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3月3日電題:為何一「槍」難求、價格暴漲?——近期額溫槍市場「高燒」調查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吳劍鋒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各企事業單位做好工作場所防疫工作,員工每次進入單位或廠區時,應在入口處檢測體溫,體溫正常方可進入。
部分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向新華社記者反映,當前能夠便捷用於測量人體溫度的紅外溫度計——「額溫槍」貨源短缺、價格暴漲,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小標題)「炒客」瞄準額溫槍及其生產元器件
「額溫槍啊,我們店沒有。」日前記者走訪了廈門多家藥店,均得到額溫槍已無貨的答覆。
「深圳現貨4萬個,價格470,直接廠家自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同日下午,一位額溫槍「炒客」在名為「廣東額溫槍體溫槍批發」的QQ群內滾動發布交易信息。
「買不到額溫槍,工廠達不到防疫要求就無法復工。」一位泉州的加工製造業企業負責人曾多方購買額溫槍無果,最終只能從微信朋友圈中一名「微商」處,以550元的價格購買原價一百多元的測溫槍。
記者發現,這並非孤例。額溫槍作為當前組織復工復產的重要防疫工具,在一些電商平臺和網絡社交平臺上,零售價已從一百多元每件被「炒」到幾百元甚至千餘元每件。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額溫槍多在醫療機構中使用,因此廠家備貨有限。疫情防控期間,市場需求突然被放大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生產企業產能在短期內難以跟上。
「國內目前僅20多家企業具備生產額溫槍資質。」廣東一家智能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何全告訴記者,按照國家標準,額溫槍的誤差必須小於±0.3℃。
額溫槍整槍價格被「炒」高也影響到相關元器件市場價格。一些醫用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少「炒客」瞄上了額溫槍生產的關鍵零部件——熱感晶片和MCU(額溫槍所需的處理晶片)。輪番炒作下,相關電子晶片已從正常的每片5元瘋漲至每片95元。
(小標題)「炒客」手中的額溫槍從哪兒來?
既然額溫槍在市場「一槍難求」,那麼「炒客」手中的貨源由何而來呢?
記者搜索百度貼吧內容發現,在不少網帖中有自稱為「××疾控中心」或「××紅十字會」者求購額溫槍,且求購數量巨大。這些人大都聲稱自己手中持有相關部門為採購額溫槍開具的「協調函」等公文。
「現在人工和原材料不足,產能有限。」華北地區一家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全國各額溫槍生產企業為保障公共抗疫物資採購需求,均優先向持有「協調函」等公文的購買方供貨。
「因為當前額溫槍貨源緊張,委託方往往同時為多家採購商開具相關公文委託其採購。」福建一家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於委託方最終只會按計劃數量購入,這就導致一旦採購商們超量完成採購任務或多家採購商同時完成採購,一批炙手可熱的「計劃外」額溫槍現貨就很可能留在採購商手中。
有知情人稱,這些「計劃外」額溫槍就是炒客眼中的「唐僧肉」。另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炒客重利誘惑有現貨的採購商,拿貨後再翻多倍價格賣貨牟取暴利;也有部分採購商利慾薰心、罔顧法紀自己充當炒客。
還有業內人士透露,由於企業缺乏對相關公文的核實能力,這也讓一部分炒客鋌而走險,用假公文套買真設備。據其介紹,由於不少公文都有電子文件形式,炒客使用圖像合成技術「移花接木」「以假套真」,企業方面難以核實。
(小標題)多方合力嚴懲防疫物資囤積居奇行為
不久前,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司法部已聯合出臺《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為幫助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一些地方也率先作為,在幫助企業協調額溫槍等防疫用品的同時,徵集相關違法犯罪線索。
在福建廈門,除口罩外,廈門市政府已從1月29日起將廈門本地額溫槍生產企業的下線產品統一收儲,用以調撥本地和福建省內復工企業使用;在陝西西安,警方公開向社會徵集額溫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違法線索。
廈門一家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王豐文建議,有關部門可從國家層面構建應急防疫物資採購對接系統,在核算國內額溫槍生產企業日產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平臺的協調調度作用,既保障額溫槍生產企業關鍵元器件供應穩定,也為沒有額溫槍生產企業的地區提供統一採購服務,精準投放,最大程度解決當前的市場供需矛盾,確保中小企業如期復工復產。
業內人士提醒,有關部門應關注針對熱感晶片等額溫槍所需關鍵元器件的囤積居奇行為,必要時應組建跨部門聯合執法小組嚴厲打擊。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陳麗天認為,對於偽造政府公文套買防疫物資後實施加價倒賣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在追究其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的同時,還應追究其非法經營罪。浙江大學刑法學副教授高豔東建議,疫情防控時期,有關部門可探索建立政府公文驗真系統,為相關緊缺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提供權威核查渠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