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2021-01-14 弋說歷史

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記載:「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他是漢字的創造者。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當時的社會進入了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的外交事務日益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

漢字難度過高,一些專家學者主張廢除漢字

漢語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而文言文更是最難學的語言中,最難學的「語言」,相信許多人在上學時期,都有過被文言文為難的痛苦。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

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而眼看著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一些專家學者便認為只有廢除漢字,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通過字母組合來表示含義,才能夠挽救落後的中國。

「中國文字拉丁化」,實則卻是廢除漢字的進程

在民國時期,由許多文人學者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中,以及由胡適牽頭的白話文運動,開始變革引經據典、複雜冗長的古文,首次將白話文引進文學創作之中。

之後,許多學者也為了促進文字的簡單交流,做了許多的努力,希望可以改變國人落後閉塞的精神面貌。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就有部分激進的專家學者認為,要想降低文盲率,讓更多的人擁有識文斷字的能力的話,就必須要摒棄書寫複雜的漢字。他們認為,中國的文字就應該向西方看齊,直接使用簡單的字母作為文字載體。

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學生錢玄同就曾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漢字過於複雜,這妨礙了人們學習,必將導致中國陷入落後的深淵,從而走向滅亡。

於是,在這些專家學者的推動下,1931年制訂的「中國文字拉丁化」標準,就直接繞過了方塊漢字,老百姓只要認識幾十個拉丁字母,學會拼寫,就能加以使用了,但是這實則是開始了廢除漢字的進程。

趙元任挺身而出,寫出兩篇奇文反駁

眼看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漢字被人嫌棄,甚至是廢除,許多人都發出了抵制反對的聲音。其中,語言學家趙元任為了讓人們看清「文字拉丁化」的害處,寫就了兩篇奇文進行諷刺。

趙元任先生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

趙元任先是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施氏食獅史》的文章,其內容是:「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趙元任的這篇文章,如果是用拉丁字母來表示的話,那麼通篇就只有「shi」而已,完全不能夠描述清楚故事的情節。

而如果用普通話讀音來朗讀的話,那麼不懂古文的人讀起來根本不懂,原因就是因為當代普通話,丟失了古漢語的入聲和濁音。此外,趙元任的另一篇文章——《季姬擊雞記》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趙元任通過這兩篇文章,旨在讓人們明白,中國漢字的同音字十分的普遍,單用簡單的字母是根本不可能清楚地表達出確切的含義的。

而正是由於這兩篇奇文,讓那些醉心廢除漢字的人們如夢初醒,終於認識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與妙用。

小結

此後,廢除漢字的說法便逐漸式微,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把漢字的推廣與意義的保留相結合。1958年,國家頒布的《漢語拼音方案》,完美地將漢字、拼音字母以及普通話結合,為我國最初的掃盲運動,發揮了十分的積極作用。

漢字的博大精深,使得它經受住了歷史狂潮的巨變,並最終得到了保留,這其中也自然離不開,像趙元任先生這樣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也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保住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而在了解了趙元任先生寫了這兩篇奇文之後,感嘆之餘,有些人也調侃這樣的文章可別讓外國人中文考試的出卷人看到,不然那些外國人可就遭殃了。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序》、《施氏食獅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好在趙元任的出現,才使得我國幾百年幾千年的漢字不至於成為歷史。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傳承文化,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關於漢字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漢字對於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但在近代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替代,他寫兩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傳承了幾千年,文明和歷史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促使中華文明流傳下來的載體就是文字。從最初的的甲骨文、象形文字、篆書到近現代的繁體字、簡化字,無一不體現著華夏文明的智慧。但是在近代,卻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替代,幾千年的文化,自然會有人反對,有個人寫了兩篇神奇的文章來反駁專家,全文都是一個讀音。民國時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湧入國內,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中西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也讓社會各界的人士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導致當時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西方國家的長久殖民統治之下,長達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西方的思想文化如同海浪一般衝刷這當時國人的頭腦。當時的國人們不斷反思是不是由於舊的傳統文化,才導致中國如此的落後,腐敗,才導致當時的中國人人可欺,出於愛國的目的,國內開始了掃除舊文化的浪潮,而舊文化的一切都離不開漢字,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當時章太炎老先生的弟子錢玄同甚至這樣說道:「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的運動開始了。
  • 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文/淺弋道歷史漢字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它們對中華民族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技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漢字是各朝各代歷史的載體,它們用一個個符號記錄著奇人異事,在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中,漢字不僅是全世界唯一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中國漢字,此人寫下2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因此在當時,專家們聯名要求廢除中國漢字,這種激進的做法,引起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其中有人特地寫下兩篇文章反駁,全文讀音居然一樣!近代時期,為了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許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做過很多嘗試。民間時期,胡適引導的「白話文運動」,首次將白話文引進到文學創作之中。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在民國時期,專家曾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兩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那這個人是誰呢?很多人都知道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民國時期,國內的發展滯後,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以及漢字的複雜程度,讓當時的很多專家和學者,幾度提出廢除漢字。與外國的字母組合相比,漢字的字形結構複雜,並不利於推廣和教育。如此激進的做法,一度引發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
    不過,漢字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曾經也出現過一次關於文字的討論,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不過愛國人士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從此也打消了有人想要廢除漢字的念頭了。 不過,針對文化變革肯定不可能只有一個聲音,於是有人提出,漢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象徵,它也代表了中國的歷史,和中國一起並存了數千年,是無比重要的文化,根本不能被字母所取代。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從甲骨文到楷書到行書再到簡體漢字,歷經了時間的衝刷任然屹立不倒,漢字代表的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代表著中國的千年文明。然而就是這樣的文化瑰寶,曾經還一度面臨著被淘汰的尷尬境地,當時不少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有一愛國人士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從而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 激進學者提出「廢除漢字」,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之後國家內部也是四分五裂,各路軍閥混戰,城頭大王旗換得停不下來,統治階級也只管自己撈錢,收稅收到幾十年後,根本沒人管老百姓死活。重重內憂外患之下,在世界東方屹立數千年之久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於是近代的有志之士為了挽救國家於危亡之中,擺脫中國落後貧困的局面,開始了近乎瘋狂的領域改革,希望能夠給岌岌可危的中國找到一條康莊大道。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的改革。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漢字,又稱之為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迄今為止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到了近代時期,漢字也經歷了最後一次變革,那就是化繁為簡,從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降低了入門的門檻,也使得漢字的傳播更加方便。漢字一直都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這些方塊字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不過後期卻有人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提議,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而他則寫了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漢字的起源,相傳是倉頡所造。倉頡呢,他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當時因為部落聯盟之間的外交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極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 語言天賦超強的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專家提出的拼音替代漢字!
    漢字是智慧和想像力的寶庫,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演變,反映的不僅是悠久的歷史,還有祖先的智慧。就像蕭啟宏說的:「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的出現讓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得以傳承。漢字從誕生到現在,它的傳承並不是一帆風順,經歷過曲折,遇到了不少困難。
  • 專家聯名要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都一致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久卻還在使用著的文字,但其實在民國時期曾經有不少的文人號召取消漢字。魯迅先生就曾打出了漢字不滅,中國不亡的說法。漢字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不僅在中國傳承了這麼多年,對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等地都有很深的影響。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在此之前,漢字必然還有一番起源發展,上世紀考古學家們在河南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符號「賈湖刻符」,距今約8000年。 就算這些符號與漢字起源的聯繫還在持續研究,我們把時間壓縮一下,漢字的發展至少也有6000年歷史了。而在近代,不少大師卻主張廢除寶貴的漢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其中,以語言學家錢玄同(錢家人才輩出,其子錢三強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文學家魯迅、原北大校長蔡元培以及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等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的主張廢除漢字,將漢字用拉丁字母取代。學者專家之所以要主張廢除漢字,要用看似簡單的拉丁方案改良文字,原因就在於當時社會的文盲太多,國民又剛從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走出來不久,其封建奴性思想嚴重,思想麻木,民智未開,只有將複雜的漢字廢除,讓中國人轉而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才能改變中國多文盲這一現狀。從而促進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