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2020-12-20 連雲港政府網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雲港市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108

(此件公開發布)

 

 

連雲港市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後發先至部署要求,深入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的支撐引領作用,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我市重點培育的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智能裝備、臨港石化、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創新資源開放集聚和優化配置,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推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為構建布局結構優、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撐帶動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我市實現高質發展、後發先至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2018—2020年,圍繞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完成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企業達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000家以上,建成10個左右的重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統籌實施重點科技創新與產業化項目50項,形成一批創新要素富集的產業園區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到2020年,培育各類技術轉移機構10家以上,全市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達50億元,各類產業基金及股權投資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元,市級以上經營活躍的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孵化器達50家,年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項以上,逐步優化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形成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以市場化交易平臺為載體、以專業化服務機構為支撐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格局,為全市創新發展提供堅強動能。

三、重點任務

(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

1. 建設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主動對接國家、省戰略需求,積極爭取上級創新資源,加快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強化科技招商和產業招商,加快培育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業集群,提升對產業創新發展的支撐能力。支持各縣區按照引進一個、帶動一片、打造一個產業定位,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建設產業研發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化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合作,鼓勵建設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研究院,支持其加盟省產研院成為其專業研究所。充分發揮創新平臺對科技資源的高效集聚作用,縮短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進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教育局、市質監局)

2. 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針對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智能裝備、海洋等重點產業領域發展的技術短板和創新需求,選準路徑,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項目,集成推進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產業化,培育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戰略產品,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產業創新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3. 打造產業創新集聚區。圍繞重點培育的產業,打造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把各類園區作為聚力創新的先導區,把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產業創新主陣地,引導高端資源優先集聚、高端項目優先落戶、高端人才優先創業,建設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孵化鏈。鼓勵縣區積極創建省級高新區。高水平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支持有條件的縣區爭創國家級、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著力打造我市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市商務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局)

4. 壯大科技企業集群。加大強優企業高質發展力度,實施強優企業高質發展三年行動、小升高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到2020年,形成以千億級企業為龍頭,百億級企業為骨幹,50億、30億級企業為支撐的大企業(集團)滾動發展格局。每年遴選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列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進行重點培育,綜合運用蘇科貸連知貸等政策措施,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激發中小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引進省內外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給予獎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人社局、市商務局)

5. 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推進科技示範港建設,強化港口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依託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及海鐵聯運建設成果,建設哈薩克斯坦東門無水港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及連雲港港-哈薩克斯坦跨境電子數據交換平臺,實現連雲港-哈薩克斯坦國際聯運數據共享和全程運輸跟蹤,全面提升連雲港口岸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服務水平。有效整合當前全港能耗智能化管理、港區無線4G專網、港口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等,推廣實施碼頭智能化生產調度模式,提高碼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港口控股集團、市港口管理局、市交通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

(二)對接大院大所原創成果,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

1. 鞏固深化與國內外創新資源的開放合作。開展重大成果異地孵化本地轉化行動,深化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及國家、省級學會等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團的戰略合作,推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產出的創新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深化與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和地區長期合作,重點建設江蘇核電公司、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海外研發基地,支持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淮海工學院、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等在連高校、科研院所將先進適用技術引入企業研發機構進行熟化、工程化,加快科研成果就地實施轉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衛計委、市科協)

2. 突出企業在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建立各種類型的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共建研發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三站三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支持企業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支持建設各級各類協同創新中心。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和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聯合組建高價值專利培育示範中心,在主要技術領域培育一批創新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高價值專利。貫徹國家《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聚焦先進位造業集群,著力提升技術標準研製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衛計委、市質監局、市科協、市工投集團)

3. 組織大型產學研對接活動。持續提升中國國際醫藥技術大會、中國(連雲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連雲港新材料國際技術轉移大會等品牌影響力。舉辦雙創英才聚港城等系列對接服務活動。鼓勵各縣、區搭建產學研合作信息服務平臺,自主探索符合當地實際、有助於特色產業創新發展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辦好有特色的產學研洽談對接活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教育局)

(三)加強科技需求側供給側對接,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1. 優化技術轉移工作機制。加快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連雲港分中心建設,加快提升高端創新成果集聚、供給側需求側對接和全鏈條一站式服務能力,實現線上技術產權交易、大數據分析等專業化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與資本、技術、需求有效對接,完善技術轉移轉化交易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成果項目庫,及時動態發布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科技成果包。健全市、縣(區)技術轉移工作網絡,構建全市技術轉移信息服務一張網。支持在連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形成專業化技術經紀人隊伍。鼓勵與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開展高層次合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2. 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營服務水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產業集群,開展產業專利導航和專利預警分析,加快提升專利運用能力和成果轉移轉化水平。開展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產權評議,建立評議報告發布制度,積極推送相關成果。大力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品牌。推進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爭取設立中國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構建多元化協同保護機制,推進中國(江蘇)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連雲港分中心建設,建立維權援助工作網絡,暢通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渠道。開展智慧財產權護航行動,嚴肅處理智慧財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實施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提升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

3. 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服務。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權,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加快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發明人對智慧財產權分割確權和共同申請制度試點。提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報酬制度。完善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擴散機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提升企業科技成果吸納和應用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法制辦)

(四)更大力度引才聚才用才,優化科技與經濟融合環境。

1. 發揮人才在科技與產業融合中的關鍵作用。面向全球引進和培養產業領軍人才,通過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以及國家和省、市人才計劃支持,為全市高質發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撐。對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技術創新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科技人員優先推薦申報各類科技獎項和人才計劃。實施花果山英才計劃,落實人才新政20,完善企業人才激勵、保障和服務機制,設立服務綠色通道。鼓勵科技人員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流動兼職,深入推進科技副總和產業教授選拔和培養工作。繼續發揮科技鎮長團在促進科技成果向基層轉移轉化中的帶動作用,促進科教資源與縣域經濟高效對接。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養。(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科協)

2. 突出科技創業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圍繞重點部署的產業創新鏈,完善並擴大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基金等資金規模。探索股權投資與信貸投放相結合的模式,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組合金融服務。引導蘇科貸合作銀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鼓勵以企業為主體投資建設一批專業服務水平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眾創空間。整合技術、資本、市場等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雙創示範基地。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的星創天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技術轉移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國家級科研平臺(基地)等,將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科技數據文獻、創投資金等向創新創業者開放。(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金融辦、市工商局、市人社局)

3. 推進先行先試和機制模式創新。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科技中介機構成果篩選、市場化評估、融資服務、成果推介等作用,鼓勵企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途徑。鼓勵有條件縣區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中心集成社會化法律、金融、智慧財產權等全要素專業服務。支持創辦各類技術轉移機構,加強品牌技術轉移機構引進,支持諮詢、評估、法律、創業投資等各類服務機構跨界發展,集成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支持一縣一特色主導產業,差別化地確立創新發展目標,探索各具特色的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市金融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在市政府領導下,市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教育、財政等部門根據職能和任務分工,建立協調聯動機制,適時召開聯席會議,強化重點任務落實,形成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強大合力。各縣區政府要將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擺上重要位置,結合本地區實際提出切實有效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力度。

(二)抓好政策落實,激發主體活力。全面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鼓勵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勵企業、高校院所以及科研人員在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中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規範和激勵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充分釋放創新創業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

(三)加強考核推動,營造良好氛圍。組織專門力量加強對各縣區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指導、督促、檢查、服務。將科技與產業融合工作納入全市績效管理考核體系。積極宣傳在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中湧現的創新型企業家、一線科研人員及其創新事跡,加大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營造有利於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營造科技成果轉化的濃厚氛圍。

 

附件: 1. 連雲港市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2. 連雲港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3. 連雲港市眾創空間與孵化器


附件1

連雲港市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產業領域

依託骨幹單位

平臺名稱

新醫藥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德源藥業有限公司、連雲港潤眾製藥有限公司、市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

國家靶向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製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市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江蘇省長效生物藥物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長效多肽生物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成藥智能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生物技術肝病藥物研發工程中心、江蘇省抗病毒靶向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德源)代謝治療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晶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新材料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市工投集團、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高性能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東海矽材料科技創新中心、東海水晶城、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東海縣晶潤來工業集聚區開發有限公司、淮海工學院等。

江蘇省(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華大學連雲港纖維新材料研究院、碳纖維複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江蘇省高性能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東海矽材料科技創新中心、東海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江蘇省石英玻璃材料工程中心、江蘇東海矽材料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矽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南京工業大學東海先進矽基材料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學東海矽產業節能技術研究院、江蘇省先進材料功能調控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集成電路封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新型電子封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新能源

江蘇中國科學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國電聯合動力技術(連雲港)有限公司、連雲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連雲港中復連眾複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等。

江蘇省新一代清潔煤能源動力科技服務中心、江蘇(連雲港)-俄羅斯技術轉移中心、江蘇省核電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風力發電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上風電葉片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神舟)光伏組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太陽能光熱技術工程中心等。

高端智能裝備

江蘇中國科學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贛榆清華教育機器人創新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連雲港研究院、連雲港鷹遊紡機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天明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淮海工學院、716研究所等。

高效低碳燃汽輪機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贛榆清華教育機器人創新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連雲港研究院、江蘇省高性能纖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大學東海機械汽配研究院、江蘇省氨綸紡絲成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刮板輸送機成套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流體裝卸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船海裝備智能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連雲港裝備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連雲港高強高耐久預應力混凝土防腐管樁實驗室等。

電子信息

市高新區科技創業城、716研究所、淮海工學院等。

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STS)連雲港中心、江蘇省嵌入式信息終端共性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傑瑞)自動控制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智慧安全工程實驗室等。

臨港石化

江蘇新海石化有限公司、連雲港中新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江蘇遠徵化工有限公司、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連雲港工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連雲港高新技術研究院、江蘇方洋水務有限公司等。

江蘇省車用清潔油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沿海化工環保產業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省遠徵染料工程中心、江蘇省環保功能型染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連雲港市水汙染控制技術成果中試基地、江蘇省環境保護高氨氮與高鹽廢水生化處理工程技術中心、徐圩新區中水回用公共服務平臺、江蘇省石化廢水(汙泥)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現代農業

南京農業大學灌雲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中農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市農科院等。

南京農業大學灌雲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中農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國家水生動物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生態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糧谷檢測區域性中心等、連雲港市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江蘇贛榆研究中心等。

海洋經濟

淮海工學院、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江蘇中大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富安紫菜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天福萊集團有限公司等。

江蘇省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江蘇省海洋發展研究院、江蘇省海洋藥物活性分子篩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藻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紫菜食品加工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鮮活水產品綠色儲運及安全流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港口科技

市港口集團、連雲港電子口岸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淮海工學院等。

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江蘇省連雲港港口物流公共技術服務中心、連雲港市海洋與船舶工程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連雲港智慧航道研究院等。

附件2

連雲港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序號

所屬

領域

項目名稱

承擔單位

技術

依託

實施期限

總投入

(單位:萬元)

項目內容



1

新醫藥

創新藥物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馬唑侖的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2019-

2022

4000

開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馬唑侖研究開發,填補國內麻醉類新藥的研發空白,實現我國在麻醉藥物研發上的技術突破。通過項目實施,取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制定新藥標準,進行生產工藝的優化,生產車間的建設,最終實現本產品產業化生產和上市銷售。

市開發區


2

新醫藥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的研發及產業化

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19-

2022

5000

開發用於哮喘及COPD治療的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膠囊型和泡囊型),並相應開發單劑量和多劑量吸入給藥器具。預計2020年前獲得膠囊型和泡囊型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生產批件,打破外企壟斷,為COPD和哮喘患者提供價格便宜、療效確切的國產藥,並有望逐步進入國際市場,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

海州區


3

新醫藥

大品種多肽藥物胸腺法新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藥科大學

2019-

2022

5180

運用自有專利技術開展大品種多肽藥物胸腺法新的產業化。通過項目實施,胸腺法新年生產能力可達3.52kg,注射用胸腺法新年生產能力可達200萬支。穩定達產時,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利稅2000萬元。對於改變國內多肽藥物市場的競爭格局、降低多肽藥物價格、打破進口產品的價格壟斷、減輕廣大患者經濟負擔具有積極意義。

市開發區


4

新醫藥

減壓沸騰清洗消毒機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佑源醫藥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

2019-

2022

2600

應用脈動真空清洗消毒技術,研發精密醫療器械清洗設備,實現性能和清洗效果超越進口醫用清洗消毒機,克服傳統醫用清洗消毒機清洗管腔等醫療器械的局限性。預計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實現新增就業人數30人。

市開發區


5

新材料

T1000級高性能碳纖維工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

2019-

2022

10000

採用高分子量、高粘度、低固含量聚合原液在空氣段和低溫、低濃凝固浴中的凝固成型等技術,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形成1000/年的T1000級高性能碳纖維生產能力;項目期內累計銷售高性能碳纖維300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500萬元。推動碳纖維產業結構向高端產業鏈延伸,突破國外高端碳纖維的封鎖,提升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國際競爭力。

市開發區


6

新材料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耐腐蝕切角方樁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東浦管樁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2019-

2022

7000

研發耐腐蝕、高強度、承載能力強、耐久性好的切角方樁。項目實施期內預計銷售收入38000萬元,利稅3400萬元。有效安置下崗職工、大學生和農村富餘勞力100多人,帶動上下遊產業就業1000餘人,社會效益良好。                                                   

海州區


7

新材料

電子級窄分布高分散類球形亞微米矽微粉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理工大學

2019-

2022

5800

採用微力高效精確施加原理的矽微粉顆粒多尺度可控制備等技術,形成年產300噸電子級窄分布高分散類球形亞微米矽微粉的生產能力,每年新增銷售收入6000萬元,繳稅720萬元,淨利潤1053萬元;新增就業人員50人。項目實施將打破國外封鎖和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提升矽資源附加值。

海州區


8

新材料

天然SiO2製備光纖外皮管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

/

2019-

2022

9000

採用天然石英材料替代化學合成石英製造光纖套管,降低成品雜質含量、羥基含量,提高表面質量。項目實施完成後預期形成450/年的光纖外皮管生產能力;新建生產車間2400平方米,淨化處理。累計生產450噸光纖外皮管,實現銷售收入15000萬元。利潤4755萬元,新增稅金1995萬元,創匯400萬美元。

東海縣


9

新材料

稀土摻雜類功能石英玻璃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聖達石英製品有限公司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019-

2022

2800

通過溼化學摻雜和噴霧定量摻雜的方法相結合,摻雜大劑量的稀土元素並保證摻雜元素與高純石英砂均勻混合。預計新申報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項目投產後預計年新增產值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85個,填補民用高能雷射器方面石英材料產業化空白,率先搶佔國際國內市場,改變國內矽行業技術含量低、工業化產品僅能用於中低端行業的現狀,帶動行業發展。

東海縣


10

新材料

新能源汽車用高能量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久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理工大學連雲港研究院

2019-

2022

50000

研究高鎳材料、富鋰錳基材料和矽碳混合材料的電極製備成型等關鍵技術,減少集流體、隔膜、封裝材料的厚度,降低產品重量,提升能量密度。預期形成60Ah動力電池生產規模。項目建成後預期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年利潤1.5億元,年交稅1.22億元。

贛榆區


11

新材料

基於超分散技術的差別化無染氨綸纖維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杜鍾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

南京工業大學

2016-

2019

11036

以超分散劑和多級增粘共混等技術為基礎,研發無染(有色)氨綸纖維,實現豐富色彩與清潔生產的高度融合,減少後道印染過程,節約生產成本。項目實施完成後形成6000/年無染氨綸纖維生產能力;實施期內累計生產8000噸無染氨綸產品,可實現銷售收入24200萬元,稅收1000萬元,淨利潤1500萬元。

市開發區


12

新材料

新型輕量化鍛造鋁車輪製造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珀然鍛造有限公司

淮海工學院

2019-

2022

35000

研發鍛造等關鍵工藝,有效降低車輛運行的能量損耗,大幅度地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能200萬件,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以上,利稅5000萬元,成為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輕量化鍛造鋁車輪生產基地。

灌南縣


13

新能源

高效雙塗層超耐候太陽牆建築節能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9-

2022

5000

開發太陽牆高效雙塗層二級加熱技術,提升太陽牆系統集熱效率,降低建築冬季採暖能耗和建築夏季製冷負荷;開發多孔太陽牆板均勻傳熱技術,減少能量逸散,提升系統整體採暖效率。實現累計產銷40萬平米高效雙塗層超耐候太陽牆建築節能系統,三年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繳稅1500萬元,淨利潤1500萬元。

海州區


14

新能源

海上及低風速風電大型葉片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中復連眾複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7-

2020

8500

項目通過實現葉片氣動結構一體化設計等重大技術突破,完成適用於海上及低風速風區的大型葉片開發並實現產業化。項目建成後具備年產90片適用於海上風電葉和1080片適用於低風速地區風電葉片的生產能力。項目實施期內,實現銷售收入76000萬元,實現淨利潤 12500萬元,上交稅費7200萬元

高新區


15

新能源

高效多主柵太陽電池組件封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

淮海工學院

2019-

2022

4200

進行多主柵太陽電池網版優化,降低5%柵線遮光面積,實現組件轉換效率≥20%;研究多主柵焊接技術,降低30%的助焊劑消耗及殘留;研究多主柵焊接封裝技術,優化封裝材料搭配,確定最優BOM清單;研發1/2切片高效多主柵組件封裝技術組件電學損耗,相比常規組件功率提升4.0%-4.5%;進行多主柵組件可靠性測試和戶外性能研究,提升組件發電性能≥1.5%。項目實施後,預計實現750MW多主柵電池組件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13.8億元;組件功率提升4.0%-4.5%,填補國內多主柵技術空白。

贛榆區


16

高端智能裝備

深地多模油氣測井平臺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傑瑞自動化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9-

2022

6000

實現高溫小井眼電纜測井、泵出式存儲測井和過鑽杆存儲測井等多種測井模式,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滿足當前國內外各大油氣田的測井服務需求。項目預計實現產值9000萬元以上。價格為進口產品的50-60%,打破國際壟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帶動產業技術升級。

高新區


17

高端智能裝備

應用於港口流體裝卸智能臂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019-

2022

10000

突破傳統裝卸臂的技術瓶頸,研製滿足港口液體裝卸作業需求的現場多功能智能化設備,提升傳輸效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實現柔性操作,同時能夠對裝卸臂的工作狀態全程在線監控實時記錄及自我診斷,提升碼頭裝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填補國內外行業空白。目標產品預計年產100臺套,項目期內實現銷售收入15000萬,利稅3500萬。

海州區


18

高端智能裝備

大噸位礦用大坡度無軌運輸裝備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天明裝備有限公司

中國礦業大學

2019-

2022

8260

突破大噸位礦用大坡度無軌運輸裝備的重載多軸全輪液壓驅動等關鍵技術和生產瓶頸,實現井下大型採掘支護設備的整體高效、安全運輸,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滿足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礦井超大採高工作面對大型輔助運輸裝備的需求。項目期內預計可銷售50輛大噸位礦用大坡度無軌運輸車輛,預計新增銷售收入24600萬元。

海州區


19

高端智能裝備

高技術船舶用智能製造系列關鍵裝備與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傑瑞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716研究所、東南大學

2017-

2020

5130

構建信息互聯和柔性生產的船舶總裝及配套品製造數位化車間,實現信息驅動生產、均衡有序的現代造船模式。項目完成達產後,形成年交付20臺套船舶智能製造裝備的生產交付能力,年銷售收入達到12000萬元。提高我省船海裝備製造工業智能化水平,促進我國船舶產業在現代造船模式上的跨越。

高新區


20

高端智能裝備

高質量熱軋棒材智能製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興鑫鋼鐵有限公司

江蘇省冶金行業協會

2019-

2022

16000

實現多條熱軋棒材全流程生產信息集成,工藝控制、物質能源協同優化,質量效率提升協同優化,滿足對熱軋棒材生產線、工序和設備分布狀態或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測置,實現作業效率提升10%、成本降低10%的雙目標。

灌南縣


21

信息技術

高密度超薄集成電路封裝用高可靠性塑封料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華海誠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淮海工學院

2018-

2021

6000

採用獨創的納米級橡膠粒子分散技術、脫模劑的預處理技術等,研發出具有高流動性、高可靠性、低粘度、低應力等性能的環氧塑封料,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將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降低高端集成電路封裝產品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項目實施期內,預計實現銷售收入9500萬元,利潤1800萬元,繳稅900萬元。

市開發區


22

信息技術

表面貼裝集成電路封裝用高性能環保模塑料研發及產業化

衡所華威電子有限公司

/

2019-

2022

5000

研發滿足大尺寸智能模塊、超薄扁平無引腳封裝等集成電路器件封裝要求,打破外國供應商對高端環氧塑封料這一集成電路關鍵封裝材料的壟斷供應,確保本土封測行業的供應鏈安全。項目實施期內可實現銷售收入11000萬元,利潤2200萬元,稅收550萬元。

高新區


23

信息技術

基於脈衝頻率調製的超高效率軍民兩用模塊電源研發及產業化

連雲港傑瑞電子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

2019-

2022

6553

研發軍民兩用高可靠系列、工業用高功率密度系列,以及新一代基於GaN器件的超高頻系列的兩代三個系列的模塊電源產品。項目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2300萬元;達產後實現年銷售收入2.5億元,打破國外壟斷和高端產品禁運,滿足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礎器件國產化需求,提高國防裝備安全,促進國內模塊電源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高新區


24

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

基於廢水處理及其資源化的環保微生物菌劑產品研發及產業化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9-

2022

3500

研發微生物菌種高效篩選技術、菌劑固定化流化態製備等技術,減少生物產泥量50%,噸水運行成本降低30%以上,大幅度提高廢水生物脫氮和高鹽廢水生物處理的性能和水平,微生物菌劑產品實現國產化,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競爭力的微生物菌劑產業群,改變長期以來對國外環保菌劑產品的依賴,成為國內環保領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海州區


25

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

稀土拋光粉廢料的再生和元素全回收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廣晟健發再生資源有限公司

/

2016-

2019

8500

開展稀土拋光粉廢料的循環化利用和有價元素回收,形成清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稀土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對我國化學機械拋光以及精密製造產業的發展形成有力支持。實施期內將實現2000/年稀土拋光粉廢料再生利用、2000/年稀土拋光粉廢料元素回收的產能,建成產業化裝置線2條;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000萬元,納稅3575萬元,淨利潤3088萬元。

贛榆區


26

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

鋼渣輥壓破碎餘熱有壓熱悶資源化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省鑌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2016-

2019

28600

使用連續化、封閉式、設備化、自動化的鋼渣輥壓破碎-有壓熱悶資源化成套技術進行鋼渣處理,實現熔融鋼渣高效、潔淨的穩定化處理和全部資源化利用。鋼渣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是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保護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達產後形成年處理70萬噸鋼渣有壓熱悶、金屬回收及55萬噸/年鋼渣粉的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14400萬元/年。

贛榆區


27

現代農業

連粳15號和連麥7號新品種高產栽培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江蘇農發種業有限公司

連雲港市農科院

2019-

2022

3000

開展早熟優質高產品種水稻熟期特性的技術研究,使水稻品種的成熟期大大提前,有效緩解了稻麥輪作過程中水稻遲收、小麥晚播的突出茬口矛盾,實現了稻麥周年高產高效的協調統一。項目實施期內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淨利潤1500萬元。

高新區


 

 

 

附件3

連雲港市孵化器與眾創空間

所屬區域

孵化器名稱

眾創空間名稱

市  直

國家級:連雲港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淮海工學院大學科技園

國家級:連雲港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眾創空間

省級:山海經創客家園

海州區

省級:新浦工業園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江蘇海州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

省級:大維度眾創空間

連雲區

省級:連雲港雲港高新技術創業園


贛榆區

省級:連雲港贛榆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連雲港市青口都市工業園科技創業服務中心

國家級:和安創客匯

東海縣

省級:東海新秀科技創業園

省級:啡咖啡(東海)網際網路+創客空間、東海大學生圓夢創客空間

灌雲縣

省級:灌雲縣雲海高新技術創業園、灌雲縣臨港科技企業孵化器

省級:雲海智造工場

灌南縣

省級:灌南縣科技創業服務中心


開發區

省級: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孵化器、江蘇金橋鹽化集團科技創業園有限公司(連雲港美多利科技創業園)、都科廣場科技企業孵化器

省級:海客眾創空間、猴嘴街道眾創空間

高新區

省級:連雲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中心

省級:港城創客之家、軟通動力連雲港樂業空間

 


相關焦點

  • 連雲港市政府文件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市科技工作者為表彰先進,激發創造熱情,提高我市科技創新能力,根據《連雲港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修訂稿)》(連政規發〔2014〕6號)規定,經嚴格評審,市政府決定授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幹噴溼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完成單位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 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2016年度部門決算
    2.協助市政府領導同志組織起草或審核以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名義發布的公文,起草《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領導同志講話稿和其他文稿。 3.辦理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上級部門以及其它地區發送市政府的公文。研究市政府各部門和各縣區政府向市政府請示的事項,提出審核處理意見,報市政府領導同志審批。
  • 連雲港市政府關於董忠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
    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nbsp&nbsp&nbsp&nbsp經研究決定:&nbsp&nbsp&nbsp&nbsp董忠同志任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主任、連雲港市政府研究室主任;&nbsp&nbsp&nbsp&nbsp徐希娟同志任連雲港市政府副秘書長(正處),免去其連雲港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
  • 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永政辦函〔2014〕81號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2014年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及行政執法指導案例編制活動的通知  市直有關單位:  為全面了解和準確評價各行政執法單位的行政執法工作
  • 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智慧停車建設工作...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雲港市智慧停車建設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從緊緊圍繞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建設「乾淨、方便、順暢、安全」連雲港要求出發,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統籌協調、科技支撐的要求,切實解決群眾停車難的問題
  • 廣州市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關於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廳文件公開屬性...
    序號文件標題文號1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市政府領導工作分工的通知穗府〔2017〕1號2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工作責任分工的通知穗府〔2017〕2號穗府〔2017〕11號6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延續實施穗府〔2012〕16號文件的通知穗府〔2017〕12號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
    市政府各部門是市政府政策文件解讀的責任主體,按照「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出臺的,或直接以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的重大政策、規劃方案和改革措施,由起草部門負責解讀。以部門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文件,由制發部門負責解讀;部門聯合發文的,由牽頭部門負責解讀,其他部門配合。
  • 市政府辦文件
    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7月13日              株洲市市本級財政專項資金分配審批管理辦法各部門代擬或起草規劃、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未經財政部門同意,一般不得提出設立專項資金。市政府原則上不直接受理申請資金事宜。
  • 連雲港市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例行新聞發布會
    副局長王一兵,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海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建華 發布議題:通報連雲港市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相關情況 一、出臺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具有連雲港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範公文報送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三、各縣區、各部門報送市政府審批的公文,由市政府辦公室登記後,按照市政府領導同志分工呈批。各縣區、各部門不得將報請市政府審批的公文直接報送市政府領導同志個人,市政府領導同志直接交辦的個別事項和確需直接報送審批的敏感秘密事項、重大突發事件以及部分涉外事項除外。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電子公文傳輸管理暫行辦法》和...
    第四條  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電子政務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市保密局和市政府信息網絡管理中心按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對電子公文傳輸、網絡安全進行指導和檢查。   各地區黨委、政府辦公室,市各部門、各單位辦公室(秘書處)主管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電子公文傳輸工作。
  • 泰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結果的決定
    泰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結果的決定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功能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單位,省屬以上駐泰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增強政策穩定性和預期性,維護市場公平,優化營商環境,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即將到期的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進行了評估,並對民法典涉及的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和有違公平的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專項清理。
  • 《連雲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正式出版
    【連網】(記者 張晨晨)12月18日下午,市地方志辦公室在連雲港發布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連雲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正式出版。據悉,這是連雲港市歷史上首次對舊志和地情文獻進行的大規模整理,是對連雲港地方歷史和文脈的一次集中梳理,並已列入「申名」項目。
  • 東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市政府辦公室領導班子成員分工的通知
    各鎮、鄉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府各部門:  鑑於政府換屆人事變動和工作需要,經市政府領導同意,決定對市政府辦公室領導班子成員工作進行分工。現將市政府辦公室領導班子成員分工情況通知如下:  張望峰(黨組書記、主任)  主持市政府辦公室全面工作。
  • 市政府辦公室全體機關幹部會議召開
    9月3日,市政府辦公室全體機關幹部會議召開。市政府辦公室班子全體成員,全體機關幹部參加會議。 會上,市政府辦副主任姜豔哲首先傳達全市脫貧攻堅督查通報及市委書記侯川的講話指示精神,隨後又傳達了全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職責內設...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連發〔2010〕2號),設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二)政策法規處 負責依法行政綜合協調工作;承擔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負責行政權力的梳理、審核工作;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綜合調研工作;承辦相關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協調專家諮詢工作;承擔本局新聞發布等工作。
  • 第五屆連雲港論壇開幕
    由公安部主辦、省公安廳和市政府承辦的第五屆連雲港論壇於12月9日在我市開幕,本次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阿聯、南非、義大利、菲律賓等全球30個國家執法安全部門和國際刑警組織、上合組織、瀾湄合作中心3個國際組織的有關負責人應邀參加。
  • 聊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市政府機構簡稱的通知
    市政府機構簡稱  (括號內為機構簡稱)  一、聊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  聊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掛聊城市口岸辦公室牌子  聊城市口岸辦公室(市口岸辦)  二、市政府工作部門  聊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發展改革委)  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市教育體育局)  聊城市科學技術局(市科技局)  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聊城市公安局(市公安局)  聊城市民政局(
  • 連雲港市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07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中央、省賦予連雲港更高的發展定位、給予更大的關心和支持,連雲港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回顧五年曆程,我們深深感到,全市改革發展成就的取得,得益於中央、省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科學指引,是480萬港城人民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團結奮鬥的結果,是與歷屆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分不開的。
  • 連雲港約談部分水環境問題鄉鎮(農場)
    7月3日上午,連雲港市河長制工作辦公室會同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對東海縣白塔埠鎮、房山鎮、平明鎮、張灣鄉,以及海州區新壩鎮、崗埠農場等部分水環境問題鄉鎮(農場)進行了約談。7月1日上午,連雲港市政府召開了汛期水汙染防治工作會議,會後,連雲港市河長制工作辦公室和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進行了督查,發現部分鄉鎮水環境問題突出,排口、閘壩管控等措施要求落實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