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辣椒病害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在今年特殊的天氣情況下,辣椒病害發生更普遍。山東恆利達公司對辣椒常見病害做了以下總結,方便大家在種植過程中及時做好管理和防治。
辣椒疫病
全生育期皆可發病。各地均有分布,在溫室、大棚和露地普遍都有發生。高溫、高溼有利發病。夏季露地雨後驟晴或灌水後田間溼度大時,發病迅速;保護地澆水後容易發病,重茬種植病害發生嚴重。土質粘重易積水的菜田,或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的地塊發病重。
一、辣椒疫病症狀識別1、葉片上產生暗綠色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空氣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展,病部可見到白黴,葉片部分或大部分軟腐,易脫落。
2、植株根莖部和莖及側枝受害,會產生暗褐色條斑,邊緣不明顯,有條斑的枝條和葉很快就會枯萎,莖基部常發生褐色軟腐,有時病部產生白色黴層。
▲疫病的經典症狀,枝杈成黑色。
3、果實被害,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邊緣不明顯,很快擴展到全果實,潮溼時,病果上密生灰綠色黴狀物。
辣椒灰黴病
症狀:苗期為害葉、莖、頂芽,發病初子葉尖端變黃,後擴展到幼莖,縊縮變細,之後會折倒而死。成株期為害葉、花、果實。
葉片受害多從葉尖開始,初呈淡黃褐色病斑,逐漸向上擴展成「V」形病斑。
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病斑,病部以上枯死。
花器受害,花瓣萎焉。
果實被害,多從幼果與花瓣粘連處開始,呈水漬狀病斑,擴展後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顯,病部有灰褐色黴層。
發病規律:灰黴病病菌發生的適溫是20-23℃,大棚栽培在12月至翌年5月危害,冬春低溫,多陰雨天氣,棚內相對溼度90%以上,灰黴病發生早且病情嚴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塊易發病。
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是辣椒生長過程中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為害葉片,老葉、嫩葉均可染病。病葉正面初生褪綠小黃點,以後擴展為邊緣不明顯的褪綠黃色病斑,隨著病害的發生,病部背面產出白色粉末狀物,同時病部組織變褐壞死。
嚴重時病斑密布,終致整葉變黃。條件適宜時,短期內白粉迅速增加,覆滿整個葉部,葉片大量脫落,形成光杆,嚴重影響辣椒產量和品質。
辣椒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主要為害將近成熟的辣椒果實,染病果實 。炭疽病是辣椒上的常發病害,特別在高溫季節,果實受灼傷,極易並發炭疽病使果實完全失去商品價值。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也可侵染莖部。
果實染病,先出現溼潤狀、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現明顯環紋狀的橙紅色小粒點,後轉變為黑色小點。天氣潮溼時溢出淡粉紅色的粒狀粘稠狀物。天氣乾燥時,病部幹縮變薄成紙狀且易破裂。
辣椒葉枯病
辣椒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危害葉柄及莖。葉片發病開始為褐色小點,迅速擴大後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間灰白色,邊緣暗褐色,直徑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壞死處常脫落穿孔,病葉易脫落。
病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擴展,病斑越多,落葉越嚴重,嚴重時整株葉片脫光成禿枝。
辣椒白星病
辣椒白星病又稱斑點病。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的小斑點,病斑邊緣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
病斑中間有時脫落形成穿孔,發病嚴重造成落葉。
辣椒白斑病
發病葉片上先出現1~2毫米小點,邊緣呈棕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尤其在嫩葉上易發生,開始病斑擴展緩慢,後逐漸形成輪紋狀,溼度大時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形斑,引起病葉黃化或脫落。莖部病斑5~10毫米。
辣椒臍腐病
下雨過後,天氣突然轉晴,辣椒遠離果柄的一端的果皮往往就會莫名其妙的開始腐爛,這就是臍腐病。果實表皮發黑,逐漸成水浸狀病斑,病斑中部呈革質化,扁平狀。有的果實在病健交界處開始變紅,提前成熟。
辣椒軟腐病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危害果實。病果先出現水浸狀暗綠色斑,後變褐軟腐,有惡臭味,內部果肉腐爛,果皮變白。整個果實失水後幹縮,掛在枝蔓上,易脫落。
辣椒葉黴病
辣椒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上初現淺黃色不規則形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黴層,不久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絨狀黴,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成花斑,嚴重時變黃乾枯。
辣椒斑枯病
辣椒斑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發病葉片上出現白色至淺灰黃色圓形病斑,病斑直徑2~4毫米,邊緣明顯,病斑中央有許多小黑點。
辣椒褐斑病
在葉片上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發病初期病斑呈褐色,隨病斑發展逐漸變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邊緣有黃色暈圈,病斑中央有一個淺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嚴重時病葉變黃脫落。莖部也會染病,症狀與葉片類似。
辣椒菌核病
辣椒菌核病苗期染病,莖基部初呈水浸狀淺褐色斑,後變為棕褐色,迅速環腐,幼苗猝倒。溼度大時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或軟腐,乾燥後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狀死亡。
成株染病,主要發生在距地面5—22cm處莖部或莖分杈處,病部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病部往往有褐色斑紋,病斑繞莖一周後引起上面的枝幹枯死,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發病後期,在病莖表面和髓部產生黑色菌核,菌核鼠糞狀,球形或不規則形。乾燥時,植株表皮破裂,纖維束外露似麻狀,個別出現長4—13cm灰褐色輪紋斑。花、葉、果柄染病亦呈水浸狀軟腐,致使葉片脫落。
果實染病,果面先變為褐色,呈水浸狀腐爛,逐漸向全果擴展,有的先從臍部開始向果蒂蔓延,最後擴展到整個果實並導致果實腐爛,表面長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發病後期,其上結成黑色不規則形菌核。
辣椒瘡痂病
辣椒瘡痂病又名細菌性斑點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果實;葉片染病後初期出現許多圓形或不規則狀的黑綠色至黃褐色斑點,有時出現輪紋,葉背面稍隆起,水泡狀,正面稍有內凹;莖蔓染病後病斑呈不規則條斑或斑塊;果實染病後出現圓形或長圓形墨綠色病斑,直徑0.5釐米左右,邊緣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爛果。
辣椒果腐病
主要在保護地內發生,有日益加重趨勢。只為害果實,果實發病初期,產生褐色、水浸狀小斑點,而後病斑逐漸擴大,並呈現溼腐病狀。病斑圓形、近圓形,大小10~30毫米,甚至更大,淡褐色。溼度大時病部密生開始為白色,後轉為黑綠色絨狀黴層。病果最後幹縮或腐爛。
辣椒綿腐病
辣椒綿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苗期即可發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爛、縊縮而死亡。成株期主要為害果實,引起果腐,在潮溼條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黴,果實失去食用價值。
辣椒黑斑病
辣椒黑斑病以侵染果實為主,葉片零星發生。初期侵染形成水浸狀小斑點,隨後變成淡褐色,很淡的那種,形狀不規則,有大有小,中部稍凹陷。查證資料說潮溼時病部散生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嚴重時連成黑色黴層,病斑在擴展中常形成大壞死斑,病果乾枯。
辣椒枯萎病
辣椒枯萎病由真菌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發病初期莖基部皮層出現水浸狀腐爛,葉片迅速凋萎並脫落;有時症狀只一側發展,後期全株枯死。根系發病呈水浸狀軟腐,皮層極易剝落,木質部暗褐色溼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綠色黴狀物。
確定枯萎病的一個方法就是拔出萎蔫植株,剖開維管束,可以發現維管束從莖基部到上部全部褐變,圖片所示的辣椒其實病菌已經侵染進去,並且開始繁殖。
辣椒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發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能逐漸恢復,反覆多日後病株枯死。病株的根及根莖部皮層呈淺褐色腐爛,易剝離。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又稱細菌性枯萎病。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發病株頂部葉片萎蔫下垂,隨後下部葉片凋萎。辣椒鬚根壞死,莖基維管束變褐,細菌靠雨水傳播,灌溉水傳播或傷口侵入。
辣椒病毒病
主要由蚜蟲、飛蝨等昆蟲傳毒,或種子帶毒、農事操作傳毒。常見有花葉、畸形、條斑等症狀。
花葉型:病葉呈現濃綠與淡綠相間的花葉,皺縮。
畸形型:葉片畸形或叢簇型開始時植株心葉葉脈退綠,逐漸形成深淺不均的斑駁、葉面皺縮、以後病葉增厚,產生黃綠相間的斑駁或大型黃褐色壞死斑,葉緣向上捲曲。
斑型:葉片主脈呈褐色或黑色壞死,逐漸擴展到側枝、主莖及生長點,造成落花、落葉、落果,以致整株枯死。
辣椒低溫冷害和凍害
辣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遇有輕微低溫,出現葉綠素減少或在近葉柄處產生黃色花斑,病株生長緩慢,產生低溫冷害。遇有冰點以上較低溫度,葉尖和葉緣出現水浸狀斑塊,葉組織變成褐色或深褐色,後呈現青枯狀,有的導致落花、落葉和落果。
山東恆利達推薦防治藥劑
真菌類病害:速爾惠、速麗、果森、蔬爽、鮮助、顯翠等。
細菌類病害:烈盾、縱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