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主編喬恩·米查姆/文 新聞業的生意正身處麻煩之中,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那些曾為美國人所尊重的新聞機構,如今正在面臨的卻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曾經財源滾滾的新聞企業們,現在正在奮力掙扎著尋找途徑籌款,以便能夠繼續它們的經營。在白宮進行的一次與這種氣氛頗為相異的記者協會晚宴上,歐巴馬總統在一個嚴肅的講話中發表了他的結論,表達了他對於這一行業的關切之心。除此之外,他還引用了託馬斯傑斐遜的話,而後者曾經這樣說過:他寧可擁有報紙不要政府,也不想要一個只有政府卻沒有報紙的美國。
我們相信,這其中的要點,也將適用於一份像我們這樣的雜誌。我們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是至關緊要的,但是最終,更重要的還是讀者是否對此表示贊同。除此之外,在擁有了這種想法之後,讀者是否覺得我們的作品與他們所花費的時間相比是值得的。而這本你現在正拿著的雜誌,就是如此——第一期重新設計和重新思維之後的《新聞周刊》——它代表了我們以最大的努力去帶給讀者的原創性報導、有爭議(但並不是黨同伐異)的爭論和非凡的聲音。我們知道,讀者知道什麼是新聞的含義。我們也不會假裝要嘗試成為讀者在混亂的資訊時代的領航員。假如讀者喜歡我們的話,那麼他們需要或者想要的,也將不是一個孤立的類似夏爾巴人的個體。我們所能夠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收益。這種收益來源於那些精心的作品:它們要麼發現新的真相、要麼推動真知灼見的廣泛傳播。
或許這與讀者你的直覺有悖,但事實上,在一個在數位化道路運行的世界中,周刊的發行量並未變成明日黃花。長久以來由報紙所扮演的角色,今天的網際網路也幹的不錯,它也能夠傳播標題,意見和即時的分析。很久之前,許多報紙就已經被迫著去進入傳統的新聞雜誌的模式,提供更長篇幅的報導、讓圖片扮演更大的角色。但是,它們依然必須每天就要出版一次。而這其中只蘊含了如此之少的真知灼見,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掌握。而按照我們的觀點,《新聞周刊》的角色是,帶給你智慧上的滿足,以及視覺上的饗宴,而原本這種體驗,只能由優秀的月刊來提供。不再是哈羅德海耶斯的《紳士》,或者是威利莫裡斯的《哈潑斯》,而只是一本以周為單位出版的《新聞周刊》。
就絕大部分篇幅而言,新的《新聞周刊》中,將主要包含兩種類型的文章。第一部分是報導性的敘述——這部分奠基於現場的觀察和對事實的嶄新發現,它將呈現那些最為重要和最為有趣的內容。第二部分是有爭議性的論說文章——這部分的奠基於理性以及來自證據的支撐,它將為某物提供觀點。
被這些內容所替代的東西是什麼?最主要的受害者便是那些平鋪直敘的新聞,以及那些只有很少新聞細節(無可否認,這些細節也來之不易)的新聞,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不可能使我們被深深的感動。我們將報導突發性新聞嗎?是的,我們會這麼做。但是,我們這麼做的時候腦子裡有著嚴格的標準:我們的確增添了新鮮的東西嗎?當中東發生暴力事件,我們的確報導了一些有關該事件的原始性材料沒?我們的攝影和設計是否具備傑出的價值?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就會進行這次報導。
我們希望,經過重新設計的第一期《新聞周刊》,將能夠成為這種範式的一個模型……
我們上周三在空軍一號上對歐巴馬的採訪中,總統歐巴馬指出了他學到的最為關鍵的一些教益:美國人,他說,「不僅僅只擁有一種寬容的精神,他們還渴望對事物的解釋和感知複雜的局勢。他們,有意願去承認巨大的問題。我認為華盛頓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認為自己應該替公眾隱瞞種種問題。」對此種說法,我們贊同不已。
去年是《新聞周刊》成立第75周年,也就是在這一年,《新聞周刊》的帳簿上出現了赤字。對此,近日《新聞周刊》 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版,該雜誌寄望在這一個網際網路上永遠充斥著新聞、報刊訂閱量下降和廣告收入減少的時代裡,能通過此次改版來重塑自己。
本文為《新聞周刊》主編喬恩·米查姆在新雜誌中一篇談及改版的文章。文章原名為:變化世界中的新雜誌(A New Magazine for a Changing World),本文名稱由編譯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