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底氣足!與成都協調競爭 資陽臨空經濟區6大優勢
去年12月18日,令人關注的臨空經濟區資陽片區,在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工後,臨空經濟區產業孵化中心項目正式開建。
「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是四川省委賦與資陽的總體定位。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資陽清醒認識到,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必須進一步聯動成渝雙核,打造交通樞紐、提升產業能級、匯聚資源要素,推動臨空資源與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完善的有效對接,勢必要賦予這一總體定位體系更為完善、指向更為明確的功能支撐。
2020年1月2日至3日,資陽召開了「新年第一會」——資陽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會提出牢牢把握成資同城化戰略引領,要堅持全域臨空發展,建設臨空經濟高地,與成都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未來臨空經濟高地究竟怎麼建?在後續與成都既協同又競爭的發展過程中,靠什麼優勢來參與競爭?
「門戶樞紐、錯位協同......與成都相比資陽臨空經濟區有6大獨特優勢。」1月3日下午,資陽市臨空經濟區黨工委書記姜鴻飛在解讀四屆九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
地處成渝核心,規劃34條大通道中連通了19條
2016年底,隨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的全面啟動,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成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的重要部署,並制定出臺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面積298平方公裡,包括成都片區199平方公裡和資陽片區99平方公裡,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內陸臨空經濟發展示範區,西部重要的現代化空港新城,西部重要的創新創業基地。
姜鴻飛提到,資陽市委四屆九次全會作出建設「成渝聯動門戶、成都東部樞紐」的決定,而資陽臨空經濟區處在門戶的首位、樞紐的核心,全市「7高11軌16快」綜合交通網絡34條大通道中有19條連通臨空經濟區,橫向連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天府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縱向連接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
獨特的區位和便利的交通將資陽臨空經濟區與中國、與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
產業布局既錯位又互補,把城市嵌入山水之間
未來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讓資陽具備發展臨空產業的獨特優勢。機遇之下,資陽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提出建設臨空經濟高地,重點是鮮明產業導向。
「資陽臨空經濟區在產業布局上,與成都既錯位、又互補。」姜鴻飛解讀說,臨空經濟區規劃了大智造、大健康、都市消費和都市農業「3+1」臨空產業體系,突出臨空製造、臨空綜合服務兩大功能,臨空製造主要是智能製造和電子信息,臨空綜合服務主要是總部經濟、商務服務、金融業、現代物流等7個方面,以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構建比較優勢,與成都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構建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同時,全會上還提出要「臨空西拓」,將資陽臨空經濟區建成高品質臨空產業新城和航空開放入戶花園。按照「先定山水再定城」的規劃理念,明確山、水、城的關係及形態,把城市嵌入山水之間,規劃總面積8000畝的雁棲湖,臨空新城藍綠空間佔比達71%。規劃都市農業為鄉村產業的基本形態,以此引領鄉村地區環境條件、生產方式、生活品質、居民素質的提升。高標準配置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高品質的生產生活環境將吸引各類人才聚集。
成資同城化的核心區,並納入四川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
2018年7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到資陽調研時,特別指出:「資陽是環成都經濟圈的內圈,與成都同城化有基礎、有優勢」,並要求推動成資同城化率先突破。
姜鴻飛提到,資陽市委將臨空經濟區作為成資同城化的核心區,打造與成資同城化發展新示範,推動「一區兩片」產業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套,城市建設同質同標、風貌協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融合對接,營商環境政策協調、互辦互認,公共服務整合運行、資源共享,「一區兩片」對標、協調、互補發展將推進資陽臨空經濟區更快速度、更高質量發展。
而在去年12月,資陽臨空經濟區更是成功納入四川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將承接142項省級管理權限。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投資服務便民化、政務服務智慧化,開通投資項目服務「綠色通道」,實現「辦事和審批不出區」。
同時與成都相比,資陽臨空經濟區在用地、水電氣訊、人力資源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相對經濟,將為企業落地提供良好基礎和保障。
「一灣碧水穿城過,十裡青山半入城」,資陽臨空經濟區未來美好畫卷魅力無窮、令人嚮往。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田雪皎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