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2020-12-13 新化月報網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主張刪減魯迅作品的理由總結起來有三:一是佔比過大,二是難度較高,三是內容與時代脫軌。需要說明的是,「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魯迅作品是被刪減了一部分,例如《雪》《風箏》《藥》《阿Q正傳》等,但並非全部退出。

魯迅確實是語文教材入選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說魯迅作品對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學上有難度,就應該退出教材,則有些無理取鬧。語文教學難道不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鑑賞能力嗎?所謂難以理解,一是語言,二在思想。魯迅所處的年代白話文運動方興未艾,一些語言表達方式確實與當下有一定的差異。應該看到,入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胡適《我的母親》、鬱達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背影》,普遍存在一些讀起來「不通順」的地方,然而都不至於給理解帶來太大阻礙。何況早期白話文與文言文一樣,都是漢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狀態,學生從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並非壞事。

至於是否過時,在筆者看來,魯迅作品中蘊含的憂患、批判、抗爭精神沒有過時。誠然,想要讀懂魯迅,先要對其創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體的把握,但這難道不是學習任何課文都要做的準備工作嗎?課本裡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講《荷塘月色》繞不開朱自清為什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學《記念劉和珍君》也要知道為什麼「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否則,沒有聽過教師講解、沒有揣摩種種隱喻、沒有意識到閱讀這類「難讀」文章的重要性的學生,拿什麼去理解《西西弗神話》?又怎麼去分析《變形記》?

語文學習學的豈止是文學,何況魯迅的作品從不缺乏文學性:切切察察的長媽媽、細腳伶仃的豆腐西施、手握虎頭鞋的祥林嫂、月光下手持鋼叉的小英雄閏土與偷瓜的猹、鹹亨酒店櫃檯上沒來得及落下的四個茴字……

今天我們爭論要不要在語文教材中保留魯迅的作品時,不如多思考一下,魯迅寫這些文章是什麼用意。當我們記住了「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樣有個性的開頭時,不如多讀兩句,看到下面的「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䀹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想一想魯迅先生要祭奠的「蒼翠精緻的英雄們」是誰,又為什麼要去紀念。(王梓佩)

相關焦點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包括《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將重點學習些什麼?三科統編教材樣本 冷昊陽 攝  語文教材共5冊 其中2冊為必修  在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魯迅的作品,重回高中語文課本,能給家長教育孩子什麼啟示?
    現在網絡盛行,各種大師出現在媒體和網絡然後紅極一時,但是能夠影響一個時代,深入人心的大師,恐怕也只有他——魯迅先生。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雖然5篇內容的全部我們不得而知,但就是《拿來主義》和《記念劉和珍君》這兩篇文章的分量也決然不輕。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 袁隆平青蒿素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統編語文教材選取了一些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另外,語文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
  • 全國六版高中語文教材調查:魯迅等經典未大撤退
    在粵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網上傳言被刪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過秦論》、《項脊軒志》、《雷雨》等。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
  • 六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魯迅經典名篇未被大量刪除
    今年「粵教版」修訂後,魯迅文章《祝福》替代了《藥》。記者看到,必修教材還收錄了《拿來主義》、《阿Q正傳》(節選)等魯迅作品。  在粵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網上傳言被刪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過秦論》、《項脊軒志》、《雷雨》等。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
  •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  目前,在蘇教版的初中教材裡還保留著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藤野先生》、《雪》等5篇文章,九年級下學期推薦的課外讀物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並且在教材中呈現了《長媽媽》這篇文章。
  • 魯迅文章被踢出中小學課本,地動儀被刪除,我們學的都是謬論?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對中國的文學甚至是世界的文學都做出了重點的貢獻。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想要提他為候選人可是被他拒絕了,他認為自己不配。很多人從小學就被這個大文豪「折磨」著,每當遇到魯迅的文章不是背誦就是抄寫,至今很多文章都還記得。
  • 魯迅的文章被語文課本不斷刪除,是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嗎?
    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初中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時期的《記念劉和珍君》。在我們的學習生涯裡,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也一直強調,魯迅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因此,對於魯迅,都是很崇拜的。近年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在議論為何魯迅的有些文章會有人覺得應該移出課本前,我們需要有一個基本觀點:語文課本入選文章有變動是一件相對「正常」的事情。其實,我們面對各種人和事,「靈活性」是比較重要的原則,在教育上也是一樣。不同的時代環境之下,有些文章可能在過去的「實踐教學」中確實出現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於是,課本總是隨著學生反饋的情況和時代背景等等,有一定改動。如2007年時,北京市在語文教科書改革中,魯迅的《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就被移出教材。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 網友追憶那些年的語文課本
    新學期伊始,人教版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魯迅文章《風箏》消失不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教材調整,是為了落實2011版課標要求,「目前為止,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7-9年級中,魯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冊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實際上,和高中相比,初中課本的魯迅大撤退並未見端倪。翻開最新一版的教材,讓我們看看現在的語文教材,和我們那些年熟悉的課本有什麼變化。
  •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圖)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魯迅10多篇文章陸續從語文課本裡被下架,這樣做有何利弊?
    為了表達對魯迅的敬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總共有《一件小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記念劉和珍君》、《藥》、《為了忘卻的記念》、《〈吶喊〉自序》、《祝福》、《藤野先生》、《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阿長與〈山海經〉》、《魯迅自傳》、《燈下漫筆·節選》、《拿來主義》、《流產與斷種》、《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30多篇文章,入選了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
  • 高中課本刪掉魯迅著作、《背影》《孔雀東南飛》惹爭議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魯迅先生從未「過時」!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5篇文章入選。魯迅的沉浮,標誌著一個社會理性發展的尺度。毫無疑問,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再沒有一個作家能取得魯迅這樣的影響力,但同樣需要面對的,是魯迅也有他的局限,他的遺憾。回眸百年中小學教科書,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長的名單。然而,無論這份名單或長或短,魯迅作品永遠是不可或缺的。魯迅本人無愧為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者」。
  • 魯迅的多篇文章有錯別字,為何入課本時不修改?專家無奈道出苦衷
    認真研究歷年中、小學語文課本,就會發現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很多經典作品其實都是被改過的。以初一下冊語文課本上的《口技》一文為例,這篇散文的作者是林嗣環,因為寫得惟妙惟肖,所以躺在語文課本中多年。除了以上兩篇經典做過修改,專家在選錄經典名篇時,還會修改很多原作中的錯別字,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眼尖的朋友會發現一個令人想不通的事:魯迅的多篇文章有錯別字,但入選課本時卻一字不改?
  • 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怎麼可能!
    作為幾十年來語文課本裡要求熟讀並背誦的「大魔王」,近年來,有關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有出現。今天(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不攻自破。
  • 北大教授談教材增減名家文章:魯迅部分作品太深
    中學語文課本為何調整魯迅作品?「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對包括魯迅多篇文章在內的名篇進行了調整,這引起一些讀者的質疑。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近日解釋說,這是課程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適應現在中學生的需要。
  • 教育部:新版高中語文教材,毛澤東、魯迅各選5篇
    據人民網,其中,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還有《長徵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早在2013年,有媒體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一語文課本中,唯一一篇魯迅作品《風箏》被刪除,引發輿論熱議。 不過,人教社闢謠稱在初中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當中,仍選用了魯迅的6篇文章,依然居作家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