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這些讓人抓狂的奇文是誰寫的?

2021-02-19 團結報團結網

  藉助網際網路,《施氏食獅史》這篇奇文被越來越多的人讀到,除了發音令人抓狂,作者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中國語文功力也令人嘆為觀止。

  說是奇文,是因為這篇文章中,每個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相同的,只有聲調的區別。具有古文功底的人在閱讀時能夠讀懂,但是如果用普通話讀音來朗讀,讀起來拗口不說,也沒人能聽懂。

  除了吃獅子的「石室詩士施氏」,還有一位打雞的「季姬」在網上也很出名,《季姬擊雞記》是仿《施氏食獅史》之作,故事有趣,很有畫面感。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季姬擊雞記》普通話譯文】

  季姬感到寂寞,羅集了一些雞來養,是那種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野雞餓了唧唧叫,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餵它們。雞吃飽了,跳到季姬的書箱上,季姬怕髒,忙趕雞,雞嚇急了,就接著跳到桌子上,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睜眼一瞧,雞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鞋來打雞,把雞打死了。想著養雞的經過,季姬激動起來,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這是個洗腦的聽力考試……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市。是時,適施氏適是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施氏食獅史》普通話譯文】

  石頭屋子裡有一個詩人姓施,喜歡獅子,發誓要吃掉十頭獅子。這位先生經常去市場尋找獅子。這一天十點鐘的時候他到了市場,正好有十頭大獅子也到了市場。於是,這位先生注視著這十頭獅子,憑藉著自己的十把石頭弓箭,把這十頭獅子殺死了。先生扛起獅子的屍體走回石頭屋子。石頭屋子很潮溼,先生讓僕人嘗試擦石頭屋子。擦好以後,先生開始嘗試吃這十頭獅子的屍體。當他吃的時候,才發現這十頭大獅子的屍體原來是十隻石頭獅子的屍體。先生這才意識到這就是事情的真相。請嘗試解釋這件事情。

小編貼心,已將拼音備好奉上,心有餘力者可大膽一試!

《施(shī)氏(shì)食(shí)獅(shī)史(shǐ)》

  石(shí)室(shì)詩(shī)士(shì)施(shī)氏(shì),嗜(shì)獅(shī),誓(shì)食(shí)十(shí)獅(shī)。

  氏(shì)時(shí)時(shí)適(shì)市(shì)視(shì)獅(shī)。

  十(shí)時(shí),適(shì)十(shí)獅(shī)適(shì)市(shì)。

  是(shì)時(shí),適(shì)施(shī)氏(shì)適(shì)市(shì)。

  氏(shì)視(shì)是(shì)十(shí)獅(shī),恃(shì)矢(shǐ)勢(shì),使(shǐ)是(shì)十(shí)獅(shī)逝(shì)世(shì)。

  氏(shì)拾(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屍(shī),適(shì)石(shí)室(shì)。

  石(shí)室(shì)溼(shī),氏(shì)使(shǐ)侍(shì)拭(shì)石(shí)室(shì)。

  石(shí)室(shì)拭(shì),氏(shì)始(shǐ)試(shì)食(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

  食(shí)時(shí),始(shǐ)識(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屍(shī),實(shí)十(shí)石(shí)獅(shī)。

小編讀完了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萌萌噠!捲舌從此不在話下,不過平舌是什麼東西?好吃麼?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同音奇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哪位大神呢?

  答案是:趙元任先生。


趙元任與夫人楊步偉

  趙元任(1892.11.3—1982.2.24)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被譽為「現代語言學之父」。

  趙元任1910年成為遊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9年任康奈爾大學物理講師。1920年回國任清華學校心理學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學研習語音學,繼而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應聘到清華國學院任導師,指導範圍為「現代方言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等。

  趙元任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還為劉半農新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譜曲。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可謂桃李滿天下。

  20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普通話)。「字調」這個名稱是趙元任初創的,其所指與漢語語言學和語言教學中所說的「聲調」基本相同。趙元任清楚地認識到字調、連讀變調、句調不是一回事,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對字調、 語調的關係逐漸有了明確的闡述。

  《施氏食獅史》是趙元任1930年代在美國寫作的奇文,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漢語「字調」的獨特與豐富。當時趙元任還用英文寫了一篇說明,標題「Story of Stone Grotto Poet:Eating Lions」。

  1960年,《施氏食獅史》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集在有關中國語言項內。

  《季姬擊雞記》作者則已不可考。網際網路上還有《侄治痔》、《羿裔熠邑彝》等仿作,但都不如這兩篇故事性強、流傳範圍廣。

  如果有漢語普通話「專業八級」考試,這兩篇文章入選「聽力」部分的話,作為土生土長中國人的你,能打多少分呢?

  哈哈,是不是想一想就抓狂了……

本期編輯:吳姝靜

相關焦點

  • 文言文《施氏食獅史》文章全是一個發音走紅網絡
    有這樣一篇文章,能看懂的人,是一個字「強」;能寫出來的人,兩個字「很強」;別人讀出來,你要能聽懂的話,那得四個字,你是「相當的強」。這就是備受網友推崇的、體現中文魅力的、被廣為轉載的文言文《施氏食獅史》。
  • 【趣文】《施氏食獅史》——趙元任
    《施氏食獅史》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於1930年代在美國寫的一篇奇文,文章原題《石室詩士食獅史》,每個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人贊神欽群靈仰慕之同音奇文《施氏食獅史》
    《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施氏食獅史》作者簡介:《施氏食獅史》後人公認作者為趙元任。趙元任生於清朝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去世於1982年,享年九十歲,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甌北)嫡派子孫,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直系子孫 。
  • 《季姬擊雞記》《施氏食獅史》同音奇文
    不知道小夥伴們是不是能一口氣順利的讀完下面兩篇短文,準確的說應該是奇文。小編我讀完之後,舌頭打結,心裡起急,腦子裡亂鬨鬨的。兩篇短文都有共同的特點,不管是多少字,不管表達幾層意思,全篇一個讀音。比繞口令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道相聲演員是不是讀起來會順暢一些。
  • 牛人寫下千古奇文,全篇所有字只有一個讀音,走到哪都被認作老鄉
    當然了,像李清照《聲聲慢》這種好文在中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譬如,就有一牛人寫下千古奇文,全篇所有字只有一個讀音,走到哪都被認作老鄉。這牛人便是趙元任,他的千古奇文就是《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
  • 高手寫下千古奇文,通篇110字全部讀一個音,讀完感覺不會說話了
    不過,「重複」卻是把兩刃劍,為文章增值或貶值,全看作者的水準和把握,在浩瀚的文學星海中,小解就挖掘到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篇文章共110個字,通篇只採用一個讀音,卻講述了一個複雜的故事,讀完之後不僅感覺過癮,還會感覺嘴有點生鏽了。《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
  • 奇人寫下三篇奇文,每一篇都只有一個讀音,讀完頭都大了一圈
    在近現代,更是有一位奇人,將中國文字玩出了新花樣,他曾經先後寫下三篇奇文,這三篇奇文的字數各不相等,但卻都發同一個音,讀完能讓人的頭大上一圈。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三篇奇文。《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為此,趙元任還寫下了2篇奇文,讓主張廢除漢字的大師們看看,漢字的一些精妙特別之處是拉丁字母無法企及的。這兩篇文章,一篇叫《施氏食獅史》,一篇叫《季姬擊雞記》,它們的共同特點便是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和「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漢字,作為一種符號與象徵,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國上千年文化的積澱。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在出國留學接觸新思想之後再回到國內,很多的文豪都發現了民國不如其他國家的原因:民國時期雖然出現了非常多的大文豪,但是在民間絕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曾經做過調查,當時國民的文盲率高達90%以上。
  • 專家聯名要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都一致
    其實這些會產生的原因還是因為近代國家危亡,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思想家才會開始批判民族固有的事物和否定。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種,當時就連孔子都是被全盤否定的對象。在那個年代的文化圈有一個叫趙元任的人,他是漢字拼音化的支持者,然而他寫出的兩篇文章卻一向被認為是證明漢字拼音化帶來的荒謬。
  • 他寫一篇奇文,全文96字都是一個音,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從古至今文言文至白話文的演變,讓無數想要學習漢字的外國人望而卻步。有「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先生就曾經用同音的不同字寫過一篇文言文,通篇都是以一個音構成,讓人讀來大感神奇。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的文化瑰寶,曾經還一度面臨著被淘汰的尷尬境地,當時不少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有一愛國人士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從而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在語言學上,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造詣更是離不開他的濃烈興趣和苦心鑽研。他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當地方言,這樣的天賦型選手極為少見。
  • 中文一絕|《施氏食獅史》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語言大師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共九十六 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 shi 。 這篇短文只要稍懂文言文的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光讀給別人聽,你的普通話說得再標準,就算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音員也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傳承文化,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關於漢字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漢字對於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但在近代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