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姓氏文化研究】上官姓始祖是誰?

2021-02-08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



上官姓始祖是誰?


《元和姓纂》是唐朝元和年間編纂的一部姓氏大全書籍。其中關於上官姓始祖的由來問題,在後代學者和上官族人的詮釋下,產生了兩種主流說法:


一、楚莊王子蘭為上官大夫,後以為氏;


二、楚懷王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因氏焉。



而北宋編纂的《資治通鑑》其中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關於上官姓的由來是這樣說的:「上官出自羋姓,楚王子蘭為上官大夫,以族為氏。」


這個問題的定義,後書肯定參考前書內容而作修定的。後書「楚王子蘭」是個閃爍其詞的概念,楚王是誰!不好介定,正是處於上述兩難取捨的原因,作者寫「楚王」面廣,又不會出錯,給人感覺惜墨如金。雖然如此,從中還是可以看出「楚王子蘭」偏向於「楚莊王子蘭」之說。


現在大多數人會說【史記·屈原列傳】中明確記載「子蘭」是戰國時代楚懷王的小兒子,曾經為頃襄王時期的令尹。如果把「子蘭」的父親說是春秋時代的楚莊王,肯定是錯的。如今許多姓氏方面的書籍以及上官氏族譜都力主「楚莊王子蘭為上官大夫」之說。難道是他們錯了,連春秋與戰國、莊王與懷王都混淆不清了嗎?


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表明「楚懷王子蘭為上官始祖」之說的疑惑之處。


1、上官姓是從楚懷王之子子蘭開始的嗎


楚懷王之子 子蘭

(圖片來源於網絡搜集)


首先,看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這幾句話包括四人,即子蘭(約公元前326—?)、上官大夫、屈原、頃襄王。很明顯上官大夫不是子蘭,而是姓上官的一位楚公族大夫。從全文來分析上官大夫比子蘭的年齡大了許多,也就是說在子蘭之前就有上官姓了。


另外【曾氏宗源】有載:「點、參父子遊學聖門,同是孔子學生。曾晰(論語中稱點)……生於周景王丙辰(公元前545)年九月十四日,歿年失考。葬山東濟寧州嘉祥縣城南40裡南武山。清乾隆二年,其後裔奉旨重新修墓,設祭祀生一名,每年祭祀均有常典。配上官氏,夫妻合葬。生一子,即曾參……。」曾參也就是曾子,字子輿,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文中清楚記載曾子的母親上官氏,由此可見曾母上官氏是春秋時代人,比戰國時代的子蘭早了兩百多年。


春秋是我國周朝的一段歷史時期,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包括這一段時間而得名。現在一般把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476年劃為春秋時代,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劃為戰國時代。


2、上官邑在哪裡


都說上官邑是上官大夫的封邑,源於楚懷王賜小兒子子蘭的封地,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的上官鎮。其實春秋時代滑縣東南的土地屬宋衛之地,戰國時代屬趙魏之地,它從未納入楚國的疆域,懷王不可能把它國土地賜給兒子吧。


據《上官鎮的由來》載:「上官鎮位於滑縣縣城東南40公裡處,該鎮歷史悠久,鎮名的來歷也頗具傳奇色彩。早在北宋之前,此地乃黃河上的一個渡口,名為柳青渡口,那時黃河水經常泛濫成災,致使這裡的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為防水患,以鎮水魔,民眾便自發捐款在此渡口鑄起鐵牛一尊,並將此地取名為鐵牛渡口。《重修滑縣誌》載,昔人多鑄鐵為牛投諸水中,謂可鎮水患。宋太祖定都卞梁後,此地乃京城近區,村落集市發展較快,商貿業繁榮興旺。於是鐵牛渡口改為鐵牛鎮。宋仁宗十四年連降暴雨……鎮河將軍上官輝率民眾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職。朝廷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後人又將此地改名為上官鎮……到了元朝末年……上官鎮人口稀少集市冷落。人們便稱上官鎮為上官村。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近代,由於人口、經濟均達到一定規模,上官村重改為上官鎮。」顯而易見滑縣東南的上官鎮(村)源自北宋,與戰國時代沒有任何關係。


據《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來看,無論春秋還是戰國時代都沒有「上官」一職。該文指出在戰國封君時,楚王對其封邑內實行的措施:a、封邑內沒有掌兵之權b、楚王有權收回或改封c、楚國封君有的沒有封邑,僅有封號,大多徒有虛名d、有受封而不臨土治民e、封君往往擁有私田,經濟上享有特權。該文還祥盡了已知楚懷王封君的名稱和地方(包括1987年湖北荊門倉山二號楚墓出土竹簡上的記載),並不見有「上官邑」和子蘭封君的蛛絲馬跡。當然,沒發現並不等於沒有這事,如果確有上官邑也應該在楚國的範圍內。


3、子蘭任令尹有多久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記載,楚頃襄王(在位36年)時期有四任令尹:子蘭(懷王少子)、子椒(懷王少弟)、昭稚(昭子,昭王后裔)、州侯(王族,襄王時封君)


《史記.楚世家》載:「十八年……楚欲與齊韓連和伐秦,因欲圖周,周王赫使武公謂楚相昭子曰……」。楚相即楚令尹,昭子即昭稚。


以上兩則說明到頃襄王十八年時,楚國的令尹已經是昭子了,並且是頃襄王時期的第三任令尹。這樣看來子蘭任令尹的時間最多也就十多年,或者說曇花一現都有可能。


上述三方面足以說明現階段我們對子蘭公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值得反思。


如果說楚懷王之子子蘭不是上官姓始祖,那會是誰呢。我們不仿把話題回到本文開始所說的「楚莊王子蘭為上官大夫,後以為氏」


前面提到的兩位「上官氏」都是比懷王之子子蘭更早的人。上官大夫與子蘭是同時代人,但年長於子蘭;曾母上官氏卻是春秋時代人,早於子蘭二百多年。


楚莊王在公元前614年繼位,到公元前591年去世。假設他最小的兒子是公元前590年出生的(遺腹子),都比曾母上官氏早四五十年。因此,從時間上推斷「莊王之子為上官始祖」是成立的。


那麼楚莊王有幾個兒子,其中有叫子蘭的嗎。


楚共王

(圖片來源於網絡搜集)


莊王去世後,繼位的兒子叫熊審,即楚共王(公元前591——前560年在位)。


《令尹子囊與令尹子庚傳考》載:令尹子囊即公子貞,共王弟。共王23年(前568),前令尹子宰以貪賄被殺,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


據《國寶檔案》介紹,1977年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發現的春秋楚國墓葬,其中一鼎內有86字銘文提到一個叫王子午的人。據專家考證,王子午就是子庚,是莊王第五子。在楚康王時期擔任了6年令尹。


《楚歸晉知缶》載:晉人歸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缶。公子谷臣就是楚莊王之子。


楚莊王之子,名追舒,字子南。楚康王初年任箴尹,八年為令尹,因偏寵觀起,僭越禮制,次年被康王處死,觀起也被車裂。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納丞相李斯的「焚書」建議。除秦史之外的各國史書(歷史記載、王族源流)便是首當其衝,楚史也不例外。流傳下來的都是些支離破碎的記憶。目前,從史書上還找不到「楚莊王有兒子叫子蘭」的相關線索,只能希望日後考古界對春秋楚墓的考古發現了。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集大成地介紹了該歷史時期楚國的官制。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村級的所有官吏名稱都有記載,唯獨沒有「上官」一職的說法。那麼「上官」也許屬於該書提到的「楚國封君有的沒有封邑,僅有封號、大多徒有虛名」這種情況。


誠如上述所言,「楚莊王子蘭為上官大夫,後以為氏」這樣的話,意味著要改寫我們的歷史。由此把上官氏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三百年,這三百年的歷史又成為了空白,我們將如何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


研究族史,任重而道遠!


文章作者:上官啟發

文章來源: www.sgsjz.com 上官家族網站(官網)

...

更多了解


回復「1」查看【上官諮詢】

回復「2」查看【上官姓氏文化研究】
回復「3」查看【上官家族名人】

...


微信關注:搜索sgxswhyj 進行關注

版權所有: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

聯繫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2008號中國鳳凰大廈2棟20D

投稿郵箱:aceidea@126.com

點擊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 ↓↓↓進入>> www.sgsjz.com 上官家族網站(官網)


相關焦點

  •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單姓與複姓淵源深:上官跟官姓同宗 歐陽與歐姓共祖
    複姓上官源於河南 後人避難改姓為官昨日,讀者官瑩相致電河南商報記者稱,他們家的族譜上記載,官姓源出複姓上官。而且,這支官姓人與唐朝時期顯赫一時的上官家族關係密切。廣東省普寧市官氏宗親會會長官秀巖介紹,當地有數千官姓人,他們身份證上顯示姓官,但族譜封面卻寫著「上官氏宗譜」字樣。而複姓上官則發源於今河南。
  • 歷史上最好聽的「八大姓氏」,隨便起個名都會超級好聽!
    是滿族先世最早的著姓之一,源出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現在幾乎沒有這個姓氏了!胡歌NO.3:歐陽據說「歐陽」本源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開始於他們的始祖「無疆」,同時歐陽氏還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現在歐陽很多還保留著這姓氏
  • 文化上官、東方、令狐等中國幾大複姓由來(附現存複姓大全)
    所謂複姓,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例如公孫、慕容、司馬等。複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用來「裝點門面」,讀者們都不陌生。這種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複姓,小夥伴們知道幾個呢?【上官氏屬地】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上官氏來歷】春秋時,楚莊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漢
  • 中國最特殊的3個姓氏,讓人誤以為是日本名,讀起來還怪好聽
    中國文化五千年發展歷程,有著無數的古文化,其中有一種最特殊的文化則是姓氏文化,姓氏文化和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姓氏的最初來源是「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還有則是對圖騰和祖先的崇拜。在我國有著五千多種姓氏,大都流傳了數百甚至數千年,大多都是中國本土流傳下來的,可是其中卻有一些姓氏讀起來像外國人。你遇見過嗎?
  • 上官吉慶:殫精竭力重振寶雞雄風
    作為寶雞市委書記,上官吉慶從他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寶雞這座古老而文化厚重的城市   文/本刊記者 涵子   在陝西代表團駐地,本刊記者見到了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上官吉慶  上官吉慶一再告訴記者,不要宣傳他個人,宣傳寶雞可以。的確,媒體對於寶雞的宣傳並不多,寶雞是值得介紹和宣傳的。而作為寶雞市委書記,上官吉慶從他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寶雞這座古老而文化厚重的城市。   寶雞歷史文化厚重   上官吉慶在寶雞工作8年,說起寶雞的市情特點,他如數家珍。他說,最厚重的要數寶雞歷史文化,因為她具有許多至高性和唯一性。
  • 漲知識,除了上官、東方、諸葛,西門,歐陽,我國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聽...
    複姓是中國姓氏文化的特色,具有深遠的歷史背景。下面將主要介紹一些常見的複姓,排名不分先後。諸葛諸葛亮姓氏主要有三個來源:1.出自葛姓所改2.出自有熊氏之後,為詹葛姓所改3.出自封賜所改。諸葛複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諸城市、臨沂市、膠南縣一帶。
  • 單姓與複姓 淵源還挺深
    前日《河南商報》A15版,介紹了華人姓氏中的複姓。「有人姓歐,有人姓歐陽;有人姓官,有人姓上官;有人姓令,有人姓令狐。這些姓之間有啥關係嗎?」有網友問。其實,歷史上的一些複姓,與如今的一些單姓確實有相關性。
  • 單姓複姓:單姓與複姓 淵源還挺深
    複姓上官源於河南 後人避難改姓為官讀者官瑩相稱,他們家的族譜上記載,官姓源出複姓上官。而且,這支官姓人與唐朝時期顯赫一時的上官家族關係密切。廣東省普寧市官氏宗親會會長官秀巖介紹,當地有數千官姓人,他們身份證上顯示姓官,但族譜封面卻寫著「上官氏宗譜」字樣。而複姓上官則發源於今河南。
  • 因某些原因,歷史上有哪些複姓改為單姓?或許還有你的姓氏
    因某些原因,歷史上有哪些複姓改為單姓?或許還有你的姓氏姓氏是祖宗延續,上千年流傳下來的,為什麼有些複姓家族竟然輕易改了姓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跟祖宗姓呢?這其中或許還有你的姓氏。上官姓氏源自河南,因為戰爭和自然災害,祖宗的遷徙到了陝西,並在陝西的甘肅形成名門望族。上官複姓特別是在漢朝時出的名人最多,這其中就有大將軍上官桀。此人深得漢武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與霍光同為輔政大臣。後來因為與霍光爭奪權力,以失敗告終,最後被滿門抄斬。當然野火燒不盡,還是有一些上官氏族人逃了出來,為了躲避霍光的追殺,從此改姓為「官」。
  • 這些姓氏取名都很好聽,歷史上名人輩出,小說的主人公常用此姓!
    這些姓氏取名都很好聽,歷史上名人輩出,小說的主人公常用此姓!名字不僅是一個人的稱呼,更是人際交往中奠定他人對你第一印象的東西,擁有一個好名字,也許你會更容易被上司記住,被朋友記住。中國的姓名有著十分源遠流長的文化,古代的知識分子最看重的就是自己或者是子嗣的字與名,幾乎每個人的名字後面都有一個故事或者一句詩歌。這些姓氏取名都很好聽,歷史上名人輩出,小說的主人公常用此姓!到了現代社會,諸如劉、王、李這些大眾化姓氏的廣泛存在,人們都會覺得複姓更加好聽。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十分好聽的姓氏。
  • 百家姓中這幾個姓氏,給孩子取名字獨特又好聽,有你的姓氏嗎?
    百家姓中這幾個姓氏,給孩子取名字獨特又好聽,有你的姓氏嗎?。第一個是上官。上官這個複姓,有著比較古老的歷史,在春秋時期,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為上官邑大夫,由此逐漸演變成上官這個複姓。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複姓上官,例如漢武帝時候,與霍光同受遺詔,輔佐少主,後來被誅殺的上官桀。唐代詩人上官儀,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 姓氏排行榜出爐:廈門陳姓最多 柳姓最少
    【全國】隔壁「老王」真多 人口超過9000萬複姓前五名:歐陽、上官、皇甫、司徒、令狐「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說起百家姓,不少人應聲就背出這句口訣。不過,時過境遷,現在的情況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對於「王」姓坐上頭把交椅,有網友調侃說,「怪不得誰家都有個隔壁老王」。排行榜還對複姓單獨列了一個表單,排在比較前面的有「歐陽、上官、皇甫、司徒、令狐」等。不少網友認為,關注姓氏排行榜更多的是一種樂趣,不必太過較真,事實上,每一種姓都可能誕生偉大人物。
  • 中國6個姓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
    中國6個姓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們國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文字是我們中國傳承至今的一個文化了吧。其中,我們中國的姓氏也是很博大精深的。中國的姓氏除了百家姓意外,還有很多生僻的姓氏。還有很多的複姓。比如諸葛,東方,慕容,上官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因為複姓而被誤以為是日本人的,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在中國的複姓中,真的有6種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比如端木,東野,新恆,東門,西宮,公良,木門等6個複姓。和日本的差不多。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先秦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度,一部分管事官員的子孫後裔便以這些官職稱謂為姓氏,據考證,出自官職的姓氏有上官、侯、史、郎等。古代統治者為了有效控制領土和疆域,一般會選擇將親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諸侯。有些諸侯所在封地的後人,便以封國或封地為姓氏,像諸侯國齊、魯、晉等,後來皆成為常見姓氏。
  • 中國姓氏來源和中國上古八大姓!
    中國上古時期有著名的八大姓,分別是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後面所有姓氏也基本發源於此!中國開始是母系氏族,所以所有上古姓氏皆從「女」字旁,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姓氏最初都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春秋戰國前,姓為母系,氏為男系,比如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 ,名政,又叫趙政。秦漢以來,姓氏合而為一,自此以後,姓即氏,氏即姓。
  • 最好聽、最有意境的五個姓,怎麼搭配起名都好聽,有你的姓嗎?
    百家姓中姓氏的數量眾多,音意也各有不同,有些姓氏頗具特點,讓人見一次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姓氏搭配名字叫起來更順口、好聽,有些姓氏還頗具意境,聽起來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網絡上比較流行的我國最好聽、最有意境的五個姓氏,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 測試專屬十二星座的古風複姓名字,我居然姓孤獨,來看看誰的好聽
    看了一些古代小說後發現,作者在給主角起名的時候都是喜歡複姓的,比如慕容、上官等,相比單姓的簡潔大氣,複姓則聽起來唇齒纏綿,甚至自帶貴族之氣,很有典雅的文化氣息。感覺複姓取名字都容易多了,哪怕是慕容小紅,歐陽小明,都別有一番趣味。
  • 中國最好聽的八大姓氏
    姓氏是血緣氏族的符號,它代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是一份穩定的「記憶遺產」。據統計,中國的單姓有6931個,而複姓有9012個。雖然看起來複姓比單姓多得多,但複姓很多都已經被後世改為了單姓,而且複姓屬於小姓,人數一般都很少,這也導致了複姓「物以稀為貴」的狀況。  很多人都覺得複姓又有氣勢又好聽,無論取什麼名字都很搭配。
  •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李隆基心裡十分清楚,如果將上官婉兒留在身邊,就像留著一顆定時炸彈,因為她太能搞事情。首先上官婉兒相當於女版呂布,屬於三姓家奴之人,見風使舵,哪裡得勢,她就支持哪裡,有奶便是娘的行徑毫無節操可言。其次上官婉兒在朝廷中的威望也不算低,說不定哪天就給自己上眼藥甚至做出威脅大唐江山的事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 王者榮耀上官婉兒怎麼刷大招? 上官婉兒連招順序速Get
    :原標題:王者榮耀上官婉兒怎麼刷大招? 上官婉兒連招順序速Get 上官婉兒這個角色自從上線以來就一直被玩家視作王者榮耀中操作難度最高的英雄之一,原因是這個英雄不僅身法飄逸,對技能距離、節奏的掌控要求也是極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