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2020-12-20 瀟湘客讀名著

文/瀟湘客

漢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上古時期人們沒有文字,以結繩的方法記錄事情,後來出現了一位叫倉頡的聖人,他以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發明了文字,廢除了麻煩不易記錄的結繩法。

而在如今漢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超過十五億,超過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漢字又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往往有多種意思,一句同樣的話在不同的環境下中可以代表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舉一個比較好玩的例子:

我國的兵乓球誰也打不過。

我國的足球誰也打不過 。

兩句話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結合實際來看我們都會會心一笑,知道是什麼意思,當然這只是一個開玩笑的梗,漢語言的真正魅力遠不止於此。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又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創始人』等。

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大師,自然在語言功夫上比較深,他自創過一種名叫同音文的文章類型,意思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要求所有的字都發一個讀音,這種文章難度極大,若非有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和知識,根本不可能寫得出來。

趙元任有一篇同音文的代表作,叫《季姬擊雞記》,全文七十八字,帶上標題八十三字,每個字讀音都相同,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八十三字全都是ji這個讀音,沒有古文功底的朋友想必看此文是一頭霧水,甚至其中還有一些字都不認識,有朋友會覺得這肯定是趙元任找來了這麼多ji字組合在一起,這篇文章毫無含義,但這篇文章確實是一個小故事!

用白話翻譯來講,這篇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季姬的人感到寂寞,就羅集了一些雞來養,是那種出自荊棘中的野雞。野雞餓的時候發出唧唧的叫聲,季姬就拿竹箕上的小米餵它們。雞吃飽了,就跳到季姬的書上,季姬害怕它們把書弄髒,就趕雞,雞被嚇得急了,就接著跳到桌子上,季姬更著急,就借竹箕作為趕雞的工具,投過去擊打野雞,竹箕投擲速度很快,卻沒打中雞,打到了桌上的陶伎俑上,陶伎俑掉到地上碎了,季姬睜開眼一看,雞還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來打雞,這一下就把雞打死了。想起養雞的經過,季姬激動起來,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而作為語言大師,趙元任寫這樣的同音文也並非是為了一時好玩,他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在中華民族最為危急的年代,不少大師如胡適、魯迅等人受時代的局限,都提出了廢除漢字的主張,其中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將漢字拉丁化,引進西方的語言,以為廢除孔學學說以及道教妖言之漢文,是解決中國不至於亡族之根本。

趙元任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這樣的言論,但他發明了同音文以此表述漢字同音眾多,不能完全拉丁化的觀點,趙元任的同音文又被後代學者稱為「荒誕之文駁擊漢字拉丁化的荒誕之語。」由此也可以看出,趙元任先生也為漢字的留存做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歷經五千多年,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意蘊豐富、言簡意賅的漢語言。漢語言是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這篇文章究竟有何高妙之處?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
  • 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字音調全一致,能讀對一半都是天才
    比如今天所說的這篇文章,便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篇文字通篇78個字,但是讀音卻都是一樣的,每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這篇文章的便是《季姬擊雞記》,沒錯,連標題都是同一音節。而撰寫這篇文章的便是有著「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教授。
  • 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全文78字讀音皆一致,讀完讓人甘暢淋漓
    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全文78字讀音皆一致,讀完讓人甘暢淋漓中國的文化可以說的上是博大精深,畢竟上下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時間,不管是在思想的沉澱還是創新追求上面都是得到了非常大地提升,在歷史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當中醞釀與沉澱出了非常多的作品。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每讀起唐詩宋詞元曲,都不得不被古代文人的才情所折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一個文學者,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無法去探及到深層的中國文化,更別說那些想學中文的外國人了。他在我國有一首這樣的古文,它被稱之為是神一般的存在,讀起來讓人頭疼,那就是全文有78個字,讀音全部都一致,就連中國有名的翻譯家都表示無法理解和翻譯。這個讓人頭疼的文章就《季姬擊雞記》,通過文章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名字5個字讀音全部一致,而文章亦是如此。全文是這樣的: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如果您的生活很忙,可能會覺得這純粹是一篇無聊的文章。其實,只要您不要那麼匆忙,閒暇時光中閱讀,您會發現這是一篇生活情趣極為豐富的小散文。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我們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相傳4000多年前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從此產生了漢字,不過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倉頡造字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漢字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神」級的文章,全文94個漢字(後擴充為103字,連同題目7字,共110字)讀音完全一致,卻絲毫不影響我們閱讀,體現了我們中國漢字和漢字發音的神奇之處。它叫做《施氏食獅史》(原題《石室施士食獅史》)。《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其他的文字慢慢的流傳到現在,我們所用的行楷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經歷,其實這種漢字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至今為止也仍然並沒有完全的定型。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我們今天廣泛運用的語言當中,多音字有很多。什麼叫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說到詩詞故事想必大家就會立馬聯想到李白、杜甫、王維這樣大名鼎鼎的詩人,詩講究四大要素,分別是押韻、四聲、平仄、對仗。全文78個字用的都是「ji」的音,四聲和標記沒有限制,文章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是一位叫季姬的女子,也有人說「季姬」指的是四個女子,因為生活的太孤寂了於是養了一群雞,而且是在野外撿來的小雞,一群小雞因為好久沒吃食餓的嘰嘰喳喳的叫,季姬用竹子做的簸箕餵小米給它們,吃飽之後有一隻雞跳上了書櫃,季姬怕弄髒了於是去趕,雞受到驚嚇飛到了桌子上,於是她用手中的箕驅趕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在周、秦、漢時期,朝廷使用的漢語稱「雅言」,南北朝時期稱「正音」,「官話」一稱出現在明清時期,都是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後,優化了周文字,並統一了文字,「小篆」通行全國,強制推行了文字和語言等,因此全國人民的往來與聯繫漸漸變多,後來隋唐出現科舉制度,皇帝就明確規定,想要考取公民當官,就必須學習正音。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詩人主要是憑藉這兩句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然而李賀所被美名的稱號和詩聖、詩神不一樣的是,李賀的名號是詩鬼。主要是因為李賀的詩中多有一些鬼怪題材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這一名號。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讀音可以衍生出上百種字,就是所謂的同音字,而這種獨特的文化也讓不少人鬧出啼笑皆非的故事。 因為同音字加上捐官胸無點墨,鬧出了啼笑皆非的笑話,那你知道歷史上有一篇神文,全文94個字都是同音字,那就是趙元任寫的《石室施氏食獅史》,這篇全文乃至題目都是shi的文章,被稱為能看懂的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