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張、王、趙、劉……這些姓氏聽起來再普通不過,但卻可能包含許多人不知道的歷史淵源。

近來,一場正在舉辦的「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成為熱點。記者實地探訪本次展覽,經採訪得知,中國的「姓氏」來源頗多。有的以「圖騰」為姓、有的以「官職」為姓,期間還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不少姓氏頗為有趣。

展廳內一角。上官雲 攝

既有故事又有珍貴文物的展覽

這場「姓氏文化主題展」位於國家典籍博物館的第三展廳。從入口進去右拐,經過一段不長不短的過道,寬敞的展廳便呈現在眼前了。

進入展廳,如果從左手邊開始觀展,首先能看到的便是對姓氏來源的講解。整場展覽正是以中華姓氏源流為主題線索,涵蓋「姓氏來源」「改易姓氏」「稀見姓氏」「姓氏趣談」四個單元,展示了不同姓氏蘊含的傳奇典故。

與其他同類型展覽不太一樣的是,本次展覽與文字、圖片相配合展出的還有精選的百餘種兩百餘件珍貴文物,一起印證中華姓氏的緣起和演變。

比如,有包括侯氏孟姬銅簋、衛伯須銅鼎、曾大工尹季怠戈、盅鼎等54件青銅器,刻有姓氏文字的甲骨45件,以及珍貴族徽拓片32件等。

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展覽還從國家圖書館藏萬餘種姓氏、家譜文化典籍中選取《世本》《元和姓纂》等46種53冊精品。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相互驗證詮釋,既擴大了典籍的觀賞外延,又提升了器物的文化內涵。

展廳內的一些展品。上官雲 攝

這名工作人員透露,這場展覽將在4月上旬正式結束,自從開幕以來,一直比較受關注。

「姓」與「氏」的起源

有句話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姓氏文化。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是標識家族來源和血緣關係的文字符號。

不過,「姓」和「氏」最初壓根就不是一回事。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以女性為中心形成了若干母系氏族部落,為了區分不同血緣的部落,各個部落都產生了自己特有的標誌和符號,這就是最原始的姓。

當時,部落成員進行族外群婚,子女出生時知母不知父。中國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全部從「女」字旁,也恰恰反映了「姓」應該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

「氏」則是從「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現於父系氏族社會。南宋鄭樵《通志》云:「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彆氣子孫之所自分。」

一般來說,那時天子有姓而無氏,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隸只有名,而無姓無氏。到了周代,姓和氏開始混淆,戰國時期,姓和氏走向普遍融合,秦漢時期,姓氏合二為一,平民逐漸也有姓了。

展廳內正在參觀的觀眾。上官雲 攝

「姓氏」有哪些來源?

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隨口都能說出幾個姓氏,但要深究它們的來源,卻可能很少有人了解。總得說來,姓大概有圖騰符號、封國封地、官職、封國封地等幾個來源。

古代生產力比較差,更不要說上古時期,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認知水平很低,有些部落便以某種崇拜物作為自己的祖先或「保護神」,「圖騰崇拜」隨之出現,有些圖騰成為氏族的徽號或標誌。而一些動物圖騰如豹、虎、龍、馬、牛、羊、魚等,漸漸成為得姓來源。

羊這個姓氏,大概會讓很多人覺得奇特,但確有其「姓」。東漢有一名廉吏叫羊續,在擔任南陽郡太守期間,一個府丞向他進獻一條生魚,羊續將魚懸掛於庭,表示拒絕賄賂,獲得「懸魚太守」的美譽。後來,「羊續懸魚」被用來形容為官清廉。

另外有一部分姓氏來源與官職有關。先秦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度,一部分管事官員的子孫後裔便以這些官職稱謂為姓氏,據考證,出自官職的姓氏有上官、侯、史、郎等。

古代統治者為了有效控制領土和疆域,一般會選擇將親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諸侯。有些諸侯所在封地的後人,便以封國或封地為姓氏,像諸侯國齊、魯、晉等,後來皆成為常見姓氏。

「姓氏」改易的情況是怎麼出現的?

隨著歷史演進,「改易姓氏」的情況也出現了。據專家介紹,這是一種特殊的姓氏文化現象,在姓與氏合為一體之前,姓與生俱來,基本不會發生改變,氏的使用卻並不固定。正如顧炎武所言: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

上官雲 攝

秦漢以來姓氏合併,一個人或者全族改易姓氏的事兒變得多了起來。有些是主動的,有些卻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其中還包括了風俗習慣、歷史變遷等社會原因。

比如,帝王賜姓改姓。秦代之後,賜姓成為天子表彰功臣、為其加官進爵的重要方式之一。「七下西洋」的鄭和便是類似情況。

但皇帝賜姓,並不一定都是好事。也有帝王會賞賜一些「惡姓」表達貶損懲戒,武則天便曾賜姓唐高宗前皇后王氏為「蟒」,顯然不怎麼含有褒義。

有時候,古代人為了躲避災禍,也會主動改變姓氏。只不過很多時候新的姓氏會通過增減筆畫、讀音相近等方式,與舊日姓氏保持一定聯繫,以示不忘祖先血脈。

當然,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外,出於避諱君王名字等原因,有的姓氏也會改變。「姓氏改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歷史事件的細節。

有些姓氏很古老,有些姓氏很有趣

正是由于姓氏有改易的過程,所以,有些姓氏很古老,有些姓氏比較「新」。例如,嬴姓始於堯舜時期,傳為少昊之姓,淵源相當久遠了。

據記載,顓頊帝有個女兒(也有一說為孫女)名曰女修,相傳她吞玄鳥之卵生子大業,大業娶少典之女,生伯益。這個孩子輔佐大禹治理水患,開墾荒地,獲賜嬴姓,伯益即為嬴姓始祖。

據說,先秦國家中以嬴為姓的有秦、梁、徐等。秦人是從少昊東夷部落中分化出的一支,西遷至西蠻之地。除了秦以外,嬴姓國家都在東南方。文獻中的嬴姓又作「盈」,嬴姓名人包括秦襄公嬴開、秦始皇嬴政等等。

展廳內的參觀者。上官雲 攝

另外有一些姓氏特別有趣。比如很多人小時候讀過的「東郭先生」故事,歷史上確實有這個姓氏。而且以出生地或居住地特徵為姓氏,也是中國姓氏的一個大來源。

據說,齊桓公的後代分別居住在齊國都城外城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一代,古人稱外城為「郭」,這些人的後代分別以東郭、西郭、南郭、北郭為姓氏。此外,東門、西門,東方等均屬於此類。

「融合歷史底蘊」的姓氏文化

中國的「姓氏」,其實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演變過程。專家表示,先秦時期的古姓只有數十個。後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繁衍,中國的姓氏數量不斷增減變化,總的趨勢是逐漸增加。

查閱漢代王符《潛夫論》、應勳《風俗通·姓氏篇》,其中各收錄姓氏大約五百個。宋代鄧名世《古今姓氏辨證》收錄姓氏2101個;到了清代張澍的《姓氏五書》中,就已經收錄姓氏5129個。

有時候,古人選取「姓」多少顯得有些隨意:以植物花卉為姓,以天幹地支為姓……連跟日常生活相關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姓。國家圖書館收藏有一些生僻稀見姓氏家譜,證實巴、火、宦等姓氏,也是真實存在的。

但這些姓氏,卻都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不小的作用。班固《白虎通義》如此描述姓的重要作用:「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

正如一位參觀本次「姓氏文化主題展」的觀眾所說,「姓氏」不僅已經深入中國人內心,更是社會倫常的重要部分,而如果能有機會多了解一些姓氏文化,也是一大趣事。(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姓氏來源和中國上古八大姓!
    中國上古時期有著名的八大姓,分別是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後面所有姓氏也基本發源於此!中國開始是母系氏族,所以所有上古姓氏皆從「女」字旁,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姓氏最初都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春秋戰國前,姓為母系,氏為男系,比如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 ,名政,又叫趙政。秦漢以來,姓氏合而為一,自此以後,姓即氏,氏即姓。
  • 秦始皇姓嬴,為何現在的嬴姓卻很少見?
    先秦時期,姓氏有別,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用以別婚姻,而氏用以別貴賤。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殷周制度論》中亦說道: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此周之通制。嬴為秦國的姓,而非秦國的氏,故而,稱秦始皇為嬴政,並不符合先秦時期的稱謂習慣。
  • 史上最古老的八個姓氏,為何都以「女」字為偏旁?
    姓氏是中華特有的文化,承載著華夏文明滄桑而厚重人文內涵,代表著家族榮耀,傳承著血脈,也有著古老的起源故事。在遠古中國,有八大姓氏被譽為萬姓之祖。只是讓人奇怪的是,這八個姓氏都以「女」字為偏旁,這裡面是不是有著古來的起源傳說?
  • 姓氏之謎:究竟哪個姓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
    據說現在的姓氏大多是沿襲自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並有上古八大姓之說: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可是《史記》開篇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可見公孫應該比這些八大姓更古老才對,為何古老的姓氏裡卻鮮見有提到公孫氏的。
  • 蒯姓這個古老的姓氏因何而來?
    在華夏五千歷史記載中,誕生了很多讓我們眼花繚亂的姓氏。在這眾多的姓氏當中,不乏筆畫繁多、生僻難認的姓,令人遇到後每每眼暈、崩潰。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蒯"姓。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姓後都感覺很陌生,讀不出來這個字,其實這個字讀作蒯(Kuǎi),在《百家姓》中排第395位。而我們今天就說說它的來歷。
  •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 我國的姓氏來源多種多樣
    大型工具書《辭海》共收錄了1024個姓氏,徐俊元等合著的《貴姓何來》(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中的《古今姓氏表》共收錄5093個單姓、複姓,這個數字遠遠不是我國姓氏的全部,有報載有個解放軍戰士專門收集各種姓氏兩萬多個。  我國的姓氏來源多種多樣,有以國、封地為姓的,和周、吳、趙、齊;有以技藝為姓的,如屠、陶、甄;有以動植物為姓的,如牛、馬、楊、李、桂等等。
  • 每個人都有姓,你知道姓氏的由來嗎?王司徒究竟姓王還是姓司徒?
    中華文明有五千年之久,我們都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自豪,不過中華的歷史其實要更久遠一些,更可以往前追溯,那麼從哪裡開始追溯呢?就要靠姓氏了。在古代姓于氏,是有區別的。姓這個字從字形狀來看,就知道他是個會意字。
  • 山西的十大姓氏來源,你身邊肯定有姓這些的(上)
    據統計山西省一共有2363個姓氏,其中有2281個單字姓,82個雙字姓,人口在30萬以上的有100姓下面排行榜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前十名10.馬姓馬超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 秦皇嬴姓源於山東 萊蕪史上稱"古嬴"
    由中國先秦史學會主辦的中國(萊蕪)首屆嬴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今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80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並明確認定,秦始皇祖人姓氏嬴起源於古時萊蕪境內的嬴城即現今萊城區城子縣村,由此進一步確定了萊蕪作為「伯夷封地,嬴秦祖裡」的歷史地位。
  • 人口普查生僻姓氏現身: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經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戶政處多方核對無誤,全市確係仍在使用的頻度極低、不常用的「生僻」姓氏共計1577人。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你姓啥?」「我姓王。」「王啥?」「王飛。」「飛啥?」「飛機」……這是許多地方流傳的兒歌。而其實質也是中華姓氏文化對孩童的啟蒙教育薰陶。
  • 中國最古老和最尊貴的姓氏分別有哪些?快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黃帝姓姬普遍認為,漢族人的姓氏大多系出黃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意思是說,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有十四個得了姓氏。《國語·晉語》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衣依殷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由此可知,有據可查的中國最古老姓氏便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也作殷)」。
  • 紛紛改名換姓,死也不敢姓「嬴」
    秦始皇一生充滿傳奇,在其死後也存在許多一點,關於繼承人問題,後世已經確認是趙高等人密謀篡改遺旨,導致秦二世而亡,百姓痛苦不堪,還有一個一直困擾世人的問題就是嬴政的真實身份,為什麼名叫嬴政,後世卻很少有「嬴」這個姓氏呢?
  • 中國古老的姓為何大都帶女字旁?看完你就懂了
    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中國古老的姓為何大都帶女字旁?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且中國的文化一直都是未間斷的而且一直連續的。我們曾經創造了文字,就為我們記載了很多史實,漢字中的姓氏為我們帶來很多啟發,告訴我們曾經是母系社會後來逐漸變成父性社會,都在一步一步演變。那你知道中國古老的帶女字旁的姓嗎?
  • 「姓氏」最初含義是什麼,又是怎樣演成今日我們使用的「姓」
    上古帝王將「姓」和「氏」賜給有功勞的官員,以及自己的後嗣,作為特殊身份與地位的標誌。如帝舜賜契為子姓,賜棄為姬姓。黃帝的後代,分有十二姓氏;祝融的後代,分有八大姓氏。 在上古社會,「姓」是女性祖先的上溯,「氏」是男系兒孫的承接。這是因為,女人生女人,可以明確得知母親、祖母、祖祖母的血緣承接。
  • 中華姓氏圖騰,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孫姓是一個歷史悠久、來源較多的姓氏。西周時,周武王將康這個地方封給他的弟弟姬封,後來又將衛地封給姬封,所以歷史上稱姬封為衛康公。衛康公的後裔有個叫惠孫的,居住在今河南,後來惠孫的子孫就以孫作為姓氏,就是孫姓。閻姓圖騰,「龍」「鳳」守護「門」內之供奉,為祭祀或守宗廟之族。
  • 中國最古老的姓,都帶有女字旁,上古八大姓,有你的嗎?
    說起姓氏,大家都知道它發源於很早很早以前,若是真的論起來,姓氏本來是由圖騰演化而來的,每個部落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圖騰文化,姓氏在早的表現形式更像是圖騰,只不過後期經過時間的流逝,姓氏越來越簡化,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人對于姓氏還是很看中的,畢竟這代表著家族的血脈,由此不還衍生出了百家姓
  • 兩岸姓氏趣談:大陸時代特色強 臺灣奇姓怪姓多
    中華民族繁衍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姓氏多達上萬個,而主要的姓氏在一二百個以內。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袁義達經多年研究發現,目前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而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
  • 現在還有「贏」姓嗎?有的話主要分布在哪裡?
    如果不是有秦始皇,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嬴還是一個姓。其實,嬴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姓氏,是上古八大姓氏(姬、姚、媯、姒、姜、嬴、姞、妘)之一,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姓從女從生,是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群符號,因此上古八大姓皆為女旁《帝王世紀》記載:「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嬴姓也。」
  • 中國最古老的8大姓氏,也是上古八姓,可能有4個姓你不知道讀音
    中國最古老的8大姓氏,也是上古八姓,可能有4個姓你不知道讀音說起姓氏,許多人都會提及到《百家姓》,《百家姓》卻是上古八姓衍生出來的,而上古八姓是我國最古代的8大姓氏,也是有將近5000年歷史。上古八姓分別是:姜、姬、媯、姒、贏、姞、姚、妘,其中媯、姒、姞、妘,我相信許多人都不知道讀音。其實這上古八姓可以說是皇帝的嫡系後裔,故而才會有後來的「黃帝子孫」的說法。因為都是黃帝的子孫,而在漫長的歲月裡面,經歷了幾個時代,分封在了各地,所以後代多數是以地名作為姓氏,所以才會有這八姓的出現。
  • 為何秦始皇的「嬴」姓很少見?其實早已改字,也許你就是他的後代
    要是對我國歷史上的人物姓氏感興趣,不難發現,我國漢朝以前的姓氏都比較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姜子牙又叫呂尚。很多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叫什麼。其實,姜子牙姓姜、氏族為呂,單名一個尚字,字子牙。從這個可以看出,姜子牙其實是他的姓和字結合在一起的,而呂尚則是他的氏和名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