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2020-12-15 尒尕品史

不可否認的是,文化之所以能在久遠的時光中流傳下來,文字在其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而中國在五千年的歲月中,文字也經歷了數次的變革才最終形成如今的模樣。對於漢字的起源,人們普遍認為是在黃帝時期,倉頡所創造出來的象形文字開啟了文字的變革,這些漢字幾乎都是根據事物的形態來創造的。此後也就衍生出了諸如篆書,金文,楷書以及隸書等形態。

到了近代時期,漢字也經歷了最後一次變革,那就是化繁為簡,從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降低了入門的門檻,也使得漢字的傳播更加方便。漢字一直都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這些方塊字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不過後期卻有人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提議,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而他則寫了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由於有人對專家所持有的的觀點表示極度不贊同,也無法用字母來代替,故而寫出了兩篇奇文,這兩篇文章中通篇都使用的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卻清楚地表達出了文章的含義,故而這兩篇文章一出現之後,世人關於廢除漢字的浪潮和呼聲也漸漸消除,漢字真正成為了國人心中的中國標誌。

民國時期,這段時期的人們被外來文化所衝擊,加上當時的國家此前經歷了眾多的戰爭,皆以大敗而告終。故而無數的有志之士們都認為這是到了改變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人們的思想,把封建文化從中國社會中剔除出去,讓先進的外來文化成為全新的文化,改變國情讓國家強大起來。以至於到了後期,出現了許多的極端人士。他們甚至認為漢字也是糟粕,因為漢字的複雜性使得它的學習難度很大,不利於掃盲進行。但是換成字母的話就不一樣了,它和漢字比起來簡單了許多,這也是這些人想要推廣英文字母的首要原因。

不過,針對文化變革肯定不可能只有一個聲音,於是有人提出,漢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象徵,它也代表了中國的歷史,和中國一起並存了數千年,是無比重要的文化,根本不能被字母所取代。而後這兩方的學者就開始了激烈的爭吵,誰也無法說服誰,一時之間互相開始了辯論,而這場爭論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就在這個時候,趙元任為了證明漢字的不可或缺以及它所具有的獨有魅力,便寫下了兩篇各使用一個讀音來構成整篇文章的奇文,它們分別是《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這兩篇文章都只使用了「shi」和「ji」這兩個讀音,但是卻自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問世之後世人無不稱奇。而這也正是對那些認為漢字無用論的人最強有力的反擊,因為如果是使用英文字母來表達的話,根本無法寫成這樣的文章。

此後,趙元任也完美實現了他的目的,那就是用漢字來告訴所有的國人,自己的文化是獨特的,也是不可被替代的,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不可能被外來的文化給打破。身為中國人也應該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強烈的自信,不需要否定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即便有糟粕,但是精華也在其中,是民族的瑰寶。而看到這兩篇文章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不敢再叫囂用字母來代替漢字的事情了,而這兩篇文章到現在也無法找到優秀的英文翻譯。趙元任寫文一事,給了當時所有人一劑強心針,並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今的我們也一直都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儘管它學起來確實有些繁瑣,但這恰恰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而且文字能夠映射出一個民族的內在涵養,只有當每個國人都熱愛它的時候,它才會煥發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才會讓世界看到我國悠久的燦爛文明。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由於當時的社會發展,聯盟之間的外交事務日益增加,因此各部落聯盟之間,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共享的交際符號,而當時負責搜集和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是交給史官倉頡負責的,由此漢字經倉頡之手,被創造了出來。歷史上漢字的發展,經歷過很多次的轉變。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從甲骨文到楷書到行書再到簡體漢字,歷經了時間的衝刷任然屹立不倒,漢字代表的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代表著中國的千年文明。然而就是這樣的文化瑰寶,曾經還一度面臨著被淘汰的尷尬境地,當時不少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有一愛國人士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從而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傳承文化,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關於漢字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漢字對於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但在近代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
    不過,漢字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曾經也出現過一次關於文字的討論,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不過愛國人士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從此也打消了有人想要廢除漢字的念頭了。 他們甚至認為漢字也是糟粕,因為漢字的複雜性使得它的學習難度很大,不利於掃盲進行。但是換成字母的話就不一樣了,它和漢字比起來簡單了許多,這也是這些人想要推廣英文字母的首要原因。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替代,他寫兩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在近代,卻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替代,幾千年的文化,自然會有人反對,有個人寫了兩篇神奇的文章來反駁專家,全文都是一個讀音。民國時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湧入國內,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中西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也讓社會各界的人士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廢除漢字一說,也正是這兩篇文章,才使得那些文學者停止對於漢字留與不留的爭論。這兩篇文章便是《施氏食獅史》與《季姬擊雞記》。看似兩篇普通的文章,裡面卻蘊含著我國漢字幾千年來的精髓。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為了解決廢除文字後沒有載體的問題,專家們在此期間推出了簡單明了的「拉丁化文字」,之所以是拉丁化,就在於簡單快捷、便於記憶,這種文字沒有繁瑣的方塊字難以書寫,它用字母組成、用拼音拼寫,看起來高效簡單,卻沒有一定的文化沉澱。很多語句的表達在拉丁文字中將會有所缺失。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中國漢字,此人寫下2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因此在當時,專家們聯名要求廢除中國漢字,這種激進的做法,引起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其中有人特地寫下兩篇文章反駁,全文讀音居然一樣!近代時期,為了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許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做過很多嘗試。民間時期,胡適引導的「白話文運動」,首次將白話文引進到文學創作之中。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漢字的起源,相傳是倉頡所造。倉頡呢,他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當時因為部落聯盟之間的外交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極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但是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近代的一些專家學者卻認為應該要從根本上將這一組漢字廢除掉,因為根本的原因就是說漢字的音譯拼寫太複雜,根本就不利於國家的教育和推廣普及,甚至還想用簡易的字母來代替漢字。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漢字,又稱之為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迄今為止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 激進學者提出「廢除漢字」,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的改革。要知道民國時期推行的繁體字相比於現在的簡體字來說,不但結構複雜,書寫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此一來,中國的文盲率是居高不下。而此時虎視眈眈的日本已經在著手研製航空母艦,可是中國居然還有百分之八九十國民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眼看中國的文盲越來越多,有志之士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絞盡腦汁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一學者寫2篇奇文,從頭至尾一個讀音,真妙
    而漢字也是我們國家最特有的漢字,橫豎撇捺點也形成了一門藝術那就是書法文化。然而在這期間,居然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我們的漢字,像外國一樣用字母來代表文字。然而在我們的文學論壇上,有位學者曾鴻篇巨製了兩篇文章,來反對這一想法與理論。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甲骨文是殷商文化的一個代表,現在許多專家學者都致力於研究它。不過我們可以想想,難道商朝人是一夜之間就會寫字了嗎? 1917年,胡適撰文《文學改良芻議》,提倡廢除文言文;1931年,雲集眾多專家學者的新文字大會舉行,《中國拉丁化字母》被拿出來集中討論,大師們的想法是以拼音文字取代象形文字,這樣普通人只要認識幾十個拉丁字母,便能拼寫組詞學習使用了。
  • 語言天賦超強的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專家提出的拼音替代漢字!
    同時,一些專家積極研究中西方文化,當時的中國內部受晚清動蕩的影響,兩種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一些專家認為,國家之所以會腐敗是因為舊傳統文化的頑固,而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就是漢字,最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在這一歷史階段,中國社會對於漢字的牴觸不可謂不大。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而一個新思想的提出,有著支持者,就一定會有反對者。這是無法避免的當時的情況下,支持者他們認為漢字字數眾多,並且就連字體,字的寫法也是各有師承,形式眾多。在西方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種種先進近代科學的衝擊下,漢字變得不夠使用,也難以普及識字率。那麼既是要廢除漢字,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找一種替代漢字的文字。於是他們決定將漢字拉丁化,字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