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的時候給紅包是咱們中國人過新年時的一種傳統習俗,一般都是長輩給家裡的小輩,或者是當年家裡面娶了新媳婦也會給新媳婦紅包的。
在以前發紅包我覺得是想要把來年的好運跟祝福帶給小孩子,而且紅包裡面的錢也是希望孩子能在過年的時候開心,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包紅包的紅色信封吧,因為紅色一直以來代表的都是好運啊。
給紅包這項習俗在現在仍然也是很流行的,壓歲錢的數額會在幾百甚至幾千元不等,那麼在長春市長輩給晚輩小孩子包多大的紅包要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情況,條件好的當時都是兩千以上,畢竟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隔輩人都是能多寵就多寵。
如果家裡面長輩經濟情況一般,二百,五百,八百,一千等都行,就看平時小輩跟長輩是有多親近了。
我小的時候從記事開始壓歲錢都是兩百後來初中開始就是五百,一直給到前幾年大學畢業,這就是我家的情況了。
其實壓歲錢代表的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給多少都是心意吧,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
現在好多人就是有種不好的攀比心態,認為一定要給多少錢甚至是越多越有面子,這無形中也給了孩子一種不好的風氣與教育。 其實現在真的很有必要給孩子們重溫一下傳統風俗的意義。
讓孩子明白什麼叫做壓歲錢,壓歲錢又是怎麼得來的,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只有明白這些,孩子就不會太在意紅包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大人也要認識到這一點,也就不會有什麼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