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個城市監控系統的完善,社會治安已經越來越穩定,但拐賣孩子的事情卻還是時有發生,關於「人販子」的懲戒問題更是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
「人販子」在得手之後,通常都會在短時間內帶著孩子轉移,有次出差的同事就參與了一次人販子被抓的過程。
案例:
當時火車上有一位中年婦女懷裡抱著一個嬰兒,同事因為覺得寶寶很可愛就多看了幾眼,沒想到中年婦女發現之後非常激動,抱著孩子就轉過身還惡狠狠的對同事說:「你看什麼呢!」
同事雖然覺得挺尷尬的,但也覺得對方可能是警惕性高就沒在意,解釋了一句就算了。
可沒想到,車程過半時嬰兒開始哭鬧,中年婦女直接拿起自帶的水杯幫寶寶衝奶粉,一下子露出了馬腳,引起了同事的懷疑。
原來,這個「媽媽」的水杯是不保溫的,幾個小時過去水早就涼了,但她一點也不在意,直接就拿涼水衝奶粉給寶寶喝,這根本不可能是一個媽媽做出來的事!
就是因為這個細節,同事悄悄去報警,這個假媽媽真「人販子」被警察帶走,解救了一個孩子。
聽了同事的這次經歷,我真的忍不住要再叮囑一次各位家長,一定要多注意防拐問題!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被拐?
其實,因為嬰幼兒身邊基本離不開人,所以「人販子」大多不會對嬰幼兒下手。
「人販子」最容易下手的通常是這四類孩子:
1、身邊沒有大人照看或獨自玩耍,或和其他小孩一起玩的孩子;
2、媽媽或老人獨自帶著乘車、購物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家長帶的物品太多);
3、愛湊熱鬧、閒聊的家長身邊的孩子;
4、人流量密集的場所的孩子(如大型集市、廟會等)。
對應的,家長要防拐就要在相應的情況下多注意,避免獨自帶娃時拿太多行李、物品,尤其是逛超市時遇到促銷也要量力而行,寧願多跑一趟或者多花錢也別因小失大!
帶孩子出門時,儘量少到人流量密集的場所,如果一定要去也避免湊熱鬧、閒嘮嗑,避免撒開孩子的手。如果是推著嬰兒車則要避免嬰兒被車棚擋住,時刻確保孩子在眼前。
孩子出門玩時儘量不要讓他脫離自己的視線,就算是在小區廣場玩也儘量在旁邊照顧。
除了家長要做好以上細節之外,從孩子3歲左右就要教他一些安全常識,比如出門要緊跟家長不要亂跑、不要單獨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陌生人給的東西、陌生人求幫助時不要理、萬一走丟了要找警察……
除了要讓孩子熟記這些安全常識之外,家長也要在日常多和孩子談論一些關於安全的問題、和孩子利用角色扮演練習危機處理能力,幫孩子提升警惕性和自救能力。
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保護自己、安全類的故事,教他一些安全兒歌。
關於防拐安全知識,如果家長還有補充也可以分享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