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記者蘇鈴)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09年一份蓋達組織成員出版的網絡英文雜誌《激勵》引發西方世界擔憂,這份雜誌公然介紹如何製造炸彈,並煽動在西方國家進行恐怖襲擊。雜誌的主創人員被美國無人機炸死後,這本雜誌銷聲匿跡了一年。
近日,這本「恐怖雜誌」再次現身,並煽動網友用燃燒彈來襲擊美國。它的重現,究竟意味著什麼?
自從2011年被取名為《激勵》的網絡雜誌的主管和編輯被美國無人機轟炸喪生後,這本公然教授如何在「媽媽的廚房裡製作炸彈」的恐怖網絡雜誌銷聲匿跡了近八個月。但是據外媒報導,「基地」組織葉門分支近日再次出刊《激勵》的第八期和第九期,除了為死去的雜誌負責人寫下紀念文章外,這兩期新內容還詳盡介紹如何使用燃燒彈襲擊美國。化名的作者建議,選取美國西部林區為目標,因為那裡的鄉村人口快速增加,以燃燒彈製造森林火災再合適不過。
這本雜誌使用英文,可以被許多西方國家的二代阿拉伯裔族群閱讀,因此,雜誌也被認為是煽動西方本土恐怖勢力的引擎。而區別於在沙漠中摸爬滾打的 「老一代」恐怖分子, 現在的「恐怖新生代」有可能就是在英法美等國內土生土長的年輕人。這讓西方國家反恐難度劇增。
美國高級官員在反恐聽證會上承認,來自基地及其附屬組織的威脅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化。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 納波利塔諾:恐怖主義的威脅正在不斷變化,在過去幾年,無論是資源、技巧和目標來說,恐怖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激勵》雜誌的文章把美國、英國和法國列為「頭號目標」,「強烈建議對人口聚集地投毒或使用生化武器,以對敵人產生巨大影響」。而自2001年至2009年底,美國就發生46件本土恐怖事件,有上百美國居民涉嫌參與。是什麼原因讓恐怖的毒瘤長到了美國國內?一方面是這些人的宗教情緒,他們熟悉西方社會卻又不滿自己生長的這個國家的作為。觀察員葉海林認為,少數族裔在移民國的游離感是更深層的原因。
葉海林:儘管歐美在二戰以後一直要努力建設一個多元、多種族的社會,但其實成功的國家並不多。長期的隔閡使少數族裔被隔絕了,英國的南亞裔,法國的北非裔,德國的土耳其裔,他們融不進主流社會,而這種融不進主流社會的絕望感比他們在自己的祖國還要強,這種隔離感加上他們在工作就業方面受到的若有若無的差別待遇,很容易把這些人變成一個絕望團體,這個絕望的團體剛好成為為蓋達組織源源不斷提供極端分子的培養皿。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