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林鈺芳
學院:社會與人口學院
專業:社會學(輔修法學)
GPA:3.6/4.0
綜排:7/45
語言:四級572、六級550
實習: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CGSS訪問員
科研經歷:國家級大創隊員、小創學術類三等獎隊員
學生工作:《青年人大》報社總編輯、社會與人口學院分團委辦公室主任、2015級社會班團支書
社會實踐:「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鄉土中國」農村社會實踐等
獲獎經歷:國家勵志獎學金、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獎學金一等、優秀共青團員、八十周年校慶院級優秀志願者、千百優秀實踐團員等
申請情況:上交法碩夏令營(入營未參營)、人大法碩夏令營(候補錄取)、人大社人社會學九推(通過考核)、北大法碩九推(通過考核)
畢業去向: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非法學)
備註:全文約9873字,詳細閱讀大約需要33分鐘。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內容摘要
一、大學印象
二、北大法碩九推經歷
(一)材料準備和備考
1、搜尋信息與材料準備
2、備考
(二)北大法碩複試
1、筆試
2、面試
三、那些「額外的」必經之路
1、人大法碩夏令營
2、人大社會學九推
四、寫在最後
從大一開始關注思享,在大二立下保研目標後,便將思享設置為微信公眾號唯一的置頂,幾年來從這裡收穫了很多「打擊」,但更多的是鞭策。我曾經幻想著,如果哪一天我也能在這個平臺分享自己的經驗、講講自己的故事就好了。如今終於思念成真,但卻感覺手上這隻筆變得很重,羞愧於要在眾多大佬面前呈現自己平平的簡歷,也害怕因為自己的經歷中運氣大於實力而不是個典型。後來轉念一想,經驗分享意在讓更多的人從分享中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徑,如果我的經歷能夠為大家提供另一種可能性,那也不枉我曾經從思享這裡獲得的許多幫助。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大學生活,那應該就是「熬夜」了。大一大二我加入超多社團和學生組織,特別是在辯論隊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熬了數不清的夜。同時,我也花了很多經歷平衡學生工作和學習,但無奈成績一直不是很突出,一直在保研邊緣徘徊。大三大四選擇留在了《青年人大》報社,十天一期的出報周期使熬夜更加頻繁。但是作為資深夜貓,即使沒有學生工作和學習也會在被窩裡看小說看到深夜。所以,總體來說還是要感謝這麼多事情填滿我的大學生活,不至於荒廢了這段時光。
由於家庭原因,出國一直不在我的選擇範圍內,保研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最優先的選擇;在方向上,一直以來我都想學法學專業,高考填志願時陰差陽錯選了社會學,後來因為對社會學興趣尚存且放不下學生工作,所以沒有選擇轉專業,而是輔修法學第二專業,計劃研究生轉學法學。
由於成績以及簡歷並不突出,加之初戰不利(人大法碩夏令營沒過)、沒有破釜沉舟的考研決心、對專業社會學興趣不減等原因,在保研時社會學和法碩都報了名。在學校選擇上,由於本校法學院的既有優勢以及自身不喜改變的性格,人大法碩成為了我的首選。本專業社會學推免本院優勢更大,以我的成績外保是妄想。但是人總都有點對最初夢想的執念,於是在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我仍報名了北大法碩。
青人社區新聞部
二、北大法碩九推經歷北大法碩沒有夏令營,每年9月初出推免的消息,會分成好多個通知發出來。比如今年9月4號出了一個推免初步時間安排,告知材料申請截止時間以及複試時間,但是具體準備的材料等細節並未說明,只是說「請在9月7日以後網上查詢」相關文件;9月7日出推免招生辦法;9月8日出推免選拔辦法;9月15日出了複試通知(含複試名單),複試通知分了三個文件。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常刷官網,而且注意用手機刷北大法學院官網的時候不要只看最上面一條,有時候最新的通知並不在第一條,而混在眾多通知裡面。建議和幾個要一起申請的人信息共享一下。也可以關注「保研論壇」微信公眾號或者app,裡面會及時更新各院校的推免信息。
材料準備方面,比較重要的是在網上系統內填寫並生成的推免申請表(這個我之前找了很久沒找到模板,後來才發現是在網上填寫志願後生成)、個人陳述、成績證明、英語成績、成績單和3封專家推薦信。專家推薦信的老師最好多元一些,非法本申請的話最好找一個本專業的對你了解較多的老師,再找一個熟悉的法學院老師。今年通知出得很晚,準備的時間也很短,如果這時候才開始準備推薦信可能會來不及,畢竟有些老師回覆郵件速度很迷,建議從9月初就開始準備,相關的模板可以參考往年,因為幾乎不會有變動。今年有幾封推薦信我是在通知出來之前就請老師幫我寫好,用的是去年模板,上面日期還是錯誤的,但是也沒出什麼大問題,不過建議如果要用往年的模板,模板上寫的要求寄送到達的日期最好刪掉。
2、備考7月初參加人大法碩夏令營沒有成為優勝者,這對我打擊很大,原本就沒什麼信心,這次更用結果證明了自己確實很辣雞。再加上整個暑假除了備考之外還有很多雜事,比如籌備青人的迎新特刊、專業實習和暑期社會實踐,期間還因為思鄉心切回了兩次家,每次一周,那段時間看到票圈經常有人曬學習狀態和進度,焦慮感更加嚴重。
不僅如此,因為成績不夠好,我時常擔心拿不到保研資格。相比於成績拔尖又拿到offer的學霸和那些一心一意、目標明確的考研黨,那個時候應該沒有誰的失學危機比我嚴重了吧。剛開始備考時,我的策略,美其名曰是「考研和保研兩手準備」。但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考研和保研是兩條不同的路,需要不一樣的備考方式和狀態。
開始時我更偏向考研。我買了一套法碩考研資料,高強度備考了一周,但期間還是會不斷自問:真的要放棄保研了嗎。最終確定保研的方向是受銳銳的影響。那天在水房洗衣服時遇到她,同樣要申請北大法碩的我們聊起了複習進度,我跟她說我把重心放在考研了。她認真地告訴我我保研希望很大,並提出要跟我一起練習英語口語的計劃。跟她聊過後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重新確定了保研的目標,決定保研失敗再考研,考研失敗就工作。後來我把那套考研資料放在寢室書桌旁邊,時刻鞭策自己。這個時候是8月中旬。
根據RUC思享的經驗貼以及師兄師姐們的建議,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複習計劃。知道北大法碩推免考試不會考察太多法學基礎知識,但是如果能儘可能跟法學靠攏,結合自己本專業,會是加分項。於是我在複習其他內容時配合著複習了輔修過的法學院的課程。由於到推免考試前,我只上過刑法、物權法、法理學和中國法制史,所以對於上過的課我重點看老師的課件和筆記。而像沒上過的民法、憲法等課程,我查閱各種法學公眾號後,在圖書館找到了一些經典的教材,然後每天花一點時間看。比如憲法學我主要看張千帆的《憲法學講義》,裡面有25講,我非常機械地花了25天的時間一天一講認真看完且做了筆記……方法有點不可取,不過因為這本教材趣味性十足,更多時候是當做書在看,同時也會挑重點看,每天平均花1小時就看完一講。這本書搭配著《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看,使我對美國和主要國家的憲政發展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其中涉及很多法哲學或法理上的討論,覺得對考試中的寫作文比較有幫助。
在閱讀方面,我列了一長串的書單,但是直到推免考試前,我也只看完了《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的門前》,畢竟備考時間有限,還要複習本專業的推免考試,實在沒有太多精力投入閱讀。雖然看得不多,但是每一本都詳看,並將書中的重點和對我有啟發的點都記錄在筆記本上,在北大法碩推免考試前兩天,我重溫了那些看過的書。此外,得益於大學期間閱讀和做筆記的積累,我考前還把以前看《洞穴奇案》《君主論》《木腿正義》等書籍的筆記拿出來回顧,拓展了一下思維。根據往年經驗貼整理出複習書單如下:
《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法學專業英語教程》
《庭審制勝》
《木腿正義》
《論法的精神》
《法的前門》
《政法筆記》
《MBA聯考常考知識點·邏輯分冊》
《最好的辯護》
《大法官的智慧:美國經典司法判例精選50例》
《法律碩士聯考專業基礎課必備 經典案例分析》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一本書讀懂法律常識》
《洞穴奇案》
北大法碩面試時考察對時事熱點的看法,雖然自己平時是很懶於關注這些,但還是強迫自己每天翻看一些微信公眾號。準備期間在同學的推薦下將法學學術前沿、南方周末、中國法律評論等公眾號置頂,偶爾翻一翻,也算是拓展了一下自己的思維邊界。
最後,到九月初,出推免複試安排時才知道今年推免考試的題型有了較大的變動。往年是三道筆試,兩個論述和一篇論文,總時長3小時。今年是兩道大題,一個是選擇題,考邏輯推理判斷,另一個是跟往常一樣的大作文,總時長2.5小時。題型改變,備考方法也相應改變。因為在準備人大法碩夏令營時刷過邏輯題,因此於是我拿出了準備人大法碩推免時的那本從師姐那裡借的《MBA邏輯題分冊》,因為人大法碩推免時已經刷了不少題,第二遍刷主要是注重總結邏輯推理的原理,雖然經常被搞得頭暈。自從出了推免複試要求後,我平均每天花1小時刷題。最後幾天因為時間少,題目多,我用excel生成隨機數的方法抽題目做,勉強安慰自己將題目都過了一遍。
總之備考就是盡所有可能搜集信息,然後利用所有可能的時間學習。期間我的作息時間大約是這樣的:每天早上八點到藏書館,下午五點藏書館閉館之後就去學活或者明商學習,學到十點回寢室洗漱休息,平均每天有效的備考時間9小時左右。
(二)北大法碩複試1、筆試筆試分為兩部分,第一大題有20道選擇題,共40分;第二題為作文題,60分,要求1500字以上。選擇題中前10道是「數學題」,有簡單如「一個商品先提價20%後要變回原價需降價百分之幾」 「某班平均分為X分,總共X人,不及格有X人,請問第X人的分數」這樣的題,也有些涉及數列和排列組合知識。我感覺高中數學學得好點的或者大學數E以上一般問題都不大。後10道為邏輯題,分兩小題,每小題包含五道題。這種比較大塊頭的邏輯題個人覺得比較費神,因為要分清楚哪些條件是共用的,哪些是某一題特有的,經常被搞亂。這種體刷邏輯題時多會遇到,需要細心地畫圖、列表,因為忘記題目是啥,所以從邏輯題書裡找了一題類似的,大家刷題的時候應該會經常碰到,如下:
第二題大作文給了兩大段材料,第一段材料是杭州開設網際網路法院,闡述了網際網路法院產生的背景、實施情況等信息;第二段材料是關於人工智慧的,指出了人工智慧對司法實踐的利與弊,還提到在馬克斯·韋伯的設想中,理想的司法模式猶如一臺「自動售貨機」,一端輸入案件事實,另一端根據法律規範吐出司法判決等內容。要求根據這兩段材料的內容,自選角度寫不少於1500字的作文。
之前聽一位推免北大法碩的師姐說寫作的字數一定要夠。我差不多按照分值的佔比分配時間,做完選擇題已經過了50分鐘,剩下100分鐘,我用15分鐘構思大框架(後來證明構思花了太多時間,導致後面結尾過於倉促),把能想到的角度、事例羅列上去,最終選擇我覺得最有話可講的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司法實踐之間的關係,我從美國判例制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引入,提出了人理性的發展趨勢和判例制的精髓,接著從利處、弊端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二者佔比四六分,最後總結自己的看法。利處主要在於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提高了運作效率、節省了成本等;我的重點放在弊端和憂患之處,我大致從網際網路時代的缺場性對司法審判的影響、由於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因此司法具有地域性等角度來闡述。寫到最後時間很緊張,幾乎是在收卷鈴聲響的那一刻我寫下了句號,檢查的時間都沒有就交卷了。結果出來後,發現我的筆試成績並不突出,參考了別人的備考經歷,發現我在寫作上花的精力較少,建議今後備考的同學在後期能夠多就熱點事件進行寫作訓練,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2、面試面試是按照複試名單上的順序,面試的人被平均分成7組的7個考場,每一組八十幾人,每個考場有5位考官,每場6個人,每組20分鐘。
我在凱原法學樓面試,是我們那個考場的第60個。由於號數靠後,我從下午一點等到了五點才面上試。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等到懷疑人生。同行的幾位都考完開開心心回學校了,就我一個人還在門外的沙發上無助地等待,那種滋味讓人十分深刻。輪到我的時候老師清點了剩餘人數,從我這組開始臨時變成5個人一組)。不過等得久也有好處,那就是對考試的形式以及題目有大致的了解。在進場之前,通過「旁敲側擊」地詢問,我了解到考試形式大概是每個人發表依次自己對熱點事件的看法,第一輪先陳述觀點,第二輪反駁對立方的觀點。據我所知,有些考場發言順序不限,誰先想好了誰先說。但我所在的考場,老師直接規定從左到右的順序發言,我第三個發言。
一進場,老師指定一位同學隨機抽題,抽到的題目放回,目測至少10個題目。之前在考場外聽到的考題有河南高考試卷調包事件、滴滴順風車事件、大數據殺熟、安醫生被辱罵自殺事件、個稅法改革、企業高管性侵事件影響等。在場外時我特地有針對性地準備這些可能性較大的題目,但是我最終抽到的關於大氣汙染治理。具體題目是:當前很多城市為了治理空氣汙染出臺了限車令、限工令,有人說為了治理大氣汙染這樣做是值得的,也有人說這構成了對人們基本權利的侵犯。
拿到題目有2-3分鐘的準備時間,可以在紙上寫自己的答題思路(所以最好自備紙筆)。在我之前的兩位全部從肯定的角度說明政策的合理性、應該對個人權利進行合理的限制。而我反其道行之,表達了截然相反的觀點。當然不是因為我天生特立獨行。說來也幸運,大三上學期旁聽了張翔老師給2017級新生開的憲法學課程。在課上他用個人發表的《機動車限行、財產權限制與比例原則》一文作為案例講解對基本權利的限制的框架。文章中就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構成對人的基本權利的限制進行了闡述。在回答時我不自覺地借鑑了老師論文的論證過程,同時加入了政策辯論中的「需根解損」的思路進行立論。大氣汙染很嚴重需要治理,但是首先不能證明汙染的根屬性在機動車或工程施工;其次即使出臺了限車令和限工令,也會出現其他的手段來規避這種政策,比如機動車單雙號現行會有有錢人多買好幾輛車等;再次,為了治理汙染就出臺限工令和限車令存在對人們基本權利限制的嫌疑,且無異於因噎廢食;最後,治理大氣汙染還有其他更可行的辦法(比如使用清潔能源等)。其實論證思路很常規,但可能是觀點相比之前的同學比較新,陳述時我發現一位一直閉目養神的考官睜開眼睛看了我。在第二輪駁論時,我針對前一位同學的立論一一進行反駁,並在陳述之後進行簡要總結。
面試的主考官人挺nice的,在我說話的時候給了我肯定的回應(點頭),這還挺鼓舞人的。後來出成績後,我發現我的面試成績是小組第一,在筆試成績並不突出的情況下,面試真的著實拉了我一大把。總體來說,老師可能希望聽到的是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又能自圓其說的陳述。畢竟在那裡坐了一下午,相似的題目被解答了不知道多少遍,如果指望著能另闢蹊徑、標新立異,是有點困難的。個人建議還是不要走模稜兩可的中間路線,佔一方觀點,說清楚就行。
最終我筆試80分,面試86分,綜合81.8,排名60+/100。
青人全員會
三、那些「額外的」必經之路1、人大法碩夏令營五月份夏令營出通知,據說共收到1600+份申請,最終入營400+,非法本法碩非本校140人,本校12人。7月6日,人大法碩夏令營開始,為期3天。6號上午報導,下午晚上聽講座;7號早上中文面試(辯論),下午英文面試;8號上午筆試,晚上閉營。
中文面試的辯論賽是臨時分組的,抽籤決定辯位,現場發題目。確定辯位後只會給短暫的時間看賽制和題目,之後所有材料都會收回,並由工作人員帶進考場。我抽到的是三辯,辯題是「生命有無等差」,辯題的背景是,十個人在一艘船上,船遇險,救生船只能裝下六個人,船上的人地位、年齡、才學、品質不盡相同,到底應該選誰。辯論賽賽制和正常的辯論賽差別很大,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時間來陳述,也沒有很強的分工協作要求,主要還是看個人臨場發揮。如果之前有過辯論經歷確實比較有優勢。賽制大致是,正方一二三辯分別做3分鐘的個人觀點的陳述,反方同上。之後正方三二一辨分別對對方觀點進行反駁,反方同上。然後反方一辯對對方辯論的優點進行1分鐘的評價;反方二辯對對方辯論的缺點進行評價;反方三辯對對方論證過程進行總結。正方同上。據我所知其他組的辯題還有「知假買假是不是消費者」等。
英文面試的流程是隨機分組,三人一組,在候考室等待,臨近考試時會有人帶我們到考試地點,到考場門口現場抽發言順序,開始考試時會給一段材料,每一個人讀一段,讀完之後進行free discussion。我抽到的題大致是取消對外國作品在我國的限制(?記憶已經有點模糊),生詞不會很多,但是人在緊張的時候閱讀的時候是不過腦子的,所以我全程處於比較游離的狀態,老師發覺我講得少了,最後結束前問了我還有沒有什麼想說的,我硬著頭皮總結了一下我們的討論,提出了一個我自認為比較新的觀點(但由於對材料的內容並沒有完全了解,也不知道自己說得對不對)。後來面試成績是中英文面試合在一起的,無法確定我在這部分具體的表現。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學會疏導自己的緊張情緒,提前幾個月練習口語。
筆試總分150分,50分的邏輯題,50分的法學基礎,20分的閱讀,30分的寫作。寫作題佔比相對於北大來說小了一些。寫作題給了商鞅徙木立信的例子,讓我們圍繞這個話題寫作。邏輯題事先刷題即可,讓我傻眼的應該是法學基礎部分,自認為輔修了第二專業,法學基礎應該問題不大,但是由於考了很多民法,特別是合同法的內容,我沒學過,所以那些部分全靠蒙了。閱讀題我也做得暈頭轉向,當鈴聲響的前一秒我又改了兩道選擇題的時候,我就有預感我可能要跪。寫作我圍繞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刑法的罪刑法定和司法實踐的有法必依寫了一千多字,通篇尬聊,寫完自己都不好意思看第二遍。
小結:考完的時候心理很沒底,結果果然沒讓我「失望」。筆試76,面試86,總分162,前72名為優勝者,只要拿到保研資格就能順利上人大,我排第81名,在候補名單中,得看排名在我前面的人沒拿到保研資格或者放棄機會,我才有可能被錄取。雖然許多人安慰我很可能會補錄到我,但是心裡就是挺不好受的,恨自己沒實力所以註定要成為被選擇的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等結果的時候我在想,如果人大法碩夏令營過了,我就輕鬆了——有這個保底,本專業推免也可以不準備了,北大法碩隨意就好,沒上也沒關係。人一有點投機取巧的小心思就會被懲罰。結果是,我被斬斷了所有退路,只有將所有希望寄托在九推。後來想想,人也許都是這樣的,一旦有了退路,就不會在拼盡全力了,至少對於我這條鹹魚來說是這樣的。
2、人大社會學九推本院的推免過程也差不多就是核心課程的複習,包括理論課和方法課,此外還有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的了解與深入。
社會學理論眾多,經典和後現代兩大本書,二十多個理論家,每個人浩浩蕩蕩的理論經常令我頭昏腦漲。我的方法是通讀課本,一邊閱讀一邊整理出自己的知識框架。考前一周左右開始拿出整理的框架,重點背誦和記憶。其實在複習理論時有一些僥倖心理,因為推免考試是不會考查很死的知識點的,所以我重在理解,複習到能蓋上書複述這個理論家的大致思想的程度就足夠了。複習到後期,發現很多理論家的理論非常熟悉,以前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看完的內容,十分鐘就能在腦海過一遍,也算是複習的成果了。在準備方法課時,之前計劃是看袁方老師的《研究方法教程》,但後來因為太厚了複習不完換成了風笑天老師的《社會研究方法》來複習,只是複習到自認為是重點的部分,會翻開袁方老師的書來查閱更詳細的信息。在此感謝趙慧瑩小朋友借我這本書。方法也同樣是邊看邊自己總結框架,第二遍看著框架記憶。社會統計學沒時間複習,而且看往年的考題沒涉及到這部分,因此我就放棄了,幸運的是確實沒考這一部分。不過建議大家有時間也複習一下,畢竟是一門十分實用的學科。
我本人對社會分層與不平等較感興趣,因此複習的時候看了一些這方面的論文,將社會分層與流動的課程複習了一遍;此外上過感興趣的專業選修課程政治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定性研究方法等都拿出來過了一遍;做過的科研項目的立項書或者論文都拿出來看了一遍,害怕面試被問到相關的內容。
本院面試還有英文面試,為了備考,我和銳銳約好了一起練習,每天晚上抽出一小時的時間,互相提問、回答,討論的話題既有專業知識(比如定性定量的區別,為什麼研究生要轉學法學等問題),也有日常的寒暄(參考雅思口語的話題),討論結束後我們會快速整理答案,形成一套備考的口語資料,考前複習。整個英語口語備考時間一個月左右,英語口語能力可能沒有多少提高,但在無形中增加的是自信,對英語口語來說,敢於開口說就成功了一半了,而且可以每天和夥伴交流學習進度與心得,也是抒發情緒的好方法。考完之後我回憶整理了部分今年本院保研筆面試題目,統一放在了文末連結當中,有需要的師弟師妹可以自行下載查閱,但請務必僅用於個人備考複習使用,嚴禁一切形式的轉載、商用。
推免考試的題目都比較靈活,主要還是靠平時的知識儲備,複習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心中無愧罷了,主要是讓老師看出來大學這四年看過一些書,確實有在學習,繼續學習社會學的願望十分強烈。
小結:本院推免考試是19號,北大複試是21號。本院推免複試結束後,我自我感覺良好,雖然結果還沒出,但是蜜汁自信,單方面宣布失學危機解除。在臨近考試前兩天解除之前步步緊逼的失學危機,讓我以更加放鬆的心態迎接北大的考試,可能也是我能夠通過的一小部分原因吧。
社人辯論隊四、寫在最後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能通過北大法碩的複試一點都不誇張。複試時已經自認為大概率能通過本院推免,因此心態比較放鬆。又由於今年北大研究生招生政策出了新變動:不給專碩提供宿舍。考慮到租三年房的巨大開銷以及安全問題,曾一度想要放棄。最後我告訴自己重在參與,考上了證明自己實力,沒考上就當北大一日遊,所以我對考試內容和過程都有些模糊了,有些細節錯誤也請見諒。北大法碩的考試比較靈活,看它考察的內容有時也讓人捉摸不清它到底想選拔什麼樣的人,但終究可以歸結為形而上的「綜合素質」。所以建議在平時可以多鍛鍊自己的臨場應變、表達能力,多閱讀多思考多寫作,讓那些只是內化成自己的思想。
最後結果出來我出乎意料地過線,填報推免系統的前一天,人大法學院,這個我一直以來的最佳選擇也向我拋出了橄欖枝,著實讓我糾結了一整天。跟父母聊了很多,他們出於我的安全考慮建議我選擇人大,但他們也表示不管我做什麼決定都支持我。身邊的人基於自己的立場給了我的很多建議。最後我還是屈從於自己心中的夢想,多花點錢多承受點風險選擇了北大。
嘮嘮叨叨寫了這麼多,感謝看到最後的你。
回顧自己的經歷,有好多巧合。沒有人大法碩夏令營的失利,我也不會有備戰九推的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旁聽那些沒選上的法學院課程,我也就不能輕鬆地面對那些面試題;雖然大學前半部分花了很多時間打辯論,毫無建樹,但逐漸形成地從容、有條理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卻讓我受益匪淺……
同時,我也是幸運的。感謝一路有無論我做什麼選擇都百分百支持我且從來不會給我任何壓力的父母和婷婷;感謝八月份學習步伐一致,長久以來的快樂源泉103的小可愛們;感謝給過我很多指導和幫助的導師王玉君老師,幫我寫過多次推薦信、被我「煩」過很多次的付立慶和李立眾老師,感謝幫我手寫推薦信的張翔老師(ps:還有老師的論文~嘻嘻);感謝佳敏、雨佳、子梁在我推免的時候幫我扛起了青人的工作,感謝李晶老師的理解和支持;感謝幫我奔走詢問的植物師兄和欣欣姐;感謝和我一起推免北大法碩的銳銳、餅哥和欒傑,超級熱心、善解人意、給了我數不清鼓勵的聶嘉煒,還有其他給過我幫助的小夥伴。
「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這句話有時很雞湯,但事實就是如此,你所碰過的壁,所走過的那些彎路,都不全是毫無收穫,會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點促成某個重要的轉折。最後我想說,如果有人在看到我的經歷之後能夠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話,我會非常開心。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這條路上並存著的努力和運氣,知道即使成績不拔尖也有實現夢想的可能性,但也要看到僥倖並不會總是存在,如果肯努力鑽研,好好學習提高成績和個人能力,也許會少些擔憂,多些從容與自信。
資料分享
原文連結中是正文內提到的資料,有需要的師弟師妹可以自行查閱,參考方法詳見正文,但請務必僅用於個人備考複習,謝絕一切形式的轉載、商用。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
提取密碼:9h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