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比較嬌氣,管理上要求比較嚴格,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常常受病蟲害危害,如不及時防治,最終會導致絕產絕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草莓管理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草莓黃萎病
黃萎病初侵染外圍葉片、葉柄產生黑褐色長條形病斑,葉片失去生氣和光澤,從葉緣和葉脈間變成黃褐色萎蔫,乾燥時枯死。新嫩葉片感病表現無生氣,變灰綠或淡褐色下垂,繼而從下部葉片開始變成黃枯狀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葉柄、果梗和根莖橫切面可見維管束的部分或全部變褐,根在發病初期無異常。
病株死亡後地上部分變黑褐色腐敗。當病株下部葉子變黃褐色時,根便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有時植株的一側發病,而另一側健康,呈現所謂「半身凋萎」症狀。病株基本不結果或果實不膨大。夏季高溫季節不發病。心葉不畸形黃化,中心柱維管束不變紅褐色。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新明星、福羽、豐香、春香等。
2、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溼氣滯留,降低田間溼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為很多病害都是高溼引起的,一定要注意。
3、加強田間管理,科學平衡施肥,重施農家肥,適當增施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調理土壤,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黃萎病的發生。
4、土壤消毒。用棉隆進行土壤消毒,每畝使用劑量為20公斤左右。對於草莓的紅中柱根腐病、炭疽病、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及根結線蟲病,地下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5、藥劑防治,單獨藥劑對草莓黃萎病的效果不佳,因此防治上應注重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栽植前或發病初用嘧菌酯+惡黴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二、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單胞菌引起的一種季節性較強的細菌性病害,多見於夏季高溫時節,一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初期較易發生。發病時植株下部葉片1-2片開始凋萎脫落,葉柄下垂、變為紫紅色,植株發育不良,隨著病情加重,部分葉片突然失水,仍為綠色但未變萎蔫,葉片似燙傷狀。
根系外表無明顯症狀,但將根冠縱切可見根冠中央呈現褐色,溼度高時可擠出乳白色菌液,嚴重時根部變色腐敗。
防治措施
1、實行水旱輪作,避免與茄科作物輪作。
2、提倡營養缽育苗,減少根系傷害;高畦深溝,合理密植,適時排灌,防止積水,防止土壤過幹過溼;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增加通風透光條件。
3、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增施有機營養、磷鉀微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嘉美紅利,調節土壤pH值。
4、藥劑防治:
(1)育苗前用,60%三氯異氰尿酸片劑1000倍液噴灑地面。
(2)發病初期可用20%噻菌銅(龍克菌)500倍液+3%中生菌素500倍液+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三、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該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託葉、花瓣、花萼和果實。染病後草莓植株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1-2片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隨著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
病斑呈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防治措施
1、種苗檢疫:選擇有信譽的育苗企業引進種苗,種苗要經過產地檢疫,控制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
2、農業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植,控制育苗地種苗種植密度和繁育密度;水肥管理。採用滴灌澆水,禁止大水漫灌,禁止在高溫時段澆水。合理施肥,增施嘉美紅利、嘉美贏利來,促進根系發達,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中耕處理。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避免重茬。不能重茬種植,保證輪作期3年以上。
3、田園清潔:及時清除病葉、病莖、枯葉及老葉以及帶病殘株,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傳播病原;及時拔除雜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
4、異地育苗:對感病品種可採用育苗地北移至冷涼地區,減輕炭疽病的發生。
5、藥劑防治:
(1)草莓定植前,可用嘉美紅利配合腐熟的農家肥一起施入土壤,嘉美紅利是土壤調理劑,由多種有益菌、礦物質和黃腐酸組成。通過提高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達到營養復壯、提質增產的效果,通過提高作物體內的酶活性達到提高免疫力、抗逆性的作用;多種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利用率,通過生物菌的固氮、固碳功能為作物補充營養。作物健壯了,抗逆性就強,後期病害發生的概率就低,包括炭疽病。
(2)育苗地,雨水少時間隔10天左右,雨水較多時間隔7天左右噴施一次藥劑如溴菌腈、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3)草莓移栽前,可使用安全的炭疽病防治藥劑加上嘉美紅利+嘧菌酯+惡黴靈1000倍液蘸根處理。
(4)在草莓移栽後,預防炭疽病主要以噴淋短縮莖為主。
推薦藥劑:
(1)嘧菌酯+甲霜惡黴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2)嘧菌酯+咯菌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3)阿砣(啶氧菌酯)+可殺得叄千(氫氧化銅)+滿適金(咯菌腈、精甲霜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四、草莓疫黴果腐病
草莓疫黴果腐病在我國普遍發生,由於草莓植株矮小,莖葉、果實接近地面,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是水澆田地發生尤其嚴重。該病是由惡疫黴或蘋果疫黴、柑橘褐腐疫黴和柑橘生疫黴這三種真菌引起的。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葉上均可發生。根發病由外向裡變黑,革腐狀。早期地上不顯症狀,中期植株生長差,略顯短小,到開花結果期如遇乾旱,則植株失水萎蔫,漿果膨大不足,色暗無光澤,果小、味淡、汁少,嚴重時死亡。葉、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燙狀,迅速變褐至黑褐色死亡。
青果被害,病部產生淡褐色水燙狀斑,並迅速擴大蔓延至全果,果實變為黑褐色,後乾枯、硬化如皮革。成熟果實染病,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澤、白腐軟化呈水浸狀,似開水燙過,產生臭味。
防治措施
注意檢查草莓果實,發現果面上有黑褐色水漬狀病斑出現時,就要葉面噴灑800倍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水溶液,或500倍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水溶液,或500倍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水溶液,或600倍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水溶液,或2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水溶液,或2000倍50%嘧菌酯水溶液,或200倍40%三乙磷酸鋁可溼性粉劑水溶液,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均勻噴溼所有的葉片和果實,以開始有水珠往下滴為宜。
五、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稱草莓白斑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柱隔孢屬杜拉柱隔孢侵染導致,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大多發生在老葉上,葉柄、果梗、漿果也可受害。染病初期,葉片表面形成深紫紅色的小圓斑,後病斑逐漸擴大為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病斑中心為灰色,周圍紫褐色,呈蛇眼狀。危害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成大病斑,葉片枯死(但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芽的形成。
果實染病,漿果上的種子,單粒或連片侵害,被害種子連同周圍果肉變成黑色,喪失商品價值。
防治措施
1、首先必須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因為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越冬,所以儘可能同一塊地不連續栽種草莓,一般2-3年要輪換一次栽種地,並且要無病先防。
2、降低地下水位,田間要排水良好,通風透氣,可以有效降低發病;早預防、早控制,能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農藥防治成本。
3、移植時要嚴格清除病苗。移植前用對口農藥藥液浸幼苗,待晾乾後再定植;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並帶出田外妥善處理,防止病葉反覆侵染健康植株。
4、發病初期用藥防治,當前有效的農藥有廣譜性治療殺菌劑25%吡唑醚菌酯乳油,對病害能進行治療和剷除,一般使用二次;也可使用60%百泰(吡唑醚菌酯5% 代森聯55%)可分散粒劑1500倍與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混用進行防治;60%百泰(吡唑醚菌酯5% 代森聯55%)可分散粒劑在苗期就可以開始預防,每7-10天用一次,能有效控制多種病害的發生;也可用25%溴菌腈15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或25%嘧菌酯15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750倍+嘉美金點1000倍噴施。
六、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由半知菌亞門樹皰黴菌屬侵染所引致。草莓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上產生紫紅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後,中間呈灰褐色或白色,邊緣褐色,外圍呈紫紅色或棕紅色,病健交界明顯葉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擴展,有時呈「U」形病斑,造成葉片組織枯死,病斑多互相癒合,致使全片變褐枯黃。後期病斑上可生不規則輪狀排列的褐色至黑褐色小點。
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良種,種植前摘除種苗病葉。
2、藥劑防治。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晾乾後栽植。發芽至開花前用等量式波爾多液200倍噴灑葉面,每15-20天噴1次,有良好的防效;發病初期開始噴藥,常用藥劑有25%溴菌腈15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或25%嘧菌酯15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750倍+嘉美金點1000倍噴施。
七、草莓紅中柱根腐病
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病原為草莓疫黴,屬卵菌,主要為害根部。發病期,下部老葉葉緣變紫紅色或紫褐色(與炭疽病葉片發病症狀不同),逐漸向上擴展,導致全株萎蔫或枯死。根部可見根系變褐腐朽,易拔起,剖開主根,中心柱變為赤褐色。
定植後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狀最明顯,發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間部位表皮壞死,形成紅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長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顯,嚴重時,病根木質部及髓部壞死褐變,整條根乾枯,地上部葉片變黃或萎蔫,最後全株枯死。
防治措施
紅中柱根腐病可以稱為草莓的絕症,一旦染病,只能控制不傳染,基本無法徹底治癒,所以種植時應以預防為主。
1、農業防治
(1)實行輪作倒茬,一定要選無病地育苗,草莓田要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
(2)定植時一定要選用不帶病的苗子,而且儘量避免產生傷口,因為土傳病害具有潛伏期長,侵染廣,蔓延快的特點,所以帶病苗子可能到後期才會發病,但有病菌就一定會發病,所以要從根源杜絕。
(3)採用高畦或起壟栽培,儘可能覆蓋地膜,有利於提高地溫減少發病。
(4)加強管理,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
(5)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清除,帶出田外銷毀。
(6)土壤消毒,有條件地區採用每畝用氯化苦15-20升土壤燻蒸、穴注或滴灌。也可在草莓採收後,將地裡的草莓植株全株挖除乾淨後施入大量有機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後在炎熱高溫季節地面用透明薄膜覆蓋20-30天,利用太陽能使地溫上升到50℃左右,起到土壤消毒作用。利用石灰氮進行土壤消毒效益較好,6、7、8月份草莓拉秧後,清理地面雜物,每畝撒施石灰氮100-150千克,切碎麥秸稈或稻草300-400千克,用旋耕機均勻旋入土中,翻地後起壟,為保溫不漏氣整塊地覆蓋塑料薄膜,滯留灌水孔,然後向膜下灌水,目的是讓土壤處於缺氧狀態,有利於消滅危害草莓的病蟲害。灌水後封嚴地膜,利用太陽能使膜下溫度達50-60℃,甚至60℃以上,持續15-20天,處理後除去薄膜,經過10天後可定植。
(7)科學施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長,優質高產之根本,因此肥料應掌握多施腐熟的農家肥、適量施三元複合肥、增施有機營養類套餐肥料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等。葉面補充嘉美腦白金、金點,促使草莓健壯生長,從而激發草莓自身抗根腐病能力。
2、化學防治
(1)移栽前蘸根:用惡黴靈+嘧菌酯+嘉美紅利1000倍液蘸根。
(2)噴霧:在草莓生長期間,交替使用60%噁霜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
(3)灌根:
a、嘧菌酯+甲霜惡黴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b、嘧菌酯+咯菌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c、阿砣(啶氧菌酯)+可殺得叄千(氫氧化銅)+滿適金(咯菌腈、精甲霜靈)+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八、草莓灰黴病
草莓灰黴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主要危害果實,以花期侵染為主,也侵害葉片和葉柄。發病多從花期開始,病菌最初從即將開敗的花或較衰弱的部位侵染,病花花瓣呈淺褐色病斑,嚴重時壞死腐爛,溼度較大時產生灰色黴狀物。葉片發病較少,多從基部老黃葉邊緣侵入,形成「V」字形水浸狀黃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圓形壞死斑,並有不明顯的輪紋,病斑表面有稀疏黴層。
果實染病多從殘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觸地面的部位開始,也從早期與病殘組織接觸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漬狀灰褐色壞死,隨後顏色變深,果實腐爛,表面產生濃密的灰色黴層。葉柄發病,呈淺褐色壞死、幹縮,其上產生稀疏灰黴。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勿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微肥,前期用嘉美紅利800倍液灌根1-2次,避免大水漫溉,雨後及時排水。
2、大棚要做好通風,降低田間溼度。晴天太陽出來即應開棚通風。
3、清除菌源。及時清除病株、病葉、病果。
4、藥劑防治。以預防為主,可用腐黴利或嘧黴胺煙劑燻棚。
發病初期可用30%醚菌·啶醯菌(翠澤)1000倍液或42.4%唑醚·氟醯胺(健達)2000倍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綠妃)1500倍+嘉美金點1000倍在發病中心及周圍重點噴施。
九、草莓白粉病
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匍匐莖上很少發生。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局部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並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汙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並葉片背面產生一層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連接成片,可布滿整張葉片;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
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乾枯,若後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隨著病情加重,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灰黴病無此表現特徵),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質量,並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措施:
草莓白粉病防治應以前期做好預防措施為主,綜合應用農業防治,安全使用藥劑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1)選用抗病品種,採用脫病毒組培苗。
(2)採用與豆類或蔥蒜類蔬菜輪作及土壤消毒的方式降低病害發生程度。
(3)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除施用有機活化營養、氮、磷、鉀、鈣等套餐肥補充營養成分外,還要平衡施用鋅、鐵、鈣、錳等微量營養元素肥料,建議施用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等。底肥以農家肥為主,追肥以滴灌為主。
(4)及時摘除老葉、病葉,清潔田園,增加溫室草莓的通風透光性。
(5)通風操作。草莓苗生長的土壤溼度應在70%-80%為宜。棚內空氣溼度以60%-70%為好。因此,當棚內氣溫超過30℃時,應通風。11月至12月應於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揭開大棚及中棚兩頭塑膜通風。當棚內溼度超過70%時,也應通風,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
(6)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拜耳露娜森(氟吡菌醯胺+肟菌脂)、巴斯夫翠澤(啶醯菌胺+醚菌酯 )、先正達綠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德國巴斯夫健達(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陶氏益農卡拉生(36%硝苯菌酯乳油)、秘魯克瑞姆等防治,嚴重的對葉子正與背面儘量都要噴到位,間隔10-15天噴施一次,幾種農藥交替使用。
噴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有含唑、含硫、含萘乙酸鈉成份的藥物應謹慎使用,不安全,易抑制草莓生長;特別是現在煙霧劑應謹慎使用,因一般煙霧劑有的含硫、含唑易產生藥害,最佳草莓上使用微乳劑、懸浮劑或可溶性液劑比較安全;對溼度大的溫棚應採用每360平方放二個8-10公斤白炭黑布袋懸掛兩處或粉狀活性炭,即可淨化空氣,也可吸潮。
十、草莓細菌性葉斑病
草莓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為黃單胞桿菌屬草莓黃單胞菌,屬細菌。初侵染時在葉片下表面出現水浸狀紅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病斑擴大時受細小葉脈所限呈角形葉斑(特點),病斑照光呈透明狀,但以反射光看時呈深綠色。
病斑逐漸擴大後融合成一體,漸變淡紅褐色而乾枯;溼度大時葉背可見溢有菌膿,乾燥條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葉尖或葉緣處,葉片發病後常幹縮破碎。嚴重時使植株生長點變黑枯死。
防治措施
1、適時定植。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要偏施氮肥,建議施用有機活化營養高鉀高鈣套餐肥嘉美贏利來。
3、處理土壤。定植前每畝穴施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40%拌種靈粉劑750克。方法:取上述殺菌劑750克,對水10公斤,拌入100公斤細土後撒入穴中。
4、加強管理,苗期小水勤澆。
5、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3%可殺得2000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60%DTM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DT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十一、草莓病毒病
草莓病毒病是指草莓病毒單獨或重複感染引發的病害的總稱。染病植株,株高降低,葉片變小。植株矮化後,長匐莖發生量也明顯減少。由一種病毒侵染的輕症,長勢同無病毒植株無明顯差異,幾種病毒重複侵染時,草勢衰退十分顯著,出現被稱為老化現象的植株矮化,產量減少。草莓病毒病為害面廣,全株均可發生。多表現為花葉、黃邊、皺葉和斑駁。病株矮化,生長不良,結果減少,品質變劣。
大部分草莓病毒具有潛伏侵染特性,一種類型侵染症狀多不明顯,發病多是兩種或幾種類型複合侵染引起。被複合侵染後,主要表現長勢衰弱、退化、矮化或黃化,新葉展開不充分,葉片上出現黃白色、不規則的腿綠斑紋,葉片無光澤、失綠變黃、皺縮不規則扭曲上卷(小葉伴有輕度扭曲),葉脈、葉柄上產生黃白色或紫色斑,坐果少、果實產量低。
防治措施
1、培育無毒苗。目前培育和繁殖草莓無病毒母株栽培,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經濟有效的措施。其脫毒的方式主要有熱治療、莖尖分生組織培養、莖尖培養與熱處理相結合、花葯培養等4種,而以花葯培養為最好。花葯培養是在形成愈傷組織和愈傷組織誘導植物體的過程中脫除病毒,其脫毒機率高,並且經由愈傷組織,一下子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無病毒草莓植株。在栽培草莓前,進行嚴格的檢驗和消毒。一般在進行生根粉浸根的同時,按0.1%的比例加入代森銨,或用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草莓植株5分鐘。
2、土壤處理。栽植草莓前每畝用65%代森銨可溼性粉劑1公斤,拌細土15-20公斤,拌勻後溝施或穴施。
3、加強栽培管理。注意田間清潔衛生,及時清除草莓地的枯枝落葉及田邊雜草。增施有機肥料,合理施用化學肥料,以促進草莓健壯生長。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銷毀等,對防止或減輕發病均有一定的效果。
4、定期換種。一般在新栽植區的周圍2公裡以內無老園時,4-5年換種1次,如果周圍有老園區,應2-3年換種1次,如果遇到草莓病毒病的侵染,生長勢衰退明顯的園區,應實行提前換種。
5、防治蚜蟲。栽植無病毒種苗後,要及時防治蚜蟲,用3%啶蟲脒1000倍液或10%氟啶蟲醯胺(隆施)3000倍液或25%吡蚜酮1500倍液或19%溴氰蟲醯胺(維瑞瑪)1500倍+嘉美金點1000倍液噴施。
6、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嗎胍·乙酸銅;香菇多糖,或鹽酸嗎啉胍。
十二、草莓終極腐黴爛果病
為鞭毛菌亞門,卵菌綱,腐黴屬的終極腐黴。菌絲髮達,有分枝,無分隔。根部染病後變黑腐爛,輕則地上部萎蔫,重則全株枯死。貼地是格近地面果實容易發病,病部初呈水漬狀,熟果病部略褐色後常呈現微紫色,病果軟腐略具彈性,果面長滿濃密的白色棉狀菌絲。葉柄果梗也可受害變黑乾枯。
發病原因
關於草莓大量爛果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由於下雨天導致田間大量積水,草莓被雨水浸泡所致。特別是現在草莓種植多用地膜種植,一旦下雨草莓與地膜接觸的地方便會產生積水,而由於現在傳統的地膜並沒有滲水的功能,如果雨期過長就使草莓長期處於雨水浸泡之中,從而導致草莓爛果,這也是為什麼草莓爛果都是從與地膜與地面接觸的地方開始爛起的原因。
防治措施
1、選擇避風向陽高燥地塊種植草莓,苗床栽苗可用氯化苦等進行土壤消毒。
2、可噴灑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15%惡黴靈水劑400倍液,一般防治2-3次即可收到較好效果。
3、床土應選用無病新土。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塊做苗床。播前一次 灌足底水,出苗後儘量不澆水,必須澆水時一定選擇晴天噴灑,不能大水漫灌。發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或15%惡黴靈水劑450倍液灌根2-3次。
十三、草莓革腐病
發病原因
草莓革腐病是危害草莓果實的主要病害。除為害果實外,還可為害根、花、葉等。幼果期發病初期,病部呈褐色至深褐色,呈皮革狀,果實不再膨大。早期地上部無病狀,中期僅表現生長較差,略矮小,至開花結果期如天氣乾旱,則地上部表現失水萎蔫狀;葉片受害表現為水燙狀,迅速變褐枯死。
該病屬土傳真菌性病害,發病普遍,病菌以卵孢子在患病僵果、病根及病死的花梗等病殘物及土壤中越冬,耐寒性很強。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是兩個發病高峰時期。病菌靠雨水和氣流傳播。果實成熟期遇低溫和雨水易造成本病流行。病菌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7-25℃,高溼和強光照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防治措施
1、保護地栽培要注意通風,有條件時可使用滴灌。露地栽培時,降水過多時要注意排水,避免過多地施用氮肥。
2、選用抗病品種,戈雷拉發病重,寶交早生次之。
3、採用地膜覆蓋或鋪草壟果,防止病菌侵染果實。
4、適時採收,切忌碰傷果實,及時摘除病果。
5、用64%殺毒礬+嘉美紅利等淋根灌根,72.2%的普力克600倍藥液、72%克露600倍藥液等葉面噴施,防治效果較理想。
參考資料:
《草莓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內蒙古科技報
《草莓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安國在線
《草莓花期用藥指導!實用好文!》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