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2020-09-19 二三裡資訊臨夏

本報記者 馬進忠

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強化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體基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正確處理「富腦袋」與「富口袋」的關係,良好的鄉風文明建設,利於幫助農民改變落後思想觀念,摒棄陳規陋習,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素養,利於廣泛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為此,《意見》從加強新時代農民思想教育、保護開發傳統鄉村文化資源、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四個方面對我州接下來如何強化鄉風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讓農民成為繁榮鄉村文化的主體

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農民是鄉村文化的創造者,也是鄉村文化的傳承者和受益者。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核心在於動員和激發農民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意見》提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宣傳教育,發揚「愛國愛黨愛家鄉、團結奮進創一流」的新時代臨夏精神,持續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牢固樹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要在全州農村掀起解放思想熱潮,學習新科技、新理念,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著力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全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要倡導農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挖掘和宣傳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引導形成向善向好、尊老愛幼、鄰裡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鞏固擴大「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成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積極創建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要通過思想教育,實現農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向現代化轉型。

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

現代科技的發展、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大眾心理需求的多樣化等因素催生了水果採摘、鄉村旅遊、鄉村康養、農耕文化體驗等相關產業,加快發展鄉村文化產業,不僅能讓鄉村文化得以傳承,還可以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

如何挖掘利用鄉村社會蘊藏的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將地方優秀文化資源融入市場、轉化為文化產品,打造文化品牌和新興產業,實現文化資源向文化品牌的跨越?意見從如下4個方面作了安排部署。

——要深度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資源,充分利用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造傳統農耕文化特色品牌。

——要保護好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特色村鎮、古樹名木、農耕遺蹟、文物古蹟等物質文化遺產,留住有形的鄉村文化。

——要深入挖掘民間藝術、地方戲曲、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持續加強「中國花兒之鄉」建設,培育紮根農村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基層文化設施管理人員。

——要組織實施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支持舉辦各具特色的豐收節慶活動,著力培育鄉村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濃鬱臨夏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推動發展集農業文化創意、民族飲食體驗、民俗文化交流、特色產品交易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新產業新業態。

澆灌好鄉村文化發展的沃土

如何加強鄉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如何拓寬農民獲取閱讀的渠道?如何傳播好鄉村優秀文化?如何讓鄉村文藝進入大眾視野?這些要求的實現離不開健全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不斷提升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因此,《意見》提出,要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鄉村舞臺等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和使用。要推動農家書屋與縣級圖書館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實施「農家書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共建模式,擴大閱讀覆蓋面。要加強鄉村電影院線建設,推進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建設、大喇叭等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要開展網際網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示範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和鄉土文化信息新媒體傳播。要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管。要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積極創作反映新時代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

移風易俗為小康生活「添彩」

鄉風文明建設必須反映時代要求和鄉村振興需要,引導農民群眾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逐步與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而當前,我州部分鄉村還存在一些封建迷信、陳規陋習。

如何治理這股歪風,從根本上改變鄉間不文明風氣,減輕農民負擔為小康生活「添彩」?《意見》指出,要廣泛開展文明村鎮、五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匯聚起共建幸福美好新臨夏的強大合力。修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教化約束作用,強化教育引導,把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理事,反對高價彩禮、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活動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新時代文明新風。推動農村殯葬改革,引導農民文明祭掃。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積極開展家風建設活動和好人好事評選,大力塑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來源:民族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大眾銳評:讓「合伙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幾則「鄉村合伙人」新聞,受到關注。據8月16日《光明日報》報導,山東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 大眾銳評|讓「合伙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8月16日《光明日報》報導,山東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 「地評線」大眾銳評:讓「合伙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8月16日《光明日報》報導,山東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 蘭考縣三義寨鄉:成立鄉賢議事會 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蘭考縣三義寨鄉付樓村新當選的鄉賢議事會會長趙慎言在表態發言時說:「能把我們村鄉賢的心凝聚到一起,為村兩委排憂解難、建言獻策、貢獻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引導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特別是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近日,蘭考縣三義寨鄉付樓村鄉賢議事會成立大會在該村文化廣場舉行。會議通過了議事會章程並選舉出了議事會領導班子。
  • 鄉村行(12)|良井鎮霞角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即是鄉村的魂。近日,區新聞中心採訪組第12站來到「文化之鄉」良井鎮的「文化之村」——霞角村。
  • 龍江縣:「群眾之家文體活動風採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通過「打榜競技」使主流文化熱了起來、傳統文化轉了起來、鄉土文化亮了起來、自辦文化火了起來、文化能人動了起來,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注入了精神動力。全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熱」起來。在各項活動中,充分利用廣場、社區活動室、鄉村文化站、各級群眾之家、鄉村文化大院等基礎文化設施,以及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載體,全面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年均上萬群眾積極參與,幾十萬人觀看。群眾之家文體活動風採榜繁榮了文化體育事業,彰顯了全縣人民的精神風貌和文體風採。
  • 黑龍江龍江縣:「群眾之家文體活動風採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通過「打榜競技」使主流文化「熱」了起來、傳統文化轉了起來、鄉土文化亮了起來、自辦文化火了起來、文化能人動了起來,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注入了精神動力。相繼組織開展了社區文化藝術節、「頌歌獻給黨」專場演出、「中秋月圓,古巷情深」詩歌朗誦會、才藝「打榜」活動等專場演出220餘場。每年定期舉辦農民春節聯歡晚會、秧歌拜大年及廣場舞展演。並充分利用節慶日,組織開展書法美術攝影展,共展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等題材文藝作品350餘幅。五年來,全縣群眾參與率超過70%,受益率100%。
  •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
  • 清流:激活鄉土人才,注入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8月12日,清流縣舉辦鄉村人才振興「雙百計劃」入選人員培訓班暨授信儀式,為入選人員頒發證書及現場授信,並開展金融知識和村級事務培訓。近年來,清流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實施鄉村人才振興「雙百計劃」,從2018年起,用三年時間,選育百名農村產業帶頭人,激活鄉土人才「動力引擎」,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 鄒平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鄒平市黃山街道通過招引青年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所以,選擇了年輕的、有文化的,孫東嶽正適合。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才回到農村,黃山街道除了招引年輕人回鄉外
  • 博白「紅色引擎」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盤古嶺屯位於民豐村東南部,是該鎮「三清三拆」鄉村風貌提升行動示範點之一。「三清三拆」鄉村風貌提升行動開始後,該屯積極響應號召,在村裡黨員幹部的帶領下,成立村民理事會,自行集資25萬元,發動屯外社會各界捐助10萬元,大力開展「三清三拆」鄉村風貌提升工作。
  • 新密市高溝村:精心打造研學基地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高溝村「兩委」班子領導,深學篤用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高起點謀劃,高站位認識,高標準落實,制定了「以地域特色為依託,以打造研學基地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思路。
  • 寧德:研學支教助推鄉村振興
    日前,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媒系「文傳支教,匯愛南巖」暑期支教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隊前往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進行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為南巖村首期「探尋雲上古村,開啟『心』的世界親子研學夏令營」提供支教,在助力南巖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 永泰鄉賢文化與鄉村振興研究
    ,也需要用鄉賢文化所蘊含的文化道德力量來推動鄉村文明和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當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中,我們更要培育和發展好鄉賢文化,積極聯絡和爭取退休黨政幹部、教師以及創業成功人士等為代表的新鄉賢反哺家鄉、支持家鄉、造福家鄉,聘請他們擔任鄉村決策智囊團成員,發揮其出謀劃策的決策諮詢功能,努力實現資金回流、企業回遷、信息回傳、人才回鄉,為鄉村振興發展增添新的動能。
  • 商丘市民權縣:振興特色文化產業 讓鄉村振興「虎虎生機」
    原標題:「中國畫虎第一村」——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 振興特色文化產業 讓鄉村振興「虎虎生機」  如今,當地政府藉助「畫虎村」虎文化的品牌和影響力,把虎文化、民俗與農業觀光緊密結合,打造虎文化、民宿、民俗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度假區;同時把王公莊村建成在全國具有影響的書畫產銷基地、繪畫人才培訓基地和畫家創作基地、文化孵化基地,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1  農民潑墨舞出「中國畫虎第一村」  12月14日,記者慕名來到王公莊村。
  • 以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要求「堅持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鄉村,文化不再是為經濟振興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鄉村振興的初心、靈魂和方向,以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鑄魂工程。
  • 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地從哪裡出?錢從哪裡來?北流市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這一「牛鼻子」,成功探索出「黨委引領、群眾主導、市場參與」的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河村模式」。在實施全域鄉村振興中,北流市積極推進河村土地綜合整治,將以往政府發包項目、政府平臺公司承接、施工企業實施的模式,變為村集體發動農民開墾,以政府工程同樣的成本向村集體收購復墾指標,所得資金歸村集體所有。實施農村宅基地退出和有償使用,徵收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扣除復墾成本外,全部用於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對復墾好的土地實行集體化經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現代特色農業、鄉村文化復興等,實現產業融合。
  • 讓鄉村新職業激發新動能
    人民網-人民日報鄉村新職業不斷湧現,適應了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政策多些精準幫扶,教育培訓多些精準服務,讓農民成為更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近日,浙江杭州市餘杭區農業農村局發布一則招聘信息,為所轄的8個村招聘農業經理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年薪18萬元,另有績效獎勵……優厚的待遇引發不少大學畢業生的關注。
  • 馬和鄉:扮靚「面子」提升「裡子」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馬和鄉盡林頭村以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大力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持續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讓農村「舊貌換新顏」。
  • 「小葡萄」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上市的時節,子長市的五千多畝葡萄也陸續成熟,「小葡萄」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