試。機試改成了網上複試的前15min,手寫一道機試題。今年的機試題由於特殊原因很簡單,基本是大一C語言期末編程題的水平。
對於21年準備考交大的小夥伴們,機試一定是重頭戲。交大正常情況下機試是3道題,有可能有一道題是往年的原題,也有可能3道都是新題。交大的機試確實是比較難,如果不算原題的話,3道題裡是沒有籤到題的。而且數據規模很大,基本能想到的常規解法,一般是拿不到滿分的。
一般不考鍊表,樹之類的普通數據結構,偏向於考察算法。尤其喜歡考動態規劃,而且是高級的動態規劃……作為一個考過浙大PAT甲級,成績80+的人,我認為交大機試的難度比PAT甲級高一個級別,估計等於PAT頂級的水平。
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往年學長們的反饋應該是平均做出一道半左右,然後交大會調整機試的分,只要不是一點都寫不出來,基本都不會複試不及格。用我自己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吧,我大概在PAT和LeetCode上總共刷了500+的題,做近7年交大機試,最好的一次兩道半,最差的一次一道,平均水平大概在一道半到兩道之間。
然後再說一下面試,英語面試比較水,其實臨場說英語大家都差不多,就算發揮不好,也千萬不要影響到後面面試的心情。中文面試主要圍繞著畢設,本科成績單,本科項目,發表的論文等等。
我當時被問到了畢設、本科學的一些計算機相關課程和一篇發表的論文。剩下的就是一些生活問題,被問到什麼全憑老師心情,回答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就好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