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微博闢謠截圖。
「成都女孩趙某」私人信息被扒後,號稱是趙某的朋友圈圖片也在網上流傳。結果這讓湖南女孩小瑤深受其擾,「很多罵人的,罵得很難聽」。
擁有11萬粉絲的小瑤在微博上闢謠稱,網上熱傳的其實是自己的藝術照,該照片被人盜用,她正在通過網絡向警方報警。據媒體報導,她被誤傳的這張照片拍攝於今年4月,拍攝地點在三亞。
網絡暴力可憎,用移花接木式操作為網絡暴力「助興」,也不遑多讓——本來隨意曝人照片就不妥,更何況是用無辜者照片誘導誤認,性質更惡劣。
在此事中,「移花接木術」幕後黑手的這波操作,就來得夠「黑」:只顧造謠,不顧此舉可能會將無關者拽入輿論泥潭的後果,這絕非什麼「惡趣味」之類能洗白的。從法律角度講,此舉侵犯的,不只是無辜者的肖像權,還有其人格尊嚴。
根據法律規定,所有權人對本人肖像具有專屬使用性,除非存在阻卻違法事由,否則任何未經許可的偷拍、加工、利用照片宣傳等行為,均可能涉嫌侵權。今年通過的《民法典》明確規定,「不得洩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
現實中,類似的照片被「張冠李戴」,爾後在網暴事件中被「熱傳」炒作的事件,並非孤例。
2016年,一張「政府工作人員扮電焊工接受視察」的照片在社交媒體傳播。媒體調查發現,這其實是一則玩弄移花接木招數混淆視聽的謠言。而諸如「女子頭像被移花接木合成不雅照瘋傳」之類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類似事件屢屢發生,究其原因,一是獲取便利,加工快捷,也就是「即拿即用」的節奏;二是很少被追究,受害人的控訴,往往湮沒在網絡熱點的喧囂中,沉寂在「法不責眾」的快感裡,而不法分子付出的違法成本,動輒與其後果嚴重不匹配,有的甚至未被追責。
如今,「成都女孩趙某」遭網暴、另一名女孩也被殃及,這般惡果無疑是一記提醒:打擊類似移花接木式謠言刻不容緩。
考慮到這類移花接木術通常都跟人肉、網暴連在一塊,而人肉、網暴造成的社會性死亡後果不容小覷,因此相應治理應有「露頭就打」的靈活性,也要有「一個都不姑息」的威懾力。
這也需要職能部門積極作為。對於這些拿別人照片任意傳播,給當事人造成重大困擾的違法犯罪行為,職能部門不妨積極介入,依法處置打擊,給不法分子以震懾。如今作為受害者的小瑤已報警,希望作惡者也被儘早揪出、依法追責。
「成都女孩趙某照片」系移花接木,不能讓造謠者全身而退。對於那些肆意「人肉」、造謠傳謠的始作俑者,當精準鎖定,讓侵權者付出法律的代價,讓「移花接木式」造謠止步於依法嚴懲——尤其是在《民法典》將個人信息保護提上了高度,該案又反響巨大、影響惡劣的背景下,對這類典型個案該嚴肅處理就無需含糊,不能讓受害者白白受傷害。
□柳宇霆(法律學者)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