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化學比喻,一杯水告訴你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2020-12-14 明天在我手

一個人書讀的少了,語文閱讀水平自然高不到哪裡去,甚至連當年中學學過的文章,都忘了一乾二淨。同時,把時間都花在抖音等小視頻 App 上,會對各類娛樂新聞上癮、產生依賴,沉溺在虛擬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物質生活的飽和,往往會導致精神世界的空虛。

一個無知的人想要裝得很有學問是很難得,往往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就像翟天臨一樣。

一個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的區別有哪些?我們如何鑑別呢?

我們先來打一個比方,從化學的PH值酸鹼度說起。(九年義務的初中知識,90後千萬別告訴我你不知道或不記得了,更多的是你沒學吧)

正常情況下,25℃的蒸餾水pH值是7。一杯蒸餾水,拿滴管加一小滴酸進去,pH值馬上就掉了,斷崖式下降,假設變成了4。又重新找一杯蒸餾水來,拿滴管加一小滴鹼進去,pH值馬上就升起來了,急速上升,假設變成了9。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加很少的東西,水的酸鹼平衡就變化很多,這就是蒸餾水,我們將它簡稱為 「小白」。

但是,當我們找一杯檸檬酸和檸檬酸鈉溶液時,拿滴管加酸也好,加鹼也罷,加一滴,PH值沒什麼變化,再加一滴,還是沒什麼反應,需要加很多很多的酸或鹼,pH才會有明顯的變化。隨便加點兒什麼東西,這類東西的酸鹼度都不為所動,這就是緩衝溶液,我們可以理解為 「有料的小白」。

往往那些不讀書的人,偶爾看一本書、看到一個觀點,就會感覺如獲至寶,到處說自己「最近」看了某某的大作而深受啟發,引以為人生指南。過有段時間後再去見他,他還在說自己「最近」看的那本書。更有甚者,在看了別人寫的一篇雞湯,做的一場成功學演講後,就沉湎其中,拿來做座右銘,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缺乏辨別能力,這就是一個空杯子,裝什麼都可以。

世界上好書有很多,翻到其中一本,看了覺得收穫很大,這本是好事。然而再好的書也有片面之處,再好的觀點也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只看過一本書,聽過一個觀點,就任由它左右你的生活,統治你的思想,不是一件聰明的事。不讀書的人,就容易落入這樣的境況,純白一片,加一滴酸進去,pH就從7變成5了,如果沒有先遇到酸的,而是先遇到鹼的呢,那終其一生,這個人pH可能就是9。會不會感覺有點太隨機了呢?因為如果你運氣不好,你碰到的那本書並沒有寫什麼金科玉律,而是亂人心志的毒雞湯呢?

讀書多的人,pH也不全是7,檸檬酸的緩衝溶液是酸的,硼酸的緩衝溶液是鹼的,讀書人的立場可以是這樣的,也可以是那樣的,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混進來一小滴乙酸,你的pH不至於一下掉兩個點。重要的是,隨便看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不至於就三觀動搖、不能自持了。

讀書跟成功不成功沒有關係,讀書的人一般比較堅定,比較溫和,不會人云亦云,大概這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

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這些圖告訴你: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太現實了
    可能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畢竟行行出狀元,但是你所讀的書還有所接觸的人這跟你讀不讀書就有區別了,讀書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讀書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 5個理由,告訴你經常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有什麼樣的區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智能的設備不斷進入到我們的之中來,讀書好像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許多網友表示,有什麼不會的直接找度娘就好,讀那麼多的書有什麼用,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肯定不是的,下面小編就給你講解一下經常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的區別在哪?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讀書,是件有趣的事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與君共享,讀書的有趣。如果有一臺時光穿梭機,你是否願意去穿越五千年,領略大千世界的無限風光?順著讀是一首《思妻詩》: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的。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要是讀書與不讀書能有多大差距,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見解。對於家境十分好的人來說,讀書和不讀書還真沒多大區別,但是對於家境不好的人來說,讀書不不讀書的區別還真的特別大。那麼我想說一句,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吃飯了,這麼多年來你吃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你現在肯定也記不起你這麼多年來都吃過啥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這些食物已經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讀書也是一樣,雖然你今後可能用不到,但是那些知識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你的骨髓中,融入你的血液裡。今天你在學校多學習一點知識,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就能用到這些知識,自己知道就不用求別人了。
  • 書香伴成長 濟南東方雙語實驗學校開展「世界讀書日」系列讀書活動
    如果你正被這類問題困擾,那麼本書就是你的福音!哈多克通過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建立自控力的有效方法,真正掌控自己的情緒、行為、時間和心智,做一個左右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左右的人。
  •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
    讀書是從一開始的好奇心、到生活方式、到生活習慣的一種轉變。有些人不知道讀書的目的,那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1.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因此培根反對死讀書,讀死書。他明確地說:「讀書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只按照書本辦事是呆子。」書呆子只會照書本辦事,而聰明的人則會靈活運用書本知識。培根說:「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他提醒我們要運用知識,而不是僅僅背記知識,而運用的智慧則來自於實踐。
  • 讀書與不讀書,差別到底在哪裡
    我想,這大概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不做無謂的爭辯,他說你是無用書生,但你不會說他是暴發戶。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常常有人會用某某小學畢業最後卻發財致富的例子宣揚讀書無用論。其實把讀書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種膚淺的理解。為什麼越是不讀書的人成功後越會有讀書無用的質疑呢?
  • 央視主持董卿: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3點讓你認清差距,很現實!
    央視主持董卿: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3點讓你認清差距,很現實!現在很多人覺得讀書沒有用了,讀書出來工資還掙不過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如早早出來社會,而且社會上的很多成功人士也是沒讀書,但照樣成功了等等一些言論,這些都是十分錯誤的,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就讀書與不讀書這個問題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簡單的3點就讓人認清差距,很現實。
  • 沒空讀書,他告訴你:成功人士與普通人讀書差別在這裡!
    在同樣的時間中,為什麼成功人士的工作比普通人更加繁忙,而卻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呢?今天這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我們:成功人士如何將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讀一本書與讀一百本書之間真正的差別在於,是否能將書中的內容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為此,作者還在主動閱讀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方法論,那就是「集中讀書法」。
  • 讀書好還是不讀書好?真的那麼難區別嗎!
    那些讀過的書這些年農村裡不斷有人「致富」,讀書也並沒有什麼用的論調開始在農村大為盛行,連我自己也無數次的懷疑,這讀書有什麼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一個大學生白領年收入遠不及一個菜市場裡殺魚的,菜市場裡殺魚的不如一個搞工程的「提籃子」的人。
  • 讓古人告訴你這些讀書的方法
    實際上,一個不愛讀書、不愛學習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很大成績的。做學問,要從愛讀書開始。那麼,古人有什麼樣的讀書方法,可供我們借鑑呢? 做學問,要從愛讀書開始讀書沒有時間?讓古人告訴你讀書時間 時間是海綿裡的水,只要去擠,總會有的。
  • 讀書和不讀書的4個區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網友:說到心坎裡
    在短期內,可能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面對時間緊迫,閱讀與不閱讀之間的五個差異將逐漸顯現。兒童可能不了解小時候讀書的重要性,但長大後會後悔。因此,父母必須告訴孩子讀書與不讀書之間的四個區別!差異1.氣質上的明顯差異。據說,有詩歌和書籍的人為自己感到驕傲。閱讀更多的人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思想,並且從內而外的整個人的精神和精神是不同的。
  •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在哪裡
    一個孩子問他的母親:「讀書好累啊,我為什麼要讀書呢?」母親回答:「孩子,如果你小學畢業,你可以當農民、保安、打工。如果你初中畢業,你可以做一些機械操作。如果你高中畢業,你可以做一些機械修理。如果你大學畢業,你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如果你碩士博世畢業,你可以發明創造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職業不分貴賤,我們付出多少,就會收貨多少。讀書能讓我們能有選擇的權利。
  • 一年級同學要不要寫讀書筆記?應該怎樣寫讀書筆記更有趣呢?
    如果老師有布置讀書筆記,我建議,以摘錄閱讀中遇到的生字,並為其注音,是閱讀識字的一種好方法。除此之外,閱讀的過程中,圈畫出一年級學習的ABB、AABB、ABAB式詞語,或者是四字詞語、成語等,然後摘錄下來,積累詞彙。如果孩子對寫字不反感,還可以摘錄一些句子,以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為主,也可以摘錄描寫景物的句子,積累語言表達。
  • 讀書如水,讀書如花,《笠翁對韻》帶你進入如水如花般的意境
    無論你在工作上、學習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無盡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壓力,當你沉浸於一本好書的時候,所有的壓力都會消失不見。一本好書可以帶你進入另一個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將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享受現有的時刻,忘記壓力,享受放鬆。一本好書,也能讓孩子在學習上漸入佳境,對於學習作文的孩子尤其重要。今天就給大家繼續帶來連載的國學經典《笠翁對韻》。那麼我們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笠翁對韻》上卷連載的第七章——七虞。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請告訴孩子,不要抱怨讀書累,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沒有文化的人,終究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想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後不一樣的人生。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報了學習書法的班,每次周末都要背著墨水去學習。有一次,裝墨水的瓶子沒有擰緊,墨水把書包都弄髒了。
  • 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就沒有飯吃,咱家沒權沒錢,未來可能託不到人給你找工作,只能撿破爛生活,沒有玩具玩。」這是上一代孩子小時候被告訴的話。時光過去了許久,很多該改變的還是一樣,一代代的人都在重複著相同的故事,現在如何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書是不做一個廢材。AI,智能,大數據,機器人,未來勞動都是一種奢求,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不管你樂意不樂意,做一個勞動者就是最高的榮譽,更多的人可能會淪為廢材,如寵物一般被圈養著吧了。
  • 《讀書》新刊 | 孟暉:大食國的化學製造業
    這意味著,它是人類文明發達程度的標誌之一,告訴後世,到了九世紀,富裕、奢侈與風雅的頂點有多高,國際化的貿易、手工藝等等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以及,科學技術進入到怎樣的階段。該書共107條,基本上每一條就是一個制香方,大致分為三大類別,固體產品、芳香油和蒸餾香水。那107條香方包含著巨大的文化信息,其中很多單詞,僅僅作為一個詞,就是令人著迷的歷史現象,也是專篇文章的題目。
  • 最全面反駁讀書無用論:讀不讀書,有什麼區別?
    成功具有偶然性,但成功也有基本條件在談到讀書對我們的影響的時候,大部分信奉讀書無用的人,都會舉出一些例子,比如臉譜網創始人,比如鳳姐,比如韓寒。馬克·扎克伯格從哈佛大學退學,創辦臉譜網;鳳姐因為不當言論爆紅,一下子粉絲無數;韓寒退學後三年裡每年出一本書,都是本年度最暢銷的圖書。然而,這些被拿來當作不讀書就能成功的例子,實在是過於無知。
  • 我讀書,我快樂:怎樣以「讀書」為話題寫讀書感受
    大家一定都有與眾不同的讀書經歷吧。今天月老師就和大家聊聊如何以「讀書」為話題寫讀書感受。一、確定中心,擬好文題。你最喜歡讀書麼?為什麼喜歡(或拒絕)?如:在書中,我體會到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愛國情懷;體會到了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堅強決心;體會到了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浩然正氣……讀書,啟迪著我的人生。如果小作者以詩一樣的語言直抒胸臆,表達對讀書的熱愛。一份感受一份情,只有這樣才會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