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聞周刊》易主
8月2日,美國傳媒業的旗艦期刊《新聞周刊》易主,這是美國傳媒產業巨大變革及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的又一樁買賣。 美國華盛頓郵報公司2日宣布,與音響器材大亨雪梨·哈曼籤署協議,出售旗下連年虧損的雜誌《新聞周刊》。
-
美國《新聞周刊》「復出」能否扭虧為盈?
《新聞周刊》往期封面 2012年底,由於讀者大量轉向在線傳媒,西方傳統媒體的廣告經營收入下降,先是德國的老牌報紙《德國金融時報》停刊,接著是經營了80年的美國《新聞周刊然而,就在美國《新聞周刊》出售給美國數字新聞公司IBT傳媒後不過十幾個月,該周刊又宣布重新恢復紙質版的出版。今年3月,《新聞周刊》新的第一期印刷量在美國有7萬份,在歐洲也有7萬份。這一舉動引起了業界的好奇。
-
《美國新聞周刊》美國大學個性排行榜
《美國新聞周刊》周刊認為沒有單一的「最好」學校,由於同學和家長習慣使用《美國新聞周刊》大學排名作為選擇大學的依據之一,又因為不同的學校適合不同的學生。《美國新聞周刊》大學排行榜每年會根據不同側重點對美國院校進行排名。這份排名幾乎涵蓋了本科教學的各個方面:學術機會、社會生活、學校地理位置及面積大小,甚至還包括氣候。
-
美國《新聞周刊》為何只需道個歉
最近,伊斯蘭國家發生大規模反美抗議活動,煽起伊斯蘭教信徒滿腔怒火的《新聞周刊》載文稱,美軍以褻瀆《古蘭經》的方式羞辱在押的穆斯林囚犯。信仰問題在信徒眼中重於生命,各國穆斯林義憤填膺,宗教人士聲稱如果不交出褻瀆《古蘭經》者,將對美國發動「聖戰」。
-
美國《新聞周刊》:超能力實驗
美國《新聞周刊》11月20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面20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了一份報告《對遙視的評估:研究和應用》。報告稱,中央情報局花費了2000萬美元僱用了心理學家「想像」在利比亞的極端分子受訓基地,描繪新型蘇聯潛艇設計圖並定位被外國人綁架的美國人質。這份由獨立的美國研究機構進行的報告還證實了更高秘密級別的項目。它宣稱了代號「星際之門」心理間諜行動的失敗。於是1995年11月,埃德溫·梅,這位曾經領導政府超能力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失業了。
-
美國《新聞周刊》告別封面 離別亦是開始
《新聞周刊》最後一期印刷版封面 美國知名雜誌《新聞周刊》最後一期印刷版將於12月31日在各報刊亭正式銷售。當地時間12月23日,該雜誌網站發布了最後一期印刷版封面——一張該雜誌位於美國紐約市辦公大樓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方為該刊發行日期(2012年12月31日),中下部則配以「最後一期印刷版」的字樣,充滿了離愁別緒。而在「最後一期印刷版」字樣的前面使用了「#」字標籤。這不僅意味著《新聞周刊》以詩化的方式向社交媒體致意,且表明社交媒體是導致該雜誌紙質刊物走到盡頭的原因之一。
-
美國"新聞周刊"復刊引爭議 僅停刊一年三個月(圖)
圖為美國《新聞周刊》本月上旬一期的封面「比特幣背後的面孔」。 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數字貨幣,它究竟由誰發明?本月上旬,美國老牌新聞類雜誌《新聞周刊》以「比特幣背後的面孔」為封面故事,拉開了其紙質版雜誌「劫後重生」的序幕,也成功造勢,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創辦於1933年,《新聞周刊》是美國著名的時政類雜誌,「江湖地位」曾僅次於《時代周刊》,發行量曾高達330萬冊。近年來,隨著全美雜誌業江河日下,《新聞周刊》廣告收入大跌、發行量直線下降,幾經轉手,仍未擺脫虧損。
-
美國《新聞周刊》:美國面臨「最敵對」權力過渡期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美國《新聞周刊》11月27日(提前出版)封面報導稱,在選舉日的前兩周,唐納·川普總統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震驚了華盛頓官員。該命令可能會破壞該國已有140年歷史的公務員體系。
-
美國老牌雜誌《新聞周刊》停紙質版改為電子版
從2013年起,全世界的讀者再也看不到印刷的紙質美國老牌雜誌《新聞周刊》了。這家擁有80年歷史的權威雜誌在今年12月31日推出紙質版的最後一期。從2013年開始,《新聞周刊》將只發行網絡版,改名為《世界新聞周刊》,提供網上付費閱讀。定位讀者群為「渴望深入了解世界新聞的高度電子化的意見領袖」。
-
【傳媒:《新聞周刊》的最後一搏】
兩家新聞周刊都希望能夠逃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命運。後者經歷了數年的掙扎之後,徹底放棄了作為周刊發行的理念。在一個不斷變遷的媒介環境中,《新聞周刊》和《時代》的這些戰略性的撤退一種勇敢的相關的舉動。但它們都已經晚了十年。在一個信息超載的數字世紀,現代的新聞周刊處在一個尤其令人心酸的位置之上。接近一個多世紀之前的設計,目的是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新聞。
-
有聲周刊 | 七夕特別節目——什麼在殺死當代人的愛情?
過去的一周還有哪些大情小事,點開一周超聲波,聽主播超峰給你說:一周觀察本周話題:是什麼在殺死當代人的愛情?由維克多·弗萊明 、喬治·庫克、山姆·伍德 聯合執導,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1940年在美國上映。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 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
-
《新聞周刊》式微昭示新聞生命力所在
從2013年開始,世界新聞界的知名品牌——美國《新聞周刊》放棄了紙質印刷,只出網絡版,「轉世」到數位化世界謀求新生。 我對《新聞周刊》是有一定感情的。 2000年一到華盛頓工作,我便開始閱讀《新聞周刊》,幾乎每期不落。
-
The Daily之後 《新聞周刊》謝幕
誰也不知道這個行業裡漫長的死亡還要延續多少年。從1990年代開始,美國報業1/4的工作崗位已慢慢消失。經年累月,記者們要習慣這種可悲又奇怪的雙重身份,他們在不斷報導自己這個行業可怕的新聞,例如《紐約時報》不得不出售返租自己剛建成的豪華大樓,或論壇報業集團的瀕臨破產。「正因為是《新聞周刊》,它才獲得如此之大的關注。
-
可否出張「報外報」
可否出張「報外報」 有話就說 賀貝 報紙越出越厚,但是就算遇上增刊、特刊大幅加版,對我來說幾份報紙還是個把小時就消磨完了。並非事多人忙,而是報紙雷同化嚴重。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不管日報、晚報還是都市報,都難以有清晰、鮮明的市場區隔,獨家新聞的來源,通常也是隨機性多於策劃性。結果,雷同乃至大幅雷同成為常態,重要的時政、法制性新聞更是如此。 為求個性化,報紙也作出不懈努力,對同一事件以不同視野、不同寫法和多角度發掘,尋找新的新聞價值和內在熱點,令報紙異彩紛呈。
-
巨變時代的新聞周刊
《新聞周刊》主編喬恩·米查姆/文 新聞業的生意正身處麻煩之中,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那些曾為美國人所尊重的新聞機構,如今正在面臨的卻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曾經財源滾滾的新聞企業們,現在正在奮力掙扎著尋找途徑籌款,以便能夠繼續它們的經營。在白宮進行的一次與這種氣氛頗為相異的記者協會晚宴上,歐巴馬總統在一個嚴肅的講話中發表了他的結論,表達了他對於這一行業的關切之心。除此之外,他還引用了託馬斯傑斐遜的話,而後者曾經這樣說過:他寧可擁有報紙不要政府,也不想要一個只有政府卻沒有報紙的美國。
-
美國《新聞周刊》記者講述一張照片引發的抗戰故事
美國《新聞周刊》記者講述一張照片引發的抗戰故事 【解說】9月2日,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第六場記者會。會上發放了數本記載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有關的國際友人的相關資料。資料上的照片讓一位與會的女記者久久不能移開眼睛。
-
《新聞周刊》停印之後
不過,當美國老牌雜誌《新聞周刊》(Newsweek)宣布停止印刷版發行時,仍然讓公眾措手不及。傳統媒體的出路何在,2013年是否會成為紙媒的告別之年?這已經成為媒介產業要真實面對的問題。 2012年的最後一天,有著80年歷史的美國《新聞周刊》發行了其最後一期紙質刊物,依舊搶眼的封面上不見了往日的「新聞概要」,一行醒目大字「最後印刷版」佔據正中,仿佛一聲無奈的嘆息,而背景照片是《新聞周刊》頂峰時期在曼哈頓的總部大樓。至此,全美第二大、僅次於《時代周刊》的新聞雜誌紙質版正式畫上句號。
-
《新聞周刊》終結曲 紙媒的掙扎與宿命
10月18日,新聞周刊-野獸新聞公司(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總編蒂娜·布朗同CEO巴巴·謝蒂一道,宣布了這家美國知名雜誌紙質版的終結日。作為紙媒,《新聞周刊》的出現與消失帶來了同樣的震撼。1933年2月17日,第一期《新聞周刊》驚豔登場,它史無前例地使用了7幅圖片作為雜誌封面,分別代表一周7天發生的重大新聞。
-
《新聞周刊》:只不過又死了一次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新聞周刊》宣布,將在年底把紙刊和網絡雜誌《野獸日報》合併,推出全數位化的《全球新聞周刊》並裁員,從而結束這家雜誌為期80年的紙版發行史。和報紙相比,紙版雜誌的日子向來好過得多,不論是較硬的政治、財經、軍事類,還是較軟的時尚八卦、影視體育類,許多老字號過得都很滋潤,一些新面孔也辦得有聲有色,和《新聞周刊》打了大半個世紀對臺戲的《時代》周刊,日子便過得很好,不但在美國照樣有大量訂閱戶、零售戶,在歐美其它國家也維持著一系列衛星刊。
-
瞭望新聞周刊-搜狐新聞
瞭望新聞周刊—狐狐網友熱評最高文章之10秀 搜狐網每日牽手瞭望新聞周刊詳情列表 《瞭望》——中國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新華通訊社主辦,1981年4月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