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紹鴻和李小龍比武連敗3次後,決定去和「詠春師父」葉問決鬥

2020-12-22 史鑑滄海

"拳本無法, 有法也空,一法不立,無法不容。"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集智慧、哲學、藝術、技巧、體能於一身,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發明創造的結晶

"中國人講究從世間萬物尋找真理,無一不是。"自古以來,中國武術有著南拳北腿之說,它以區域性劃分,分為南派和北派。北派善於用腿,南派以拳法見長。南派北派只是以區域籠統的劃分,並不是指某一門派。中國武術門派非常之多。如少林、武當、峨眉、太極、八卦、詠春等。

其中詠春拳在南派當中,是特點比較突出的一個拳種。詠春拳的創作人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詠春拳是有五枚師太初創,後來經過五枚師太的徒弟嚴詠春完善定型,並起名詠春拳。

詠春拳是根據女性身小力弱的特點編創,它以巧破力,近身快打,是適合女性演練的自衛拳術。詠春拳攻守兼備,剛柔並濟,實戰性很強,最重要的一點,它消耗氣力小。因此,廣受包括男士在內的習武者歡迎。

現在詠春拳,經過歷代詠春拳大師,不斷的總結完善形成體系,傳承至今。葉問正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詠春拳

與武結緣

梁紹鴻,美國詠春之父,他是李小龍好友,海豹突擊隊格鬥教官,如果選擇一個人來講述葉問與李小龍兩個人,梁紹鴻無疑是最有資格的一個。當時梁紹鴻的表姐在電影界工作,和李小龍的父親互相認識,李小龍和梁紹鴻,經常和他的表姐學習。

在那時,梁紹鴻的表姐在電影界工作,接觸的電影與故事種類繁多,尤其那個年代都是以武論英雄,武打類的電影故事數不勝數,喚醒了梁紹鴻心中的英雄夢,這讓梁紹鴻自那以後一心研究起武術

13歲的時候,梁紹鴻與李小龍在一起玩耍,當時的李小龍正跟隨葉問學習詠春拳,少年正得意,繪聲繪色地向梁紹鴻講述詠春拳的厲害之處。因他從小家境較好,物質條件富裕,這讓梁紹鴻從小就有一種優越感,凡事不服輸,喜歡爭強好勝,不能比別人差。

梁紹鴻被李小龍激起了好戰心,決定要和李小龍進行比試。當時正好在表姐家,他們就直接在表姐的露臺上開始切磋起來。結果沒想到一向爭強好勝的梁世鴻,這次栽了個跟頭

李小龍的六拳打下來,梁世鴻毫無還手之力,頓時臉上血流滿面。對於梁紹鴻而言,曾經"常勝將軍"的桂冠被摘下,這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奇恥大辱。梁紹鴻並不服輸,他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認為可能是因為場地太小所以沒有避開。

又約李小龍去天台比武,最後的結果並無改變。仍然不死心後,又再次約李小龍在附近的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輸的更慘於是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以後,梁紹鴻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叫葉問的詠春師父,與他決鬥一番。

初次見葉問的時候,梁紹鴻很失望,因為這一切與他想像中的樣子截然不同。當時葉問過的很清貧,住的地方也很簡陋,生活雖然很拮据,但是每天把自己打理的很乾淨。整個人清清瘦瘦,看上去斯斯文文,不像是個武學宗師,武術大家。

梁紹鴻第一次在葉問師傅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武功底子,自以為會得到誇獎,卻不得承認。之後葉問便讓梁紹鴻跟著他在武館學習,梁紹鴻也真真正正地踏入了中華武術的世界。從那之後,梁紹鴻與葉問,詠春拳,都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代宗師

葉問是廣東佛山桑園人,年幼時身體較弱。七歲的時候,其家人讓他拜師陳華順學習詠春拳。後來,他又拜師梁壁研習詠春拳的精髓。他聰明悟性高,又能吃苦深得師父的喜歡。葉問習練刻苦,善於思考,成為詠春拳大師。葉問57歲的時候,遷入香港定居。在香港開始廣收門徒。

傳統的教拳,先是站樁,後練式,達到一定水平被師傅認可,再傳授心法心得——這是武術的真正精華。一個聰明能吃苦的人,要學有所成,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他打破了傳統的教拳方式,由繁化簡。他根據心法和自己多年習練、交手所得到的經驗,把博大精深的詠春拳,拆解成簡單實用的式子,使學習者更易於習練。

葉問令人佩服的不僅僅是他的一身本領,還有他的精神氣節。梁紹鴻曾說過,葉問最令他欽佩的,就是君子固窮的氣節。當時葉問三餐不繼,雖然無奈但沒有半句怨言。儘管窮,但儀容從來乾淨端正。儘管天氣熱,他從未解開半粒紐扣,更從未像其他人一樣赤膊。這一切顯出了一派令人景仰的儒者風範。

葉問培養出的弟子中,最為出名的可以說是李小龍,他把中國武術搬到了好萊塢熒幕,向世界展示中國武術,首創英語中"功夫"一詞。令人可惜的是英年早逝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自幼酷愛武術。他在上學期間,除了學習就是練武,他學習過不少拳種。後來拜葉問為師,專習詠春拳。李小龍注重實用,不墨守成規,綜合自己所學,創出了實戰性很強的功夫"截拳道",成為一代武術宗師。

他經常找世界級的功夫高手挑戰,以印證自己,豐富自己。梁紹鴻能與詠春拳結緣,也是李小龍在其中牽線搭橋,正是李小龍在拜師葉問後,就把自己的好朋友梁紹鴻介紹給了師傅葉問學習詠春拳。

武者精神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輕。"葉問不圖名利,一生清貧,卻能在悽苦的環境中泰然處之。他用自己的一生向他人證明,武術,修習的不只是個人的身體,還有自己的心。

武術要求人們內外兼修。自古就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說法。長期習武,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使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武術還是一門技擊藝術,提高人身體素質的同時,還可以防身禦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武術不外如是。葉問作為一代宗師的代表,不僅是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更是將武者精神傳承至今。正如他培養的弟子李小龍將中華武術帶向世界各地,正如梁紹鴻將中華武術傳播到美國。

人們可以看到如今中華功夫的傳承與創造,消亡的只是人的軀體,意志與精神卻不可泯滅。功夫,乃是藝術家最無法讓渡的財產,就連死亡,也無法讓它泯滅,直至消逝殆盡

文/煙寒若雨

相關焦點

  • 被李小龍打敗後,我決定會會名叫葉問的詠春師父
    葉問(右)、李小龍(左)練習詠春壹我第一次聽說詠春拳是通過李小龍,第一次認識葉問也是通過李小龍。我還是不死心,要他和我到附近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敗得更慘。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之後,我才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名叫葉問的詠春師父。
  • 揭秘李小龍與葉問的5大疑團:李小龍真的是詠春叛徒嗎?
    李小龍被指「詠春叛徒」自2008年開拍《葉問》,讓很多人開始認識這位詠春的發揚人,由於他其中一個徒弟是李小龍,所以大家都比較關心他們二人的關係。對於兩師徒的感情,可算是眾說紛紜,有傳葉問是因為介意李小龍當年曾以一間豪宅,想換取師父拍下全套詠春木人樁法的建議,而因此氣憤。
  • 少年李小龍:每年拍1部電影,拜葉問為師學詠春,比武屢戰屢敗
    說起李小龍,很多人是會對他讚不絕口,因為他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他讓「Kungfu」寫入了英文詞典裡,也是因為李小龍,從而讓外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個個都會功夫,總之李小龍去世後被塑造成為「武術神話」、「民族英雄」的感覺,那麼真實的李小龍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 葉問徒孫:哪有什么正宗詠春|葉問|吳仲素|嚴詠春|動作片
    葉問徒孫朱江明先生認為,《葉問3》中以拳棍刀來爭奪詠春正宗,還算是有些一代宗師的氣象。現實中的正宗之爭,其實是個宮鬥戲。最近上映的《葉問3》中,張晉飾演的詠春傳人張天志,在香港開設拳館後向甄子丹飾演的葉問發起挑戰。他在武館內懸掛了「詠春正宗」的牌匾,並向香港媒體宣稱,葉問所傳的詠春並非正宗。類似的爭奪正宗詠春的情景在現實中其實也存在著,隨著這幾年葉問題材電影的熱映,詠春的各個支派之間,發生過多次糾紛。
  • 葉問徒孫:哪有什么正宗詠春
    葉問徒孫朱江明先生認為,《葉問3》中以拳棍刀來爭奪詠春正宗,還算是有些一代宗師的氣象。現實中的正宗之爭,其實是個宮鬥戲。最近上映的《葉問3》中,張晉飾演的詠春傳人張天志,在香港開設拳館後向甄子丹飾演的葉問發起挑戰。他在武館內懸掛了「詠春正宗」的牌匾,並向香港媒體宣稱,葉問所傳的詠春並非正宗。類似的爭奪正宗詠春的情景在現實中其實也存在著,隨著這幾年葉問題材電影的熱映,詠春的各個支派之間,發生過多次糾紛。
  • 黃飛鴻和葉問的最後一戰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代宗師》宮羽田一百多年後,一個戴墨鏡的香港導演到了他的家鄉山東乳山,他要拍一部關於宗師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構思始於1996年,最初想拍的是李小龍,後來換成了他的師父,詠春宗師葉問。葉問的親授徒弟梁紹鴻說,他師父沒得過世界冠軍,也沒打過日本將軍,之所以能被稱為一代宗師,是因為他懂得怎樣把詠春背後的理論傳下去,教出了李小龍這樣一個比自己還厲害的徒弟。
  • 打進美軍軍營,葉問4真不是吹牛嗎?其實詠春拳師早成為美軍教官
    不愧是一部盪氣迴腸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又一力作,現實中葉問真的去過美國嗎?真的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總教官交過手,並把他打趴下了嗎?▲電影《葉問4》宣傳海報電影總是用藝術的加工和正反強烈的對比來增添效果,吸引眼球。其實現實中的葉問很平和,既沒有打過擂臺,也沒有去過美國,至於打進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劇情確實不真實。
  • 《師父》與《葉問》誰更具有武學的內涵,相比之下高低立見
    拋開王家衛與邱禮濤,今天為大家來分析一下《師父》與《葉問》對於詠春的演繹。以及對葉問這個人物的詮釋。嚴格來說,跟《葉問》相比,電影《師父》裡面,廖凡飾演陳識這個角色並沒有交代跟葉問有什麼關係,但很多網友根據各種歷史原因分析說,陳識可能就是年輕時的葉問。或許徐浩峰這樣做,也是為了在眾多演繹葉問與詠春的作品中抽離出來,為了呈現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詠春吧。
  • 把詠春拳發揚光大的並非葉問和李小龍
    詠春宗師葉問這個名字,近幾年因為是李小龍的恩師,從而變成了影視界的大IP。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朝偉主演《一代宗師》以及甄子丹主演《葉問》(1-4)系列,其他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近幾年關於葉問的題材超級火爆,在影片中葉問暴揍洋人,將我們心中的一種民族情結帶動的暢快淋漓。
  • 葉問與張天志不服,詠春分分鐘打趴西洋拳
    中國功夫那麼多卻屬詠春最火,主要還是得力於李小龍和他的電影作品的宣傳。李小龍是最早把詠春推向世界的功臣之一,早期他拍攝的幾部經典的動作電影,其中都有講到詠春拳。而這幾年,《葉問》系列電影的成功又一次大大推動了詠春的影響力。
  • 詠春的起源,它又是怎麼發展傳承的,又是怎麼傳承到葉問和李小龍
    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小說的描述。
  • 詠春拳被葉問、李小龍發揚光大,其實還有套偏身詠春拳,更為厲害
    其中,詠春拳在葉問、李小龍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武術大師極力宣傳、推廣之下,發揚光大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武術派別。然而,關於詠春拳有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葉問、李小龍所使用的僅僅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名叫「正身詠春」,其實該拳法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偏身詠春」,且其威力絲毫不在正身詠春之下,甚至是更為厲害。
  • 葉問的一生,把詠春拳發揚光大還培養了李小龍,到底誰成就了誰?
    這在當時也是非常先進的,這是對功夫武術的淨化,也是使詠春普及的一大原因。早期亦舒的小說裡,香港人家要把小孩送到海外讀書之前,必先讓他們去學詠春拳,以避免孩子在陌生的地方被人欺負,這既證實了詠春拳有廣大的市場,也說明詠春的實戰性可以以小勝大,以弱擊強。隨著電影《葉問》《一代宗師》等影片的走紅,詠春拳再次成為大眾眼中的熱門武術。
  • 李小龍真正的武學師父,並非葉問而是他,沒有他李小龍就練廢了
    李小龍對於中國對於世界來說,都是影響了一代人的功夫巨星,他雖然在電影上面的造詣有很高,但是他在武術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的。但是李小龍真正的武學師父,並非是葉問而是他,沒有他李小龍可能就練廢了!
  • 李小龍和師傅葉問反目成仇?一段秘聞曝光,葉問兒子親自回應了
    最近由甄子丹主演的《葉問4》在熱映中,在片中也出現了李小龍(由陳國坤飾演),坊間一直有傳聞,李小龍和自己的師傅葉問不和,甚至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當年葉問的葬禮上,也未曾看到李小龍的身影,李小龍為何在師傅葉問到死的時候都沒有釋懷呢?
  • 除詠春葉問之外,蔡龍雲是李小龍另一位神交已久的武道精神導師
    李小龍年少習武,拜詠春正宗葉問為師,詠春以拳法為主,腿法為輔,甚至很少用腿,強調腿不過膝,但李小龍素以高超腿法見長,他的腿功師父是誰呢?他所創立的截拳道還是中華武術嗎?葉問與李小龍,詠春攻防轉換據悉,李小龍與蔡龍雲素未謀面,卻神交已久,除葉問之外,蔡龍雲還是李小龍另一位武學精神導師。
  • 葉問4:不必太較真劇情,葉信偉已經盡力了,從此再無詠春葉問
    較真的吃瓜觀眾質疑葉問有去過美國麼?只聽說過葉問和日本武術比武,沒聽說過他和美國大兵比武,真有這麼一回事麼?其實這些問題不必糾結,因為不是無釐頭搞笑電影,所以只要劇情合情合理不要太脫離實際即可。而且葉問系列本身就是武打動作電影,它最大的看點無非就是精彩和新穎的打鬥場面,其尖銳的種族歧視和矛盾,這也就是《葉問1》上映的時候無不收到熒幕前觀眾的追捧,甄子丹當時在熒幕上展現出來的詠春拳讓人眼前一亮,一個人打十個日本武士和影片結尾與三浦將軍的比武場面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 36年前的詠春教學片《敗家仔》,比甄子丹的《葉問》好太多
    詠春拳作為一門中國傳統武術,多次被搬上大銀幕,我們熟知的電影有《贊先生與找錢華》《敗家仔》《葉問》系列、《師父》等等。要論哪一部打的最賞心悅目的話,小編選擇《敗家仔》。梁贊(元彪飾)是一富家子弟,從小愛習武。
  • 葉問是李小龍的師傅,學成歸來的李小龍和葉問誰厲害呢?
    詠春拳當時只是習武的一種拳法,也並非太高深,因為當時在香港,全民學武,也讓葉問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加上李小龍回來,他學的武也自己演變成截拳道,但其實也是詠春拳的延伸罷了,不過領悟更深,而且身體更好的李小龍現在也是非常有實力的了,世界上本身就是力量才是第一位,當力量達到了,只要一拳基本上就能把人打廢,因此李小龍和師傅葉問切磋的時候也不敢實用全力,畢竟他們當時的年齡其實是不對等了
  • 李小龍和他的師傅葉問比武,誰會輸?你是怎麼想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葉問是李小龍的師傅,他們兩個一個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一個是截拳道的創始人,他們兩個是沒有比試過武功,切磋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說他們兩個誰更厲害,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非要分個勝負的話,那就看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