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社交APP四大尷尬:相對於團購幾無優勢

2020-12-20 站長之家

在可預見的過去幾年中,社交網絡的風潮幾乎對每個行業都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對餐飲行業來說當然也不例外,通過口口相傳的社交網絡,使得餐飲行業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社交網絡也成為諸多餐飲品牌兵家必爭之地。

餐飲社交顧名思義是以聚餐的形式實現社交。「想請某人吃個飯,順便談些工作上的事情,但是卻不知道對方的口味如何?」這是很多人在聚餐時所遭遇的困惑。餐飲社交其實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社交形式。

中國人的社交始終離不開餐桌文化。在社交網絡盛行的當下,獨立社交餐飲類應用能否殺出一條血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困惑。如同打車類APP一樣,也有非常多的企業湧入到這個領域。

這裡筆者不得不給大家潑點冷水:個人認為,如果美食類APP上線社交功能,不解決下面四大尷尬,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坑。

尷尬一:相對於團購,餐飲社交APP幾無優勢

筆者曾經和很多做美食APP的工作人員溝通過,在他們看來餐飲社交的合作夥伴大多是一些比較高檔的酒店,這樣可以保證與團購的差異化。這類酒店也不願意為了團購的低價而降低自己的服務質量。他們的目標用戶主要是針對高端人群,APP會根據用戶的分享歷史分析出用戶的口味,進而向他們推薦最適合彼此的餐廳。

現在朋友間聚餐,在網上選一個提供團購的餐館,然後約定一個特定時間大家一起去消費,這已經成為很多人周末娛樂聚餐的一個很重要的娛樂消遣方式。

其實餐飲團購本質上也是一種餐飲社交,只不過可能具體到隨機參團的個人之間可能是陌生人。但是對於餐飲來說,很少有人會一個人獨自去消費,一般情況下都是好幾個朋友一起去參團。在實際情況中,餐飲社交APP與團購網站所提供的商家基本上沒什麼區別。那麼對於那些專注於餐飲社交的APP來說,他們又有哪些優勢呢?

尷尬二:相對於用戶,所提供的價值近乎雞肋

社交對於整個網際網路O2O領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需求。餐飲社交對用戶能夠產生什麼價值,筆者覺得有必要從兩個維度考慮: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

對於熟人社交:用戶彼此之間已非常了解,聚餐地點也較為固定,餐飲社交網站對這類用戶來說有沒有吸引力?個人認為非常小,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是已經擁有社交關係了,現在尋找的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也即信息。當找到合適的消費場所後,可能一個電話就解決了約會需求。

而餐飲社交APP所擁有的用戶資源非常少,雖然也有很多用戶分享的美食信息,但是點評數目不足,對消費者很難起到參考作用。再假設這類用戶是餐飲社交APP所說的高端用戶,他們的聚餐都是非常正式的,不可能通過這樣一個APP來達到邀約需求。

對於陌生人社交:無論是餐飲行業,還是更為廣泛的生活服務領域,在中國線下社交都很難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曾經一個朋友熱衷於在趕集網上交友,不辛的是他四次成功的經歷,結果遇到的都是飯託酒託。

女:今天我們見個面吧!

男:好啊,到時候去哪裡吃飯?

女:去XXXX吃吧,那裡的飯菜特別好。

這是一個典型的酒託案例。一般陌生人之間,男生約女生出來吃飯,尤其是在中國,大家都是默認男生付錢,而非AA制。所以對於一個正常的女生來說,她第一反應應該是說:你決定吧!如果陌生之間的信任問題不解決好,餐飲社交是不可能獲得很大發展。

尷尬三:一旦巨頭切入,前景堪憂

說到餐飲社交,不得不提已經擁有一定市場地位的大眾點評和即將發力生活服務O2O的微信。

大眾點評網擁有海量的生活娛樂信息,看電影、吃飯、足療等需求應有盡有,深耕10年已經獲取了大量商家資源和用戶點評信息。如果大眾點評發力餐飲社交,既不缺用戶,也不缺資源。

再說微信,現在餐飲企業都開通了微信公眾帳號,可以定期向粉絲推送消費信息,包括各種折扣、新品、活動等。目前微信查找附近功能還沒有對附近商戶和用戶做出一個區分。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微信加入了此類功能,你可以想到:當你想在附近查找一家餐館用餐,利用附近查找,微信會自動羅列出附近的許多餐飲店,包括優惠、價格、主打菜品、距離等等,再加之用戶朋友圈中分享的點評信息,結合LBS,就完全可以實現尋找附近的陌生人共同用餐,如果這樣,你可以想到這將是對餐飲社交APP的致命打擊。微信未來一定會在生活服務領域有所行動,會不會自己做,目前尚未可知,但與類似於微生活這樣的服務商合作卻是一定的。

尷尬四:陌生人餐飲社交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

目前國內,在餐飲陌生人社交領域有一個成功的案例:豆瓣小組。豆瓣上很多人會發一些約會的帖子,雖然可能其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金錢利益關係。例如「1000元約個妹子吃飯,速來」。下面往往會有很多人回復。成功機率有時非常高。如果排除這個因素,豆瓣上的確有非常多的成功約會的案例。

這是一種基於興趣愛好而達成的餐飲社交模式,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個體之間會形成某種程度上的信任。而在餐飲社交APP上雖然有基於美食的喜好,但美食只能作為一個人的生活需求,與傳統的興趣愛好是不可能站在同一個高度的。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受,我們可能會因為都喜歡旅遊而行成結伴一路同行,但我們不會或者很少會因為某一種美食而達成信任或者默契。

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唱衰餐飲社交APP,筆者個人感覺這個領域未來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目下擺在餐飲社交APP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在陌生人之間搭成一座橋梁。是基於興趣愛好,還是基於對廉價商品的追求,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一味的注重於美食分享,這恐怕是很難的。

相關焦點

  • 95% 團購成功率 + 100% 優惠券核銷!這個小程序在「不善社交」的...
    一、離支付最後一步,萬人社群拼團微信團購有關係鏈優勢,那支付寶呢?用螞蟻金服 CEO 的話來說,支付寶的優勢就在於信用與高轉化。「離錢更近」就是支付寶小程序最大的優勢。但社交拼團卻是在微信上火了一家又一家,融資了一輪又一輪。
  • App製作開發與社區團購幾十億的市場
    團購作為當下電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逐漸轉向更加成熟的形態。在團購市場領域中,社區團購幾乎已經成為團購的代名詞,這是因為誕生於低線城市對高性價比與社交結合的社區購現已成為這種追求的購買渠道。相較於傳統電商和現有團購模式,目前社區團購綜合成本更低,提供的商品更滿足低線城市對性價比的追求。拼多多收割了大量未待開發的下沉市場紅利,阿里巴巴逍遙子張勇曾表示,拼多多「切入的路徑是有效的」。數據顯示2018年拼多多的GMV接近五千億元,並且這個數據仍在高速增長。
  • 「社交+直播」映客、陌陌、冒泡app,泛娛樂直播平臺為何如此火?
    「社交+直播」映客、陌陌、冒泡app,泛娛樂直播平臺為何如此火?經過幾輪行業洗牌之後,內容不過關,定位不準確的直播平臺逐漸被淘汰,各大直播平臺都在積極尋求轉型。  映客仍將延續娛樂視頻化方向,為了滿足用戶娛樂需求,將流行的娛樂活動以移動直播形式在網上呈現。陌陌則依託於自身的「社交+直播」模式,造星做音樂綜藝等文娛業務,為音樂才藝主播製作、發行專輯合輯,可見陌陌在對標騰訊的泛娛樂戰略,從直播平臺向文娛平臺轉型。
  • 弱化團購以後,生活服務類應用是怎麼玩的 | 美團、大眾點評、百度...
    這是因為團購的劣勢已經逐漸暴露:首先,對於商家來說,周圍的店鋪加入團購,你不加,就是等死的節奏,但你加入了團購,就意味著盈利空間急劇壓縮,雖然不會死,但活的很痛苦。其次,對於用戶,複雜的團購流程增加了使用成本,線上支付→線下出示→抄寫團購碼→驗證成功,比傳統的現金結帳還要麻煩,沒有體現出網際網路快捷的優勢(除了不用找零),更不用提團購券驗證不成功的時候。
  • 百度團購APP新版來襲 聚合全網50萬商品價格至少再低30%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該App打通了國內百餘家主流團購平臺的商品信息,擁有最全的本地團購信息、最低的團購價格以及隨時隨地搜索、支付等三大優勢,可以幫助消費者一站搞定最低價、最優質的團購,同時也為眾多的團購網站和線下商家打造了全新的營銷機會。
  • 社區團購APP創新煙臺電商新模式
    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為: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完成交付。當日線上下單,次日社區內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1、模式優勢社區團購是輕模式運營,沒有門店要求,也沒有技術要求,只要團長開設「虛擬店」統計預售情況下單,之後由物流送到團長定點處後消費者再自取。
  • 終結孤獨就來赫茲App 打破陌生人社交的尷尬
    (原標題:終結孤獨就來赫茲App 打破陌生人社交的尷尬) 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 PM十點半:詢問社交|你想我們在哪個app認識?
    ,說說哪些方法能提升一個社交類app的日活。作為產品/運營人,如果讓你評估你關注的某個社交類app的一個新功能(或迭代後的功能)的使用率,你會從哪些維度考慮呢?寫在前面社交媒體的定義:社會化媒體,也叫做社交媒體,本質上可能是一個小圈子裡面的,叫做核心社會化媒體。後來,社會化媒體又發展成一個大圈子,衍生出四種分支,基本可以涵蓋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產品。
  • 不僅推薦好餐廳,組一塊還要引領新的美食社交方式
    這是因為,飯局相對於其他生活場景而言,更容易舒緩人與人相處過程中的不自然感,尤其相對於中國人而言,底子裡對陌生人物總是帶有羞澀感,而餐廳作為開放空間下的特定場景,能緩解這種尷尬。這也就能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相親,總是落地於一頓飯局。而在人訴求社交的行程中,社交的一開始,經常會掉進「吃什麼」的窘境。不好吃,吃不好成為社交活動中消費者的最大癢點。
  • 2020年美食攻略訂座團購APP排行榜
    2020年美食攻略訂座團購APP排行榜  鄭萃瑜 • 2020-01-06 18:39:53
  • 大眾點評APP及團購類APP開發的注意點
    大眾點評APP憑藉長期的內容和用戶的積累,在生活團購類領域有著比較大的優勢。很多涉及同類領域的企業也紛紛想著手類似於大眾點評APP這樣生活團購類APP開發,那開發生活團購類APP需要注意什麼呢?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追求信息便捷化,類似大眾點評App這樣活躍於生活團購領域,而團購類APP開發可以為用戶們提供很多場景的使用,結合用戶們生活上的服務需求和美食需求等,迎合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用戶便捷信息服務。
  • 吃喝玩樂耍app(第6期):請客用團購 尊享烤鴨盛宴
    眾多app如何才能在你的手中變成百寶箱?iPhone和Android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如何變身吃喝玩樂貼身小秘?關注我們的吃喝玩樂耍app系列欄目,豐富多彩的活動相信會帶你進入最舒適精彩的移動互聯新生活!一提到團購,所有的人都是眼前一亮,其中很多團購達人每日都泡在各大團購網上盯尋「白菜」價的項目,也有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因為他們是曾經的受害者。
  • 社交APP開發定製優勢
    例如社交APP開發,原先的社交軟體大多是pc端,並且功能很少,操作也十分繁雜。經過不斷的發展,市場不斷的淘汰,如今我們所使用的軟體都是經過無數次檢驗的。與之前的pc端社交相比,移動端的社交軟體,有很多優勢。首先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除了工作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使用手機的時間雖然整體不斷,但是比較碎片化。例如在地鐵公交、吃飯時、甚至上衛生間的時候。
  • 貓團團購究竟強在哪裡?五大優勢等你體驗!
    當年拼多多憑藉社交拼團方式在中老少的社交朋友群裡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火爆的電子團購APP,但是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多,拼多多的種種弊端也逐漸暴露,商品與描述不符、退貨難、管理不完善等問題時有發生。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到顧客的購物體驗,也使消費者對團購方式產生質疑。團購產品的質量真的不好嗎?團購的運營真的不靠譜嗎?
  • 創新切入社區社交 APP上也能團購拼班
    近日,摩爾媽媽APP上線拼班產品,開啟」社區團購「模式,0-6歲孩子在社區完成「拼班」後,平臺會派出老師到家定製早教課、親子活動等。  摩爾媽媽創始人、CEO姚娜介紹,拼班是一款用教育切入社區社交的新型網際網路產品。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還香嗎?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2018你想要的社區團購平臺在這裡
    就社區而言,這塊蛋糕很大,前景也很廣闊,悄然興起社區團購是基於社交網絡而建立,將傳統的團購模式建立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之上,社區團購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團購模式,充分完美結合了電子商務和團購模式的優勢,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為便於大家查閱,我們編輯整理了中國十大社區團購平臺品牌公司排名,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大家參考。
  • 美食團購時有陷阱 貨比三家謹防上當
    美食團購時有陷阱 貨比三家謹防上當 ,我經常團購美食。通常現在的團購總會掛好幾天,所以不妨等個一兩天,看看那些已經去吃過的顧客怎麼評價。在下單前,要仔細看團購詳情,弄清楚包含哪幾道菜,含不含飲料,是否要另外加收服務費、餐位費、調料費等。如果是團購自助餐,又準備帶小孩的,那要注意小孩就餐是半價還是免費。我的小訣竅是先打電話過去,問問自己選的日子和時間段能不能訂位,順便還可以問一下團購中沒寫清楚的部分,然後再下單子。
  • 美食團購 值不值得信賴?
    ■本期話題近日,不少團購網站暫停更新,甚至倒閉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美食團購作為最主要的團購項目之一,一直以來頗受爭議,不少消費者認為團購有「著數」,但也有部分消費者並不信任美食團購,認為其陷阱重重。本期《商旅周刊》官方微博發起的微調查則顯示,近八成網友反映團購的美食分量不足,約五成網友則遭遇過貨不對板、以次充好的團購經歷。美食團購到底好不好,著不著數,消費者又如何睜大眼睛避免陷阱?本期圓桌會將邀請餐飲業界專家及相關人士就美食團購的營銷模式進行深度分析。
  • 起底巨頭混戰的社區團購
    1.1團購的邏輯團購,電商領域的超級黑天鵝,團購這個領域長出了美團,長出了拼多多,長出了聚划算,長出了直播電商,甚至把雙十一變的熱度不在,稀鬆平常,讓整個阿里在近幾年絕對焦慮;我們就以黃崢的思考來講述,傳統電商是其實就是把義務小商品搬到網上,流通側信息高度透明化,線上商販競爭越來越激烈,線下生產的計劃脫節和對比就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