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孩子出現各種問題,聰明的家長輕鬆解決

2020-09-09 雲兮爸爸育兒小故事

導語:從孩子出生之後,父母才發現,原來養育一個孩子居然這麼麻煩。不僅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重點是他們連正確地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都沒有,這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簡直是考驗。本以為他們長大之後情況會出現好轉,誰曾想,孩子越長大出現的問題反而越多。

尤其是進入兩歲之後,怪不得家長會稱之為&34;。但是也有家長表示困惑,難道兩歲的孩子真的沒辦法&34;嗎?其實不談,只要家長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34;照樣能夠輕鬆度過。

我家兒子恰巧處在&34;中,毫不誇張地說,小朋友從過完兩歲生日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之前那個乖巧可人的小朋友現在整天都是:&34;、&34;、&34;……好像什麼事情都不合他的心意,這可愁壞了他奶奶。

前幾天,婆婆想要小朋友乖乖吃飯,誰知道孩子又哭又鬧就是不吃,長輩擔心孩子餓到便追在他的後面餵飯,誰能想到小朋友竟然對著奶奶大喊大叫,甚至動手動腳。一開始我就知道2歲是一道坎,但是萬萬沒想到這道坎這麼難。

其實,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從小朋友進入兩歲之後就變得&34;,壞習慣一個比一個多,自己已經不知道應該什麼樣的方式教育他們了。其實2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期間的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拒絕父母,這恰恰是他們成長的信號,因為這說明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發生發展,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

一、總是拒絕。

這一點是小朋友表現最明顯的,不管家長說什麼,他們的回答一定是&34;。家長要知道他們的本意並不是想要拒絕,所以當他們說&34;的時候,家長不要強迫他們必須按著自己的想法行動。而是尊重孩子,並用另一種方式引導他們聽話。

比如:&34;

&34;

&34;

……孩子自然會乖乖上床。所以家長在這個時間段中要多動動自己的小腦筋,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讓他們乖乖聽話。

二、動手打人。

我家兒子之前從不打人,但是這段時間卻總是打人。想要叫我起床用打的、想要我陪他玩用打的、甚至和哥哥在一起玩得好好的也會突然動手打哥哥。或許在家長的眼中,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非常不友好,但是小朋友並不認為自己的方式不正確。

這個世界對於小小年紀的孩子來說是陌生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當他們想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所以就會&34;。所以家長在發現他們的行為時,首先要知道他們打人的原因是什麼。再根據情況教會他們正確的方式。如果孩子真的是為了發洩情緒而打人,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並且讓他們認識到這一行為是不正確的。

三、亂扔玩具。

家長會發現這個時間段的孩子特別喜歡扔東西,只要是拿到手的東西都喜歡往地上扔,根本不在意會不會摔壞,東西值不值錢。家長可以認為他們這樣做是在惡作劇,其實他們是在探索世界。對於小朋友而言,這個世界是新奇的,他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物品。當偶然間發現東西掉在地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時,他們會覺得特別有意思,所以就會出現拿到什麼都往地上扔的情況。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制止他們,而是允許他們探索。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不會傷害到他們,也不會傷害到貴重的物品。家長甚至可以為小朋友準備不一樣的物品,比如毛絨玩具、木質積木、塑料拼圖等不同物品,讓他們盡情感受不一樣的樂趣。

寄語:只要家長能夠掌握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34;照樣可以變成&34;。其實孩子所表現出的&34;只不過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他們,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教會他們相應的技能。

這樣下來,就算他們長大成人,離開父母也不會因為什麼都不懂而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恰恰相反,當家長提前教會他們各項技能之後,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生活。

相關焦點

  • 「可怕的兩歲」孩子出現各種問題,聰明的家長輕鬆解決
    導語:從孩子出生之後,父母才發現,原來養育一個孩子居然這麼麻煩。不僅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重點是他們連正確地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都沒有,這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簡直是考驗。本以為他們長大之後情況會出現好轉,誰曾想,孩子越長大出現的問題反而越多。
  • 可怕的兩歲有多恐怖?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家長要學會管教孩子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及到養育孩子最難的時間段是兩歲到三歲之間,如果這一年順利地熬過去,日後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的衝突就會少很多,其實三歲也是很可怕的,還有四歲也讓父母難以忍受,但總體來說,父母樹立起的威信能夠比較恰當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問題也不會像兩歲時那麼難以解決。
  • 「可怕的兩歲」讓人聞之色變,父母巧用3招,輕鬆度過孩子叛逆期
    文章/熊二編輯/馨月許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只有在十幾歲的時候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其實不然,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3個叛逆期,最早的叛逆期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就出現了。怪不得許多家長都對孩子的這段兩歲時光聞之色變,把它稱為&34;其實,孩子的兩歲之所以會如此可怕,其實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
  • 「可怕的兩歲」讓人談之色變,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試試這麼做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聽說過「可怕的兩歲」嗎?關於可怕的兩歲,這可是很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要知道,孩子都會經歷兩歲這個階段,也就是說,「可怕的兩歲」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焦躁不已的問題。
  • 可怕的兩歲,你家孩子都有嗎
    對於我這個新手媽媽來說,見證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從爬到走,從咿呀學語到正常說話,這些過程,在寶媽心中都是奇蹟,不過經歷了這些,沒有多少突出變化時,孩子這時會表現出一些問題,讓寶媽們很哭鬧,覺得一個聰明可愛的寶貝,怎麼就成了一個不聽話的搗蛋鬼?兩歲孩子都有哪些可怕行為?
  • 為什麼兩歲的孩子「可怕」?其實是有原因的,家長有必要了解清楚
    原來,瑩瑩這是到了「可怕的兩歲」時期了,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本身很可能會出現情緒多變、脾氣暴躁、蠻不講理、撒嬌哭鬧等。很多以前的乖寶寶,一到兩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逐漸變得像「小霸王」了。那麼,為什麼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變得很「可怕」呢?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兩歲的孩子以可怕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也是名副其實。不過,兩歲的孩子同時也處在人生奇妙而又重要的過渡階段。這一突破期會成為最好的時期還是最壞的時期,取決於家長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兒目標。
  • 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家長要怎麼辦?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那麼如何才能讓處在「可怕的兩歲」之中的孩子聽話一些呢?這份指南家長不妨多看看。有些事情家長可以遵循孩子的意見,但是一些情節惡劣的,家長也有義務讓孩子知道這是錯的,這是底線,是絕對不可以做觸碰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轉換一下語氣在這個「可怕的兩歲」階段,孩子是很喜歡主動挑釁父母的,你越是不讓,他也是玩的起勁,當然還是因為從和這個過程中孩子更能夠感受到「我」的存在。
  • 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家長要怎麼辦?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那麼如何才能讓處在「可怕的兩歲」之中的孩子聽話一些呢?這份指南家長不妨多看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如果孩子有摔東西、打人等問題,而且非常頻繁,那麼家長此時不需要繼續扮演一個非常溫柔的大人了,而是可以適當的非常嚴肅的看著孩子的眼睛,甚至可以讓孩子罰站一小會,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家長錯誤養育方式才可怕,你要早點知道(上)
    現在人們常說「可怕的兩歲」,好像原本那個萌萌的十分討人喜歡的小天使到了兩歲突然就會性情大變,讓大人們頭疼不已。「可怕的兩歲」現象是真的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一下關於「可怕兩歲」的問題。
  • 【知識分享】平衡感訓練和可怕的兩歲
    育兒知識分享:可怕的兩歲我們把兩歲叛逆期經常會講成「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糟糕的兩歲,恐怖的兩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出現很多讓人抓狂或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家長要麼束手無策要麼發脾氣,甚至覺得有些時候的做法適得其反,孩子反而怎麼越來越不聽話,脾氣越來越倔了,各種挑戰權威。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不能慣,家長該打就得打
    可能在大部分家長眼中,孩子就是在無理取鬧,其實則不然,關於孩子這點最官方的回答就是:「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也就是他們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孩子兩歲時表現出的可怕,很早之前就被人廣泛地流傳,而且這還是考驗家長「心性」的一個過程。
  • 兩歲是一道坎,是家長轉變角色的節點,也是孩子成長的節點
    一歲半到三歲的這個階段,恰好是孩子進入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的時期,而這個階段中,兩歲最為典型,很多家長被兩歲的孩子折騰的焦頭爛額,因此,很多家長以及教育行業的專家們稱這個階段為「可怕的兩歲」。為什麼孩子在兩歲這個節點出現這種情況?這跟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角色轉換離不開關係。
  • 娃的兩歲為何如此可怕?家長的處理方式,才是決定發展的關鍵
    在父母眼裡,孩子這些行為其實就是在無理取鬧,而關於這點最合適的理由就是:「可怕的兩歲」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孩子兩歲時的可怕性,早已流傳很久,而且還是眾多家長「談虎色變」的一個必經階段。等孩子過了三歲的時候,家長又恍然發現孩子最不聽話的時期好像也不長啊。李靜就於此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兩歲前後的對比會如此明顯?節目專門請來了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方面的專家武自存,她對此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 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很多家長把兩歲的孩子視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時期的孩子任性、固執、無理取鬧。處在2歲階段的孩子,確實有諸多的問題,但是產生問題的根源並不全在孩子身上。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羅斯蒙德寫的《可怕的兩歲》一書。在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 為什麼說可怕的兩歲?
    最近在小區寶媽群裡,經常看到寶媽們吐槽孩子難管難帶,說到最後來一句,「唉,果然是可怕的兩歲」。寶媽們的心情我能體會,也很理解,因為我家寶寶也處於可怕的兩歲。為什麼說可怕的兩歲呢?因為大多數孩子會在兩歲以後經歷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表現出反對他人和自我意識的明顯傾向。所以一向乖巧的寶寶變得不聽話了,變得左不行,右不對,還要各種耍賴哭鬧,家長又不能經常打罵,以至於束手無策。其實兩歲多的寶寶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開始試探自己能力和行為的邊界,所以就有了以下三種典型表現。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
    初為人母,我們都被懷裡這個軟糯的小肉團萌化了,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寶寶,可是到了寶貝兩歲時,一切都變了,萌只是偶爾,更多時候是「可怕」。每天心中都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每天摔東西,發脾氣,大哭大鬧,搞破壞甚至打人等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 做「兼職母親」,把孩子從「可怕的兩歲」變成「可愛的兩歲」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等到了兩歲某個階段的時候,自我意識萌發,他想要自己去探索周圍事物的關聯性和運作原理,而此時,由於自然規律所限,兩歲孩子的身體功能發育尚未趕上心智技能的發育,雖然他們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但行為能力受限無法採取行動去完成。就比如寶寶有時在玩拼圖的時候,他知道圖形如何構造,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手將拼圖放對地方。這種身心不一致的沮喪感,常常會以一種突然的、強爆發式的形式表現出來。
  • 兩歲的孩子貓狗都嫌?聰明家長這樣做,幫寶寶順利度過敏感期
    其實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這個階段,處於孩子人生中的第1個叛逆期,在兩歲的時候最為典型,所以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進入一個全新的自我探索階段。他們會專門和大人對著幹,甚至喜歡打人,在他們心裡,對「打人」的是非觀並不是很清晰,雖然孩子突然發脾氣會讓家長很崩潰,但家長要知道,其實寶寶這一行為並不是針對你的,而是寶寶正在發展獨立和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沮喪,所以家長的做法是很關鍵的,如果處理不當,孩子可能就從「假熊」變成了「真熊」。如何幫孩子度過這一叛逆期是家長很關心的問題,不同的家長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