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2020-12-10 曉楓說歷史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

趙元任小時候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父親曾中過舉人,母親也擅長詩詞,而且擅長崑曲,趙元任自幼居住在北京,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保姆學會了保定話和北京話,5歲時候趙元任回到老家江蘇常州,在江蘇常州他又學會了常州話,再後來又和大姨媽學會了常熟話,不久又和自己的伯母學會了福州話。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據說趙元任會33種方言。

什麼是同音文?

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趙元任創作的這篇文章題為《季姬擊雞記》,全文如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全文78個字,全都是一個讀音。

而這篇文章的意思是;一名叫季姬的女子,養了群雞,而這群雞餓了,季姬於是就拿米來餵這群雞。最後這群雞中有一隻雞搗亂,於是季姬一氣之下就把這隻雞給打死了,回想養雞的經過就寫下了這首《季姬擊雞記》的同音文。

這篇文章看起來挺有意思,不過讀起來,估計很少能有人不被繞暈。

趙元任是一代語言大師,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曾在清華大學及國外著名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後來在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長期任教,直至退休。

此外,趙元任還是一位音樂家,曾為劉半農廣為流傳的詩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在這首詩中劉半農第一次用「她」字,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用「她」字,創造「她」字的人。趙元任和劉半農的合作可謂是天作之合。

文中提到的這篇趙元任的同音文《季姬擊雞記》,大家可以讀來一試,看能否順利流利地讀出來。歡迎大家關注並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這篇神作便是趙元任老先生所寫的同音文《季姬擊雞記》。整篇文章只有78個字,開篇的三句話便是「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又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創始人』等。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大師,自然在語言功夫上比較深,他自創過一種名叫同音文的文章類型,意思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要求所有的字都發一個讀音,這種文章難度極大,若非有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和知識,根本不可能寫得出來。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初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茫然,再讀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奇特?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
  • 神一般的文章,僅78字讀音卻都一樣,外國人表示沒法翻譯
    不過近代也有人認為,漢語如果簡易拼音化一些,可能會更加流行,對此許多學者持反對意見,比如「同音文」的創始人趙元任先生。什麼叫「同音文」呢?顧名思義,全文的讀音都一樣(可以有聲調的不同),而且格式採用文言文,雖短小精悍,讀起來卻幽默奧妙。趙元任先生有一篇代表作,叫做《季姬擊雞記》。
  • 神仙一般的文章,78個字讀音相同,讀者讀完直呼:真是太過癮了
    就像我國現在一位文學專家,他就曾經寫下了這樣的一片奇文。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說到詩詞故事想必大家就會立馬聯想到李白、杜甫、王維這樣大名鼎鼎的詩人,詩講究四大要素,分別是押韻、四聲、平仄、對仗。民國時期出現了同音文,同音文沒有那麼普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意思就是整個文章中的漢字只有一個音。最有名的恐怕要數《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神一般的文章,78個字的讀音一致,讀完大呼過癮
    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比如這篇《季姬擊雞記》就還是有個主題,小編幫您翻譯如下:一個叫做季姬的女子感到寂寞,便收羅了一些小雞來養,那是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野雞餓得直叫喚,季姬便拿出竹箕中的小米來餵養它們。
  • 一篇文言文78個字,漢語讀起來都一個音,經典至極!
    哈佛教授寫了一篇文章,78個字的讀音一致,讀後酣暢淋漓!文/婉清雖然如今都說大白話,但文言文仍然屹立不倒,是中國歷史遺留的寶藏。尤其是近現代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成了主宰,所以導致文言文的文章越來越少。不過雖然很多人覺得白話文通俗易懂而文言文晦澀,但文言文也同樣值得我們深刻學習,因為它也不乏有趣的,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一篇文言文78個字,但漢語讀起來78個字的讀音都一個音,讀後叫人酣暢淋漓贊一句經典至極!
  • 千古奇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全是天才
    比如有一位專家就曾經寫下了一篇奇文: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她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而且很多的時候並不是一位專業的詞人或者是詩人,她的名字叫做季姬。
  • 只有一個讀音的奇文《季姬擊雞記》
    通篇只有一個讀音的中國古文,不管你說英文德文棒子文,像這樣的文章只能讚嘆,不能模仿.這篇奇文的首創者是趙元任, 1910年他為遊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季姬擊雞記,本文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整個文章中的漢字只允許採用同一個音,四聲不限,標點不限,大多是文言,這樣的文章叫做「同音文(一音文),一起來讀下,精品。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篇千古奇文《季姬擊雞記》。
  • 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字音調全一致,能讀對一半都是天才
    這篇文字通篇78個字,但是讀音卻都是一樣的,每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這篇文章的便是《季姬擊雞記》,沒錯,連標題都是同一音節。而撰寫這篇文章的便是有著「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教授。趙元任出生於1892年,是清朝著名的詩人趙翼的後人,父親也曾中過舉人,所以趙元任也算得上是出生於書香世家了。
  • 「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這些讓人抓狂的奇文是誰寫的?
    說是奇文,是因為這篇文章中,每個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相同的,只有聲調的區別。具有古文功底的人在閱讀時能夠讀懂,但是如果用普通話讀音來朗讀,讀起來拗口不說,也沒人能聽懂。【施氏食獅史】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同音奇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哪位大神呢?  答案是:趙元任先生。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神」級的文章,全文94個漢字(後擴充為103字,連同題目7字,共110字)讀音完全一致,卻絲毫不影響我們閱讀,體現了我們中國漢字和漢字發音的神奇之處。它叫做《施氏食獅史》(原題《石室施士食獅史》)。《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樣,但它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到現在為止,漢字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從漢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到過它的影響。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大概知道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字。廢除漢字在許多人看來都是難以想像的事,但確實是有人提出過,大概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間。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廢除漢字一說,也正是這兩篇文章,才使得那些文學者停止對於漢字留與不留的爭論。這兩篇文章便是《施氏食獅史》與《季姬擊雞記》。看似兩篇普通的文章,裡面卻蘊含著我國漢字幾千年來的精髓。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在出國留學接觸新思想之後再回到國內,很多的文豪都發現了民國不如其他國家的原因:民國時期雖然出現了非常多的大文豪,但是在民間絕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曾經做過調查,當時國民的文盲率高達90%以上。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
  • 全文中78字讀音完全一致,讓人摸不著頭腦,但讀完後又直呼過癮
    其中有一篇備受爭議,一篇文章中78個字的讀音完全一致,讀完之後大呼過癮。現在就跟著小編去看看這個神一般的文章吧!這篇文章就是《季姬擊雞記》,這篇文章因為78字字音相同,又被叫做同音文,意思就是整篇文章中所有的字都是同一個音,唯一的區分就是聲調不同,但是它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押韻,而是有它獨特的主題,這也正是這篇文章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