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果仁媽推薦幾個非常適合秋日周末,遛娃玩的自然收集小活動,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有創意,有顏值,有知識,做完之後,還能當小擺件或裝飾品,非常有成就感。
🍁🍁🍁
秋天,我們會看到很多掉落在地的樹葉、果實、種子等植物殘骸。如果把它們收集起來,就可以製作成自然風的裝飾品或小擺件。
👆秋天是撿「垃圾」的好時節,不如多出門走走,給自己家裡增添一些裝飾。圖片:Pixabay
這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所以,請盡情動手去收集吧!
1 樹葉要怎樣收集?
秋季裡最常見的收集,就是植物的葉片了,特別是一些樹木的葉片。因為俯拾皆是,根本不需要專門去找,就能見得到。
但就算是最常見的樹葉,也需要經過一些簡單處理,才方便收藏起來。
👆本文作者在杭州收集的秋葉。圖片:天冬
這有什麼難的嗎?不就是撿一片樹葉,夾在書裡頭讓它變幹嗎?小學的時候自然課都幹過啊!
還真不這麼簡單。確實,把樹葉夾在書裡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這樣的處理,和植物學中製作「臘葉標本」的方法近似。
臘葉標本
:將帶有花、果的植物壓平、乾燥、定型,最後再固定在臺紙上的一類兼具科研和科普展示用途的植物標本。
由於植物組織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在長時間儲存過程中,富含水分的組織很容易滋生各種真菌,導致黴變,因此,在臘葉標本的製作過程中,乾燥就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植物標本只有在乾燥脫水過程中細胞死亡,才不會腐爛變質,能夠長期保存。
👆經過風乾和壓制的樹葉標本。圖片:Neuchâtel Herbarium / wikimedia
傳統的臘葉標本製作方法,是將採集來的新鮮植物,夾在吸水紙之間,再用標本夾夾緊,通過不斷的更換吸水紙和機械力的擠壓,將植物組織中的水分吸出。但因葉綠素、花青素等色素遭受破壞,通常標本都會退色而變為黃褐色。
為了保留顏色,我們可以參考野外製作植物標本時的操作思路:快速烘乾。
在溼度較大的地區,製作植物標本時,會用瓦楞紙把植物夾緊,在對著瓦楞紙的空心的「楞」,用暖風機來烘乾。這樣做其實就是為了快速脫水。
👆褪色的臘葉標本。圖片:Neuchâtel Herbarium / wikimedia
如果在家裡製作樹葉標本,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
用餐巾紙或衛生紙等吸水性強的紙,把樹葉兩面覆蓋好,在外面再用平整堅硬的物體夾緊。書、木板或其他板子均可,能購買到家庭用的小標本夾當然也沒問題。
之後,用吹風機在側面吹熱風。這樣可以使樹葉快速變幹,保存顏色的效果會好一些。
當然,還有個經典的操作,就是製作「葉脈書籤」。這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並且要基本的化學實驗用具。
要選取較老而堅實的植物葉片,用鹼性溶液煮或浸泡。這一步用食用鹼(也就是碳酸鈉),或氫氧化鈉,或二者混合,都可以。
濃度和煮浸的時間,也要視不同的葉片而定,直到可以敲掉葉肉為止。
👆
雜交鵝掌楸葉脈書籤製作,先用鹼性溶液處理,敲掉葉肉。圖為敲掉一半葉肉的效果。圖片:天冬
之後將剩下的葉脈撈出,用吸水紙上壓平,之後還可以染色。
👆
染色步驟。圖片:天冬
無論是樹葉還是葉脈,都可以放在亞克力相框中,或者用空白的幻燈片板夾起來,靠膠或縫製來封緊邊緣,製作成更精細的擺件或工藝品。
👆葉脈書籤完成品。圖片:天冬
2 什麼樣的樹葉值得收集
總體來說,只要自己喜歡的樹葉,都可以按上面的方法來收集,但太大或者含水量太多的葉片,可能會不合適。比如南方的麵包樹,或者華中以南常見栽培的八角金盤。
通常人們喜歡找一些「彩葉」,例如在秋季變成紅色、黃色、橙色等顏色的樹葉。
👆八角金盤。圖片:Orengi Harvey / wikimedia
紅色
最經典的紅色葉片,包括黃櫨、楓香、烏桕,以及槭樹屬的一些種類,此外紅瑞木、銀縷梅、紅槲櫟也都是紅色的。
有一些例外,比如五葉地錦(五葉爬山虎)、火炬樹、黃連木等種類,它們的葉片是羽狀複葉,小葉很容易從葉軸上脫落,所以要收集的話,只能把小葉收集起來,連同整個葉軸一起收集的話,通常都會散架。
👆五葉爬山虎紅色的葉片。圖片:Pixabay
黃色
黃色的葉片,人們最喜愛的可能要算是銀杏了。鵝掌楸屬的葉片,因為形狀特殊,秋天也可能變為黃色或橙色,所以同樣引人關注。
另外一些楊屬、槭屬的葉片,也會變為黃色。
👆銀杏金黃的葉片。圖片:needpix
橙色
橙色的葉片,常見的包括懸鈴木屬、七葉樹屬和一些櫟屬。我們常說的「法國梧桐」(通常是指二球懸鈴木),有時候葉片會變成橙色或者褐色。
七葉樹雖然小葉會散掉,但在某幾天裡,橙色會非常耀眼,可以把小葉收集起來,在紙板上重新拼合。
櫟屬的橙色,在北方通常是蒙古櫟或槲樹。此外,有些樸屬植物,葉子也可能變為橙色。
👆歐洲七葉樹橙色的葉片。
圖片:Pixabay
不過,某一種植物在秋天裡,可能因為所在地點不同,葉片是否變色也有區別。比如三角槭,在華東地區有可能變紅,在華北可能只是變黃。
此外,在不同的年份,同一地區的同一種植物,葉片是否變色也有所不同。
還有另外一種玩法,北方相對容易實現。就是在深秋時,有些植物在同一株上,不同葉片會出現從紅色、橙色、黃色淺綠色、深綠色。將這些顏色一起收集,會很有意思。我在華北的山裡,見過歐李出現過這種情況,北京城裡的金銀木,也有過多種顏色的葉片。
👆收集同一株植物不同顏色的落葉,並排成色輪,也十分好看。圖片:Chris Glass / wikimedia
其實除了收集實體的葉片,也可以收集葉片的照片。隨身帶著白紙或者白色塑料板,將葉片拍照後,經過後期處理,可以自己製作秋葉海報。
我自己更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收集」,之前製作過華北地區70種秋葉的海報,還用這些樹葉製作過貼紙,在我的個人網店裡都是很受歡迎的產品。
👆作者拍攝的華北秋葉圖。圖片:野風集
3 果實和種子如何收集
在秋季,也有人喜歡收集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比如「橡子」,通常是指殼鬥科植物的果實,看過動畫《龍貓》的話,對橡子應該並不陌生。我們就拿橡子來舉例,說說果實和種子怎樣收集吧。
👆本文作者秋季窗臺上收集的果實和種子。圖片:天冬
並不是從地面上撿拾起橡子,找個地方放置,就能一直歲月靜好的。在最初收集植物種實的時候,我也有過類似的天真想法。
有一天夜裡,我正在書房裡寫稿子,突然聽見隱約的咔嚓咔嚓的聲音,頻率比較高,聲音很輕微。找來找去,發現聲音來自書架,最終定位到小一瓶栓皮櫟的果實上。那些橡子已經被小蟲子啃得亂七八糟了,罪魁禍首可能是橡甲。橡子不但被咬了洞,還有很多被啃出來的細碎粉末。
👆你看上的橡子,可能早就被捷足先登了。圖片:pexels
因此收集到的種子,殺蟲是最關鍵的。即使肉眼看去沒有蟲子,也不知道內部是否有蟲,是否有蟲卵或蛹。
殺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放在冰箱的冷凍室裡,通常華北及其以南地區,收集的種實冷凍上一個月,基本就能消除蟲子的潛在威脅。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殺蟲藥物,比如拿一個大封口袋,把種實裝進去,在裡面噴上殺蟲劑,之後封口。如果覺得殺蟲劑氣味太大,放兩片電蚊香片在裡面也有用。
封口後等待一周到兩周時間,大部分蟲子都能解決。
👆一些比較大的松塔,撿回家之後擺著,就是很好的裝飾。也可以進一步用來製作其他工藝品,比如聖誕主題的飾品。圖片Pixabay
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就是晾曬和防潮。有些植物的種實含水量很高,如果放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就容易發黴。
比如蛋黃果(以及其他一些山欖科植物)的果核,可能要晾曬好幾個月,其中的水分才會慢慢散發掉。
👆山欖科植物阿甘樹(Argania spinosa)的果核。Roger Culos / wikimedia
乾燥的種實也需要防潮,特別是在南方,可以放在相對封閉的展示盒裡,盒中同時放矽膠顆粒。
3 哪些果實和種子有的玩 ?
其實只要是不容易散架,也不會「炸裂」的植物種實,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收集。當然在收集時,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避免出現攀折花木等情況。
散架容易理解,比如雪松的球果,一旦成熟很容易稀裡譁啦,不便保存。
👆
雪松的球果。圖片:Lewis Potter / geograph.org.uk
「炸裂」舉個常見例子——香蒲屬的果實(俗稱「蒲棒」)。蒲棒看起來胖乎乎的,挺可愛,還可以作為插花材料。
但放在房間裡,有可能突然有一天就破裂了,飛出許多「白毛」。此外蘿藦和鵝絨藤屬的果實,放置久了也難免會裂開。
👆「炸毛」的香蒲。
圖片:needpix
不少人都喜歡松科植物的松果或松塔(前面說的雪松就算了)。松塔不用專門晾曬,通常也不會發黴,還可以用它們來布置一些小景觀。
特別是松塔,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特徵:如果空氣潮溼,比如,向松塔噴一些水,上面的「鱗片」(主要是木質或革質的種鱗)就會閉合起來;曬了太陽後,空氣較乾燥時,「鱗片」又會張開。
👆利用松塔製作的聖誕主題窗邊裝飾。圖片:needpix
有一些果核的形態也值得把玩,而且它們都曾經在「菩提子」市場上出現過。
比如山桃的果核,被稱為仙桃菩提或龍紋菩提;南酸棗的果核俗稱五眼果,也叫五眼六通菩提;人面子或大果人面子叫鬼臉菩提。
另外像杜英屬和一些棕櫚科植物,果核也都挺有意思。
👆被大家戲稱為中年人愛好的手串。圖片:Ronggy / wikimedia
但這些果核可能需要你親自動手,把果肉弄乾淨。
在初步清除掉果肉之後,用水把果核浸泡,比如放在礦泉水瓶子裡,加滿水擰緊蓋子。泡上一兩個星期,果肉泡爛了,拿出來用破牙刷刷乾淨,果核晾乾。
對了,浸泡過一兩個星期的水,氣味非常……不可描述。
4 花的收集與製作
植物的花有不同的收集方式,比如有人喜歡天然的乾花,那麼可以選擇千日紅、蠟菊、補血草屬等種類,直接風乾,之後還可以進行染色。
👆乾燥的蠟菊花。圖片:maxpixel
在空氣乾燥的地區,風乾比較容易,在相對潮溼的地區,可以把採集或者購買來的花,連同莖和部分想要保留的葉子,倒掛在房間裡,並開窗開門通風,使空氣流動性增強。這樣風乾的過程中,相對不容易發黴。
包括現代月季的花,以及賞葉植物如桉屬的一些種類,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風乾。
👆倒掛在房間內風乾的乾花。圖片:Pixabay
👆近兩年在鮮花市場很火的桉樹枝條(尤加利葉),買來的新鮮枝條可以嘗試風乾後長期保存。圖片:CGWF / flickr
大自然的饋贈往往就藏在身邊不起眼的地方。日常經過的街道,行道樹下,只要留心,就能收穫免費的禮物。
▼
每日話題
你有帶娃做過什麼自然觀察嗎?
留言區聊聊吧!
- END -
作者丨天冬,學完植物學,想當小說家。
編輯丨章魚媽,一個2歲男孩的媽媽,樂於研究各種育兒產品,經營個人公號「躲起來發呆」。
Lapbook | 免費列印做的Lapbook翻翻書,竟然能讓孩子嘚瑟這麼久!(附資源模版)
自製牙齒模型+家庭小實驗 | 如何讓孩子好好刷牙?這位媽媽的做法我要吹上天!(內含資源)
雨林缸 | 我在家做了個雨林缸,孩子看見都走不動道兒了...
苔蘚缸 | 兩個小時做的苔蘚缸,竟然能讓孩子興奮一個月!
水草缸 | 自從做了水草缸,孩子每天快樂得像個龍王!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