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這三部書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但在當今社會卻並非如此,甚至《千字文》這部書,大多數人沒有聽到過,《三字經》我們小時候應該背誦過,《百家姓》卻是因為時常會碰到,基本上都會了解一二。
《百家姓》編著於北宋年間,後來經多次人口統計,排名也在不斷變化。《百家姓》誕生之初,「趙」姓是一直排列第一的,可謂《百家姓》裡第一大姓,說到「趙」姓,其來頭竟然比秦始皇來頭還大。「千古一帝」秦始皇,嬴姓,趙氏(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但是「趙」姓的始祖可與追溯到「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時期。以中國人口最多的漢族為例,據正史記載,在「五帝」時期,趙姓已經出現,五帝之一的舜帝本姓姚,他有個女兒嫁給了一個叫伯益的人,於是舜帝就給伯益賜姓為「贏」。
後來,他們的後代裡面有個人很有名氣,叫做造父,正值西周的周幽王統治時期,因其昏庸無道,造父帶著他的後代離開西周,去晉國謀了官位,從此其子孫世代都是晉大夫,掌握了晉國大權。而後到了到春秋戰國時期,趙氏聯合韓、魏兩家擊敗並瓜分晉國,建立了趙國,並以趙為姓,而且當時的趙國已經足夠強大,所以便得到周朝的承認,成為了諸侯國。
公元前222年,趙國被秦始皇所滅,趙國的王室流落各地,因秦國姓贏,和趙國都是同一個祖先造父,所以,秦國人有的姓贏,有的姓趙,也有的以兩者為共姓。次年秦始皇徹底大一統,從此趙姓氏族才廣為繁衍。
後來,也有一小部分趙姓,是由帝王賜姓而來,比如匈奴、女真、党項、鮮卑等族人,還有一些較為知名的姓氏,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皆被賜予過「趙」姓。西漢時期,趙王遷(遷為人名)的後裔移至今天的河北,他們又被稱為河間趙氏。到了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時期,「趙」已是皇族,為大姓,更是因此而位列《百家姓》榜首。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經歷了「靖康之亂」,金兵攻進北宋,致使百姓紛紛從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遷移到了臨安,建立南宋,南宋也成為了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
清朝末年,皇族愛新覺羅氏族,為了逃避戰亂,隱姓埋名,很多人也改成了「趙」姓。截至十年前的人口普查,「趙」姓總人口大約有2000多萬,人口已不復當年盛況,《百家姓》裡更是排名不到前五。縱觀「趙姓」,從源自五帝之時,歷經秦國統一、北宋皇族、清末皇族改姓,似乎一直都跟皇族有關,氏族更是「五帝之一」舜帝的直系後代,說來頭大國秦始皇,一點也不為過。你的姓氏是什麼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