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沒錢的父母,越是注重孩子的「孝順教育」,
在孩子還非常小的時候,就經常給他灌輸,」以後你長大了,掙了錢,要交給誰啊?「
小小的孩子哪裡懂得這些,於是便順著家長的話說,」以後掙了錢,全部都交給媽媽。」
就這幾句話,來來回回的,媽媽問完爸爸問,爸爸問完奶奶問,
久而久之,孩子為了討家長歡心,都會給出讓家長滿意的回答。
隨著孩子長大,二十多歲的時候,第二輪孝順壓迫接踵而至,
有的孩子稍微更有點悟性,不想這麼早結婚,想先把事業做好再說,
結果呢,農村的那些父母,就好像天塌了一樣,
「你都二十五六了,還不結婚?還要拖到什麼時候?要拖到我不在的時候對吧?就要讓我抱不上孫子是吧?你這個沒良心的。」
孩子本就心善,再結合童年的孝順教育,立馬服軟聽從父母的安排,
自己也沒什麼心儀的對象,就被趕著去相親,
一相完親,就被催著定日子,沒半年功夫,自己就變成已婚人士了,
整個人都還沒緩過勁來,轉眼又說要當爹了,
真真像一幅被趕鴨子上架的人生。
結完了婚,接著就到了買房的階段,
有的父母,並不會為孩子的未來考慮太多,或者說,他們眼界就那樣,考慮不到那麼長遠,
在 」到城裡買房「 還是 」到鄉下蓋房「 之間,他們大都選擇到鄉下蓋房,
城裡的房子多貴啊,100多萬哪,自己手上就那麼一二十萬,付首付都不夠,
這錢拿鄉下,蓋幾層樓,多氣派啊,裝修先讓他,先把樓蓋起來再說,
家裡有幾兄弟的,那更是要蓋樓了,到時候一大家子,回家過年總要住的,
就這樣,唯一一點用來在城裡紮根的錢,繼續被拋棄在了村裡的土地上,
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啊,孩子的工作在城裡,孫子讀書也要到城裡,怎麼辦?
那就租房唄,家裡的老房子,一年到頭就過年過節的回去住幾天,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會覺得,鄉下的房子,蓋得對,蓋得值。
我在農村和小縣城這麼多年,看過太多這樣的事了,
年輕人最重要的幾件事,結婚、生子、買房,都在」孝順「的壓力下,按部就班地進行,
二十多歲的年紀,加上淺陋的社會閱歷,啥都不懂,
而父母,則打著愛你的口號,把你的人生,按著他們的樣子,重新走一遍。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但有些父母,他們是愛孩子,但他們沒有計謀啊,
他們的人生,尚且過得貧寒艱苦,又能有什麼好計策獻給孩子呢?
而反過來,孩子也是愛父母,孝順父母的,
但是,難道孝順,就是對父母言聽計從?
我看未必,
如果有父母如此想,那就是糊塗的父母,自私的父母,
如果孩子如此想,那就是窩囊的孩子,沒一點主見,
一個人,真正開始成長,便是放棄父母之時,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從一個孩子,真正變成一個獨立,自主,善於思考的人,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家裡接連幾位親人都去世了,其中,有我最關心的小姨,
當時我剛考上大學,一個小縣城出來的孩子,第一次離家,連火車都沒坐過,非常開心和興奮,
軍訓了一個月,就到了十一放假,我就回家了,回家後跟著小姨去買衣服,
她說,我是大學生了,要穿得好一點,不能再穿得破破爛爛的了,
十一過後,我返回了學校,開始了大一生活。
好不容易盼來了寒假,又可以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去找外婆外公還有小姨,結果就發現她面容憔悴,
她看到我後,就說,「華華,你上大學了,小姨卻病成這樣了」,
我當時非常傷心和難過,但自己從小不會表達感情,也不怎麼會說安慰的話,
就這樣,一整個寒假,我每天都催著媽媽帶我去看小姨,
看著她越來越痛,越來越憔悴,我什麼都做不了。
寒假過去了,我又回到了學校,每天都打電話問家裡的情況,
有一天,清明節還沒到,我收到了小姨夫的簡訊,說小姨以後沒有痛苦了,
我終於忍不住了,一個人在學校,沒有聲音地哭了出來,
整整大學四年,甚至可以說,整整十年,我都在這種難過、傷心中度過。
到了現在,我已經不會再為任何人,任何事這樣沉迷難過了,
我愛他們,我思念他們,一如既往,
但是,人總要向前看,一味地沉迷不可自拔,於自己,於社會,都沒有任何好處,
我們要把這種愛,轉化成動力,作為一種激勵,不斷鼓舞我們向前,
而曾經的美好,就讓它成為心底的一幅暖流,時時浮現,溫潤身旁。
其實中國的父母,都是愛子女的,
只是,他們愛你的方式,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他們想讓你早早有個家,早早生個孩子,你就有依靠了,
問題是,這樣是不是真的對你有益呢?這要你去思考。
以前有個人問,說父母總是逼他回縣城上班,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呢?
多賺錢,賺足夠多的錢,用錢說話,父母自然就會放心你,
說白了,父母並不是一定要你回縣城上班,
而是他們不放心你,覺得縣城安穩,能保個平安,
你要真賺到錢了,過好了,他們巴不得你在外地呢。