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美國《新聞周刊》推出最後一期紙質雜誌。
吉姆·尹波科
新東家看好紙媒價值
定位類似英國雜誌《經濟學人》 復刊後預期年發行量10萬份
退出紙媒市場一年多後,美國國際時事雜誌《新聞周刊》明年1月或2月計劃再次付梓,回歸傳統紙媒市場。屆時,《新聞周刊》將每周出版一期,每期64頁。
首年發行量10萬份
美國《紐約時報》3日援引《新聞周刊》總編輯吉姆·尹波科的話報導,重新回歸的雜誌可以看作對在線註冊用戶的「獎勵」,定位類似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有別傳統競爭對手《時代周刊》。此前,《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一直在新聞雜誌領域不分伯仲,保持激烈的競爭態勢。
「我們把它看作一種獎勵,一種小眾產品。」尹波科說。據悉,出版方希望這一刊物重生第一年發行量能夠達到10萬份。
尹波科表示,預期《新聞周刊》復刊初期廣告收入不會太理想,雜誌運營成本將主要由訂閱收入支撐,因為「雜誌不會低於成本價銷售」。
出版商仍看到商機
《新聞周刊》創刊於1933年,1991年發行量達到頂峰,在全球發行量達330萬份,不過後來發行量持續下滑。2010年,《新聞周刊》的發行量下降至150萬份,老東家《華盛頓郵報》以1美元的價格將雜誌賣給億萬富翁投資商西德尼·哈曼。去年,《新聞周刊》與美國野獸日報網站合併,2012年12月出版最後一期紙質刊物,當時據稱能節省4000萬美元成本。
《新聞周刊》隨後變身網絡媒體,更名《全球新聞周刊》,今年8月由另一家數字媒體集團IBT Media(國際商業時報東家)併購,尹波科在今年9月出任《新聞周刊》總編輯。新版紙質《新聞周刊》預計明年1月或2月面世。
尹波科表示,新東家約翰森·戴維斯和伊庭尼·烏賽克雖熱愛數字媒體,但他們依然能在傳統紙媒中看到新聞價值和商業價值。「我很高興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他說。(熙怡)
復刊後將迎接
數字媒體挑戰
據報導,《新聞周刊》復刊後,多數內容將和現在一樣能在新聞周刊網站上看到。
口碑優良 復興在望
網站提供一份雜誌網絡版,排版設計和傳統印刷版一模一樣。目前新聞周刊網站並不收費。因此,復刊後的《新聞周刊》要花巨大的力氣去吸引新舊讀者掏錢買雜誌。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聞周刊》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優良口碑和品牌效應,將有助雜誌重新開闢市場,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一直保持穩定的銷量一樣。
另據報導,在2日,美國知名周刊《紐約時報雜誌》宣布很快將從周刊改為雙周刊,與此同時加強雜誌網絡版的製作。
但另一方面,一些出版商依然從傳統紙媒行業中看到了商機。就在《新聞周刊》宣布復刊前幾個小時,文摘雜誌《每周》的東家宣布將出版期數從每年48期調升至51期。 (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