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誕生出生無數的特有文化。其中文字便是流傳最為古老的一種,中國文字的有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種類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文化特色的一種。比如今天所說的這篇文章,便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篇文字通篇78個字,但是讀音卻都是一樣的,每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
這篇文章的便是《季姬擊雞記》,沒錯,連標題都是同一音節。而撰寫這篇文章的便是有著「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教授。
趙元任出生於1892年,是清朝著名的詩人趙翼的後人,父親也曾中過舉人,所以趙元任也算得上是出生於書香世家了。
而趙元任本人更是博才多學,即是數學家,又是造詣頗深的物理學家。但是術業有專攻,趙元任只要的成績都在語言學方面。
從1920年執教開始到1972年退休,趙元任不僅自己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還給中國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
而趙元任在語言方面的主要研究,便是字調方面的認識。一開始「字調」這個名稱還是趙元任所初創的,所指的是大概是語言教學中所說的「聲調」的意思基本一致。
趙元任提出,漢語的口語不是讀書腔,其中也有重與輕的分別,而且輕重音在漢語的語調中非常重要。趙元任以此為基礎點,提出漢語語調構造雛形。
趙元任語言學理論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出過很多相關方面的書籍,比如說《現代吳語的研究》還有《國語新詩韻》。等等。
但是趙元任最為著名的卻還是他寫作的一篇78字的文章,全文78個字竟然音調全一致。但卻是一篇表達清晰,結構完整的好文章,可能看懂能讀對的卻很少。
原文是: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大致的意思是:季姬養了一些雞。雞餓了便唧唧叫起來,四姑娘於是用簸箕盛粟米給雞餵食。但是雞吃飽了便跳到了四姑娘的衣箱上。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沒打中雞,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季姬遷怒於雞,便脫下木屐鞋來打雞,把雞打死了。隨後便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記錄了自己這段養雞的經歷。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文字的字數也不多,只有78個字音。可是讀起來卻像是繞口令一樣,初次讀的話別說讀懂,就連將音節讀對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片簡單的文章,也能看出趙元任教授對於漢字文化研究的深入程度,若不是博學廣識,也寫不出這樣一篇讓人連讀都讀不對的神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