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撰稿人
陳敏
讓卡馬喬下課的聲音一直都有,讓裡皮上課的聲音開始喧囂起來。讓義大利人代替西班牙人,看上去很美,但恐怕僅僅是看上去而已。
曾經一度也在狠狠地罵卡馬喬,後來慢慢理解了他的這個崗位,要是能夠獲得這樣的一份合同我也厚著臉皮死乞白賴。有一段時間誰都把問題往「體制」上推,在卡馬喬的問題上還未必沒有道理:他在西班牙肯定不敢這麼懈怠,因為合同把他的權限和義務卡得緊緊的;在中國之所以舒坦,是因為給的自由度太大。我們沒必要責怪卡馬喬這個個體,人不要和人性作抗爭,要怪就怪給他設定的那條準繩。
那麼換了裡皮,一切都會安好麼?看上去裡皮老爺爺要比卡馬喬來得更負責,但俱樂部層面和國家隊層面是不能作比較的,如果某一天他在那個位置上真正感覺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絕望,或許也會往那個方向走——總的而言,拉丁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不靠譜」。
撇開主教練的具體人選,卡馬喬換成裡皮這個更替,無非是國家隊的操縱者由「萬達」這個商業地產商換成了「恆大」這個住宅地產商。足協依舊被資方牢牢捆綁而喪失話語權,這是個換湯不換藥的局面,也絕對奇葩。於是,裡皮的「兼職」(正如涅波一度在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隊和棉農隊兼任過)其實意味著恆大把所謂的「職業隊」和「國家隊」演化成為企業代表隊的私有化行為。如此一來,「國家隊」勢必流失廣東以外的球迷支持,主場倒是可以長久安排在廣州了,但是這樣的「國家隊」還具有代表全國的意義麼?
私有化好不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必不好。但是如何平衡國家隊和聯賽球隊的人員調配,如何一碗水端平,這對於足協而言絕對會頭痛,而且這不是「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樣的口號可以解決的。恆大參與足球不會僅僅是出於做公益,其他企業也是類似的想法和目的,如果厚此薄彼任由一家獨霸,那麼所謂的聯賽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就此分析,恆大介入國家隊,是比起目前萬達操縱的狀況更加倒退,因為萬達畢竟在聯賽中沒有私利,而裡皮的上位則會攪亂整個秩序,重重地打擊其他投資者的積極性。
所以,卡馬喬可以不要,但是裡皮更不能有——尤其是兼任的那種。針對現在這支國家隊,用那些名字也實在是一種浪費,還不如切切實實找個符合中國隊水平的——米盧和特魯西埃甚至都高了,曾經帶過新加坡的阿夫拉莫維奇就挺適合。話說一支亞洲排名出十名的球隊,總是要靠主教練的名字來譁眾取寵,還有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