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2020-12-25 歷史惟鑑

中國的漢字文化中,有著極其獨特的「同音字」現象存在,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所以造就了很多與同音字相關的笑話故事,現在某個著名的搞笑節目中,也經常以此來創作笑話,也就是所謂的「諧音梗」。

在《笑林廣記》中,有記載一個著名的同音字笑話,清朝時捐官風氣盛行,很多不怎麼認字的人都因為花錢而成為官員,這些「捐官」中儘管也有李衛那樣的能幹之士,但是更多人都不學無術,以至於鬧出了很多的笑話。

一個捐官在面對前來地方巡視的上司時,便好多次所答非問,令人啼笑皆非,上司說:「近來百姓如何?」捐官畢恭畢敬地回答:「白杏只有兩棵,且沒怎麼結果,倒是紅杏數量不少。」上司無奈,再次強調說:「我問的是黎庶!」捐官極其恭敬地回答:「梨樹很多,但是結了果實的很少。」

這便是由於百姓與白杏、黎庶與梨樹同音所鬧出來的笑話,單單是這麼兩個字同音,就已經讓一個官員成為了笑話,那麼你能夠想像一篇文章,全文的94個字全都是讀音相同的同音字嗎?歷史上確實存在這樣一篇「神文」,那就是由趙元任寫的《石室施氏食獅史》。

全文為:「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一篇文章一開始是94個字,後來擴充到103個字,加上題目中的7個字,那就是110個字,全部為「shi」的讀音,被很多網友稱為能夠讀懂的都是天才。但其實若是有學過古文就能夠懂大概意思,住在石頭屋子裡的施先生,很喜歡吃獅子,發誓要吃掉十隻獅子,為此經常跑去市場查看,終於買到了十隻獅子,卻發現那是十隻石獅子。

這個故事本身並沒有真實性可言,那麼趙元任為何要寫出這樣一篇文章呢,難道僅僅是一時的遊戲之作嗎?趙元任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後來在哈佛大學、清華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頂級名校擔任教授,精通33種語言,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這樣的人行事之中往往蘊有深意。

事實上根據趙元任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要在1930年寫出這樣一篇文章,完全是為了漢語拼音在中國的推行,因為在拼音之前,人們的注音方法是給標註上同音字,但是卻沒有聲調的變化,於是趙元任就寫了這麼一篇文章,將同音的文字給放到一個極端的環境中去,以此來說明推行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也正是由於趙元任等語言學家的努力,中國小學課本於1958年開始,便採用拼音給漢字住音,這大大降低了人們學習漢字的難度,不僅讓本國的小朋友更加容易學習漢字,同時也讓中國漢字走向世界的速度大大加快。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讀音可以衍生出上百種字,就是所謂的同音字,而這種獨特的文化也讓不少人鬧出啼笑皆非的故事。 因為同音字加上捐官胸無點墨,鬧出了啼笑皆非的笑話,那你知道歷史上有一篇神文,全文94個字都是同音字,那就是趙元任寫的《石室施氏食獅史》,這篇全文乃至題目都是shi的文章,被稱為能看懂的都是天才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神」級的文章,全文94個漢字(後擴充為103字,連同題目7字,共110字)讀音完全一致,卻絲毫不影響我們閱讀,體現了我們中國漢字和漢字發音的神奇之處。它叫做《施氏食獅史》(原題《石室施士食獅史》)。《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其實各個地區的人在當官前都要學習官話。在周、秦、漢時期,朝廷使用的漢語稱「雅言」,南北朝時期稱「正音」,「官話」一稱出現在明清時期,都是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
  • 最奇怪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相同,網友:只有神童才能讀懂
    雖發音都是「shi」,但聲調卻不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也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古時漢字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而我國人才輩出,出現了一最奇怪的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相同,網友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據說趙元任會33種方言。什麼是同音文?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都是一個讀音,網友:能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作為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漢字被多個國家使用,直到現在日本都離不開漢字。而漢字同時也是最神奇的文字,一個字有多個多音,同一個讀音也有許多不同的字。 在民國就有一位奇人,寫了一篇非常特別的文字。整篇文章96個字,卻都是同一個讀音,因此被後世傳頌。
  • 這篇文章共91個字,每個字發音都相同,網友:能讀出來的都是天才
    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為了證明拼音的重要性,寫了一篇文章,全文只有91個字,發音相同卻難道無數文化人。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天津,他的父親曾中國舉人,母親是擅長詩詞和崑曲,趙元任從下就聰明好學,而且特別有語言天賦。家裡的保姆是保定的,說話帶有口音,趙元任覺得很有意思,便模仿她說話,說著說著便學會了保定話。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96個字同一個音,聽不懂卻能看懂
    千古奇文,全篇96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如果廢除了漢字,這些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服,來試!神一般的文章,全文96個字,「聽不懂」卻能「看得懂」。趙老師的觀點是,漢語的語音和文字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只有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字盡其用的。為此,他編寫了不少「同音字故事」,讓重語音輕文字的新文化精英們無言以對。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施氏食獅史》,全文連標題在內一共96個字,卻給讀者講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如果改用拼音來表達,就是神仙也難讀懂文章是啥意思。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回顧下這個故事吧。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每讀起唐詩宋詞元曲,都不得不被古代文人的才情所折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在南京發布,這代表著已經有官方機構開始提倡漢字使用字母表示了。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於次年2月擬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的春天,《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著引起了社會上的巨大反響。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北大教授「為難」讀者寫神作,共96字都一個讀音,寫完就該後悔了
    趙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大等多所名校的教授,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或許因為他也深諳音律,所以他十分推崇漢語拼音,他認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漢字,這其實就是支持漢字字母化。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費盡心思寫了篇神作,全文96個字都一個讀音,名字叫《施氏食獅史》。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說到底,趙先生這篇文章寫來就是為難讀者的。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蕭啟宏 香港語文協會名譽會長安子介曾表示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的重要意義不需要反覆贅述,這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瑰寶如今還在流傳使用著,足以見得世人對它的肯定。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說到詩詞故事想必大家就會立馬聯想到李白、杜甫、王維這樣大名鼎鼎的詩人,詩講究四大要素,分別是押韻、四聲、平仄、對仗。另外還有詞、文言文等等,在古代不管是文章還是書籍都普遍的用文言文記載,今人看起來就會比較費勁,但是卻讓整篇文章風趣奧妙。民國時期出現了同音文,同音文沒有那麼普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意思就是整個文章中的漢字只有一個音。最有名的恐怕要數《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北大教授費盡心思寫篇神作,通篇96字都一個讀音,寫完就該後悔了
    趙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大等多所名校的教授,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或許因為他也深諳音律,所以他十分推崇漢語拼音,他認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漢字,這其實就是支持漢字字母化。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費盡心思寫了篇神作,全文96個字都一個讀音,名字叫《施氏食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