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書讀的少了,語文閱讀水平自然高不到哪裡去,甚至連當年中學學過的文章,都忘了一乾二淨。同時,把時間都花在抖音等小視頻 App 上,會對各類娛樂新聞上癮、產生依賴,沉溺在虛擬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物質生活的飽和,往往會導致精神世界的空虛。
一個無知的人想要裝得很有學問是很難得,往往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就像翟天臨一樣。
一個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的區別有哪些?我們如何鑑別呢?
我們先來打一個比方,從化學的PH值酸鹼度說起。(九年義務的初中知識,90後千萬別告訴我你不知道或不記得了,更多的是你沒學吧)
正常情況下,25℃的蒸餾水pH值是7。一杯蒸餾水,拿滴管加一小滴酸進去,pH值馬上就掉了,斷崖式下降,假設變成了4。又重新找一杯蒸餾水來,拿滴管加一小滴鹼進去,pH值馬上就升起來了,急速上升,假設變成了9。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加很少的東西,水的酸鹼平衡就變化很多,這就是蒸餾水,我們將它簡稱為 「小白」。
但是,當我們找一杯檸檬酸和檸檬酸鈉溶液時,拿滴管加酸也好,加鹼也罷,加一滴,PH值沒什麼變化,再加一滴,還是沒什麼反應,需要加很多很多的酸或鹼,pH才會有明顯的變化。隨便加點兒什麼東西,這類東西的酸鹼度都不為所動,這就是緩衝溶液,我們可以理解為 「有料的小白」。
往往那些不讀書的人,偶爾看一本書、看到一個觀點,就會感覺如獲至寶,到處說自己「最近」看了某某的大作而深受啟發,引以為人生指南。過有段時間後再去見他,他還在說自己「最近」看的那本書。更有甚者,在看了別人寫的一篇雞湯,做的一場成功學演講後,就沉湎其中,拿來做座右銘,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缺乏辨別能力,這就是一個空杯子,裝什麼都可以。
世界上好書有很多,翻到其中一本,看了覺得收穫很大,這本是好事。然而再好的書也有片面之處,再好的觀點也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只看過一本書,聽過一個觀點,就任由它左右你的生活,統治你的思想,不是一件聰明的事。不讀書的人,就容易落入這樣的境況,純白一片,加一滴酸進去,pH就從7變成5了,如果沒有先遇到酸的,而是先遇到鹼的呢,那終其一生,這個人pH可能就是9。會不會感覺有點太隨機了呢?因為如果你運氣不好,你碰到的那本書並沒有寫什麼金科玉律,而是亂人心志的毒雞湯呢?
讀書多的人,pH也不全是7,檸檬酸的緩衝溶液是酸的,硼酸的緩衝溶液是鹼的,讀書人的立場可以是這樣的,也可以是那樣的,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混進來一小滴乙酸,你的pH不至於一下掉兩個點。重要的是,隨便看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不至於就三觀動搖、不能自持了。
讀書跟成功不成功沒有關係,讀書的人一般比較堅定,比較溫和,不會人云亦云,大概這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
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