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外資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境內券商怎麼看?

2021-01-22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證監會3月13日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這意味著外資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股東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

那麼,面對「狼來了」,境內券商有何應對之招呢?

其實,境內券商並沒有太大壓力。從剛剛發布的各大券商2019年年報中,就能看出:各大上市券商,早已全副武裝,實力非凡!

首先,投行業務加碼發力!

2019年,廣發證券繼續加快投行客戶結構戰略轉型,持續拓展和儲備優質大型客戶;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及監管要求,針對科創板項目進行重點布局,全力做好科創板項目開發、培育和推薦上市;同時,不斷完善投行運作機制與內部控制體系,堅持穩健均衡發展,推動投行業務轉型。

年報顯示,2019年,廣發證券完成股權融資主承銷家數34家,行業排名第4;股權融資主承銷金額266.14億元,行業排名第8;其中,IPO主承銷家數16家,行業排名第4;IPO主承銷金額89.6億元,行業排名第5。債務融資業務方面,2019年,廣發證券主承銷發行債券166期,主承銷金額1,359.29億元,主承銷金額同比上升41.13%。截至2019年底,廣發證券作為主辦券商持續督導掛牌公司共計64家,其中創新層企業12家。

中金公司方面,投資銀行全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19年A股IPO保薦人承銷規模排名第一,港股IPO承銷規模排名第一,中資美股主承銷規模排名第二,科創板IPO保薦人承銷規模排名第一;境內債券承銷規模券商排名位列第三,總承銷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幅約40%;併購業務方面主導多起標誌性的大型產業重組及債務重組項目。通過鞏固一級市場領域業務優勢,公司以多元化金融手段支持新經濟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

其次,科技金融業內領先!

2019年,在科技金融的助力下,廣發證券在推動經營模式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業務內涵從經紀向財富管理轉型、拓展機構經紀業務、綜合化業務等方面取得良好進展。

2019年,公司著力構建經紀業務極速交易體系,建設從日間交易到日終清算的全鏈路極速通道;建設投易通交易平臺,打造專業投資者交易服務門戶,提供算法交易支持和持倉智能信息預警;持續改進自主研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ABS可信雲系統,用於監控CMBS商業物業專項計劃的基礎資產運行情況;踐行數據中臺、智能中臺的戰略思想,持續完善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開放能力平臺(GF-SMART),發展智能預警、智能推薦、智能外呼及知識圖譜等技術應用;建設實時、穿透、連續的風險跟蹤和計量,為全集團、全業務提供一體化的合規與風控能力覆蓋;持續推進公司自有基礎設施的雲化演進,在平臺層面整合微服務和DevOps的理念,為業務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申請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12項;其中,已獲得1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軟體著作權。

得益於科技金融戰略的持續加持,年報顯示,2019年,廣發證券股票基金成交量為11.07萬億(雙邊統計),同比增長33.37%。截至2019年底,公司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2,720萬,較上年末增長約23%;微信平臺的關注用戶數超過300萬;2019年,易淘金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3,662億元(含廣發金管家現金增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80萬,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達228億元。

再次,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持續增長!

截至2019年底,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達到1.21萬億元,同比增長23%。資管子公司海通資管2019年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全年增長29%,集合產品投資業績綜合排名市場同類產品前15%。

在海通證券看來,2020年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期,也是證券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在間接融資體系向直接融資體系轉型、跨境投融資需求增加的長期趨勢背景下,公司大經紀、大投行、大資管、私募股權投資、另類投資、跨境業務均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中金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持續實現突破。以全方位投資銀行平臺優勢為依託,公司致力於打造多資產、多策略、跨市場的綜合性資管機構。2019年,資管業務積極把握機構化、淨值化的機遇,重點加強投研團隊建設,投資業績穩健,在職業年金、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委外業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跨境主動管理能力穩步提升。公司公募基金業務在客戶數及機構準入方面實現突破,科創戰略配售等新產品相繼落地。2019年底,整體資管規模逾5,0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

財富管理板塊全面整合和深入轉型。整合三年來,公司實現了中金財富的品牌統一和業務管理上的深度融合,轉型取得初步成效,為下一步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司繼續加大財富管理平臺建設力度,加強私人財富事業部(PWM)、環球家族辦公室(GFO)團隊建設,提供「財富規劃+資產配置」解決方案,優化財富管理服務模式,產品銷售規模不斷創新高、產品資產迅速積累。與騰訊成立合資技術公司,把握財富管理領域數位化發展機遇。

最後,投研能力穩步上升!

不少券商研究致力於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專家」,研究業務緊跟全球市場脈搏,依託「一個團隊、兩地市場」的優勢,專注對宏觀經濟、市場策略、資產配置、股票等的專業分析,為各業務條線發展賦能。

信息技術邁向系統化、平臺化、智能化。公司新開發和上線多個核心業務和管理系統,逐步構建了基礎交易、產品和服務、風控和運營管理三大基礎技術體系,並通過對核心業務系統的連通整合構建業務條線技術支持平臺,形成整合效應,全面支持公司核心業務以及創新業務的快速推出和規模化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溫濟聰)

相關焦點

  • 外資控股券商擴至5家 純外資券商爭奪...
    3月27日,證監會行政許可事項顯示,又有兩家合資券商被核准變為外資控股,分別為高盛集團獲準對高盛高華持股比例將從33%增至51%,摩根史坦利對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自中國放開外資對境內券商持股比例限制以來,中國證券行業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納外資「鯰魚」到來,變化「日新月異」。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來了!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12月8日,據媒體,高盛已籤署一項協議,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並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券商。早在今年3月份,證監會表態自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之時,多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就公開表態要謀求控股券商的100%持股。公開信息顯示,目前證監會核准批覆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有8家。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0%。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即將到來
    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後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了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內地已有8家外資控股券商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的消息傳出來,在外資圈內還是挺轟動的。」
  • 外資鯰魚進入中國券業限制正式放開!4月起,證監會明確取消券商外資...
    證監會3月13日表示,按照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要求,經統籌研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 「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
    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後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
  • 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在即 合資券商盈利難題待解
    原標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在即 合資券商盈利難題待解   4月1日起,證監會將提前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外資機構開始為謀求在華獨資券商摩拳擦掌。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採取的實質性行動。2018年,監管層作出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後,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早在2019年8月19日,高盛集團就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持股比例提高至51%。
  • 又一家日資控股券商來了,日本大和證券正式獲批,退出近六年後重返...
    股東持股方面,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出資額為5.1億元,持股比例為51%;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出資3.3億元,持股比例33%;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資1.6億元,持股比例16%。今年3月13日,證監會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此消息發布後,多家外資控股、參券商加快了搶灘中國市場的腳步。
  • 2019券商十大事件:打造航母級券商 零佣金還有多遠?
    新浪財經訊 12月31日消息,2019年證券業迎來重磅變革,打造航母級券商催生行業併購潮,行業馬太效應凸顯,美國「零佣金」衝擊來襲,中國券商距離「零佣金」還有多遠?外資控股券商來了,國內券商又將如何應對?
  • 頭部券商、外資行都在搶,中信、國君、華泰、渣打...
    業內人士認為,9月發布的QFII/RQFII新規明確允許QFII/RQFII在向券商借入證券外還可通過轉融通機制借出證券,較股票通體現出明顯優勢。未來,QFII/RQFII制度將吸引到更多有需求的投資者。
  • 外資券商進A股,國泰君安、華泰、招商紛紛回購,也是拼了!
    華泰證券的回購行動自4月7日便已啟動。整個4月份,華泰證券通過集合競價已回購A股股份142.54萬股,回購均價為17.82元/股。截至5月31日,華泰證券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累計回購A股股份約4072萬股,已支付的總金額為7.21億元。
  • 鄭重看股:從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合併傳言看國內券商的差距
    中信建投證券最新(一季度末)的股權結構是:公司第一大股東仍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比例35.11%;中央匯金持股比例31.21%,為第二大股東;中信證券持股5.01%,為第三大股東;中信有限孫公司鏡湖控股持股比例4.6%。
  • 日本第一大券商來了 剛挖走華泰研究所所長又申請新設券商
    繼5月3日瑞銀證券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今日,亞洲一線券商野村證券正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證券也由此成為新規後首家外資申請在華設立控股證券公司的券商。
  • 法國興業銀行率先拋出在華設獨資券商計劃或明年12月之後申請設立
    法國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12日公開表示,計劃在中國成立獨資券商,具體執行預計要等到明年12月政策正式放開以後。就在此前一天,證監會公布了證券公司外商股比限制取消的時間點,為明年12月1日。就在此前一日,證監會公布了證券公司外商股比限制取消的時間點,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 若真獲券商牌照,商業銀行能做什麼?
    證監會發言人此言一出,更印證了「將有商業銀行獲得券商牌照」此言不虛。為何傳言在此時發生?此刻傳出「證監會將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或許與我國正在進行的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有關。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這意味著國外的保險、券商、期貨公司以及信用評級機構從這一天開始都可來中國開全資公司。
  • Choice數據揭秘一季度券商十大增倉股
    摘要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止發稿,按券商持股市值計,北京銀行奪券商重倉第一股寶座。而按券商持股比例計,京運通仍佔據第一重倉股寶座。此外,美晨科技、德威新材增持幅度最大。
  • 外資也可加槓桿,A股再迎千億活水?中信證券為首批QFII開立...
    如今兩融帳戶也徹底開放,加上A股「魅力」不斷提升,外資奔湧而入趨勢未變,A股或將迎來千億級別「活水」。瑞銀證券非銀分析師曹海峰等發布的研報顯示,隨著QFII機構的增多,外資持有A股比例將進一步抬升,目前外資持有A股市值的4%,但外資持有日本股票的比例大於70%,外資持有韓國股票的比例大於30%,進一步推動市場機構化。
  • 本輪券商股行情有多高?
    歷史上看,每當轉融通費率下調,能夠有效的促進兩融餘額的擴張以及槓桿資金的活躍,融資淨買入邊際上升。自2020年5月11日以來,轉融通費率接連下調,182天費率從3.25%下降至2.5%,兩融餘額從10644億元提升至7月2日的11903億元。2020年7月3日,證金公司取消證券公司轉融通業務保證金提取比例限制有望進一步鬆綁兩融業務,推動兩融資金入市。
  • 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 摩根大通期貨正式完成股權...
    近日,外匯局廣東省分局指導中國銀行廣州越秀支行為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辦妥外商直接投資股權轉讓(中方轉外方)外匯登記手續,其境外股東持股比例由49%變更為100%。券商中國記者查詢工商網站後發現,摩根大通期貨股權及相關變更已在7月21日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